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和牛

一塊孺子和牛共同耕耘的處女地
個人資料
孺子和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有小女初成長——之天分與愛好

(2017-04-23 07:04:44) 下一個

      上次我發了關於“富養”的貼,有人說這才是普通人家的“富養”,這正是我想表達的,我的初衷就是要講普通人的故事。今天,我想聊一聊作為一個普通的孩子,女兒的天分與愛好。

      女兒曾和我說過一件事,她說在學校曾有一個男孩子問她:“你會彈鋼琴嗎?”女兒說:“不會”。男孩接著問:“你會拉小提琴嗎?”女兒還是回答:“不會”。“那你——”。沒等他說完,女兒就笑著打斷他:“我沒學過彈鋼琴、拉小提琴,也不會任何別的樂器。”

                女兒和我說這事兒時覺得好笑,她說:“為什麽我是Chinese girl,就應該會彈鋼琴呀?可是媽媽,我也不明白,為什麽好像每個中國孩子都學彈琴?”

      要說,女兒在音樂方麵還是有點天分的。我們家曾有一個小電子琴,女兒還小的時候,經常自己敲敲打打地玩。慢慢地,會唱的歌她就差不多都能彈出來了。有一次,去她表姐家,聽表姐在鋼琴上反複練一支曲子,她就記住了。回到家裏,自己琢磨,兩手搭配,居然把主旋和和弦都彈出來了。我的一個朋友正好看到,說:你女兒太有天賦了,趕快送她去學琴吧,晚了就耽誤了。聽到別人的誇獎,我當然高興,趕緊和女兒商量:要不要正經八百找個老師學?她不以為然地說:我就想自己瞎玩,不想學。於是,我也就順坡下驢,就此作罷。就這樣,一個懶媽加上一個懶女兒,把未來的“郎朗”生生給耽誤了。

      女兒雖然沒上過器樂、聲樂、舞蹈課外班,但我覺得學校的基本素質教育也讓她受益匪淺。在小學、中學期間,她一直參加學校的各種clubs,濫竽充數地在樂隊吹長笛,參演音樂劇,參加合唱團,和朋友們一起排舞蹈。雖然這些活動都很平常,不會讓她引人注目,卓越超常(給日後上大學加分),但從中提高了她自己的音樂素養,增強了對音樂的愛好,而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女兒感受到的不是那種被推的煎熬,而是快樂。

      我一直覺得,除了極少的天才和遲鈍兒外,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有不同的天分。比如有的孩子樂感特別好,或者對色彩形狀很有感覺,或者運動神經發達;有的孩子形象思維強,有的邏輯思維強,或幻想能力強;有的孩子手特別巧,有的孩子嘴特別能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天分能夠得到很好的開發,所以很多父母送孩子去各種各樣的課外班。但是,天分不等於天才。就說女兒,她樂感好不假,但手指長度怎樣?力度怎樣?靈活程度如何?吃不吃得苦,有沒有耐性?就算她這一切條件都具備,她自己不喜歡,靠我去推她,堅持推到“郎朗” ——億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忽略呀,她就一定比現在更健康、快樂嗎?如果把太多的課外班填鴨式地充斥給孩子,不僅會使孩子失掉快樂的童年,而且很可能磨蝕掉孩子的天分。我在推女兒畫畫的事情上就有這方麵的教訓,這一話題留到下一次。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分,同時,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潛能。在國內的時候,我曾幫一個朋友的忙,給他快要中考的女兒補習數學。朋友和我說:“照理說我和她媽媽都不笨,為什麽孩子是個榆木腦袋呢?也給她請過家教,就是沒有長進。”我想,朋友請我,大概也算是有病亂投醫吧,我沒有當過老師,不懂套路,說不定就誤打誤撞地成了會念經的外國和尚。

      我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差事,不過還算幸運,輔導那孩子沒多久,她媽媽就非常高興地和我說:“老師說孩子開竅了。”

      其實,我並沒有什麽靈丹妙藥,隻是“對症下藥”而已。開始輔導前,我看了孩子大量的考卷和作業,了解她的弱項和結症。這個孩子就是基礎差,基本概念不清楚,那種題海戰術不能幫助她,題做得越多,越讓她心裏沒底。我從初一的基本概念給她講起,聽起來這像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其實不然,雖然她自己一直覺得數學很差,但三年的學習還是讓她積累很多知識和技巧,這時候再反過來給她講解概念,孩子很快就能理解。概念通了再做題,就事半功倍了。有些孩子顯得笨,是因為他們不像那些有小聰明的孩子擅長模仿,他們需要明白所學的東西。這時候花功夫讓他們“知其所以然”,他們就“開竅”了。

