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景的站台

孤獨的站台上,一個人沉靜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他在站台上看風景,別人在風景裏看他。
正文

轉貼:牙醫師留美資歷大解析

(2008-06-24 11:21:22) 下一個
多年奮鬥, 終於在可見的將來可以在美重拾舊業了。國內震災以來, 每天關注國內新聞, 又不由自主的勾起了我的中國情。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祖國,在網上搜索, 發現一個道理,中國似乎不需要學有所成的醫學專業人士,各大醫學院校招募的多是科學家, 我真的懷疑, 在海外兩三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研究經曆, 就可以去救死扶傷了嗎?是衛生部門那些大大小小的各級政府官員不知,還是故作糊塗? 聯想到發表在台灣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發現台灣原來也有這個問題。

留美資歷大解析

牙醫師的資歷可說是五花八門, 到底甚麼是甚麼, 常令外行人摸不清楚, 因此各種魚目混珠的名堂也就滿天飛舞, 極其混淆視聽. 看到那麼多招牌上的留美牙醫, 患者到底要如何分辨這些留美資歷?

第一種的留美醫師, 就是上文有提到, 接受過正規的美國牙醫教育, 又取得牙醫執照, 可在美國工作或開業者, 這些人可說是正字標記的留美牙醫. 隻不過, 擁有這個完整資歷, 卻選擇回台灣工作或開業的, 真是寥寥無幾, 全台灣頂多10來位. 在這屈指可數人數之中, 有正式在美國長期執業超過10年以上者, 更是五隻手指就算得出來. 受過正式教育, 取得難考的執照, 固然表示出身純正, 血緣良好, 但是若未經先進市場優勝劣敗的長期洗禮, 隻經短短時間就退出肉搏戰訓練, 衣鍢s歸地回到溫暖故鄉, 如此則恐怕日久之後, 其牙科的純正想法, 做法都會改變, 逐漸被台灣的牙醫夥伴所同化. 相反的, 若曾在那兒執業超過十年, 中年以後才回國的, 那麼美國式牙科的想法做法, 可能就是他此生所唯一知道的看病方式了.

第二種的留美醫師, 則是到美國牙醫學院的畢業後訓練(post-graduate)研習兩年, 可以取得證書. 這種課程可大分為兩類; 即臨床課程與非臨床課程. 這一類的留美醫師, 並不俱備考美國執照的資格. 非臨床課程並不涉及看病能力之訓練, 科目是包括口腔病理, 口腔內科, 牙科公衛, 口腔生物學等. 這類的非臨床課程並不難進去, 因為美國醫師視之為冷門, 導致很多這類課程都得靠外國牙醫來註冊, 才得以倖免於關燈鎖門的悲慘命? 但是這種非臨床訓練是為訓練未來的學者而預備的, 因此若一位開業牙醫, 掛著"口腔病理"研習證書, 這張證書不但與看病技術無關, 其實更有點突兀, 因為他本來應該是在大學病理科, 整天忙著研究顯微鏡切片才對吧? 臨床課程即矯正學, 假牙學, 根管治療學, 口腔外科學, 牙周病學, 兒童牙科學等六科; 一般都是收美國正規牙醫學院的畢業生, 少數名額也會提供給外國牙醫. 比較常給外國牙醫的是兒童牙科的名額, 因為美國牙醫不愛修(看小孩又累錢又少), 第三世界又多產兒童, 因此給外國牙醫去唸, 倒也算是邏輯與政治正確. 其他的臨床科目, 外來牙醫就比較難進去了. 兩年的臨床課程畢業之後, 就取得報考牙科專科醫師之資格(board eligible); 專科考試通過之後, 就成為有證照之專科(board certified)牙醫師. 擁有這種證書者, 確實可以認定該醫師是某一方麵的專家, 例如矯正專科, 牙周病專科等. 在美國, 醫師一但從這種專科訓練結業, 幾乎100%就從事限於該專科之業務; 例如牙周病專科, 名片上就會注明"practice limited to periodontics (執業僅限於牙周病學)", 他就不再接矯正或假牙的工作了, 學有專精才是專科訓練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 在美國受過這種專科訓練的外國牙醫, 雖然在其專門領域有更進一步的訓練, 但是仍然是不得報考牙醫師執照考試. 因此訓練完畢就得走人, 台灣去的就回台灣. 因此目前在台灣的牙科市場上, 這一類的留美牙醫, 人數應有超過100人以上. 但是, 跟美國的專科牙醫做法大不同的是, 一部份這些專科人才, 回台灣之後往往因為缺乏開拓專科市場的能力與魄力, 隻得重操舊業, 繼續做全科牙醫. 久而久之, 難免學無專精, 十分可惜. 這一類留美的牙醫臨床專科醫師, 由於訓練是集中在某一專門領域,因此他對於牙科其他範圍的技術與思維, 當然還是停留在原封未動的台灣精品(made in Taiwan)層次. 事實上, 基於種種原因, 並不是每個人都想當專科醫師, 也並非每個美國牙醫都能放下養家活口的義務, 回去當兩年學生, 因此也有很多牙醫靠再教育課程, 不斷累積更實用的專門技術. 事實上, 在美國有很多非常傑出的牙醫, 都是靠這樣的訓練與不斷自我挑戰磨練出來的. 這些人的專業技巧, 在多年臨床努力之後, 往往還超過兩年專科部門訓練出來的專科醫師. 我本人也是這樣, 在波士頓時一邊開業, 一邊不斷修習技術. 在哈佛大學, 紐約大學, 等等, 經年累月修學分, 因而養成深厚的臨床實力. 不過在台灣的牙醫, 由於地理位置遙遠, 似乎不太可能採取這種頻繁越洋訓練的模式.
 
第三種的留美醫師, 是到美國醫科或牙科大學攻讀解剖, 生化, 生理等基礎醫學, 目的是要取得哲學博士PH.D; 這一類鐘鼎山林天性獨特之人, 很少再回到幫人看病的花花世界. 不過如果被您偶遇一位PH.D, 您當知這可能是一位變節的解剖大師, 或不得誌的生化天才. 他回到牙科重操舊業, 其實是想再靠生銹多年的雙手餬口; 幫您看好牙齒, 並不是他變成哲學博士的原因, 因為哲學博士是在訓練哲學腦袋, 並不在訓練萬能雙手. 所以, PH.D, 看病無效. 剩下這第四種的留美醫師, 就是所有沒經過任何正式名堂的牙醫總歸戶, 充其量可稱為"遊美醫師", 不過卻又常自稱某某大學研究. 這些人很多是到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某牙醫學院參加為期1-2天或長至數週的短期課程 (修業證書上都會列出修業期間), 固然不少有心人會努力學習, 想值回飛機票價與學費投資, 但是也有人去了根本就聽不懂老美說話. 既是非正式的名堂, 主辦單位的目的也就是收學費, 並沒有責任要包你學到會. 因此, 教室角落裏幾個黃臉孔呆在那兒, 鴨子聽打雷, 是誰也不會去管的. 不過反正也沒差, 主辦單位頒發的那張寫英文的證書, 拿回來掛在運鶢澤? 就名正言順的成為某某大學研究, 身價也就跳了一級. 不過畢竟是短期課程, 就算內容完全吸收, 所學也其實相當皮毛.

您的留美醫師, 到底是哪一種的呢? 留美醫師的名堂很多, 虛實與力道各不相同. 不過隻要您稍留意看看他的證書, 上麵都會寫得很清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