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學,科學,立信

(2013-07-26 21:24:51) 下一個

“佛教的微觀世界境界不僅超越了早期的自然哲學原子論,也超越了現代量子力學的論點;而佛教在宏觀世界領域中,已經令人心悅誠服地分析出:宇宙構成的許多類型,是由於眾生內在因緣的不同所致。反觀科學和其他學說,他們隻是一成不變地死認一個我們熟知的圓形地球,月球則是死寂一片,從沒有推測過一個地球或月球同時有不同現象存在的可能性。僅從這一點而言,我們也無法否認佛教宏觀世界的先進性與包容性遠勝於現有的其它學說。”

此一段文字為一佛學大成就者對於佛教先進性與包容性論述的結語,是讓人不能淡定的一段論述。按此成就者的觀點,佛教不是信仰,不是宗教,不是科學,不是唯心主義,不是唯物主義,是佛學,是智悲雙運,這是整個佛教的精華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雙運,所謂學佛,也就是學智慧與大悲。

讓人不能淡定的疑惑是,既然不是科學,為何要同科學進行比較,如何比較?科學的假說,理論均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觀察和論證的基礎之上,且對人類的社會實踐具有絕對可靠的指導意義與作用,從牛頓到愛因斯坦,他們的理論既通過了嚴肅的科學論證,也在廣大的社會實踐得到了應用,我們想問的是佛教的觀點,包括微塵到宏觀大千世界的觀點,是基於什麽方法進行論證的?在社會實踐的那些方麵得到了運用?我們在此無意否定佛學的任何觀點,但如果拿佛學和科學進行比較,就必須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全麵的係統的徹底比較。否則談論所謂佛教宏觀世界的先進性與包容性遠勝於現有的其它學說在論據層麵表現蒼白,生硬的所謂遠勝於論點不能服眾。

科學是嚴肅的,我們可以相信牛頓運用於萬有引力計算的微積分教科書上不會有所謂微積分遠勝於任何宗教的字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裏同樣不會和任何宗教進行比較,那麽你佛教和科學比的是什麽呢?你隻要把你的理論和方法傳給世人即可,真理與謬誤自有公論,我不能相信因為貶低了科學就能使更多的人相信佛教。

我仍要闡明的是我在這裏不是對佛教本身進行任何否定和非議,我反對的是這位成就者對科學無端的藐視,這樣的藐視對佛法本身的弘揚也是無益的。

從真理傳播的層麵而言,我反對一切形式的神秘化與宗教崇拜,就對人類發展進程的貢獻而言,牛頓和愛因斯坦應當有資格享用人間的香火供奉,就身世與成就的正統性而言,我時常疑惑愛因斯坦為什麽從來不去認證自己是牛頓的轉世?

這位大成就者又說,“如果能利益眾生,就算所講的與事實不盡相符,佛也會暫時先這樣講,然後再慢慢地引導;如對眾生有害,就算事實的確如此,佛也不會如實告知。聽眾能承受到什麽程度,唯有佛才知道。因為佛有他心通,所以十分清楚地知道,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文化背景下,隻有這麽講才能讓聽眾接受,從而利益那些眾生。由此可知,佛之所以說大地是平麵的,中間有須彌山等等,都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權巧方便。”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世間有幾人懂得?聽眾能承受到什麽程度?難道愛因斯坦可以說因為世間人看不懂相對論就可以把他的理論全部簡化為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嗎?這樣可以理解成讓更多的眾生懂得相對論的一種權巧方便嗎?

真理再是複雜,也是直接的。

我仍然是說我在這裏不是否定佛說大地和須彌山,而是說諸如上述對佛說的闡述在邏輯上是有缺陷的。

 

 

 

請大家了解一下下麵的方法。這是在一個網上百科的介紹。

定義

雙盲實驗(Double-blindtrials)

雙盲實驗是一種更加嚴格的實驗方法,通常適用於人文科學(human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現在實驗者和參與者意識當中的主觀偏差(subjective bias)和個人偏好(personalpreferences)。在大多數情況下,雙盲實驗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科學嚴格程度。

在雙盲實驗中,實驗者和參與者都不知道哪些參與者屬於對照組(controlgroup)、哪些屬於實驗組(experimentalgroup)。隻有在所有數據被記錄完畢之後(在有些情況下是分析完畢之後),實驗者才能知道那些參與者是哪些組的。采用雙盲實驗是為了要減少偏見(prejudices)和無意識地暗示(unintentionalphysical cues)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於被試者的隨機分配(Random assignment)到對照組或者實驗組的做法是雙盲實驗中至關重要的一部。確認哪些受試者屬於那些組的信息交由第三方保管,並且在研究結束之前不能告知研究者。

 

 

我想這種雙盲法或進一步三盲法,可以用於轉世的認證。

首先確定有認證資格的大成就者自願者。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迎請任何有神通的成就者。

首先迎請
10位左右的成就者,再由這些成就者采用雙盲法確定5位認證者。具體過程就是按0-9編號過程,每個成就者在心裏默想迎請的10人並按成就的高低編號,這個結果不對10人公布,排名前5名的要自動組成認證團隊。 

接下來,5個認證者分別對某個轉世者進行確認,然後按確認結果去確定被認證的轉世者。這個確認結果當然不需要對認證者公開,因為必然是一致的。

這樣的迎請,主辦機構在轉世者確認前不在世俗發布任何公開的相關活動信息,包括通知,程序,等等。主辦機構隻需在心中為確認活動發願,迎請人數截止
10人,迎請的截止過程就是以發願約定以某種方式迎請10人,第一次記錄名字,第二次記錄名字,第三次記錄確認詳情。整個過程由獨立的不少於3家的公證機構進行全封閉公證。 找到轉世者後,在世俗發布公告。 

 

如是,立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