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子的魔幻星球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過書、寫了很多文章,也買賣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個人資料
夕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海歸還是海不歸,讓人痛苦的抉擇

(2009-08-06 09:16:19) 下一個

U208P1T68D152618F1023DT20090226095016.jpg

打開多倫多華人網站的二手交易版塊,映入眼簾的字眼就是“回流急售”、“舉家回流”、“畢業回國”……眼下西方世界正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襲擊,“回流”成了從去年到現在的熱門詞匯。

   在這個夏天,夕子身邊的一些朋友,有大學剛剛畢業的、也有三年“移民監”坐滿拿到國籍的、還有移民申請終於批下來的;大家湊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下一步,究竟是海歸還是海不歸?尤其是在這個經濟不甚景氣的年份,回國就業的吸引力陡然增加不少。

   可以說,在幾年之前,這個問題沒多大探討的空間;留下或者離開,視乎個人情況所定,簡單商量一下基本就會作出決定。可是近幾年,有關海歸回國的負麵新聞比比皆是,讓人擔心是不是我們在國外生活太久變得太“單純”,這肥嘟嘟的待宰羔羊回去,不定會被殺得多麽片甲不留。而且出國深造的學子數量增長驚人,隨便甩出來就是一個MBA或者什麽專業的MASTER,以往鑲金邊的學曆也不再吃香,海歸變海帶,海帶變海參;鬱鬱不得誌,完全失去了回國的意義。

   如果不回國呢,又擔心在這個洋人的天下裏,無法出類拔萃,嶄露頭角;與其碌碌無為地做一個小雇員,還不如回去以後大展拳腳,闖出一番天地來。而且周圍的風言風語太多,常見觀點有兩種:一是庸俗愛國論,常見愛國主義報紙類,說某某放棄導師的懇切挽留,對百萬年薪毫不動心,毅然回國;另一種是庸俗的攀比,常見於鄰裏,見到鄰居家的孩子學成回國,便開始傳播:瞧那孩子多沒出息,別的留學生都在海外發大財,他卻灰溜溜回國。

   我不敢說絕對沒有人是因為愛國或混不下去才回國,但就我視野所及,非常罕見。在沒有戰爭的正常年代,多數生活在外的人都是經濟動物,他們考慮是否回國的因素以個人前途為主,具體來說就是經濟收入。回不回國跟愛不愛國沒有任何關聯。

   我願意留下——女性的海不歸比例最大

2009227135512443.jpg

   臨來加拿大之前在一個久居北美的朋友家小聚,就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在北美,女性的生存和適應能力要高於男性。在調查中有這樣的發現,中國留學生的性別比例失調,男多女少,一些留學生的聯誼活動中,經常出現幾個男生狂追一個女生的滑稽景象。由於女性適應新語言、新文化、新環境的能力普遍高於男性,她們在求職和擇偶上往往有更廣闊的空間。再加上西方有尊重女性的傳統,這使得女留學生的海外經曆普遍優越於男生。

   在回流的態度和意見上,一般來說,男主人想回來,女主人則想留下。

   在一家兩個人都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若幹年後,兩個人在事業上都想有所突破。可是就職於本地的洋人公司,也難免遭遇一些辦公室政治,尤其是對於英語不是母語的第一代移民。除此之外,和同事之間的溝通也會有一些困難產生。午餐時間,大家一起就餐,會討論一些生活文化的話題。一群男同事針對昨晚的冰球比賽聊得熱火朝天;而在一旁的女同事則對昨晚的電視選秀節目大談特談。如果你的上司或同事在工作中借用這些大眾文化的素材,那麽,即便你的英語不帶一絲外國口音,你溝通起來依然會隔靴搔癢,更別說管理別人了。如果對於下班後電視定在36頻道、電腦打開主頁是中文網絡電視的一些人來說,最輕鬆的午餐時間,反而是最難熬的尷尬時間。對於女性來說,總能找到一些私密的共同話題來聊;可是對於男性來說,因為天性使然,不太會這樣紮堆,“橄欖球”碰上“乒乓球”,往往會不歡而散。

   女性會有“小女人心理”,滿足於衣食無憂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但是對男人來說,所謂的幸福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有一些無形的指標,比如是否受到尊重。不少海外華人為了在北美生存,放棄了原來的專業和愛好,轉向工科等實用性專業,待事業有成,反而會產生中年危機,後悔自己沒有追求年輕時的夢想。這種背景下,國內的日新月異以及由此產生的機會如同海市蜃樓,一方麵撞擊他們的歸屬感,另一方麵重新啟動他們的美夢。另外,男人會抱怨北美的生活乏味得可以,人人都模式化生活,上班下班,也不太會經常跑到朋友家串門,基本沒什麽“精彩”的休閑生活可言。而站在女人的角度,這是家庭的不穩定因素,必須消除在繈褓之中。所以,一些妻子反對丈夫回國發展,不是因為對祖國沒有感情,而是她們更眷戀穩定的生活。

