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美國,對大多數人來說,唯一能有信心說能與之“白頭偕老”的隻有個人所得稅。所得稅是美國政府最大一宗生意,每年收入高於 2 萬億( 2 Trillions )美元,其中個人所得稅多於 1 萬億美元。美國的稅務製度的原則是注重個人主動自願申報,政府事先並不查你的收入而確定你該繳多少稅。雖然大多數美國人都能按規定納稅,但稅務總局也會抽查納稅人的申報是否符合實際,一旦查出申報不實,當事人就會受到重罰。稅務麻煩難有通融的餘地,甚至有稅務人員帶著武器砸門破窗來收稅的故事。今年的 4 月 18 日是 2010 年個人所得稅遞交期限,對很多人來說,象個人生中的大限。
讓人頭疼的“稅”
在美國似乎從來沒有“納稅光榮”這一說。如果私下裏問問你的美國朋友,十有八九他們都會說,能夠少交一點稅就少交一點,“我可不想把我的錢送給山姆大叔”。雖然不那麽情願,他們履行納稅的義務是非常認真的,有時甚至有點戰戰兢兢的樣子。
4 月 15 日這個期限是不能超過的,超過則以偷稅論處。所以,媒體每年從 3 月份就開始大聲疾呼,讓人們趕快去辦理稅務手續,不要等到 4 月 15 日這一天。但許多人就是要等到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刻才把自己的報稅單寄出。美國各地的郵局在這天往往工作到午夜。很多人開玩笑似地在午夜前趕到郵局,讓郵局蓋上 4 月 15 日的郵戳才投郵。從此可看出,大家都有潛在的不滿心理。
聯邦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效益最大。從美國國家來說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遠遠超過公司所得稅,更遠遠超過其他政府收入。這樣一來,它就成了美國兩黨一演再演的政治足球賽,都想在這上麵得分,讓這些納稅人在政治選舉中投他們的票。美國的稅法規則也被弄得龐大不堪,有上萬頁之多,其複雜程度是世界之最,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弄得清美國的稅則。
聯邦個人所得稅是漸進製,收入越高,稅單就一檔一檔地加上去。具體稅單年年都在變化。最高稅率名義上達 40% 左右,但美國的富人都有辦法來逃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收入轉到海外,尤其是那些“避稅天堂”的地方。有人估計實際納稅率不超過收入的 30% 。美國的窮人交稅很少,或者不交稅,因為沒有錢。稅賦的負擔主要落在中產階級頭上,而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大部分人或家庭的實際稅率大約在 20% 左右。
國會議員“慰問”納稅民眾
據休斯敦《華夏時報》報道,日前美國聯邦眾議員艾爾 . 格林先生專程來到位於休斯敦中國城的中華文化服務中心,看望並慰問了在這裏填報稅表的華裔市民以及提供幫助服務的相關專業人士。
艾爾 . 格林表示,所得稅退稅是聯邦政府為低到中等收入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的一項稅務減免政策,是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鼓勵就業的一項措施,這是一個對家庭和個人都非常有利的機會,這樣的一個優惠政策,可以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醫療保健及教育需求。我們希望更多人員能夠使用到這個資源。
在紐約,參議員舒默 4 月 10 日表示,目前紐約州約有 4 萬名紐約州居民的 5 千萬美元的退稅款和大學學費課稅津貼無人領取。他呼籲民眾在 4 月 18 日前盡快申請退稅並及時領取,否則這些資金將被聯邦政府充公。舒默還指出, 2009 年漏報申請 5.9 億美元的大學學費課稅津貼的紐約家庭,可在 2010 年的報稅文件中提出相關退稅申請。
不過有人對這些姿態呲之以鼻,在互連網上有網友指出,議員們在花選民的稅金時大手大腳,現在不過是“貓哭耗子”以博取選票而已。
IRS 招聘更多華裔查稅員
據《僑報》報道, IRS 為了打擊美國華裔居民海外逃稅行為,不僅增聘數千名查稅員,而且在中國北京成立辦公室,令不少華裔相當緊張。有關專家表示,近年來無論美國或台灣,對於海內外帳戶的匯款審查日益嚴格,民眾不能再像從前隨心所欲的匯款。
