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病從口入”係列6:食物過敏

(2008-05-20 16:24:05) 下一個

百草園         食物過敏      園丁

 

很多人都有食物過敏的經驗:吃了魚蝦或某種食物後,很快地皮膚起疹、發癢,嘴唇腫脹,或腹痛,氣緊,據統計,在美國,約有4%的人發生過食物過敏,小孩尤多。

  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在美國,最常發生過敏的食物有八類(叫做”The Big Eight”: 奶、旦、花生、堅果、海鮮、貝類、大豆、小麥,占食物過敏的90%以上。其中小孩以奶、旦、花生多見;大人以貝類、花生多見。引起過敏的變應原是各種蛋白和醣蛋白。

  奶、旦類的變應原主要是其白蛋白,熱煮後變應原性大減。花生、堅果的蛋白致敏性很強,即使高溫烘烤也難於破壞,仍然能夠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海鮮、貝類及豆類的變應原煮熟也破壞不多。

  東方人對味精很少過敏,但白人對味精過敏的稍多,曾發生過白人進中餐館對味精過敏致死的事件。

  為什麽會發生過敏反應?

  過敏是一種特殊的抗原-抗體免疫反應。血液中的一種抗體――免疫球蛋白IgE, 附著在消化道粘膜的肥大細胞mast cell上,與食物蛋白的抗原決定簇即表位epitopes相結合,使肥大細胞內的顆粒崩解,釋放出組織胺及其他化學物質,導致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及血管和軟組織水腫,從而引起一係列症狀。

  典型症狀包括皮膚風疹、搔癢,嘴唇、眼瞼、臉部甚至舌、喉水腫,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嚴重的可導致血壓急劇下降、過敏性休克而死亡。

  對於過敏反應,預防重於治療。避免食用致敏食物是第一條。容易疏忽的一點是沒有仔細閱讀食物包裝上寫的成份,或隨便和人分吃食物。有過敏史、家族史,異位性皮炎或哮喘的人更要小心。如果對雞蛋過敏,注射流感疫苗時要告訴醫務人員,因為流感疫苗(等)是用雞蛋培育的。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推薦:完全由母乳喂養至少四個月的嬰兒,在二歲之內較少發生過敏。

  有趣的是:據報道,衛生條件差地區的兒童發生過敏較少。推測是因為較早較多接觸髒物或細菌所致,詳細機理未明。“不乾不淨,反而不得病”――莫非有些道理?

  治療過敏,首先是遠離致敏食物。抗組織胺藥對急性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有效,對腸胃症狀沒有多大效果。嚴重的全身反應須注射腎上腺素。有比較嚴重過敏史的人,最好帶著自己注射的腎上腺素如EpiPen。請教你的醫生。口服脫敏法(確定對某種食物過敏後,小量漸進該食物試圖脫敏)效果似乎不大,仍在研究改進中。

  以上所說,是所謂典型的IgE中介第一型過敏。此外還有其他類型的過敏,主要引起某些胃腸道或肺的特定疾病,多為慢性,例如麥膠蛋白腸病Celiac sprue(種對麥膠過敏的慢性腹瀉),一般都會去看醫生,這裏就不多談了。

  有一類叫做“食物不耐受反應”,東方人最多見的是奶類引起的腹瀉――先天性腸內乳糖酶缺乏所致,需要跟喝牛奶引起的過敏鑒別,後者主要引起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蠶豆黃――先天性缺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吃蠶豆引起溶血性貧血。雖然都是食物引起,但不是食物過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