   既然決定海歸,就要盡量融入本土環境——企業家高管談海歸

2250410.jpg

   近日,美國一家高管評估機構——羅盛谘詢公司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從美國回流中國的人才,生存率不高於50%,有相當一批經理人在加入企業6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選擇了離開。 

   劉先生是國內一家知名電信公司的部門經理,他部門裏就有不少海歸人士。這次到多倫多出差,就這個話題,他也談了不少在他眼中海歸人士的落差。

   劉先生說,海歸在國內的心理落差主要是期望值的問題。譬如說,一個海歸人士在國外已經工作了十年,在技術部門做技術負責人工作,同時自己有很多專利,所以他希望能夠回國,能夠帶來很多技術,讓企業的技術成功,這是他的期望值。回過頭來在這裏開展工作,的確在技術上給企業帶來很多先進的技術,公司也準備將他升職到管理層。

   但是這樣一來,看出不少問題,首先就是與下屬的關係上,他很難跟下屬打成一片,中國的同事有時候下班以後一起聚餐,上班比較嚴肅,下班大家聚個餐,能夠活躍一下上下級的氣氛,還能更加激勵下屬的工作熱情。但是,這個海歸人士也許在美國呆得時間長了,更注重下班時間歸自己,要回去陪他的太太和孩子,並沒有花很多業餘時間陪他的員工,給人一種不可接近的冷漠感。還是這個海歸,前段時間有一個重要的客戶來訪,我們一些高層管理人士要一起坐下來陪客戶吃飯,客戶很熱情要喝酒,海歸人士說我不能喝酒,很生硬的拒絕了,老板說這樣不行,在中國要搞客戶關係,要和客戶喝酒,場麵一時有些尷尬。第二天,這個海歸先生找我來訴苦,覺得自己的價值並不在陪客喝酒上,而是用心工作上麵。但是在國內職場中,不僅要懂技術會管理還要用中國市場的套路跟客戶搞好關係。

xinsrc_3020304220830606210313.jpg

   劉先生有個朋友是一家國企的總經理,那位經理說,現在很流行請海歸,他所處的行業圈子以及競爭對手公司裏都聘請了一些海歸人士,這讓他覺得公司裏有一兩個海歸是一種時髦的表現,所以他也隨大流招聘了兩個海歸。但是發現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可調和的問題,現在他有些為難,是繼續留住這些海歸還是放手呢?

   最後劉先生對夕子講了一下他的個人經曆,他在美國生活工作了五年回國,剛一回來的時候他也是有點不習慣,感覺上很痛苦。劉先生的孩子讀小學6年級,每天周末有很多補習課,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下午放學回來是他自己的時間,對比國外的學習生活,孩子覺得受到束縛,每天的心情都很差。前幾天因為一門科目考試不及格,被老師罵,說他笨,還把他的書扔到地上用腳踩,孩子是大哭著跑回家的,跟父母說要回美國讀書。

    孩子不適應讓大人也難過。劉先生說,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在招聘海歸的時候,你回來的動力是基於你自己,你為什麽想回來,不是我的同學都回來了,所以我也想回來,不是說我在國內的朋友,你看當年跟我同學的研究生都做到總經理、總監了,我在國外發展不看,也想回來發展一下,受到朋友的驅使。也不是獵頭打電話讓你快回來,是基於你自己內心的動力,你知道你要放棄什麽東西,你知道要得到什麽東西,你要準備接受你想放棄的東西,否則企業在未來管理海歸人員的話會很痛苦,你也會很痛苦。所以原動力必須是來自於你自己。

    第二個歸國原動力是自己想獲得成功。很多人看到國內的機會,想在事業上更進一步,但是因為在歐美或者在其他國家,因為種種因素,實現夢想的幾率可能相對小一些,所以選擇回國。這種在內心湧動的一種對於前程未來想要成功的願望會很強烈,但是在回國後,覺得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從一個極端會跑到另外一個極端。在這個時候要問自己,究竟為什麽要回國?什麽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一個海歸回來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他的上司比較專製,不是那麽民主,你回來之前就知道中國的管理機構的確是沒有美國那麽民主,但是這是你想要的嗎?你想要的是獲得成功,但是成功會伴隨著這些風險和並不盡如人意的東西,這時候就要重新去界定自己的期望值,調整自己的方向,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nywalker 回複 悄悄話 本人認為,如果真的是“女性的海不歸比例最大”,很可能是因為海外的女士們比男士期望值底。留學到美加的男士們大多都要幹番事業,對生活和事業的期望很高。在陌生的文化裏很難得到重用又不甘心隻當個小職員,所以考慮回國發展的多。另外,男士也比女士更難適應孤獨陌生的生活。未婚的男士回國找異性伴侶的選擇太多了,如能有出眾的女伴,男士也會有成就感,這在海外很難做到。總之,男士是社會的主流,所以陌生的文化環境對男士的衝擊更大。男士海歸比例自然高於女士。
至於海歸與否,全在個人情況和機遇。單身的有優勢,在美加無家無業的人士比有家有業的有優勢。一個人的得失總是比全家幾個人的得失好衡量。
zjx_cool 回複 悄悄話 歸不歸的,個人差異很大,看個人情況吧,在哪混不重要,混得好就行。回去的不是什麽loser,留在這裏的不是什麽winner。隻能算另一番天地吧。
大西洋海底 回複 悄悄話 女性海不歸的一個原因是中國職場的性別歧視比美國加拿大嚴重的多,35歲以上女性就業難。年輕女性隻吃青春飯,沒幾年好日子過。在女性就業上,加拿大好於美國。許多女移民在加拿大找工作比男移民容易。
琴清 回複 悄悄話 因為考察過北京好一點的小學和幼兒園,所以對你文中提到的那個劉先生所說的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很持懷疑。罵學生?這是在哪個屯發生的事啊?現在的老師都是競聘上崗,家長提三次意見,她基本就沒工作了。劉先生不會窮得付不起好一點學校的學費吧?

