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病從口入”係列2:食物與癌

(2008-05-04 19:13:33) 下一個

百草園          與食物有關的幾種重要致癌成份     園丁

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癌症,據統計占癌症發病率的三分之一以上。

食物本身很少引起癌症,絕大多數都是由於食物烹調、醃製、加工、儲存不當或汙染所致。

肉、禽、魚類以及其他食物高溫煎、炸、燒、烤或煙熏,其中的蛋白質或某些氨基酸分解,可以產生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類叫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其中十多種都有致癌作用,最著名的是苯並芘Benzopyrene.

早在十八世紀,歐洲人就知道:掃煙囪工人容易得陰囊癌,後來查出元凶就是苯並芘。抽煙、木柴煙、煤焦油煙、柴油引擎排氣含苯並芘。抽煙吸入苯並芘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穀類食物含蛋白質,燒焦也可生成苯並芘,近來研究報道,烤麵包Toast中的苯並芘含量遠高於以前認知。

蔬果穀類可因工業廢氣而不同程度地汙染苯並芘。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苯並芘定為2A類致癌物:有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有足夠證據顯示對實驗動物致癌。

不論吸入、吃進、或皮膚汙染苯並芘都可以引起基因組突變,導致肺癌、胃癌、皮膚癌等。

 近年來,又發現肉、禽、魚類於高溫時,其肌肉中的蛋白質和肌酸可分解產生另一類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 其中有MeIQ, MeIQx, IQ, PhIP.雜環胺可引起實驗動物的基因組突變而發生多種癌症,也發現與人的胃、直腸、結腸、胰、乳腺癌有統計學的相關Association.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57年研究比較一組胃癌病人與無胃癌常人的飲食習慣,發現慣吃熟透(well-done)牛排的人比吃剛熟(rare)牛排的人,得胃癌的危險高三倍。

有趣的是:有報道(Science News, 1994,等)肉、禽、魚燒烤前如放入微波爐予熱23分鍾,可以大大減少雜環胺的致癌性(但未見報道於苯並芘如何?)。此外,加少量澱粉,或用醋、酒調製肉類後再燒烤,或添加蔬果汁,都可以減少雜環胺的產生,或降低其致基因突變毒性。用含氯自來水(未報道氟化自來水)衝洗,雜環胺類會迅速降解。

奶、旦、或豆付不含肌蛋白和肌酸,高溫不產生雜環胺類。

 2002年,瑞典科學家發現經高溫處理的馬鈴薯片、炸薯條含高量的丙烯酰胺Acrylamine 它可以引起實驗動物的基因組突變而發生多種腺體的癌症,並發現與人的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相關。烤麵包Toast或其他高溫處理過的含糖和蛋白質的澱粉類食物也有丙烯酰胺,但水煮或微波不致產生。

IARC將丙稀酰胺定為2A類致癌物(與苯並芘同級)。

 醃製火腿、香腸常加的“硝”,主要是硝酸鹽Nitrates亞硝酸鹽Nitrites, 它們可以有效地抑製肉毒杆菌毒素的產生。但另一方麵,硝酸鹽可以慢慢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高溫、煙熏或在人體胃酸作用下,會與氨基酸結合成亞硝(酸)胺Nitrosamine. 這類物質可引起基因組突變而導致胃、腸、胰、肝及膀胱等癌症。它也是吸煙者得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廣東一帶高發病的鼻咽癌,已被證實與鹹魚中的亞硝胺有關,並且年齡越輕,吃鹹魚越多,發病率就越高。此外,魚露、蝦醬、鹹旦、奶酪、啤酒,以及高溫煎炒食物,醃製蔬菜,黴變食物,過夜菜或茶,也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有趣的是:新醃漬的蔬菜,綠葉中所含的硝酸鹽大量轉變為亞硝酸鹽,但是隨後逐漸消失,十多天後就幾乎沒有了。大蒜、維生素C可阻止亞硝胺的生成。

亞硝胺可以經胎盤和乳汁傳給胎、嬰兒。

IARC沒有把亞硝酸鹽或亞硝胺列入致癌物,但是鹹魚被列為第一類Group 1 carcinogens

 另一個著名的致癌物質黃曲黴素Aflatoxin, 是由汙染食物的黃曲黴菌產生,廣泛存在米、麥、玉米、豆類、花生、杏仁、核桃、腰果、開心果、油菜籽、葵瓜子、棉籽、以及八角、茴香、椒、薑類,又可以通過汙染飼料傳到肉、禽、魚。

黃曲黴素可誘發基因組突變導致肝、胃、腸、乳腺、卵巢、腎的癌症及骨肉瘤。與乙型肝炎病毒配合引發肝癌,是亞洲人肝癌發病率高的主因。

IARC將黃曲黴素定為第一類Group 1致癌物。

黃曲黴素在平常蒸、煮中不被破壞。胡蘿卜、芹菜、西芹可降低其致癌性。除致癌外,黃曲黴素也是很強的毒素,一次吃進大量會引起急性中毒。

附帶說一句:爛薑除了含有黃曲黴素外,還可以有黃樟素,也是毒物和致癌物質。

 食物汙染如狄奧辛Dioxin、聚氯二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甲醛(福爾馬林)Formaldehyde,以及各種殺蟲劑、除草劑、洗滌劑、食物防腐劑、添加劑、香料、色素等等,含量超標既可是毒素,也可能致癌。這類化學物質還在不斷被發明製造和被發現有害,所以有人說,工業製造越來越多的癌症,似乎不無道理。

已有不少研究報道:有些塑料食盒或保鮮膜,於微波爐加熱時會釋出有毒或致癌的化學物質而滲入食物中。因此最好改用陶瓷或玻璃容器。

 環境衛生、體質強弱、飲食習慣、情緒壓力都可與食物致癌相互影響。例如酗酒傷肝,加上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變,或感染寄生蟲華支睾,這時黃曲黴素的致癌作用就會大大加強。幽門螺菌H. pylori感染引起胃酸過多,吃進的亞硝酸鹽加速轉變為亞硝胺而致癌。又如高脂、低纖,多吃紅肉,或長期缺乏維生素AB2、葉 酸、CE, 或食物缺碘、鋅、鎂、錳、鉬等,影響身體的抗氧化作用、酶係活動、免疫係統,都會助成食物致癌和減弱人體抗癌能力。

 食物致癌作用與遺傳因素有很大關係,目前已知很多種癌都有遺傳上的基因缺陷,在一定條件如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基因缺陷得以表達而形成癌。

 上麵談了很多食物致癌,簡直要“談癌色變”。“哪我們還能吃什麽?”

其實,食物或其他因素致癌,隻是有此可能性,卻是很不容易,且是長期過程。致癌因素必須夠強、夠量、持續,“日久天長”,才能引起DNA受損,基因組突變而生成癌。此外身體本身有很多防癌、抗癌機製,包括分解、清除致癌物質,消滅剛生成的癌細胞(事實上,人體經常有癌細胞生成,但也不斷地被消滅),就連DNA受到破壞,DNA也有自身修複能力。事實上,這些機製也是多數人都不得癌的原因。

 正確的飲食習慣,盡可能避免有害物質,是防癌、抗癌的有效措施。平衡飲食,不偏食,各種食物輪流吃,不僅使得食物中的致癌成份不易累積,並且可以保證營養成份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不致缺乏,身體免疫抗癌能力加強。即使有遺傳基因缺陷,也可能抑製其表達,使癌無法形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