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對《東北人不行》一文後麵跟帖的回複

(2021-03-14 03:55:38) 下一個

1. 那種以為抽象負麵評論東北人性格就是罵人就是對東北人冒犯的跟帖太玻璃心了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您覺得自己被冒犯就是東北人被冒犯,自戀的可以啊?進而意淫凡那些在東北生活過還說東北人不好的都是被東北人按在地上揉搓的更隻能證明自己的狹隘和愚昧,不知道有句話:愛之深 責之切?

與揉搓詞義接近的有好多,程度不同、搓梭、蹂躪、踐踏、糟蹋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說那些現在說東北人不行的,盡是些早年糟蹋禍害東北人的,您還不得氣的跳樓?連鍵盤的口水戰都受不了,怎麽貫徹”四個自信“?

 東北人不行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這種,一碰就跳,一挨揍就”你等著,我叫我哥去!“或者”你牛啥啊?!老子過去比你闊多了“(這個好像是魯迅說未莊人的)嘻嘻

2. 有位跟帖的說我文中的二個小例子隻說明了那位負責接待的人”拍馬屁不上心“。先不論接待是否就是拍馬屁,接待是他的工作,對接待不上心可以說是對工作不上心吧?連自己拍胸脯保證的小事(白菜)都辦不好,哪兒還談得上”執行力“啊?

經濟是一個整體,一處不行必定是處處不行!

哪個決策人會如此不負責地拍板將項目或者資源投到這種人的管轄範圍?

說計委和各工業部委的處長司局長都有東北工作經曆是表示,其實內心裏他們何嚐沒有將資源向東北傾斜的想法。中央部委所有的項目初稿基本都是由處長們擬就的,所以大約40年前就有外媒發表文章說中國經濟是由處長們把控的。但是如果項目的初稿擬定在東北,交上去就被否了,二次下來再敢來第三次估計要麽就是這位處長腦子進水了要麽就是他在故意調戲司局長。進入80年代之後,決策的程序有所變化,80年代前期還有項目就是大佬寫條子立項的(現在這種情況十分罕見了),再就是起草初稿前,部長會向司局長下達傾向性的意見或者指示,司局長在通知處長動筆前會傳達部長的指示,不大會出現處長們盲目開動寫了一大頓都是無用功的情況了。

至於頂層在拍板時的考量就不是我等這種”韭菜“能窺探的了,所有的複盤都隻是推測而已。隻知道在專業層級做決策,首先考慮的是可操作性,包括成本風險收益等等。所謂”人不行、不靠譜“也是沒有執行力的另一種表達,也就不可能實現項目目標,這是項目管理的最基本常識!五十年代許多項目放在東北是從當時東北的工業基礎、熟練工人以及對國防安全的認知出發的。到了八十年,東北當年的優勢已經不在,相反由於之前模仿蘇聯的技術路線,不講究商品的成本核算,傻大黑粗就是國人對那時東北工業品的一般印象。說這是情緒化的評語,那一定是小朋友,沒有經曆過那個時代。記得93年喬石到工作過的鞍鋼視察時就說,如果不抓緊技術改造,十年之後這裏就是一片廢墟了(大意)。說東北經濟是朱鎔基搞壞的人,次序顛倒了,不是朱鎔基搞垮了東北企業  是東北企業自己垮了,朱鎔基不再扶植,任由其關停並轉,破產!至於國有企業被賤賣被人趁火打劫,具體操作人不也還是東北人自己?總不能說下崗工人是東北人,那些買了廠子的原廠長們就不是東北銀了吧。

其實無論哪兒的人都有其獨特的劣根性,但是評論這種劣根性的最好當然是本地人,即東北人說東北人的缺點,上海人說上海人的不足。否則就容易被認為是地域攻擊了。對各專業的批評也是如此。當年一位發改委的頭兒選拔人時就半公開地說:學農的不行,不管是農業經濟還是農業管理!後來一打聽,原來他自己就是中國第一位農業經濟博士。

還有一位網友輕飄飄地說:被資本看上也沒啥了不得的,看不上也沒啥。首先92年起的經濟大發展就是一大批重點項目帶動的;其實我們討論的就是製約東北經濟發展的因素,如果是:不發展又能怎樣?!就失去了討論的基礎。

的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並不一定就代表”強大“,野蠻戰勝文明、落後踐踏進步的事兒在這片土地上自秦漢以來就反複發生過,且還可能繼續發生。這大概也是這裏許許多”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來到大洋彼岸的緣故吧?

最可怕的不是沒有思想 而是滿腦子糨糊還以為就是思想或者隻知道”標準答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