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埃及記解讀 (1-4)

(2008-04-04 21:55:17) 下一個
出埃及記解讀

1 古代猶太教的產生

猶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現今世界上三大一神教。 三教共同尊奉耶荷華為唯一真神。 三教中,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乃是將猶太教經典根據自身需要刪減增補, 演化而成。 因此, 如果我們能夠透徹地了解猶太教的形成, 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則對理解三教的基本教義, 把握其發展的脈絡都會有極大的助益。

猶太教的本質特征是信奉耶荷華為唯一真神, 信奉《塔納赫》(聖經舊約)。 認為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 遵從摩西所傳的教義教規, 行割禮, 反對拜偶像, 過安息日, 逾越節, 贖罪日等。 猶太教經典包括《塔納赫》(聖經舊約)和《塔木德》 (即猶太教法典)兩部分。 《塔納赫》由律法書, 先知書和聖錄三部分組成。 其中律法書包括創世紀,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五卷組成, 俗稱摩西五經。

不少基督徒常常聲稱摩西五經為摩西於公元前1250年前後親自創作, 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摩西五經為摩西所作。 而曆史學家公認的舊約成書日期比摩西出埃及要晚了約一千年。 常見的反對摩西五經為摩西所創作的理由之一,是申命記第34章描寫了摩西的死亡。基督徒對此的解釋是這描寫摩西死亡的最後一章是約書亞所補充完成。 這種牽強附會,毫無根據的說法,到也符合原教旨基督徒一貫的狡辯方式。 不過從另一方麵來看, 單單憑申命記中最後一章的一段描寫而否定摩西五經為摩西創作,似乎也不夠有力。 那麽該如何才能準確判斷希伯來聖經舊約的成書年代呢?

希伯來聖經舊約,特別是創世紀中的故事。看得出許多其實是出自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的神話故事, 民間傳說。如天堂的故事, 七天創世, 通天塔等等。而大洪水的故事,幾乎完全抄襲了巴比倫文明的開創者, 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關於這一點, 詳見重貼修改後的大洪水的故事)。依此看來, 摩西五經的最早成書日期不會早於公元前5世紀巴比倫之囚被釋放回到耶路撒冷。所以如果還有基督徒拿這種公元前五世紀以後的東西來宣揚聖經如何準確地預測了亞述帝國在公元前612年的滅亡, 讀者也就不必把耶教徒的誇耀當真了。
當然我們說摩西五經非摩西創作, 也不是說摩西五經同摩西完全無關, 而是強調摩西五經定稿成書絕不會早於巴比倫之囚。 五經中的部分內容, 可能是摩西時代就已經存在, 摩西五經其實也未必是同一時期創作完成。 今人多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非曹雪芹先生所作, 而是高鄂續貂。 根據的是對《紅樓夢》前八十回同後四十回的創作思路, 寫作風格的分析對比。 若我們運用同樣的方法對比摩西五經中創世紀同出埃及記, 可以發現兩者的不同,而不難得出結論, 出埃及記創作應該早於創世紀。

在此或許有必要離題談談舊約不同版本的問題。 基督徒最愛高呼的口號就是“抄寫聖經的文士們的精確性程度,曆經一千多年都沒有差別”, “死海古卷證實了聖經的準確性。”等等。而真實的狀況卻是舊約版本的流傳本來就不同,就是說有不同的版本,而且這種不同不局限於“個別文字”的不同,而是包括篇幅、結構乃至神學思想的不同。

如今通行的舊約版本有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或用羅馬數字 LXX 表示 70 這個數字) ,是新約時代通行的舊約希臘文聖經譯本。全卷書除了包括今日普遍通行的《聖經•舊約》以外,還包括次經和猶太人生活的文獻。根據傳說,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興建亞歷山大港圖書館之時,為充實圖書館的藏書,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曾向當時猶太人的祭司長以利沙寫書,邀請十二支族的文士將猶太人的律法譯成希臘文。由於各支族各自派出了六人,總數七十二人,經過剔除, 篩選最終審定了聖經舊約的篇章。 雖然“七十士譯本”始於約公元前三世紀, 但其實舊約中不少章節是後來陸續翻譯而成的。現今發現的七十士譯本抄本, 年代最早的也比托勒密二世時期要晚數百年。

