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亮通訊

本博客匯集了喬亮近年來為報刊寫的新聞報道和時事綜述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劉曉波:將諾貝爾獎首度帶入中國大陸

(2010-10-12 08:14:45) 下一個

劉曉波:將諾貝爾獎首度帶入中國大陸

10 月 8 日北京時間下午五點,設在挪威的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把今年的和平獎頒發給正在中國服刑 11 年的作家劉曉波。這一消息,通過新聞媒體和互聯網,迅速傳遍全世界。中國人在海外得諾貝爾獎早已不是新鮮事,繼李政道和楊振寧於 1957 年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如果算上達賴喇嘛,海外華人已有 9 人次獲得諾貝爾獎。這次劉曉波獲獎,是中國人第一次在中國境內獲獎,不論其政治意義如何,也是首次填補了中國人的一項空白。

為何要給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的新聞稿說,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把 2010 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表彰他為中國基本人權進行的長期和非暴力奮鬥。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一貫堅信,人權與和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諾貝爾在其遺囑中說道:這種人權是各國各民族之間友好相處的前提條件。

“多年來,劉曉波一直為捍衛中國公民這些基本權利而大聲疾呼。他參加了 1989 年的天安門抗議活動,他還參與撰寫起草了零八憲章。而零八憲章是 2008 年 12 月 10 日在聯合國人權宣言發表六十周年之際推出來的。一年之後,劉曉波被判處 11 年徒刑,並被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罪名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劉曉波一直堅持認為,這樣的宣判,違反了中國自己的憲法,同時也侵犯了基本人權。”

這個新聞稿還說,“推動中國建立普世人權的運動,海內外許多中國人都參加了。盡管劉曉波遭到了嚴厲懲罰,但是,劉曉波已經成為許多中國人為基本人權而衝鋒在前的奮鬥象征。”

劉曉波說:這個獎“是給天安門亡靈的”

在劉曉波成為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後,中國公安人員安排其妻劉霞到監獄探視,與他分享獲獎消息。據和劉霞比較接近的北京人士在網上說,劉曉波在劉霞探監時表示“心中很不安”,並說“這個獎是給天安門亡靈的”,言罷落淚。

劉霞在探監後已經在警方監視下返回北京家中,並在微博“推特”上說:“兄弟們,我回來了,八號我就被軟禁了,不知何時見到大家,我的手機被搞壞,我無法接打電話。見過曉波,監獄在 9 號晚告訴他得獎的消息。以後的事慢慢說。請大家幫我推。謝謝。”美聯社的報道說,已從劉霞朋友處證實了這條“推特”的可靠性。

至今,中國政府對劉曉波獲獎的後續效應還保持著高度戒備的狀態,除了劉霞的居所被嚴密監視外,由著名博客與維權律師組織的私人慶祝活動也被當局製止。從微博上的消息看,這幾天裏有好幾名維權人士被帶走,或者活動受到限製。

與此同時,據法新社報道,七名中國知識分子正準備簽署公開信支持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選擇,向劉曉波道賀,並且準備讓更多人加入聯署的行動。

國內媒體噤聲,國外佳評如潮

在劉曉波得獎後,中國的各種媒體鴉雀無聲。中國政府的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上,沒有一條有關劉曉波得獎的消息。在中國各大門戶網站騰訊、新浪、搜狐、網易上,前幾天有關其它諾貝爾獎項得獎的消息,都有專題報道,但和平獎一出來,這些網站都把其它的諾貝爾獎專題刪掉了。

在中國的新華網和外交部網站上,發言人馬朝旭星期五下午對劉曉波獲獎發表評論說,諾貝爾和平獎應授予“為促進民族和睦,增進各國友誼,推動裁軍以及為召開和宣傳和平會議而努力的人”,這是諾貝爾的遺願。新華社報道援引馬朝旭的話說:“劉曉波是因觸犯中國法律而被中國司法機關判處徒刑的罪犯,其所作所為與諾貝爾和平獎的宗旨背道而馳。諾委會把和平獎授予這樣一個人,完全違背了該獎項的宗旨,也是對和平獎的褻瀆。”

世界各大通訊社和各種媒體,都把這個消息作為頭條或重大新聞加以發布,在穀歌搜索引擎查詢,輸入“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的詞條,可以搜索到 27 萬條。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劉曉波獲獎表示歡迎,並發表聲明稱:“劉曉波獲獎凸顯了世界上對改善人權的日益增長的關注。他並呼籲對獲獎人的不同看法不應該影響國際人權事業”。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聲明中說:“這個獎提醒人們,中國在經濟改革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政治改革並沒有跟上來”,並呼籲中國釋放劉曉波。美國國會議員、共和黨人克裏斯托弗•史密夫亦發表公開信對劉曉波的獲獎表示祝賀,史密斯說:“劉曉波是英雄中的英雄,代表了中國所有受到政府迫害的人權捍衛者”。

捷克,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挪威等國首腦都對劉曉波的獲獎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和祝賀。英國外相夏偉林說:“劉曉波獲獎照亮世界各地的人權鬥士,英國繼續呼籲中國釋放劉曉波”。俄羅斯權事務全權代表魯金表示,從長遠來看劉曉波這次獲獎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意義,他同時呼籲中國當局尊重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決定。此外,多名前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包括 1989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達賴喇嘛,均對劉曉波的獲獎表示祝賀。也有多個人權組織要求中國政府盡快釋放劉曉波。