近期風傳 IRS 艾爾蒙地辦公室增聘 200 名通曉中英文的查稅員,加強對華人查稅,再次令許多華人膽戰心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會計師說,國稅局去年增聘 6 萬名查稅員,分布全國各地。近來他為客戶前往 IRS 艾爾蒙地辦公室洽公,出麵接待都是會說中文的查稅員。雖因都通中文,表麵上似較好溝通,實際上卻比接觸過的其他族裔查稅員更難應付,因為“反而更嚴格”。
這位會計師說,華裔查稅員多半抱著“不管你玩什麽花樣,我都知道”的先入為主態度,查稅時不太客氣,做法有時也讓人非議。如有查稅員要求客戶將電話帳單每通電話寫下來收話人身分,寫不出來便揚言罰款。竟然也有查稅員抱著“你好歹讓我罰一點錢,否則無法向上級交代”態度,似乎不罰款華人,擔心被上級誤會放水,有矯枉過正傾向。
會計師黃世仲說,國稅局是公家機關,薪資雖不見得與私人機關一樣好,但福利、健保確較私人機關吸引人,尤其吸引喜愛工作穩定的華裔婦女。一位拿到會計師執照的前員工即報考國稅局查稅員,他透露,報考資格須是公民,考上後經一年訓練後,尚須經兩年試用期。而華裔女性查稅員工作尤為認真,因為要在原以其他族裔為主的環境工作,畢竟不容易。
亞裔富人為避稅放棄美國籍
就在很多移民還在為留在美國或是入籍而苦苦等待的同時,卻有越來越多的亞裔美國公民選擇了放棄他們的美國國籍。原因是為了躲避越來越沉重的稅負和資產申報義務。
2001 年《愛國者法案》( Patriot Act )的目的之一是遏製為恐怖活動提供資金的行為,法案當中的一些條款卻造成了一個意外的後果,讓一些僑居海外的美國人難以維持自己在美國的銀行帳戶,因為他們得證明自己擁有一個美國住址,由此麵臨著種種麻煩。與此同時,即將於 2013 年生效的《就業促進法》( Hire Act )要求外國銀行向美國國稅局提供存款超過 5 萬美元的美國公民帳戶信息,將會讓那些打算在海外開立投資或儲蓄帳戶的美國公民遭遇更大的困難。
衛達士律師事務所( Withers )的亞洲區高級合夥人喬•菲爾德說,“許多香港公司都是為逃避美國的稅收才成立的,所以呢,美國國稅局打算找它們算帳。他們隻是說要追查這件事情,但卻沒說要怎麽查,也沒說要查誰。”他說,“許多人都曾經把美國看成自己的保護傘,如今卻覺得它正在跟自己過不去。我們迎來了整整一批新客戶,他們都是這麽說的,‘我願意按新方案進行申報,完成申報手續之後,我就要立刻脫籍。’”
《聯邦公報》( Federal Register )是美國政府的官方出版物,內容包括一份脫籍美國人的名單。《公報》顯示,去年有超過 1,500 名美國人放棄了美國國籍,平均下來則是每個季度將近 400 人。與此同時, 2008 年全年的脫籍人數也隻有 230 左右。
在 2009 年放棄美國國籍的一名香港銀行業人士說,他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他已經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好些年的時間。這名銀行業人士的父母都是移民美國的中國人,自己也生長在美國。他說,“最難過的是情感這一關。我父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美國養大了我們,讓我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對於我放棄美國公民身份的決定,他們並不是十分讚成。”不過,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多年之後,現實的經濟考慮最終還是戰勝了情感方麵的牽係,“交給美國政府的稅款都夠付孩子的學費了。”
對於那些沒有繳稅的人來說,現在脫籍的代價也要比以前高。五年之前,根據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沒有繳稅的美國僑民往往可以跟美國國稅局達成協議,補交三年的稅款和利息就算了事。到了現在,按照新的主動申報方案當中的規定,這些人得補交八年的稅款和利息,外加一筆罰金,罰金數額為受罰人過去八年當中最高帳戶餘額的 25% 。除此之外,即便放棄了美國公民身份,也不能就此逃脫美國政府的稅收。放棄公民身份之後的十年之內,隻要一年當中在美國居留的時間超過了 30 天,向美國政府繳納所得稅就依然是前公民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