歸與不歸,是個非常因人而異的問題。跟著別人瞎起哄趕潮流的,最後隻能被潮淹死。
小喜 回複 悄悄話 回去的話,空氣和交通最不適應,另外,折騰來折騰去很累.
小喜 回複 悄悄話 回去的話,空氣和交通最不適應,另外,折騰來折騰去很累.
liugang_20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不同意者別罵人,尊重別人才獲尊重。人各有誌,想法不可一致。
祖國還需提高,什麽貢獻都需要。
智者獻智,仁者獻仁。
才子們討論很好,總比不關心好。
本人半歸,原因多方麵,一言難盡,才疏學淺,還是多做少說為好。
祝各位順利。

城管王五 回複 悄悄話 這種爛文章貼到國內準有市場,貼到這裏就是找罵。
永遠有春天 回複 悄悄話 我同意“堅持就有價值”, 任何地方都一樣,有利也有弊,自己覺得開心就好
niname 回複 悄悄話 我接觸的朋友,也沒有要打算回國的。甚至一個朋友的老外老公失業在家,她們也沒有打算回中國找(老公的中文特好)。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大家平心靜氣看看與自己相同或者不同的意見嘛。我接觸的朋友,就沒有要打算回國的啊。每個人好像過得挺滋潤的呀。平常上班,周末活動,吃點好的,爬爬山,打打球,看看碟片,上上網,很逍遙啊。我說祖國需要你們的貢獻啊。人家還覺得我是在唱高調給我白眼。不過,我倒是捷足先登了回去了兩年。不是又回來了嗎。頭兩個禮拜,我告訴老婆,打算辭職,一起落葉歸根了吧。到了第三個禮拜,我的媽呀,我居然覺得自己是條驢子,居然回去了啊。真是鬼迷心竅啊。不過,還好又回來了。過去這四年還是蠻想念上海的。可是我是絕對不會再回去長住了。回去玩玩看看朋友,就呆10天足夠了。所以,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同意,不同意,可千萬別罵我啊。
螺杆 回複 悄悄話 “在沒有戰爭的正常年代,多數生活在外的人都是經濟動物,……”我認為這句話倒過來說可能更合乎實情。不是嗎?中國正處在在高速發展階段,與國外相比,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如果有後台,發財的機會是那些在國外的人所無法比的。就拿作者自己來說吧,你肯定在國外還沒有發財吧?看來,作者自己還沒有弄清楚為什麽要出來。
liadou2001 回複 悄悄話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包粽子 回複 悄悄話 你要歸咎歸吧,沒人會攔你的。寫什麽文章“"回流"成北美華人圈熱門詞匯, 歸或不歸抉擇兩難”,"回流"是熱門嗎,我怎麽不覺得?除非你是留學生,or loser, 不得不歸。
trinityleaf 回複 悄悄話 你這個大鼻子的馬來人種,不要到處張貼你的破文章了
花非花霧非霧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經年累月心裏感覺不到真正的快樂,就歸! 反之,則不歸!

如果歸了也感覺不到快樂,至少還有父母親朋在身邊的安慰


如果勢利地來回比較中美的利和弊,在比較猶豫徘徊中,已經過去的半生中又過去一半了,那才是真的耽誤工夫

我所欲 回複 悄悄話 女性不歸,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特適應美國,有幾個女性在美國真混得出類拔粹的?無非也都是小職員罷了。如果老公能在國內更好發展,美國也沒什麽舍不得的。女性不歸比男性多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這裏已經上了中學小學的,孩子是回不去的,原因就不用我說了吧。至少我們單位2個不跟老公回國的妻子,包括我,都是這個原因。在美國,你位置越底混得越舒服,越高越會感到中國有的弊端美國人全都有,是女的也照樣擠兌你,一樣的。
mking 回複 悄悄話 你這樣的人,嘟卟嘟,嘟卟嘟,能把老公嘟卟得咬舌自盡了.
oldfishman 回複 悄悄話 其實別去在乎別人怎麽說,不跟那些利益集團為非作歹也是一種活法,堅持就有價值。
LEOTHECAT 回複 悄悄話 To 歸, or not to 歸: that is the question.
supermike 回複 悄悄話 放P!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