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地震或預示一場中國社會變革

(2008-06-09 22:35:48) 下一個
特稿:地震或預示一場中國社會變革
DWNEWS.COM-- 2008年6月10日11:7:57(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8_6_9_23_7_57_797.html

多維社記者蔣紹峰編譯報導/在四川大地震造成近7萬人遇難後,談論這場災難是否會給中國帶來經濟效益,似乎是冷酷無情的。(chinesenewsnet.com)

但隨著災區重建工作的開始可短暫提升經濟產值之外,災後湧現出的公民精神,不僅是可以重塑中國的政治麵貌,而且也可能是強化中國經濟基礎的一個機會。(chinesenewsnet.com)

國際先驅論壇報6月9日發表路透社記者維特利(Alan Wheatley)撰寫的長篇分析文章指出,社會資本驅動經濟長期增長的概念,在學術界是眾所周知。(chinesenewsnet.com)

曾在1995年出版《論信任》(Trust)一書的美國政治經濟學福山(Francis Fukuyama)認為,社會凝聚力是日本和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恢複的原因之一。

6月8日四川地震受災戶在北川縣的陳壩附近的小河中洗衣、洗身。(路透社)
(chinesenewsnet.com)

“我們從經濟生活的考驗中學到的最重要教訓之一是,一個民族的安康和競爭力取決於這樣一個簡單而又普遍深入的文化特征,即一個社會內在的信任水平,”福山其書中論述說。(chinesenewsnet.com)

而中國人對於與庭之外的人為共同目標的通力合作,通常存有戒心,因此華人社會被福山歸入他所列出的“低度信任社會”名單中。不過,中國社會對這次地震的反應,卻挑戰福山的這個評價。(chinesenewsnet.com)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指出,大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捐獻的金錢、物資和血液源源湧向災區。政府的救援行動似乎也鞏固了,早前被視為領導層與民眾關係疏遠的社會契約。(chinesenewsnet.com)
“政府需要各界主動伸出的援手,而政權統治的合法性,則部分取決於人民對政府應對危機是否得當的評價,”惠譽亞洲主權評級部主管麥克名(James McCormack)說。(chinesenewsnet.com)

不過,以史為鑒非常重要,長久以來中國社會麵對危機時常有同心協力的表現。在1906年洪災後,江蘇的商人便動員起來救濟災民,而百年前的陜西旱災饑荒中,外來的慈善援助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chinesenewsnet.com)

研究災後恢複的中國學者趙延東(音譯)指出,如果社會中的互信隻限於彼此相熟的人,這樣的社會不容易從災難中重新站起來。

6月6日綿竹縣專為地震傷患所設的臨時醫院外,一個女孩為她躺在地上休息的父親蓋上一件綿杉。(路透社)
(chinesenewsnet.com)

趙延東去年底在中文期刊《社會學研究》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信任必須跨出熟人的圈子,擴及陌生人和各種機構,災後的複蘇才有保證。(chinesenewsnet.com)

文章說,美國俄亥俄洲立大學哥倫布分校商學教授申卡爾(Oded Shenkar)指出,但是如果出現了社會要求開誠布公的聲浪,而調查結果又顯示,貪汙腐敗的官員應為數以百計的學校崩塌負責,那麽剛剛建立起來的社會信任感會頓時蕩然無存。(chinesenewsnet.com)

不過,香港美林證券的經濟師魯亭(Ting Lu)和邦德(TJ Bond)則樂觀認為,這種信任可望在中國紮下更深的根。他們相信,這場地震已為提升協調與管治水平創造了平台。(chinesenewsnet.com)

兩名經濟師認為,中國政府處理這場災難的方式,透露出社會邁向開放的跡象,未來社會對政府與開發商的問責將加強,信賴感及可信賴性也會提高。

6月5日由於唐山堰塞湖的緣故,一名災民向高處撤離。(路透社)
(chinesenewsnet.com)

他們在一個研究報告中寫道:“人的生命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但我們相信,此次地震所獲得的社會資本要遠遠大於金錢損失,而這將成為中國未來長時間穩定、可持續增長的最重要因素。”(chinesenewsnet.com)

文章還指出,社會凝聚力的提升也將成為中國2008年標誌性事件――北京奧運會所帶來的主要成果。中國人民可能將從一屆順利舉辦的奧運會中獲得集體自豪感。(chinesenewsnet.com)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分析師們認為,中國經濟不會隨著奧運會相關投資的停止而停滯不前。北京隻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7%,而奧運會相關投資僅占中國2003年至2007年間全國總投資的1%。(chinesenewsnet.com)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於秀琴曾表示,北京取得奧運主辦權之後的7年間,奧運會對於北京經濟成長的貢獻度不到1.7個百分點。

北京奧運火炬百色傳遞起跑儀式現場。(中新社)
(chinesenewsnet.com)

擔任中國經濟主編維特利在文章中寫道,當然,在北京奧運會帶動的愛國氛圍中,近年到底有多少投資是受此影響而獲批,這是無法估算的。但即使奧運過後投資可能減少,中國也不乏填補投資缺口的項目。(chinesenewsnet.com)

北京即計劃開始興建11座衛星城市,上海則將迎來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年初的雪災突顯了中國鐵道運輸及電力網絡的脆弱,而提高建築物強度標準的努力也將拉高震災以外地區的投資額。(chinesenewsnet.com)

德意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師馬駿(音譯)上周即調升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估,2008年和2009年GDP成長預估分別調高0.7和0.4個百分點,以反映地震災後投資的增長。(chinesenewsnet.com)

文章說,地震中學校倒塌造成數以千計的學生喪生,重建更好品質的學校是對亡者致意的恰當方式。沒有比投資教育更好的收益回報。

6月1日,在綿竹,地震中遇難小學生長在市政府辦公樓前靜坐示威,這些長們首先在孩子遇難的複興小學廢墟前集合,然後集體走到市政府樓前靜坐抗議(路透社)
(chinesenewsnet.com)

然而,中國政府今年的教育預算為562億人民幣(56.2 billion yuan),約為81.1億美元,雖然比上一年增加了45%,但卻僅為2004年購買公務車費用的一半左右。這使一切顯得荒謬至極。(chinesenewsnet.com)

那麽,政府的預算是否會徹底重新分配,幫助弱勢者而非有權有勢的人?共產黨又是否會改變嚴厲控製媒體及非政府組織的本能?公開透明、權責清晰的做事方式又能否取代黑箱作業的陋習?(chinesenewsnet.com)

維特利在文章最後寫道,地震奧運可能引爆的連鎖反應,意味著上述所有問題的答案,假以時日都可能是肯定的。(chinesenewsnet.com)

但對於中國是否正從低度互信的社會發展成高度互信的社會,暫不下判斷或許才是明智的。因為,在重大事件之後,曆史是最好的證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