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寫的人物 -大寫的美

(2013-05-17 17:22:32) 下一個

畫家吳冠中曾經說過:藝術有小寫的美,有大寫的美。小寫的美愉悅感官,大寫的美震人心弦。(大意)

前些天看了一個展覽,其中的雕塑作品描述的是些古代曆史上的小人物。這些塑像沒有姓名,作者也沒人知道。這些小人物們當年走在千萬人海之中,沒人會注意到他們個人的存在。可是如今我看到這些真人尺寸的雕塑時,卻讓我感到深深震撼。

這些作品極為樸實。你看不到藝術家對這些小人物刻意的美化拔高,或是精雕細鏤。作品卻是極為寫實。雖沒有西方寫實主義作品中的戲劇性,但每個人都透著強烈的個性。雖然沒有生活場景襯托,他們卻透著一股生活的氣息,一股凡人的生活氣息。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有的目視遠方,神態莊重。有的麵相憨厚,有的氣質豁達。你好像可以從每個人臉上讀出不同的故事。看到他們你有一種走在家鄉小鎮上,遇到了鄰家店小,或是巷口忠厚的大叔,或是你崇拜的智慧的老者。就如同老舍先生筆下勾畫的龍須溝的那些小人物的素描。印在腦中揮之不去。讓你無法不去回憶,聯想,讀出每個人的故事。在這些人物的臉上,我看到已經陌生了的淳樸和自信。他們麵色安寧,平靜,耿直。沒有諂諛。沒有自卑,沒有做作,沒有驕橫。在如今的浮華世界裏,這種感覺是那麽珍貴。

#1 


#2, 

但是你能想象嗎,這是兩千二百多年前中國的藝術,寫實的藝術!來自中國的秦始皇墓葬的兵馬俑。

#3 


#4,


#5 


長久以來在我對比中西藝術時,一個最深的印象就是,傳統中國藝術不講究外形的寫實。另外一個就是傳統中國藝術中難得看到對人物個性形象的描畫。往往是畫家的個性多於被畫者的個性,畫麵氣氛多於人物個性。人物之間的形象區別不大。這就是為什麽我一直對兵馬俑沒有過太多興趣。因為我以為八千多個陶俑這樣的數量必是工匠所為,無非就是從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加上有關的圖片,複製品多數強調場麵,或是裝飾性的細節,難以讓觀眾體會到人的個性。固然從曆史的角度講,那個場麵確實震撼,但從藝術角度我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出色的個性。

這個展覽讓我從新思考。如此龐大的場麵,據說應有七八百藝術家參與製作,而這種技巧也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想象當年有多少如此優秀的寫實藝術家。可為什麽兩千多年前我們中國就有這種藝術,而在我們的藝術史中卻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跡?

在幾個壇子裏看到人們對藝術作品的評論,大家往往首先定義藝術應該是美的。仔細看下去往往所說的美是指外形的漂亮完美。如果用這樣的標準,確實這些樸實的小人物在形象上是無法和古希臘的完美人體相比的。形式美是愉悅感官的,但它隻有皮膚那麽淺。形式美往往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了生理的愉悅。相反地,當一個作品讓你忽略了生理的愉悅,而引起你對生活,人性的思考和感動,我以為這種美才是吳冠中所說的大寫的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