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冤家

不是文人,隻是喜歡看book。
正文

關於“人的價值”幾點補充

(2008-02-18 08:33:18) 下一個

個人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因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有勞動能力,嬰幼兒和少年青年的大部,是成長和通過學習獲得勞動能力和勞動技能的時間。我們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係,我認為主要是指我們同時具有需求和能夠貢獻的時候。

 

青年時期, 身體強壯,精力旺盛,記憶力好,思想活躍開放。但是年青也有年青的壞處,初生牛犢,對自己對這個世界都缺乏了解,能力有限,力量也有限。年青時候其實是學習的好時候, 是積聚能量的時候,尤其是在和平時期。“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是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的講話。)有些人比較性急,等不得,充分發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結果欲速則不達。等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壯年和老年早期,對家庭以及社會的奉獻則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戰時則完全不同,青年人是主力軍。“犧牲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現在是十三億,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戰士們保家衛國豪邁的誓言。鄧小平在與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問題的一次談判時說,“中國是窮一些,但是打起仗來我們是不怕死的”。“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的名言)。

 

極端利己主義者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不論何時何地,隻要對自己有利,他們不在乎傷害他人利益,他們不給別人留生存空間,即使這些人沒有觸犯法律,也還有個公共道德的問題,物極必反,如果遇到外界的強烈反彈,最受傷害的很可能是他們自己。

 

Individualism stresses human independe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self-reliance and liberty. Individualists promote the exercise of individual goals and desires. Individualism has a controversial relationship with egoism (selfishness). While some individualists are egoists, they usually do not argue that selfishness is inherently good. Rather, some argue that individuals are not duty-bound to any socially-imposed morality and that individuals should be free to choose to be selfish (or to choose any other lifestyle) if they so desire.  所以可以看出,Individualism 不是極端個人主義,它尊重個人選擇的權力,同時個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這仍然是鼓勵多為自己考慮的一種觀念。在鼓勵這種理念的環境,人更多的要靠自己而不是社會的規範保護個人利益。When  you are not in fairness, fairness still could be in you.  Fight for it!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講存天理滅人欲,現在世道平穩西風東漸,是否有人願意犧牲所有的個人利益,隻為別人?我想有,如果是自願,無可厚非,可能隻是對一個特定環境特定事件的特別反應,例如父母為未成年子女,但是如果沒有必要而且是非法被迫,則不成,這不公平。我們中國現有基本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每個人都應該做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沒有一個是其他人的奴隸,個人權益受法律保護。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貢獻越多,從社會得到的也越多,那些得到很多的人,則應該存有感恩的心態,對社會多做貢獻,如果認為理所當然,隻是一味的揮霍或者更多的索取,終將會受到懲罰。這不是說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