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幸運地遇到了中醫
黃文川博士
Diana Swift 是一位毛利老人,因多年的膝關節疼痛、腫脹,醫生不得不給她置換一個人造關節。老人等待這個手術已經很長時間,她的膝關節毛病不能再等了,她連日常生活都需要家人的照顧。當醫院的手術通知寄到她的手中,老人興奮的一夜未眠。手術那天,老人又說又笑地進入手術室。手術一切順利,可老人回到病房好幾天昏迷不醒,醫生也不明白老人昏迷的原因,是麻醉過深,還是合並什麽神經疾病;是膝關節手術時的栓子堵住了腦血管,還是手術過程中患了腦梗塞。做 CT 檢查,腦部沒有發現什麽異常。醫生一籌莫展,而家人急的團團轉。經過九天九夜的搶救,老人蘇醒過來,可遺留下來了四肢無力,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後遺症。在醫院治療一個多月後,轉到老人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康複,她能在家人扶持下走路,但吞咽困難這個問題仍沒有解決,水和飲料還可勉強咽下,硬的食物一點也咽不下去,堵在食道裏,一會又嘔吐出來。關鍵問題是,她喝水時,不停地嗆咳,醫生怕她肺感染,要給她鼻飼,她不同意。她整天地喝點稀飯和飲料,餓的她體重下降了十多公斤。老人院裏的華人護士,知道針灸能治療她的病,建議她嚐試針灸。 她兒子為了媽媽的病也不管中醫和西醫了,隻要能治好媽媽的病。她翻開《黃頁電話薄》,找到針灸一欄,最後選擇了我的診所。根據她的症狀和檢查,我診斷她為假性球麻痹。 球麻痹是指後組顱神經受損而引起的咽喉部肌肉麻痹。後組顱神經包括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神經等,它們都從腦幹的延髓發出,支配咽喉部及食道的肌肉,延髓形狀似球,所以稱球麻痹,也稱延髓麻痹。球麻痹的主要症狀為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語言不清。輕症患者表現為飲食速度慢,能食較軟、流質食物,不能食較硬、較粗糙的食物;小口飲水還可,大口飲水即嗆咳。重症患者表現為吞咽不能,較硬食物停留在口腔內,流質食物咽下後停留在咽喉部,一段時間後則吐出;飲少量流質即嗆咳;發音困難,含糊不清,聲音嘶啞。因此,對於重症患者,醫生常給予鼻飼、胃管來維持人體的營養。在臨床上,也可見到一些患者隻有吞咽困難或飲水嗆咳。因此,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和語言不清中的任何一種,就要想到球麻痹這種疾病。 球麻痹可分為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為延髓、後組顱神經及咽喉部肌肉的病變引起,可發現咽反射消失或減弱,舌肌萎縮。常見疾病有腦幹炎、腦幹腫瘤、腦幹梗塞或出血、延髓空洞症、多發性神經根炎、運動神經元病、放射病、肌營養不良、重症肌無力等。假性球麻痹為延髓以上病變引起,因咽反射存在,無舌肌萎縮,可與真性球麻痹鑒別。常見疾病有多發性腦梗塞、多發性硬化、皮質下白質性腦病、巴金森氏病等。真性與假性隻是我們醫生的診斷名詞,讀者不必在意它的含義。這個老人我懷疑她是假性球麻痹。 我們對針灸治療球麻痹進行了多年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效果是肯定的。十多年前,我導師孫申田教授與高文濱教授提出項針治療球麻痹,我的師兄徐繼信博士對此進行了三年的臨床前期研究,總結出項針治療球麻痹的取穴、手法及針灸機理等,這為我們以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以後高文濱教授進行了深入研究,增減了一些穴位。我博士畢業後,在山東省立醫院工作期間遇到的二次醫療事故使我的研究又深入一步。一次是當我治療一例麵肌痙攣患者時,在翳風穴注射安定,注射後患者出現典型的球麻痹症狀。另一例是下級醫院的一位兒科大夫在天容穴注射青黴素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治療後患兒出現語言不清、舌肌萎縮。因此,我想到了二個穴位的特殊功效,既然它們能導致球麻痹,那麽針灸這二個穴位也能治療球麻痹。以後,我在針灸治療球麻痹的研究中又增添了這二個穴位。 老太太在我診所治療了六次後,吃飯基本正常,飲水也不在嗆咳,她很感謝中醫,是中醫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這麽多年治療很多老外,他們對中醫的印象很膚淺。一部分認為中醫很神奇,來中醫治療就想一針見效,因此治療一次不見效,就拒絕治療;一部分是在華人朋友的勸導下接受中醫治療,他們大都能連續治療幾次,如果效果很好,也能聽從醫生的醫囑。畢竟中醫生存了幾千年,是靠它的臨床療效,因此我堅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外嚐試中醫,中醫將成為他們醫療行為中的一種選擇,而不是單靠幸運地遇到中醫。請瀏覽黃博士博客,閱讀更多針灸故事
www.drwin.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