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子的魔幻星球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過書、寫了很多文章,也買賣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個人資料
夕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愛恨唐人街之“愛”

(2009-01-05 20:07:38) 下一個

 1c04e38qada3d_742bb2.jpg

“走在異鄉的大道上正是霓紅燦爛 ,兒時爆竹聲浮現,也許沒人懂這思念 ,一個福字隨心轉,轉出回家的感覺。雕花門廊半遮掩 ,龍燈飛舞成一條鏈 。一杯咖啡, 可知我有更驕傲的發現 。不用管時差,現在就能聽見鄉音,如果你想要 ,飄香的中國茶 。”

溫哥華唐人街.jpg

我第一次到唐人街是03年的溫哥華。

穿越一條條由兩邊林立的高大西洋建築組成的超大胡同,七繞八繞,甚至還走錯路差點被一群躺在地下伸手討要毒品的吸毒人絆倒。神經高度緊張之際眼前平地突起一片雕花門廊,我舒了一口氣,唐人街到了。

溫哥華的唐人街很大而且比較精致,位居北美第二,僅次於美國多倫多唐人街,也是最漂亮的唐人街。

也許是因為建立得比較早的緣故,在中國城中還有一項特色就是世界上最窄的店鋪Sam Kee Building,其建造於1913年。後因道路拓寬工程,故發展成現今的樣子。溫哥華建城100周年時,中國城特立了一石碑在此說明原由;現已列入古跡。

1858年的淘金熱潮,吸引大量華工來到加拿大建造鐵路,工程完工後,許多華人便在此安定下來。溫哥華中國城起源於Pender Street和Carrall Street的交界,和其它北美城市的中國城相比,這裏顯得比較有規畫且整齊,最大的特色是華人商店幾乎比鄰相連,不像其它城市的中國城中仍零星穿插一些當地商店。

新加坡唐人街.jpg

 第二次到唐人街是在04年的新加坡牛車水。

新加坡的唐人街和這個國家一樣比較微型,但是也有一絲不苟的大紅盤龍柱子和蔓延到整條街的傳統紅色中國味道,它居於新加坡河南麵,是許多外國遊客眼中的唐人街。當然,這個很華人的地方就是早年中國先賢南來,到這個國度落腳的地方。

這個唐人街少說也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是當年最最繁忙的地區,要看濃濃的東方色彩,傳統的唐人風味,牛車水是一個好去處。唐人南移的心酸史都在這裏了,新加坡華人的發展史也是在這兒開始。

 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麽叫牛車水?其實,牛車水的命名是有其典故的。話說,在一個世紀以前,河水暴漲,淹沒了這鄰近的大街小巷,居民們盤了水以牛車載走,所以就有人稱這牛車水。

  還有一個說法是:當年這一帶的居民曾經以牛車載來水清洗街道,因此就將這地方稱為牛車水。關於牛車水這名字的由來還有另一個說法是,當年的新加坡馬來人常以牛車水將來自安祥山的水載來,故稱牛車水。

  百餘年來,牛車水一直在這裏默默的陪著新加坡河,它走了一段很長的歲月,見證了新加坡的成長。這一段路走得不是很容易但是的的確確曾經走來一場繁華。妨如一個舊華人社會的縮影。現代是滲進來了,但是趕不走老唐山,牛車水展現了它獨有的一麵,這裏有什麽?這裏有傳統的華人食品、傳統的華人日常用品、舊式的藥店、當鋪、理發店、廟宇……最具代表性的天福宮就在這裏。

蒙特利爾唐人街2.jpg

第三次到唐人街是蒙特利爾的唐人街。

追尋爛漫的法蘭西情懷,MONTREAL的燦爛明媚讓人宛如身處千萬裏外的異國他鄉。擁有“北美巴黎”稱號的蒙城, 300萬人口,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法裔,但英裔也不少,外加十幾萬的華人,這是一個容納了30多個國家移民的混居城。雖說與多倫多隻有6個多小時的車程,但奇怪的是,當長途車駛入MONTREAL的一瞬間,一切都仿佛與加拿大漸行漸遠,陌生而親切的感覺交織在一起,讓人感覺新奇而興奮。

在蒙城不見多倫多紅色TTC標誌的SUBWAY,Montreal的地鐵站是藍色的圓圈,裏麵有個粗粗胖胖的箭頭,名字也換成了“METRO”。雖然是周日,街上卻不見喧鬧,人們走路的速度也是緩慢而寧靜的。空穹的地鐵站,緩緩上升下降的自動扶梯,灰色簡潔的水泥屋頂和稀落的候車人群,讓人一下子意識到,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乘坐地鐵的橙線到達PLACE- D’ARMES站,出站向左走大概200米就可以看到紅色中國味十足的牌坊,上麵寫著“唐人街”。唐人街不大,前後左右一共四個牌坊,圍繞成一個小小城中城,城裏由兩條主要街道構成,兩旁都是華人店鋪。可以買到生鮮水果、中草藥、南北幹貨和中國傳統風格的東東,同時也有很多各地風味兒的飯店。

多倫多唐人街.jpg

第四次到唐人街是多倫多的唐人街。

多倫多集合了超過40萬的中國人。我快要搬家到多倫多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說:“多幸福啊,到了多倫多,有那麽大的唐人街,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想買什麽就買什麽,簡直如同回國一樣嘛!”