除七十士譯本外,還有猶太人使用的希伯來版本(masoretes)。 七十士譯本在眾多地方與今天通用的希伯來經文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七十士譯本的經卷多出來幾卷。但是,即使相同的書卷中也有眾多不同的地方。宗教改革後,解釋這些區別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公元前200年前後的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翻譯得太自由,或者甚至篡改了經文。但是,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死海書卷中發現的希伯來文經文,與流傳至今的希伯來文有區別,但與七十士譯本一致。這就很容易讓人設想,七十士譯本的譯者所用的是另一種版本,今傳希伯來本的不同,其原因應該在希伯來文本傳承史中尋找(在有些地方,七十士譯本既不同於今傳的 masoretes 本,也不同於死海書卷)。

說聖經怎麽兩千年不變,如果是一般信徒,那可能是無知,如果是正經學過神學的,那就是純粹騙人。不用說舊約到處都能發現的修修改改、拚湊成書的痕跡,新約也一樣被後人修改過,最著名的一個就是耶穌和通奸女人的故事(誰沒有罪就拿石頭砸她),這是後人編造的,還有馬可福音第16章結尾耶穌讓他的弟子滿世界傳教的部分,也是後人加的。說什麽“聖經”自古至今沒有改動,也隻有閉著眼睛說瞎話的人才幹得出來。

言歸正傳, 摩西帶領猶太人經過千辛萬苦, 在沙漠中輾轉“四十餘年”, 在尚未能到達上帝應允之地之前便死去了。 摩西死後, 猶太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 攻城掠陣終於到達了上帝應許的“蜜奶流油”的迦南地。 經過一段分裂時期, 大衛王統一了猶太人部落, 定都耶路撒冷。 隨後所羅門王修建第一聖殿, 成為猶太人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 自公元前8世紀所羅門國王死後, 以色列兩個王國從分離走向滅亡。 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於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搗毀第一聖殿。 他將上層猶太人多虜往巴比倫, 史稱巴比倫之囚。 對猶太人十分幸運的是, 公元前538新巴比倫王國年為波斯所滅後, 猶太人得以返回耶路撒冷。 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後, 於公元前516年重建了第二聖殿。 猶太人重新擁有了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 當猶太人被亞力山大大帝征服而進入希臘化時期後。 猶太教內部出現不同教派, 彼此爭鬥不休。 直到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帝國付之一炬。 許多重要的猶太宗教典籍被毀壞。 痛定思痛, 猶太人在公元90年前後, 再將聖經編輯成策, 最終定稿。 猶太教正式形成。

盡管律法書五卷在舊約中是按時間順序先後出現: 創世紀,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但從上麵對猶太民族曆史的介紹中可以發現不僅在律法書中, 甚至在整本聖經中出埃及記都占據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 “出埃及記”介紹了猶太教是如何產生, 其早期發展的曆史過程和其間發生的重大事件。 詳盡描述了摩西這位猶太教曆史上最大的先知是如何一手創立了這個對人類曆史影響致為深遠的一神教。

“出埃及記”描寫了猶太人的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 擺脫埃及法老的奴役, 逃亡西乃半島, 經過四十年的顛沛流離終於到達上帝應許之地迦南的這一段曆史。雖然是被扭曲過了, 但還是有一定的價值, 對我們了解三千二百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政治, 經濟, 社會, 民生有著極其珍貴的價值。

然而猶太教經典畢竟是兩千年前的著作, 特別是編輯者猶太拉比, 基於他們特殊的身份和立場, 是斷不可能對這段曆史作出客觀公正的記錄的。 聖經中難免夾雜了大量故弄玄虛, 誇大其詞, 荒誕不經的描寫。 本文參照有關曆史文獻, 對“出埃及”這個曆史事件的有關細節, 進行認真的分析, 力求做到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以現代人科學的思維, 對“出埃及記”中的無法理解的事件給出最符合人類社會活動普遍規律的邏輯判斷, 盡可能還原曆史的本來麵目。


2 破譯古老的文明

埃及學之父――曠世奇才商博良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世界上公認的四大古文明是古巴比倫, 古埃及, 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 然而在十八世紀之前, 世人對人類史上最古老的巴比倫和埃及文明卻知之甚少。 那時在歐洲人心目中, 大概古希臘才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這也難怪, 以那時歐洲強勢的文化, 經濟, 軍事。 文明的源頭當然應該在“優等”民族的家園歐洲了。

提起埃及,難免令人想起它那兩個幾乎無人不曉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靜靜流淌的尼羅河。可惜金字塔和尼羅河不能講述曆史,由於曆經劫難,古埃及文字的讀法早已失傳,盡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遺留下不少,但後人卻無法讀懂。 因此,18世紀以前埃及的曆史,被寵罩在一片濃霧之中,人們隻能憑晚期希臘、羅馬作家的個別記載,拚湊出殘缺不全的輪廓,再就是在其中東鱗西爪提到過那些強大的埃及法老的《聖經》了。而在埃及,那些世界上最具魅力、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考古遺址自昔以來默默無語,雖則到處都是銘文,可是無人能懂。

