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自己倒是一直活得悠哉遊哉,自得其樂 !!!
比如:俄那個做飯一貫講究正宗的老娘,每次做涼皮都是先活好一團麵,然後用水一遍一遍地拍打麵團,直到麵團變成非常非常小,也就是俄們所說的“麵筋”後,才算完成前期基本的準備工作(這時麵大部分都會融於水中,沉澱後倒掉浮水就是做涼皮的原料--麵漿。那個麵筋非常好吃,如果有的話,可以在蒸涼皮的時候順便把麵筋也蒸熟,切段兒後與涼皮一起吃)。 還有,麵漿活好後應該稍微醒一下,然後放到冰箱裏靜置四小時以上,如果可能放過夜口感就更好了,俄可沒有那個耐心,活好麵漿後直接就進鍋蒸了,不過以俄多年吃涼皮的經驗,俄的這個簡易版倒也不太差
因為俄用的是AP麵粉,為了減低麵粉的筋性,俄在麵粉中加了些玉米澱粉,比例大約為4:1,再加少許鹽。麵漿要活得不稠也不稀才行,太稠太稀都不能成型,否則皮子做好後不但不容易從模子裏拿出來而且很容易斷掉。 就是這個大湯勺,俄每次大約倒1。5勺(因為麵容易沉底,所以舀之前再把麵漿攪一下,這樣麵漿不至於太稀),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把麵漿倒進模子之前,要在模子底部刷一層油(為健康起見,俄用的是橄欖油),麵漿倒進去後要左右搖晃一下,以使麵漿均勻地布滿整個盤麵。盡量不要有氣泡,如果有的話,可以震幾下模子,氣泡基本上就沒了。放到鍋裏開始蒸
)沿模子的邊兒輕輕把皮子取出,疊一下,切條(寬窄自便
)
還有,家裏沒有黃瓜和豆芽了(昨天做了黃瓜炒雞蛋,和素炒黃豆芽),又實在懶得出去買,翻了翻冰箱,還好發現兩個大青椒,正好拿出來配色
還有那個蒜汁,應該是很好吃並且也利於健康的,怎奈俄的腸胃拒絕大蒜,吃了就難受,所以俄做涼皮,自己的一份從來不放蒜汁,LG這個山東人倒是大蔥大蒜來者不拒(有的人不喜歡香菜的味道,其實如果可以的話,加一些香菜會更香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