 來到多倫多後,仔細想想這話真是不假。住在唐人街附近真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啊。比方說,下班開車回家的時候可以順路停在唐人街附近去買廣式燒臘還有雪白的饅頭與包子;想想家裏菜不多了,隨便哪個小超市外麵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碧綠的青菜或者鮮豔的水果,幾毛錢一磅比小鎮超市裏不知道要便宜多少,買一大袋回去也不過幾塊錢而已;周末嘴饞了就有無數的川菜湖南館還有廣東早茶小店可以去打牙祭,點一大桌子花費卻隻有去小鎮餐館的一半;想念中國的物件了,不管是武俠言情小說還是流行音樂碟片或者台灣香港雜誌,說廣東話買書報雜誌的老大爺大媽們永遠隨處可見,更不必說Grant街上一家挨一家賣南北奇珍東西百貨海鮮藥材的百貨商城……

  與大部分90年代以後來到多倫多定居的新移民相比,這些生活在老唐人街範圍內的老移民們更保留了無數傳統的中國生活方式,有些方麵甚至稱得上複古,那架勢隻怕在大陸也僅能從影視劇裏看到了。

 我第一次領略這全世界聞名的老唐人街,不知道在哪條街上看到一個陳舊古樸的中草藥店。開店的老爺子留著雪白的齊胸長髯,穿件暗銀灰兩麵開襟領口盤扣的土布長袍,手裏拎著個竹木紅漆鳥籠子,籠裏一隻嫩黃紅嘴小鳥嚶嚶而歌。這老爺子靠著門框站得氣宇軒昂,身後一排黑漆草藥抽屜大櫃,每個方形小格上都貼著標簽,用繁體的中文規規矩矩寫下各種草藥的名頭。櫃子側麵還掛著一杆吊銀色秤砣的小秤,從門口經過,各種草藥混合在一起又苦又香的味道撲鼻而來,我整個人驚愕得幾乎要暈掉。

 再遊老唐人街,七拐八拐繞進不知道什麽名字的小巷,遠遠聽見咚咚敲鼓的聲響。沿著聲音追尋過去,眼前竟然是一排整整齊齊花裏胡哨的各色會館。每個牌匾上的繁體大字都是從右至左方向,兩邊如同對聯的文字中充滿了“至尊”、“為公”這樣的驚人字眼。二樓雕花欄杆後麵虛掩的大門裏隱隱約約一群人的身影,飛舞的鼓槌送出韻律強勁的鼓點,歡快喜悅的節奏伴著整齊的“嘿、嗨”盤旋在紅牆碧瓦的飛簷翹角之上。一時間我的世界時空錯亂,神魂顛倒。我還以為自己突然回到清朝末年或者民國初歲,如果此時耳旁再響徹歌手後弦那首《踢館》,我一定以為自己不小心進入了什麽影視城那!

 其實這些“會館”,並不是電視裏那些弄拳踢腿的武術會館,更不會有“踢館”這樣浪漫武俠的事件發生。這些“會館”用現代中文來表述就相當於今天的“聯合會”,“社區中心”等,有些是個人開辦的協會組織,有些是社區聯合的活動中心。不同的會館有不同的政治傾向,常常看到兩個鄰近的會館青天白日旗與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同台競豔的狀況。考慮到多倫多這個民族文化種族政見宗教信仰的大熔爐,考慮到整個唐人街上英文國語廣東話閩南話上海話共同繁榮的狀況,這些個五花八門的會館們和平共處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逛唐人街,不僅有各種各樣好吃的、好玩的,還有這麽多好看的、好聽的,比如說SPDANIA大街上拉二胡的大叔大爺,不管技藝如何,聽到這些熟悉的鄉音總讓人覺得離家近了一步,總讓人在異國他鄉由衷品味濃濃的故情舊念。有這等許多好處的唐人街,怎能不叫人真心向往,不胸懷愛戀?

 Chinatown ,do you still remember me?…….

03,Vancouver Chinatown,First met you..

ying11-1.jpg

04,Singapore Chinatown, The second

IMG_0446.jpg

05,Montreal Chinatown, the third…

montreal 3-12-13 029.jpg

06,Toronto Chinatown:)

唐人街2.jp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