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子的魔幻星球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過書、寫了很多文章,也買賣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個人資料
夕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到底是誰殺了她?

(2019-11-24 19:11:36) 下一個

這幾天的新聞頭版被韓國明星具荷拉和雪莉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接連自殺的新聞占據,從2005年到今天,14年間韓國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的明星就有30名之多。這些黑色新聞也將抑鬱症,這個離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病症拉入大眾視野。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麵平靜,實際上心裏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裏,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敢死,但也不想活著。


也許隻有在深夜,你才知道自己到底快不快樂。


獨木舟的《深海裏的星星》說: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針不刺到別人身上,他們就不知道有多痛。


患上抑鬱症,對患者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


就像樸樹在唱《送別》之前,說的:“有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特別難熬。”


夕子想起了多年前做記者的時候,有天接到一個做醫生的朋友打來的電話,對我講了在密西沙加自殺身亡的年輕媽媽BLUELOVE的慘劇。


大致是因為這個媽媽有兩個孩子;大兒子3歲患自閉症讓她一直費盡心血去幫他恢複,在這個當中1歲多的小兒子因為咳嗽並伴隨著流鼻血,讓BLUELOVE本來就已經很緊張的神經繃得更緊,她從小孩生病後幾乎每天都帶孩子去不同的醫院看急診;如此高頻率的就診記錄引起了兒童保護組織CAS的注意,CAS懷疑這個媽媽的精神不正常,小孩在這種境遇下可能會有危險,於是將小兒子帶走。


  因為害怕大兒子也會被CAS帶走,BLUELOVE開始帶著孩子躲到英國倫敦的妹妹家;因為惦念小兒子,一個月後又回到多倫多;過後沒多久慘劇就發生了。


BLUELOVE這樁慘劇,並不簡簡單單是產後憂鬱症造成的。


夕子翻看了她在ROLIA和自從07年開始在以琳自閉症論壇所發的帖子以及所有的回帖,這些隻言片語、點點滴滴的碎片匯集起來,在頭腦中漸漸形成一個日漸完整的故事脈絡情節,隨著這些線索變得清晰而明朗,卻讓人心裏陷入深深的沉痛和惋惜中。


因為越清晰越知道,如果早些察覺、如果早點製止、如果早些開導、如果早點治療;這個慘劇本不會發生的。


到底是誰殺了這個年輕的媽媽?到底是誰殺了那些花一樣的生命?

殺手一:產後憂鬱症,殺手指數4級。


沒錯,產後憂鬱症的確是第一殺手,不過這個殺手的力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強。


在2007年10月26日,BLUELOVE在以琳自閉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在文中她提到如何幫助患有自閉症的大兒子學習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喂養小兒子的一些飲食細節,在字裏行間並看不出任何異樣,她在撫養孩子上還頗有心得,寫得冷靜而細致,也給了論壇上其他媽媽很多借鑒和幫助。


在寫小兒子有天撿起肥皂塞到嘴裏的經曆,她說當時很擔心也很焦急,到小孩嘴裏摳肥皂,後來還去罵小寶寶。這些本來是媽媽的自然反應(看到小孩吃有毒的或者有害的東西,會條件反射地去把那個東西拿掉)。


但是BLUELOVE卻在文中很自責地說,“現在回頭想想,很後悔。前幾天看一個節目說,自閉症的母親都有一些神經質,或者吹毛求疵,或者歇斯底裏的特點.其實覺得自己與其說是與自閉做鬥爭,不如說與自己做鬥爭,孩子永遠是孩子,他不懂事不是他的錯,母親應該保持平和寬容的心。我的產後憂鬱是跑不了了,不過,我會好的。我的老二讓我很欣慰,很喜歡笑,一逗就笑。”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BLUELOVE並沒有患上真正的憂鬱症,但是她過於相信並依賴自己在網上所搜索的一些信息,並主動去“對症下藥”,這樣一來,日久天長,這種“自閉”、“憂鬱”的所謂“症狀”會日漸變大,往她的身上套,心理的暗示比實際的病痛更加可怕。


也許BLUELOVE最開始僅僅是因為生活壓力、大兒子的自閉症的問題等等造成的情緒低落,不自信;但是產後憂鬱症一旦發生,這種壓力仍然得不到解決,而且並沒有得到任何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的情況下,會迅速上升到產後精神病。而這個,才是真正嚴重的。

 
 “產後精神病”的發生率非常低,隻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因為不常見,所以也得不到大家的重視。


發病的時候,患者容易失眠、自我感喪失、妄想嬰兒死亡或是表現出妄想幻覺,明顯的聯想鬆弛,語無倫次,緊張性或混亂行為,同時亦可能合並躁症或憂鬱症的發生,出現精神分裂方麵的症狀。最明顯的症狀是對周遭環境以及自己產生不真實感;值得注意的是,90%的人以呈現情感性疾患的症狀為主,5%的人會自殺,而4%的人會殺死自己的嬰兒。 但是這種病症依靠後天的藥物與心理治療,是可以治愈的。