1799年8月,拿破侖率軍遠征埃及時,他手下的一名軍官布夏爾帶領士兵在羅塞塔城附近修築防禦工事時,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岩斷碑。這塊堅硬的東西是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鑰匙,這便是羅塞塔石碑:外形不規則的黑色玄武石碑,全長114厘米,寬72厘米,碑麵刻有三段不同的文字。 石碑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時代刻製的,碑上用兩種文字三種字體刻著同一篇碑文。最上麵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間是古埃及的草書體象形文字(亦稱民書體文字),下麵是希臘文字。石碑運到埃及的亞曆山大,法國科學家開始進行研究。1801年,法國戰敗投降,英國軍隊要將全部研究成果沒收,法國科學家威脅要全部燒掉,最後達成妥協,允許法國科學家保留研究成果和石碑拓片,但石碑被英國軍隊運往大英博物館保藏(目前埃及政府正在要求英國歸還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曆史,就必須要讀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發現“羅塞塔碑”的消息在當時的《埃及通訊》報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各國學者的濃厚注意。他們紛紛試圖譯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通了。碑中間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確認是古埃及的民書體文字。但是,盡管學者們能借助碑上的希臘文,領悟到象形文字和民書文字的含義,卻依然沒有解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謎。 最初的進展是在相應的希臘文和埃及文銘文中看到國王的名字“托勒密”頻繁出現,從而理解了象形文本中的星星點點;對另一些常見字,如“廟宇”、“埃及”、“希臘”,也相應作出了確定。但在這些孤立的字詞之間,則有大段大段的象形字看上去與希臘文沒有吻合之處。

解開這千古愁結,要待天降奇才――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商博良於1790年出生在法國南方洛特省阿基坦盆地的菲賈克地區。年輕時已表現出出色的語言天賦,20歲時就已經掌握除法語以外的拉丁語、希臘語和許多古代東方語言,包括希伯來語、伊索比亞(應該是埃塞俄比亞,也可稱為阿比西尼亞)的阿姆哈拉語、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維斯坦語和帕拉維語、阿拉伯語、古敘利亞語、古代小亞細亞半島流行的迦勒底語,波斯語和漢語。1809年商博良19歲就已經成為勒諾布爾公學的曆史學教授。 

  商博良對埃及文明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 對於父親找來的每一本與古埃及有關的書,小弗朗索瓦都如饑似渴地閱讀。1798年,小弗朗索瓦在父親的書店裏閱讀著報紙上激動人心的消息。拿破侖。波拿巴將軍率領部隊侵入了埃及。少年商博良成了《埃及信使報》的一名貪婪的讀者,這份報紙是拿破侖為向法國公眾報道前方戰況而創辦的。次年,商博良從報上讀到發現羅塞塔石碑的消息。九歲的商博良分享著法國人的發現的喜悅和自豪,他覺得,如將埃及文銘文直接與可譯的希臘文銘文相對照,破譯前者似乎不是難事。他從希臘文銘文看出,羅塞塔碑是埃及僧侶們於公元前196年刻製,內容是對公元前205-180年在位統治埃及的希臘王托勒密五世減免僧侶稅款的舉措表示感謝。之所以用三種文字刻寫,是為了讓祭司、政府官員和統治者都能讀到它。

  1801年,法軍在埃及被英軍戰敗,羅塞塔碑落入英國人手中。幸運的是,隨軍的法國學者複製了碑文,並帶回國內。這一年,十一歲的商博良進入格列諾布公學,研讀希臘文、拉丁文、阿拉伯文、敘利亞文、波斯文、梵文、中文和希伯萊文。他學習語言時的輕鬆和悟性,使得他的老師們感到驚奇。他還開始自學被稱為“科普特語”的近代埃及語。盡管科普特語包含著許多希臘語素,但它與古埃及語有著淵源派生的關係。在校園裏,商博良得到了一個著名的綽號:“埃及人”。
  
埃及的象形文字產生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但這種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才發展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表意符號是用圖畫來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義。但是表意符號都不能表示字的發音,因此古埃及人又發明了表音符號。表音符號也是一些圖形,它共有24個子音,在這一基礎上,又構成了大批的雙子音和三子音。如口為單子音,發“Y”的音,燕子為雙子音,發“Wr”音,甲蟲為三子音,發“hpr”音等,但這些發音都表示不止一種意思,為了有所區分,古代埃及人又發明了部首符號。這種部首符號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區分不同範疇的符號,類似於漢字中的部首偏旁。絕大多數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號。