      在運動方麵,女兒不算擅長,她不喜歡任何對抗性的項目,例如各種球類,但卻喜歡體操、田徑、遊泳。喜歡體操是因為她從小就愛在草坪上打“車軲轆把式”,後來就自然而然地參加了學校的體操隊,而且每年代表學校參加地區的比賽。照理說,和樂器一樣,體操那玩意兒是需要童子功,打小就學的,但女兒還是一樣的心態:喜歡,不過也就是瞎玩玩。靠著學校的club老師帶著孩子們訓練,女兒的自由體操居然還像點模樣,每年的地區比賽還能拿到名次。其實,不管她的比賽成績怎樣,每次看到她穿著黑色天鵝絨體操服,梳著高高的辮子,昂首挺胸地走進賽場,我心裏就非常為她驕傲。

      如果說體操還算女兒的特長的話,那麽女兒跑步應該算一個勵誌的故事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她朋友們的影響,女兒從小學起就喜歡跑步。說句實話,和她的朋友、同學比,她真是不行。每次學校運動會,她都要參加一些徑賽項目,大多數名次都是倒數。即使這樣也沒有減少她對跑步的喜愛,直至上高中,她還堅持參加田徑隊,去做墊底隊員。

      然而,女兒跑步的愛好,卻轉變成了健身的好習慣。在家時,她堅持一周幾次上跑步機,或者去外麵跑步。上了大學,功課雖然很緊張,她也沒有放棄跑步健身,甚至因此得到了gym girl的稱號。她說腦子很累的時候去健身房,出一身大汗,能讓她輕鬆,精力充沛。這個學期是她的co-o學期,她索性買了健身卡,下班後就去住處附近的健身館。經常,她打電話告訴我:媽媽,我昨天跑了五公裏,還在健身器上爬了一百層樓!Are you pride of me? 是的,我為她驕傲,非常驕傲!和女兒現在的健康和充實相比,小學、中學田徑場的倒數第一又算得了什麽?

      遊泳,也是女兒喜愛的一項運動。提到遊泳,我想到了一個好玩的故事:女兒剛來加時,我送她到一個叫瑪麗的人家babysat。暑期時,瑪麗帶著女兒和其他孩子去遊泳館遊泳,女兒不會水,在裏麵瞎撲騰,喝了幾口水。瑪麗看到,忙告訴女兒:小心,不能喝這裏的水。女兒說她喝水是“on purpose”(她把“故意的”和“不小心”兩個英文詞弄混了)。瑪麗心疼壞了,忙拿出瓶裝水給女兒喝。

      後來,我們搬到這個號稱是“cottage city”小城,很多人家有遊泳池,還有湖邊度假屋。夏天孩子們的party多半是pool party,女兒也就漸漸自己練出“狗刨式”遊泳。大約在她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建議她去遊泳館報個班,正規地學學,她欣然同意。

      到了報名的時候,有點犯難了:別的孩子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從遊泳班一級一級學的,通常拿著前一級的考試通過的成績單報下一級遊泳班。但女兒這麽大了,總不能和三、四歲的孩子一起從一級學起吧?遊泳館聽了我們的情況,很通情達理,決定讓教練們考考女兒,讓她遊一遊,看看水平。最後結論是她大概在四、五級左右的水平,女兒堅決要求從五級開始。即使是這樣,她同班的孩子也比她小很多。

      此後,我接送女兒,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其他孩子在泳道上遊,女兒一個人吃小灶,在練習跳水、踩水或者什麽別的基本動作動作,因為她以前自己學的是野路子。不過雖然女兒起步晚,但畢竟體力和學習能力都比那些小的孩子強,所以每一個班都得以通過晉級。她就這樣一級級學下來,直到完成十級。

      現在有一句話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叫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對於這句話,我的感覺很複雜。現在是競爭社會,我不敢觸犯眾怒,說它不對。但每次聽到這話,就覺得心裏累,替孩子們累。在父母的心裏,這種比賽似乎從胎教就開始,可憐的孩子們,是不是從胚胎開始,都得在父母的注目下每時每刻準備起跑啊?對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我的孩子是我自己的,不是別人的。進一步說,我孩子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不是我的,更與別人無關。我的責任是引導、幫助、支持她發展好她自己,而不是時時刻刻拿著鞭子催她快跑,別落後。我想要一個活生生的孩子,而不是賽跑機器;我要女兒成為健康、快樂、善良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別人的克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