  童星出身的明星布魯克雪德絲,在2001年與好萊塢編劇兼作家克裏斯漢契結婚後的第三年生下一女,結果得了產後精神病。她形容自己曾經在駕車途中想撞車自殺,最後是因為內心對繈褓中的女兒有股強烈的母愛才打消念頭。


   衣食無憂的大明星況且如此,生活在重重壓力下的移民,其中的艱難更可想而知。


殺手二:對精神類疾病的忽略和無知,殺手指數6級。


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講中,將人們帶入他與抑鬱症抗爭的那段日子。
他曾以為自己是一個堅強的人,直到他在有一年中,先後經曆了母親逝世、愛情終止等一係列打擊。


當時的他,看起來和從前沒有兩樣,照常繼續著自己的生活。可他突然發現,自己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甚至不願意去做那些他曾經很想去做、很有熱情的事情。


後來,他明白了:“抑鬱症的對麵,並非快樂,而是活力。”


患者並非完全感受不到快樂,隻是他們對一切失去了興趣:


從食欲的降低、社交欲的減退、興趣與動力的消失,到最後,連求生欲也會一步步喪失。
那是一種沉溺水中、暗無天日的絕望。


可是,許多抑鬱症患者不僅要跟自己的疾病對抗,更要承受著身邊人誤解所帶來的二次傷害。


《奇葩說》的馬薇薇自從2015年底就患上了抑鬱症:


“有時候渾身疼,有時候渾身無力,有時候不想見人,有時候不想見到這個人世。


後來開始服藥,胖了二十斤,情緒安詳但麻木。”


之前的比賽她沒發揮好,被質疑“放水”,網友批評如潮:


“馬薇薇怎麽這樣了”、“怎麽想的,全是漏洞……”


可別人不知道,馬薇薇那時抑鬱病發,正嚴重地心悸。節目中她很努力地克製,才沒讓自己在台上暈過去。


吐露心聲後,她收到一條私信:


“你怎麽也出來賣慘了?罪有應得。”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聽到馬薇薇抑鬱了,第一反應都是:


“這樣懂社交、能掐架的女人,怎麽可能抑鬱?”


所以有人說馬薇薇開始“賣慘”,用得病博同情。


人們理所應當覺得她對各種聲音“刀槍不入”。可實際上,她已千瘡百孔。


馬薇薇說,抑鬱症是“比大家想象中的矯情更痛苦的病症”。沒有經曆過的人,很難懂得身在其中的人的痛苦掙紮。


你在崩潰的時候,其實你身邊的人無法安慰你,因為他們體會不到你有多難過。

生活在我們身邊,象馬薇薇、ANDREW還有BLUELOVE媽媽這樣的精神類疾病的病人不在少數,雖然沒有嚴重到發生慘劇,但是也不容忽視。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患了精神類的疾病,也有一些人胡思亂想,生搬硬套,把一些病狀套到自己身上,越看越像,思前想後,茶不思飯不想,反而讓自己的健康白白受損。


十幾年前夕子做過一個關於“移民中患有抑鬱症的人群”的專題采訪,在我采訪的60人之中,有1/3曾經出現過或者患過或重或輕的憂鬱症。


這種在普通人身上發生的短暫抑鬱現象是壓力超負荷時的信號,是人長時間麵對壓力的必然反應。


很多人都跟BLUELOVE一樣,開始滿懷信心到國外由不適應到產生抑鬱的過程:最初是否定期,特點是已感到心理不適,但仍告訴自己“我沒事,我意誌很堅強”;然後是抑鬱期,也叫抑鬱情緒期,特點是持續時間長達兩周以上半年以內,嚴重程度還不至於影響到學習和生活,情緒在高興和不高興間波動較大,醫學上尚未達到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抑鬱期過後,將要出現一個重要分岔,這一時間內,能有效進行身心調節者自然過渡到適應期,然後逐漸複原,反之就會發展為抑鬱症。


而真正患上抑鬱症之後,因為羞於啟齒,或者覺得不以為然,“不痛不癢,精神類的疾病不是病”;不去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這種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好了之後還會複發。


醫生Stanley對夕子說,很多精神類的疾病從生物學的角度,是身體上的某些激素分泌的不平衡,要靠藥物調節才能使其慢慢恢複,隻是心理治療是不夠的。他說他的一些病人在患病初期不肯去看醫生,寧可去教堂讓教友們一起禱告祝福,喝“聖水”、點“聖油”以為這樣可以醫治百病;結果往往是病很重之後才追悔莫及。


BLUELOVE如果從一開始有抑鬱的症狀就及時去看醫生,而不是盲目地在網上查病狀,也許不會從“偏執”走向生命的側路。


殺手三:網絡的風言風語。殺手指數:10級。


 中國人的文化與清教徒一樣的北美文化之間有著巨大的落差,加拿大人社交活動通常以家庭為單位,平常沒有什麽夜生活,人際交往淡漠。中國移民的業餘生活極其單調。那種“晚上十點還有朋友招呼出去吃飯、串門子、打麻將”的中國式交際,成為很多移民的社交奢望。


