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
2010 (1)
2011 (1)
2025 (2)
《赫索格》讀完了,總體感覺很不錯,心裏活動密集,越看越有味道,是一本紮實耐看的書,貝婁不虧是個大家。 小說的故事情節不複雜,主人公的老婆被朋友撬走,心裏氣,往事一幕一幕在腦袋裏來來去去。想拿父親的手槍殺了他們,又有瞬間人生觸動,一槍未發。 後帶女兒出去玩,遇車禍,自己受點傷,女兒無恙,在警局與前妻糾結至小說結束。感覺最出彩處在描述前妻和情人的段落,客觀描述加上心理描寫,生動有趣,辛辣深刻。主人公憂傷苦悶,沾花惹草,神經兮兮,但骨子裏透著不羈的幽默,讓人愛恨交加。 晚上閑翻納博科夫的采訪錄《獨抒己見》,在一次采訪中提及他的作品《絕望》,裏麵有這麽一句,“粗俗而平庸的赫索格”我看了嚇了一跳,心中戚戚然,您老笑罵海明威,痛斥弗洛伊德就得了,連貝婁也要罵幾句? 還好,事情並非如此,他的回答讓我釋然,“德語裏,赫索格是公爵的意思,我說的是城市廣場上一座德國公爵的普通雕像”,既這麽說,我還繼續喜歡納博科夫吧,我最怕看見自己非常喜歡的作者互相掐架相互看不上對方了。 周末長途車上看了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凱雷特(Etgar Keret)的《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是個短篇集。有想象力,也有趣,如王安憶序中說的,短篇講的是“奇情”和“偶然”’,的確如此。讀後發現這個短篇集文筆和想法非常猛,JB一詞隨口就說,好像不來些重口味就不能吸引讀者似的,其遠不如卡佛的短篇幹幹淨淨又給人以深思和餘想。 又試讀托馬斯•伯恩哈德的《維特根斯坦的侄子》,也是短篇集,由《波斯女人》和《維特根斯坦的侄子》兩篇合集而成。全書無分段,一頁一頁的字黑壓壓地撲麵而來,作者為調整讀者閱讀的節奏或者不讓人覺得太BORING,間或用黑體字突出個別的字詞。 即便如此,看了幾頁,我還是昏昏欲睡,不知是翻譯的無趣,還是原文就無趣呢,我一直沒有看到醒目的文采。悻悻作罷,等下回讀一下托馬斯•伯恩哈德的《曆代大師》,看看到底他是怎麽個牛法。 地鐵裏開始看D.M.托馬斯的《白色旅館》,小說虛擬弗洛伊德說事兒,納博科夫如果讀這本小說,估計會瘋,弗洛伊德在他眼裏,幾乎跟跳大神兒的差不多,滿口胡言,純是扯淡,另外讓納博科夫最恨的是,弗洛伊德居然還被稱為“天才”’。扯遠了,繼續說這小說,讀後發現小說挺黃,讀了不一會兒,就覺得褲襠發緊,還好有文件包壓著,支帳篷也沒被別人發現。 這小說連續讀了好幾天,一直雲裏霧裏的,讀了近三分之二才大致明白怎麽回事,套用電視節目《笑傲江湖》的話,這敘事伎倆真是“太無聊”啦,不是通過小說情節抓人,而是通過小說的結構抓人。不過,這倒是挺好玩。既然讀了大半,索性就繼續讀完它吧,我知道我在讀一本有點無聊的書,而且我知道我知道我在讀一本有點無聊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