埃及的象形文字,隨著古代埃及人皈依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紀後就廢棄不用。埃及本土古老宗教的最後一批抄錄員謝世,使得象形文字的寫讀技法亦被人們遺忘。盡管那些廟宇和金字塔作為一個偉大文明的見證屹立在尼羅河穀,但用象形文字寫下的那段漫長的文明史,對於現代世界來說仿佛是遙不可及地缺失了。

  在巴黎各個圖書館裏,商博良繼續鑽研科普特語。他被允許對保存在盧浮宮博物館中的羅塞塔碑文副本原件進行研究。他力求從象形文字的圖形中讀出科普特的文義,並逐步學會按古埃及人的理解方式來讀解微妙的象形字符。例如,在一段象形文字中,一隻鷹的圖形可能明顯地代表“鷹”字,但在某些上下文的聯係中,同樣的符號同時也可能隻代表字母“A”――埃及字“鷹”的第一個字母。還有一種情況,同樣的象形符號可以讀作埃及詞“迅疾”――這是鷹的特征之一。再如,埃及人有時不用“王”字,而是刻下一係列象形符號,其嚴格的字麵意義是“蘆葦和蜜蜂的他”――這是國王的正式稱號之一;在另外的地方,“法老”的含義是“偉大宮室的他”,這也可用來描述國王。

  商博良開始逐步把這些不同的含義與許多其它科普特埃及字詞和短語編織成一個可以理解的體係。這一年的年底,他著手翻譯羅塞塔碑文中一行完整的象形文字,並對十多種各別的象形字符的不同意義有了自信的把握。意識到提前向外界公布破譯成功要冒風險,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秘而不宣。

  1814年,24歲的商博良發表了一些研究成果,特別是《法老統治下的埃及》分兩冊出版,為他帶來了一筆必需的版權收入。又經過七年的研究,他才將他對象形文字的譯釋成果全部公之於世。1822年,他將成果概括為“埃及象形文字譯解體係”,提交給法蘭西科學院。一開始,他的觀點受到其他學者的質疑,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象形文字按照他的方法翻譯出來,人們都承認他打破了象形文字1800年來的沉默。這一年,標誌著“埃及學”的正式誕生。

商博良在埃及研究方麵的精深造詣,使得法國國王查理十世出資為他在意大利都靈博物館購置了住宅,以便他可以在那裏破譯更多的埃及文本。1828-1829年,商博良率一支法意聯合考察隊來到埃及,他在那裏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受到明星般的禮遇。他常常站在古代遺址前,把上邊的銘文向人們大聲宣讀。他實地複製和收集了大量的象形銘文和文件。他回到法國後,被任命為巴黎盧浮宮埃及博物館館長。
  
1831年,法蘭西學院為向商博良表示敬意,專門創設並給他任命了一個特殊的職位――埃及學主席。次年,商博良死於中風,年僅四十一歲。他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
  
3 古老的埃及文明


埃及(Egypt)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麵積100。2萬平方千米。人口6587萬(2000),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科普特人約占11。8%,信奉基督教;此外還有貝都因人和努比亞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開羅。
埃及具有悠久曆史和古老文化, 埃及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是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遊的奴隸製國家。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尼羅河縱貫全境。河穀兩岸和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世界著名文化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四千年,開始在上、下埃及形成兩個奴隸製王國。
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 是四大文明古國曆史研究中最詳盡, 最係統, 最徹底, 較少爭議的。 埃及各個朝代, 法老的年譜幾乎精確到年。 今人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 除了十九世紀以來科學的發展, 科學在考古學, 曆史學中的運用, 商博良等人天才的貢獻之外, 還要拜自第一王朝起就開始出現, 詳盡地記錄王朝統治期間所發生重大事件的“王室年鑒”所賜。 “王室年鑒” 記錄了法老從登基到死亡期間的一切重大事件。 而通常同一王朝“王室年鑒”的記錄是連續和自恰的。 比如說根據“王室年鑒”, 第12王朝共213年, 包括各位法老在位的年限。 盡管如此, 要確定其絕對年代, 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就需要尋找一個有力的支點, 比如在12 王朝的這213年間確定其中某一年相對於公元元年的紀年。 近代有研究者根據某王登位的第7年8月16日天狼星在東方升起的月相計算出來了那一年的絕對年代, 問題就迎韌而解了。
如果對這種研究方法感興趣, 建議讀者能詳細閱讀中國上個世紀末展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 畢竟大家對中國曆史要比埃及史清楚許多。 1995年,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參觀了古埃及盧克索遺跡以後受到啟發, 為什麽我們現在的天文學家不根據中國豐富的天象記錄算出夏商周的年代呢?夏商周斷代工程目標是研究在中國古代文明的興起和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夏、商、西周三代的年代學,製定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年表,為中華文明尋根。這個科研項目,涉及曆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年等學科,分9個課題,44個專題,直接參加的專家學者就有200人。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約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紂之年)定為公元前1046年。依據武王伐紂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確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來的年表和西周諸王年表。談這些題外話, 是要說明二十世紀的曆史學, 早已成為一門嚴格的科學。 絕對不是能夠憑著一本神話傳說中的隻言片語, 就宣稱自己掌握了不容挑戰的絕對真理。

