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35)
2010 (78)
2011 (67)
2012 (60)
2013 (33)
三月份的市場報告出來了,市場如預期按部就班地把價格推向平均46萬。成交9262間,數量比2010年3月份出現減少,也是預料當中的事。
那麽節節攀高的房價究竟能不能持續?會不會是暴風雨前的寂靜?會不會有一天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其實,房地產市場存在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說這個市場是包賺不賠的話,那是騙人的。風險來源於很多方麵:
1. 不可抗力因素
這次日本地震就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地震的來臨最為可觀的預測就是提前幾個小時發現異常征兆,比如狗叫,魚死,天邊有奇怪的光等等。但是這些都隻能給人逃生的機會,並不能給人推出房地產市場的機會,這也隻能歸類於不可抗力因素。當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未雨綢繆,而往往在地震這樣的毀滅性打擊下,也沒有其他途徑可走。
2. 埋藏在深處的深層次因素
美國的2007年的次貸風暴,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多倫多1989年房地產市場的崩盤,這些都是前車之鑒。在風險來臨之前,大家看到的隻是一片大好形勢,熱錢充裕,市場亢奮,而寥寥無幾的反對聲音都淹沒在茫茫人海中,隻有在事後,才會有人回頭發掘這些眼光獨到的專家,大家對他們肅然起敬。可是如何判斷深層次危機呢?現在有沒有深層次危機呢?
說現在的市場是完全健康的,也是瞎扯。市場總是在運動中成長,運動的過程就一定會出現高低起伏,而現階段市場最大的隱患就是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已經膨脹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邊緣,一旦爆炸將會是一場曆史性的災難,所有人都將不能幸免。但是坐在這樣的一個火山口,我們怎麽應對呢?是不聞不問,還是消極退縮呢?
很明顯,消極退縮是不可取的,畢竟房子要住,生活要過,明天會發生什麽危機,不在我們的控製之內。但是,不聞不問等到了眼前再想辦法也不合適,回想2008年下半年的市場崩盤,如果到了眼前,已經大勢已去,殺跌在之後的市場反彈速度來看是不可取的。
不過幸好我們是談論的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還有一個先行者,就是股市。股市反應的速度是以天算,而房地產市場的反應速度是以月算,所以在股市明顯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是要關注房地產市場的時候,這個理論錯不了。
回顧2007,2008年的危機前夜,股市在2007年底已經很明顯地給出信號,市場將遇到麻煩(事實上2007年底銀行和房地產貸款相關的公司已經出現嚴重的下跌),那個時候如果隻是簡單地看房價,簡單地看“專家”的分析,那麽後麵將會被市場套牢。而如果看到股市的反應,就應該對將要來到的風暴做適當的調整,比如出售一部分房產,或者降低股市投資的比重,如果那時還冒進地用5%首付去買投資房,那麽大浪打來,最先被衝走的就是這些激進的投資。
所以看看今天,股市在日本地震海嘯核泄露三重危機打擊下,有短期低頭的趨勢,但是長期上升的軌道並沒有出現明顯變化,看美國股市的長期趨勢,仍然將是穩中帶升;經濟複蘇的步伐並不會簡單地被地震所中斷,該擴張的,該消費的,該雇用新員工的,依舊。
但是,我們這裏都隻在講長期趨勢,短期呢?誰買房子看重短期變化?一個月兩個月的高低,並不能代表賺了還是賠了,而如果看不到長期的向好方向,隻是去鑽研下個月的價格變化,對不起,您來錯了地方。
對於46萬這個位置,夕子在上幾期文中提到過,2011年的平均價格會是45到46萬,而由此推斷2011年一定會有某個月份價格高於46萬(因為過去的1月和2月都低於平均價),那麽今天的46萬就不會是終點,但是市場會不會每個月都上漲呢?這個也不太可能,最可以預見的,是今天的最終平均價會高於去年5%左右,市場依然在穩定的範圍內。
如果有人還在唱跌,說市場會暴跌25%之類的話,我不會回答,因為市場自然會用實際價格來回答這些偏離實際太遠的預測。
投資房產是窮人發財的唯一出路。如果一個家庭一年能存1W可支配資金,投資黃金或其他非房產,即使增長3,5倍,也不過3,5W。但如果此家庭能用自住房抵押借錢做首期,投資房產,實現全借錢,再以房養房,即使房價跌,最後也是賺得
Too bad, the housing price in Canada is driven by money from China. I was shocked by the price jumping between Jan and now. And in good areas, there are very few listings available too, So realtors are having hard time to make money in this market too.
By the way, I am in Vancou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