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子的魔幻星球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過書、寫了很多文章,也買賣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個人資料
夕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性感的黑膠老唱片

(2010-03-23 20:13:14) 下一個

1173084635811.jpg

當唱針劃過老唱片上的密紋,溫潤、玲瓏的聲音從耳邊拂過,一張黑膠唱片帶出了萬種風情。唱機的金屬指針沿著其黑色的刻痕一點點描畫,一圈又一圈,音樂聲隨之悠然響起,有些飄渺,像黃昏將落的太陽,溫暖中帶著一絲悵惘,令人想起往昔時光。

野丫頭這樣年紀的人,在我們長大成人的過程裏,黑膠唱片的時代已經淡出了。取而代之的是磁帶和CD,MP3。音樂還是一樣的悠揚舒暢,但是感覺完全不同。黑膠完全沒有經過壓縮,聲音極其自然——多種樂器激起的和諧空氣,傳到你的耳朵,自然引起感動。與現在的數碼CD相比,黑膠唱片的歌聲更接近現實中的人聲,有一種時光流轉的感覺。

在速食與功利橫行,經典匱乏的今天,令人懷念動容的,不僅僅是黑膠唱片本身,而且是它所承載的動人時光,以及它曾經代表的菁華。黑膠唱片播放出來的音域寬厚,具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現場氛圍。雖偶有雜聲,卻依舊令人沉醉。

在西方,1965到1975這10年,是古典音樂足以銘刻曆史的黃金歲月,這一段史無前例的年月,以後也再沒出現過。當時唱片錄製隻能一次成功,一個話筒沒擺放好,一種樂器沒配好,都要重新來一次——那樣高水準的混音師,在如今的音樂界,全球加起來總共不超過10個。而恰巧,當時最重要的音樂載體就是黑膠唱片,它幸運地保留了至今為止最好的音樂。有人斷言,“如今價值30多萬的高級CD機隻能達到黑膠唱片效果的50%。”

200325872_066c939cce.jpg

海德堡的老唱片店

野丫頭的親密好友非常熱愛黑膠唱片,為了讓整體的風格統一,好友甚至買了一個二手的舊式老皮箱,那種隻有在電影裏看到的皮子磨得舊舊的、顏色濃烈的皮箱。打開後裏麵是一疊一疊碼放得整整齊齊的黑膠唱片,也有特別設計的藍色唱片,每一個都裝在紙套裏,因為年代久遠,大部分都是80年代的唱片,有的封套已經泛黃了。好友Show給野丫頭看黑膠唱片,宛如珍寶一樣,講述每一張背後的故事,他眼睛裏閃現的驕傲和自豪的光芒,令身邊的人也倍受感染。

在放黑膠唱片之前,野丫頭看著他用一個小刷子對唱片、唱針輕輕地刷了又刷,那份細心溫柔,估計對情人也不過如此吧。緩緩用手撥動唱片,然後把指針輕輕放在上麵,這一連串的動作,讓人覺得性感無比。當抑揚頓挫的音樂響起,因為磨擦的關係產生靜電,有極細微的“劈啪劈啪”的聲響在空氣中氤氳,音樂亦因此帶了一種溫暖的質感,像有了皺褶的衣服,讓人覺得親近,並陶醉其中。

好友遞給野丫頭一杯威士忌,坐在春日下午暖洋洋的陽光裏,空氣裏飄浮著讓人微醺的曼妙味道,耳邊是Echo and the Bunnymen的《Killing Moon》,讓人忍不住閉上眼睛,this is lif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