對中國政改或有反作用

劉曉波獲獎之後,有評論指出,劉曉波獲獎將成為中國共產黨內左派清算中國改革派的“突破口”,是自從“六 . 四”事件後對改革派最沉重的打擊。觀察人士說,中國的政治改革很可能由此進入寒冬期,中國政治改革將推遲多年。

廣州的自由作家、民權活動人士野渡說:“短期內,民間活動可能會受到當局更大的注意和打壓,但從長期來看,諾獎對中國民間影響深遠,體製內外都發出 ( 支持的 ) 聲音,人心鼓舞,因為它顯示了國際社會對劉曉波、對零八憲章和對中國民權運動的肯定。”

澳大利亞的獨立評論人士張鶴慈對美國之音說,“關於諾貝爾獎給民主派造成影響、讓反對派得以借機的擔憂,目前看,溫家寶可能將往後退一步,但是從長遠看,諾獎實際上是推動了美國和西方社會進一步對中國的民主進行表態。”

張鶴慈表示,諾獎這枚“炸彈”為中國民主運動“炸”出了一個裏程碑,標誌著中國民主戰鬥的初期階段已經劃下了句號,但卻標示它的大結局還沒有開始。

劉曉波其人其事

劉曉波( 1955 年 12 月 28 日- )是生於吉林長春的中國作家、持不同政見者、著名政治犯,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講師、獨立中文筆會會長。

劉曉波曾經參與八九民運,並在 2008 年發起《零八憲章》。六四之後著書立說呼籲政治改革,並多次被捕入獄,被認為是“為中國基本人權作出的長久而非暴力的努力”。最後一次入獄是在 2009 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 11 年,剝奪政治權利 2 年,目前在遼寧錦州的一家監獄裏服刑,預期出獄日期為 2020 年 6 月 21 日。

1988 年,香港《解放月報》(現《開放雜誌》)記者采訪劉曉波時問道:“那甚麽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曆史變革呢?”劉曉波回答:“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麽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他在 2006 年表示,這句話是其西化信念的極端表達,雖然這句即興回答經常被一些民族主義者用來批判他的“賣國主義”,但他並無意收回。

2009 年 12 月 23 日,劉曉波在獄中發表文章《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至 RFI 和《新世紀》,稱其“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感到檢察官、監獄管教的尊重,稱讚所在監獄的環境與管理,以“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並認為中共“和諧社會”理念是一種進步。該言論又讓海外的“民運人士”們極為不滿,劉獲獎後,另一名著名民主運動人士魏京生對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感到不公,稱劉曉波“(比起其他被提名者)對政府有更多合作的表態,對其他受苦的反抗者有更多批評”。

劉曉波曆年來獲獎情況

1990 年獲美國《人權觀察》頒發的“海爾曼人權獎”

1996 年再次獲美國《人權觀察》頒發的“海爾曼人權獎”

2003 年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第十七屆“傑出民主人士獎”

2004 年 12 月 21 日獲得無國界記者和法蘭西基金會頒發的 2004 年度“捍衛言論自由獎”。

2004 年第九屆香港“人權新聞獎優異獎”,獲獎文章為《“新聞腐敗”不是新聞》,發表於《開放》月刊 2004 年 1 月號。

2005 年第十屆香港人權新聞獎大獎,獲獎文章為《權貴的天堂弱者的地獄》,發表於《開放》月刊 2004 年 9 月號。

2006 年第十一屆香港人權新聞獎優異獎,獲獎文章為《汕尾血案的始末和背景》,發表於《開放》月刊 2006 年 1 月號。

2009 年 3 月,獲得同一個世界電影節的 Homo Homini 獎,該獎項由 People in Need 基金會組織設立,用於促進言論自由、民主以及人權。

2009 年 4 月,獲得美國筆會頒發的 2009 年度巴巴拉·戈德史密斯自由寫作獎。

2010 年 10 月 7 日獲得德國筆會赫爾曼 - 凱斯滕獎。

2010 年 10 月 8 日獲得 2010 年諾貝爾和平獎。

劉曉波主要著作

《選擇的批判——與李澤厚對話》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7 年 .

《審美與人的自由》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1988 年 .

《形而上學的迷霧》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9 年 .

《赤身裸體,走向上帝》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1989 年 .

《末日幸存者的獨白》 . 台灣時報出版 . 1993 年 .

《中國當代政治與中國知識份子》 . 台北唐山出版社 . 1990 年 .

《劉曉波劉霞詩選》 . 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 . 2000 年 .

用筆名“老俠”與王朔合著 . 《美人贈我蒙汗藥》 . 長江文藝出版社 . 2000 年 .

《向良心說謊的民族》 . 捷幼出版社 . 2002 年 .

《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 . 勞改基金會 . 2005 年 .

《單刃毒劍——中國當代民族主義批判》 . 博大出版社 . 2006 年 6 月 .

《大國沉淪——寫給中國的備忘錄》 . 允晨文化 . 2009 年 10 月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