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大陸既沒有後來的海軍博物館(青島),也沒有航空博物館(小湯山),隻有軍博,還不定期地關門,所以大部分的軍事知識來自於書本和遊戲。當年孩子中流行一種海陸空戰棋,裏麵的海軍軍艦(上海話:兵艦-兵開)按照戰鬥力排序:航母、主力艦、巡洋艦、驅逐艦、炮艇等等。其中的主力艦來自英文Battle Ship.
現在網上不大見到主力艦一詞了,取而代之的是戰列艦。這種翻譯變化不知起源於什麽時候。
40多年前文革末期,青年中傳看著一部內部出版(?)的《戰爭風雲》(The Winds of War),裏麵的主人翁海軍中校Victor Henry(Pug)的職業最終目標就當Battle Ship上當艦長。但在75年前的12月7日早上7點左右美國USS Arizona (BB-39)在日本空襲中沉沒的當天,Pug就意識到,Battleship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隨著國產航母即將投入使用的消息越傳越廣,新一輪軍備競賽似不可避免地在中美之間展開了。少東家已然摒棄了小平同誌“軍隊要忍耐”、“不搞軍備競賽”、“踏踏實實地把經濟搞上去”的既定方針。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赫魯曉夫就曾勸阻過毛:搞海軍很費錢的。在軍備問題上不能聽軍人的,他們總是不停地要更多更新更好的裝備。要搞和平競賽,不要軍備競賽(大意)
我們的童年消失在“超英趕美”“人民公社像天堂”“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中。
現在經過30多年的專心經濟建設,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不少(和那時比),當政者千萬不要被好不容易取得的建設成就衝昏了頭腦,搞起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使得我們的下一代再次處於戰爭的風險中。當年的希特勒和日本軍部就是被自己的經濟成績衝昏頭,最終落得個服毒自殺和被審判的下場。後來的人要警惕!
另:安倍並不是二戰後第一位訪問珍珠港的日本首相。1951年日本首相吉田茂在美國簽署《舊金山和約》後回國途中順訪了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