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和牛

一塊孺子和牛共同耕耘的處女地
個人資料
孺子和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女兒學中文——之拋磚引玉

(2009-02-11 18:27:33) 下一個
    注意到當前這個活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很想偷偷學點藝,但好像響應的並不多。我女兒的中文程度不算好,但還是想說說我的體會,希望把眾位家長好的經驗引出來。
    女兒六歲來加拿大,那時候當然能說一口呱呱叫的普通話,但除了她的名字,還不會寫字。
來加之後,雖輾轉過幾個地方,但我們一直居住在較小的城市,中國人不多,所以女兒的同學、朋友都是當地人。
    為了維持女兒的中文水平,我經常在她臨睡時給她讀中文故事書,偶爾,也教她寫幾筆字,自以為做的還不錯,也就沒太注意她的中文程度。誰知,過了兩年忽然發現女兒的中文已經一塌糊塗了:在外麵當然不說中文,回到家裏,和我說話半中文,半英文,我用中文問,她用英文答,讓她說中文,她就說:“OK,中文。”。詞匯量越來越少,隻限於吃飯、睡覺等。
    女兒中文口語的改善得益於兩件事,一是我父母來探親。他們來的時候,正是女兒中文最不好的時候,開始時甚至因此和我父母產生一些隔閡。但我父母在這裏呆了幾個月,我爸爸又特別愛說話,女兒暑假時每天和他們在一起,中文水平明顯提高,關鍵是思維方式轉過來了,腦子裏就像有個開關,選擇中文,就是中文思維,選擇英文,就是英文思維。
    第二年暑假,我托人把她帶回國,呆了兩個月。這兩個月,對她影響太大了,不僅中文提高了,而且對中國、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飲食文化)有了切身的認識。直到現在,我們在一起時經常說:“說點什麽呢?講點中國的事吧。”她的中文聽、說,徹底回到了母語狀態,而更重要的是,在她的朋友麵前,她不再以說中文為恥。
    再說說女兒中文的讀寫。我們這裏沒有中文學校,前幾年,我曾教過她一些字,但總好像狗熊掰玉米,掰一穗,丟一穗,沒記住多少。後來,聽說有一種‘中華學習機’,寓教於樂,就花了200刀買了一個,誰知,這東西既不好玩,又不好學,沒兩天,女兒和我都對它失去興趣了。後來,還是我朋友的一句話給了我啟示。她說:你花那麽多錢,不堅持也沒用,其實你每天教她幾個字就行了。
    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找一張大紙,寫上一些常用字,每個字一寸見方,貼在冰箱上,每天教女兒幾個。第二天,複習舊的,學習新的。一張紙的字學完了,挪到上麵,下麵再貼一張。這樣一邊學習,一邊複習,每天花十分鍾、八分鍾,不到一年下來,女兒倒記住了不少字。晚上臨睡前,女兒和我一起讀書,她念,遇到不認識的字,我告訴她,又讀了故事,又複習了中文。(作為補償,我再陪她讀一會兒英文小說)。
    我又給她買了一個好看的筆記本,她開始用中文記日記(雖然可能是周記,月季),日記寫得不太成樣子,但總比不寫好。
   所以,我的體會是:
    1. 創造中文環境。國內是最好的中文環境,不僅可以學中文,還可以培養她的感情。
    2.持之以恒,積少成多,貴在堅持(雖然我自己這方麵做得很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