目前比較普遍接受的古埃及王朝分期是:
前王朝時期: 前4500年-前3100年
早王朝時期: 前3100年-前2700年 (第1-第2王朝)
古王朝時期: 前2700年-前2160年(第3-第8王朝)
第一中間期: 前2160年-前2010年(第9-第10王朝)
中王國時期: 前2106年-前1786年(第11-第12王朝)
第二中間期: 前1786年-前1550年(第13, 第15-第17王朝)
新王國時期: 前1550年-前1059年(第18-第20王朝)
第三中間期: 前1069年-前656年(第21-第25王朝)
後期埃及: 前664年-前332年(第26-第31王朝)
托勒密埃及: 前4500年-前3100年
羅馬埃及: 前30年-公元395年
許多史學家認為, 出埃及記發生在公元前1250 年前後, 埃及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統治埃及時期。 當然也有人認為出埃及的故事發生在18王朝, 約公元1320年前後。 綜合各種條件, 本文采用第一種說法, 具體的下文還會談起。
古埃及在第12, 13 王朝期間, 大批亞洲戰俘在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從事仆役勞動。 埃及第13 王朝是個十分虛弱的王朝, 這時大量亞洲移民湧入埃及, 與已定居埃及的同族匯合, 他們在三角洲區域數量上超過了埃及人, 逐漸形成了強大的勢力, 最終把持了最高統治權, 建立起第15, 16 王朝。 埃及史學家上把在埃及建立第15, 16 王朝的這個混合民族, 稱為喜克索斯人。 從語言學看, 喜克索斯人主要講亞摩利語, 故應該是閃米特人中的一支。埃及的這段曆史, 同聖經上的描寫有一致的地方。 有人據此認為喜克索斯人很可能就是猶太人, 或者猶太人是喜克索斯人中的一支。
出埃及記解讀

4 埃及的自然環境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跨亞、非兩洲。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公裏。全境96%為沙漠。尼羅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公裏,兩岸形成寬約3~16公裏的狹長河穀;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公裏的三角洲。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麵積約6。4萬平方公裏。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間歇性河流和幹涸的河床。東部為高原,聖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傳是摩西受“十誡”的地方。 目前也有人認為, 摩西受“十誡”的西乃山其實在今沙特阿拉伯西北與約旦接壤,即古稱米甸的地區。

  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一般把埃及分為4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地區、東部沙漠地區、西奈半島地區。開羅以南是寬約3~16公裏的尼羅河綠色長廊,一般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亞曆山大和塞得港之間是尼羅河三角洲的衝積平原,麵積約2萬~4萬平方公裏。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它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餘公裏。發源於烏幹達的白尼羅河 是 尼 羅 河 的 源 頭、 途 中接納了發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以及阿特巴拉河,匯合之後流入埃及, 從南到北縱貫埃及東部。“埃及是尼羅河的贈 禮”,沒有尼羅河, 就不會有燦爛的古埃及文明。
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給三角洲帶來肥沃的衝積物使之成為古代農民的樂園。每年七月, 尼羅河的水位逐漸升高而溢出河床, 流向河穀, 到九月泛濫時, 整個河穀都淹沒在水中。 河水去退後, 留下一層富含腐殖的淤泥。 這種淤泥是農作物的沃土。 農民隻需將種子撒在其上, 就可靜等來年的收獲
雖然地處歐亞非三大州的聯合點, 但北部的地中海, 東西兩麵的沙漠構成了古埃及河穀流域的天然屏障。 古埃及人主要是向南同努比亞, 向東北於巴勒斯坦, 敘利亞以及兩河流域發生聯係。 這種地域上的相對孤立阻擋了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和遷入。 使古埃及社會有個相對穩定的政局。
至此, 本文介紹了猶太教起源,古埃及曆史和自然環境。 了解了這些知識,再來讀出埃及記, 就會事半功倍。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