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談到女兒在上海找房子的經曆,順便吐槽了一下租房難。這一篇,來點兒正能量,說說女兒這四個月在上海實習的收獲。
以前和朋友聊天,提到想讓女兒去國內實習一次,朋友們的反應幾乎是同樣的:“她以後打算回國工作嗎?”我回答no。“那為什麽要回國實習?” 其實我的初衷很簡單:既然女兒大學的program有那麽多實習機會,為什麽不選擇回國一次?女兒幼年離開中國,雖然經常回國探親,但那都是吃喝玩樂、走馬觀花。現在她長大了,我希望她對中國的理解不隻是“長江長城,美食美景”,或者隻是人們嘴裏評論的,新聞報道的。如果有機會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讓她自己去感受那個實實在在的中國,這份經曆一定是難得的。
所幸,女兒聽從了我的建議。四個月的時間雖然不算很長,但這一次她不再以過客的身份在那裏,她需要每天上班工作,要獨自解決自己衣食住行一切事宜。買菜、逛商場,擠地鐵、串親戚;去健身房、去博物館、泡酒吧、泡咖啡廳;遊山玩水、吃喝玩樂。有這樣的經曆,她才有契機去用自己的視覺感受中國,進而了解這個社會和文化。
所以,女兒此次回國實習的一大收獲就是——對中國有了更具體的了解,有了熟悉感和親切感。可能有人說:這也算不上什麽收獲吧。但是我覺得生活的任何經曆都會有可貴的一麵。女兒出生在中國,她的父母在那裏生活了半輩子,她的祖輩世世代代在那裏生存。因此,無論女兒的國籍是什麽,她都是華裔,她不可能割舍也割舍不掉與那個國家,那個民族,那種文化的聯係。所以,對中國更了解,更熟悉,雖然可能沒有什麽看得到的“用處”,但一定會讓她受益。
前麵說的有點虛無縹緲,下麵來點實在的,說說專業方麵。
在專業層麵上,女兒的收獲也非常可觀,超出預期。首先,對於一個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中國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與西方相比,中國經濟處在上升期,在上海,“土豪”遍地,這些客戶往往追求奢華、獨特,這就給設計者在設計理念和創新思想上以更大的發揮空間。女兒雖然工作在一個小的設計公司,但四個月期間接觸了好幾個非常有新意的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她從競標、方案設計,施工設計,現場監督,從頭跟到尾,真正成為了團隊不可缺少的一員,唯一遺憾的是沒能看到項目的最後完成,但完工之日她的同事一定會把照片發給她的。
更為有幸的是,女兒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團隊,在這個團隊裏,她至始至終被一種積極、向上、友善、和諧的氛圍所包圍。她的老板是一個有些嚴厲的荷蘭人,專業建樹不俗,為人極好。對於女兒,雖然隻是暫時在那裏實習,他想的也不是榨取她的價值,而是怎樣讓她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她的其他同事,大多是年輕人,每個人都聰明能幹,專業精湛,為人善良。他們選擇這份工作,絕不僅是為了掙錢,而是喜歡他們的設計工作,喜歡上海,他們工作特別認真,並享受其過程。項目忙了,加班加點沒有人抱怨,項目結束了,開香檳慶祝,集體去酒吧喝酒。他們,雖然來自世界各地,身上卻有同一種精神——現在是物質社會,“精神”這個詞好像老掉牙了,但是我實在找不到更貼切的詞。
記得在女兒上中學的時候,我們討論以後的專業方向,我曾說:工作為了掙錢。這是絕大多數成年人都不得不做的事。但是如果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你的工作就不僅僅是掙錢,除此之外,你還能享受到樂趣和成就感。女兒在她的同事身上體會到的,恰恰就是我所說的。
女兒說:在上海的時候,每天早晨,她走在上班的路上,心裏都是愉快的。從老板和同事們的身上,她學到了很多。能夠遇到這些同行前輩,我覺得女兒非常幸運。
除此之外,女兒此次上海之行還收獲了很多很多:比如遊山玩水;比如探望至親;比如交結朋友;比如享受親情;比如鍛煉獨立應急能力;比如努力學習中文,所以可以在淘寶上買東西。說到學中文,我想起來一件事:有一次她竟然借用Google translate,給老板做了一份合同的中譯英版本——就女兒那點兒中文讀寫水平,我可真替她的老板擔心。
總之,雖然遇到了一些麻煩,但總體來說,女兒在上海實習的四個月過得很充實、很快樂,收獲頗豐。在最後幾個星期,她經常在電話裏和我說:“我真不想讓時間過得這麽快,我都舍不得離開了。” 我說:“當然了,看看這四個月,除了上班以外,你是山也遊了,水也玩了,親也探了,朋友也聚了,美食也品嚐了,親情也享受了,中文也提高了,英文也應用了。多美的事兒啊。”
下一篇——差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