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子的魔幻星球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過書、寫了很多文章,也買賣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個人資料
夕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後浪的逆襲之戰 -多倫多封城日記(5)

(2020-05-07 13:23:39) 下一個

活躍著中國年輕人網絡生活的B站,最近出了一個視頻,刷屏朋友圈。
視頻的名字叫做《後浪》,在五四青年節推出,是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一經推出,把前浪後浪都攪合起來,一時間漲潮退潮,網上各種言論,好不熱鬧。
夕子每天都會聽喜馬拉雅電台的節目,固定收聽的幾個播主中有個言談犀利、風趣幽默的,叫灰鴿叔叔。他就這個還專門做了一個專題。
在鴿叔的世界裏,前浪後浪的劃分從簡單的年齡閱曆,變成了個人成長的階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升級階段。
“中年人,像他這樣的前浪,得時刻提醒做好自己。
不要向人生導師那樣指導後浪,也不要一味誇讚後浪,拚命感慨“他們才是時代前行的力量”。
不對。
我們都是時代前行的力量,哪怕八九十歲都是。巴菲特都能臨時學ppt,我們更沒有理由退出前進的行列。
我們依然應該做表率,做榜樣。
如果太強調“時代屬於你們”,就說明我們在引誘後浪探雷,把冒進偽裝成前進,用看不見的線拽著他們往未知的地方跑,從而讓自己的路更舒坦——
那不是前浪應有的格局。
那更不是前浪該做的事。
年輕不代表一定是後浪,而年長也不一定可以穩坐前浪的前排。”
這個分析給我一個新的思路,也提醒了自己作為前浪年紀,後浪心理的我,一個警鍾長鳴。
其實前浪後浪,劃分標準的三八線本來就不具備任何價值。
把自己劃在前也好後也好,最終需要麵對的,依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工作家庭照顧娃。
我們說成就,很多時候都把年收入,房子麵積,車子品牌,衣服名牌還有出入場所這些可以量化的東西掛在嘴邊。
誰誰家今年去了巴黎度假;誰誰家裏新換了Model X;誰誰搞了大趴;誰誰送給老婆一個愛馬仕。
這些前浪頭頂的標簽,似乎成為大家比較容易去辨認的指標,而後浪的成功就更加容易了,就拿夕子所在的地產界來說,Top 30 under 30了解一下?
90後年輕的創業者,包括前陣子熱鬧極了的淘寶ceo正宮撕小三一地雞毛的事情,人家淘寶CEO蔣凡85後,還沒到不惑年紀已經掌管多少購物狂的全部世界觀,也算後浪中的超級大浪吧,隻是正宮把這個浪掀到了月球,可憐的蔣小夥本來腳踩風火輪,手握三叉戟,現在被五花大綁直接丟在淘寶門口,還被大佬踢出朋友圈(合夥人),減薪降級一路悲慘。
浪的大小,前後,其實總是用時間來看,未必不合理。
從前的“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梗,本來就是用來鼓勵後起之秀發揚光大的。所謂後起之秀,本來也就是在時間點上。後來的人,就像我們小時候flash時代的那首占座之歌,嘲笑小樣兒你是新新新新新來的吧,(哈哈暴露年齡了)
而前浪是不是一定有優越感,後浪超過來了,是不是一定值得唏噓,其實我們先要給自己的“浪”定個高度。


每個人一生中的成就,可以說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而成就又不一定以物質成就作為唯一標準。當然,願意把物質成就比重放大,無可厚非,隻是這樣可能會忽視了一批自我實現精神成就的人生。
在時間的長河裏,人生起起落落,沒有人一帆風順,又或者說沒有人能夠沒有遺憾。
遺憾,本身是自己對自我實現標準的衡量,隻有遺憾才能給自己的成就定下標杆,也就是說,自己對於自己的成就,不管物質成就也好,其他成就也罷,設立了高標準沒有完成。
照顧家人,完成一個心願,做完一個小目標,都算是一個標杆,而遺憾程度,也就可以定義為自我實現成就的最終考核分數。
其實B站的二次元文化,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組成。鬼畜、吐槽、霸屏的彈幕都隻是我們互聯網生活,甚至是普通生活的滄海一粟。
而如果把B站推到國家未來的層麵,年輕人的標簽上麵,就未免太過於高估了B站的實力了。
在B站推廣的年輕人自信,勇敢的這個話題上麵,我覺得這個後浪的推動是成功的。拋去現在事實的資源分配不均,年輕人出路窄,精神迷茫這些悲觀的現象不說,隻是在麵對生活的態度上麵,其實鼓勵和誇獎,對誰都是需要的。
真的用年紀來區分前浪後浪,其實ok。隻是我覺得不如把前浪後浪混起來,一起用這個時代,審視一下自我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是辜負了自我,辜負了機會,辜負了一次又一次本可以跨過去卻因為猶豫不決而失去的青春。
每個人生的浪,不管在哪個階段,可以說都是卷在漩渦中的一片樹葉,隨浪漂泊。
我們努力的,無非是想把鼻子露出水麵,呼吸到一口空氣,然後積攢一點點的力量,讓自己保持不要沉到水底。
當自己習慣了這個漂泊的時候,劃水的力量也就不需要那麽大了,吸氣也不需要那麽積極了,這一次沒有,等等下一次也無妨。
其實漩渦並沒有停下,而前浪後浪都在這個漩渦裏掙紮,不管自己是混B站的,自己是混微博豆瓣的,還是混知乎的,混朋友圈的,甚至混圖書館的,混被窩的,誰都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力,誰都必須為了自己可以繼續,一口一口喘著氣,續著命。
不同的是,有些人,他早一點點起床,多讀一點點書,思考多一點點道理,結交多一點點朋友。而一點點的一點點,就讓每一個浪變得形態各異,百花齊放。
其實前浪也好,後浪也罷,在B站這次試圖激勵年輕人的油膩大叔的忽悠視頻中,如果我們單單去觸碰那個對未來的向往,對美好的追求,對自我的鼓勵,作為老戲骨的何冰,完成了他的任務。
而希望從這個具有爭議的話題上麵試圖搶眼球標新立異的各路up主們,你們其實不也是一個個浪麽?
看著何冰老演員鏗鏘有力的表演,你們是害怕了還是興奮了,欣賞了還是厭惡了,創新了還是陳舊了,自己有沒有在這個前浪後浪話題掀起的大浪裏把自己的鼻子伸到水麵上狠狠地呼吸了一口?
我喜歡從各個角度觀賞別人的表演,也喜歡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表演。
把自己定為後浪,可能還是希望自己把前方的標尺再推高一些,表演的空間再多一些,戲路再寬一些。
人終其一生,追求的東西千千萬,今天所握在手的,其實不過是世間的瑣碎。
老戲骨給的能量,似乎還是可以給我再進一步的希望和勇氣,而不是坐在鍵盤前環顧四周,拿出二十厘米的塑料小尺,量量自己,量量別人,然後找一個角度剛剛好可以讓自己的影子蓋過別人,算完成一個小目標。
對於夕子自己來說,忙忙碌碌,油鹽醬醋,雞飛狗跳,自己卻依然沒有彈奏本來應該開始的尤克裏裏;依然沒有多學一個舞步;依然沒有琢磨頂級裝修用料的種類;依然沒有去打通視頻號做推廣的大門……
希望前浪老司機帶帶我,不要停止攪和,讓漩渦繼續猛烈,我需要這個力量,這個鼓勵,這個無休止的掙紮,來完成我的夢想。
今天,臨睡前的我寫下了這篇心得,算是自己逆襲的一個小浪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