在這種情況下,中文網絡,華人論壇是很多人消閑的好去處;大家在網上聊天、發泄對生活的不滿、交友、抒發對生活的情感;網絡不知不覺變成了海外華人的一個精神支柱。


很多人不僅喜歡在網上聊天,甚至把自己的私事也拿到網上來,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討論;也希望聽到更多人的意見。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以一個非常健康的心態,和陽光樂觀的生活態度出現在網上的;在幾年前,有一本書《沒人知道你在網上是一隻狗》;說得恰如其分。一些人在生活裏彬彬有禮、文雅大方、一團和氣;可是到了網上就撕破麵皮、思想怪異、語言惡毒;讓人不寒而栗;對於精神沒有任何疾病的人,有時候看到這些人的言論都會氣得手腳發抖,更何況已經處於精神崩潰邊緣的BLUELOVE 呢?


翻看所有在ROLIA上BLUELOVE的帖子以及回帖,不得不承認,網絡的確如一把利刃,這把利刃無形無影,卻可以把一個人置於死地。


巴黎聖母院失火後,有人說遺憾沒去成法國,心都碎了;有人說燒得好,這是火燒圓明園的報應。


上海17歲少年高架跳橋自殺,有人特別懂這個男孩,因為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曆;有人說這麽屁大點事你也要自殺,現在的年輕人真脆弱。


《複聯4》熱映,有人說漫威就是自己的青春,每一個細節都能戳中淚點;有人說邏輯硬傷太多了,隻是一部圈錢的爆米花電影。


這個世上哪有什麽感同身受,多的隻是冷暖自知而已,於己驚天動地的傷,於人不過是隨手拂過的塵。


每個人心裏都有那麽一段故事,無法述說,隻能在深夜裏淚濕枕頭,獨自承受和消化。


而那些不幸遭受過身心重創的人,你安慰她說睡一覺就過去了,可她在午夜時分被噩夢驚醒的時候,你又在哪裏?


電影《素媛》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我相信大家看的時候都哭了。


我們心疼素媛,痛恨那個侵犯她的變態,但是看完以後,也許過幾天就忘了心中的憤恨,我們無法感受那個小女孩和她的家人的悲痛。


對觀眾來說,這隻是一部催淚電影,可對素媛一家來說,這是一輩子的陰影,活著的每天都是一種煎熬。


很多時候,能拯救自己的隻能是自己。


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是讓你知道,沒人能幫你,要堅強起來自己拉自己一把,否則在泥濘沼澤裏隻會越陷越深。


距離慘劇發生不久之前,BLUELOVE在ROLIA上發了不少求助帖,其中一個帖子的回帖中提到說CAS是黑社會,專門綁架兒童,不能活著出來。本來已經精神處於崩潰邊緣的BLUELOVE看了後驚恐萬分,以為孩子死了。


一位網友在翻看了BLUELOVE的帖子以及回帖後沉重地說道:“這是一個傷感的故事。一個年輕的母親撒手人寰,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可是我在論壇裏看到的不是眼淚,同情,歎息。而是對這個母親,或者她丈夫的批評,有的慶幸她的孩子被帶走。還有說風涼話說她在無望的生活裏麵得抑鬱症是應該的。我在想中國人怎麽就這麽冷漠?你們沒有經曆過初來加國的艱辛和掙紮嗎?他們的處境沒有觸動你們嗎?動物還知道惺惺相惜,你們不覺得慚愧嗎?在國外我才看到中國人,所謂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同胞是何等的自私冷漠。所以知識並不能加增人的道德水平。我們的教育存在著嚴重缺限。我奉勸有些人如果不能做什麽實際的事幫助同胞,至少閉上你們的嘴。


也有網友說:“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哪怕輕輕拉她一下,都沒有。她是病人,是可以治好的病人。死,不是解脫,更不是治病。她心理是不健康,但健康的人都做了什麽?冷漠跟不健康。況且,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眾多所謂“網友”跟她一起聲討CAS的種種“惡行”, 加重她的妄想症和焦慮,(將她徹底推入深淵)。


共同麵對,你可以戰勝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裏孤獨地過冬。如果你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那些無法言說的委屈和悲傷,必須要找到宣泄口來釋放,否則最終一個人越來越孤獨,直到滑向抑鬱的深淵。


人海茫茫,世事無常,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


如果你身體裏的那個死角快要被撐爆了,如果你正在滑向抑鬱的深淵,請相信它們不僅是生命裏的裂縫,它們也可以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當你越來越沉默,不妨試著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跟那個懂你的人聊一聊,給人生開一道窗戶,讓光照進來。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比誰更容易。我們或長或短,都曾在黑暗的沉默裏做著無聲的呐喊。


可是再難再累,也請堅持下去。世界真的很大,那個懂你的人正走在趕來的路上。


那時。


你會明白所有陰霾愁雲終將有雲消雨霽之時。


你會明白所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大海都會化為一馬平川。


你也會明白,你才是自己最強韌的護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產後抑鬱,更年期抑鬱,都會要人命
這一世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