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衛生組織對私有化和現代中國醫療情況評價並不高

(2012-05-22 13:22:32) 下一個
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86/11/08-011108/zh/index.html


世界衛生組織對私有化和現代中國醫療情況評價並不高

中國努力普及醫療保健服務中國正采取措施,通過衛生籌資等辦法,爭取實現每個中國人均能獲得先進的醫療保健服務這一目標。Jane Parry和Cui Weiyuan報道。第86期,第11號,2008年11月,817-908

1982年,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一家國營發電廠工人石柳昌(譯音)查出患有乙肝,廠裏給了他一張空白支票去付醫療費。他解釋說,“我當時隻要把支票交給醫院,由院方在我出院時在支票上填上醫療費總額就行了。”
1987年,他再度住院治療三個月,醫藥費總額為1000元人民幣,當時相當於268美元,由單位悉數報銷。而到2000年,兩周住院醫療費高達此數10倍以上,其醫療保險已不再能支付醫療費用。醫療保險隻能報銷4000元醫療費,而他的月工資隻有900元,卻不得不自付6000多元醫療費。
世衛組織/Cui Weiyuan
石柳昌(譯音)

情況進一步惡化。他後來下崗,不再享有單位的醫療保險。2007年,他經診斷患有肝癌。現年58歲的石先生回憶起當時的經曆時說,“下崗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因患有乙肝,我得不到任何醫療保險,根本就上不了商業保險。”直到2007年,他才獲得城市合作醫療保險,但即使有了這項保險,也隻能報銷定點醫院的部分住院醫療費。
從前,他在市裏就醫,而現在隻能在缺乏醫務人員並且缺乏肝癌治療設施的當地診所看病。“他們不讓我轉到省會大醫院看病,說癌症沒法治,不管怎麽治,總歸治不好,最後總免不了要死的。”
2007年下半年,他籌到了12萬元錢(按今天的匯率相當於1.76萬美元),去著名的北京腫瘤醫院接受一些治療。他說,“這對我來說是一大筆錢,而不做手術,我就活不到今天。”手術後,院方建議他做三個療程的化療,但一期化療費是1.8萬元,對他來說太昂貴了,他擔心家裏承受不起,所以隻做了一個療程。
這位工人的經曆是中國醫療保健籌資問題的一個縮影,反映了經過30年經濟自由化之後,醫院追逐利潤,結果造成醫療機會不均。其治療慢性病的經曆還揭示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環境下麵臨的衛生問題。政府意識到需要采用新的籌資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但目前作出的努力仍不夠。醫療保險報銷水平往往過低,醫療保險範圍有限,而且未能解決如何向醫療單位或醫務人員支付服務費這一關鍵問題。
與農民相比,像這位工人這樣的城市居民還算是幸運的。在80年代,隨著中國農村實行私有化,70年代90%以上農民享受的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瓦解。現在,雖然再度實行農村醫療保險,但醫療費自付比例仍很高,而且農村醫療服務仍很欠缺。
消費者認為,包括由病人負擔的醫療費在內,自費比例過高仍是主要問題,而衛生部門當局則認為,中國醫療衛生籌資結構改革麵臨三大挑戰,一是如何籌資,二是如何匯集所籌資金,三是如何向醫療單位或醫務人員付費。2003年暴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疫情,暴露出該國衛生製度的缺陷,政府開始意識到醫療保險覆蓋麵不足的問題。到2006年,衛生部門官員終於認識到,加強醫療衛生製度與傳染病防治同等重要。
世衛組織/Cui Weiyuan
何陽光(譯音)和陳兆連(譯音)

中國衛生部衛生政策法規司雷海潮博士說,“2007年,中央政府開始補貼中西部基層醫療服務,人均居民補貼額為3、4元,地方政府也必須提供等額補貼。”他還說,“自2003年7月開始實行新的農村合作醫療製度以來,共有8億多農村居民享有醫療保險。2007年人均籌資額(即保費)為50元,到 2008年或2009年,在一些省份,將增至100元。在每年100元保費中,80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繳付,農民隻交20元。”
他指出,政府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持續增加。他說,“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大幅增加。2001年,政府出資額占醫療衛生總支出的 15.9%,2006年增至18.1%。”今年,中央政府宣布將再度增強醫療衛生投入力度,增幅為25%,支出總額為832億元,其中一些資金將用於加強城鄉醫療保險製度和基層衛生服務基本設施,這些衛生保健改革的具體內容將在簡報向媒體發布時披露。
設於馬尼拉的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衛生部門發展處處長Henk Bekedam 博士稱,“中國政府認為,隨著自付醫療費占醫療費用總額的比例降低,負擔已減輕……這當然是件好事,政府確有功勞,但光看醫療費自付額減少仍不夠,還得看一看其它指標,例如,7、8年前,醫療衛生費用占家庭支出總額約為4%-5%,而目前高達6%-8%,在貧困地區甚至更高。”
過去,農民享有全民醫療保險,當時依靠的是僅受過簡單訓練的赤腳醫生,而且藥物緊缺。而今天,政府的目標是全民享有先進的醫療衛生服務。Bekedam為此讚揚了中國,認為政府已開始對症下藥,決心在今後幾年內建立農村全民醫療保險製度。
城市地區醫療保險覆蓋麵較為零散。占城市總人口三分之一的大約1.4億居民享有單位醫療保險,即基本醫療保險。目前正醞釀改進此項製度,其中包括納入配偶和子女。中國一些地區的貧困居民可享受醫療救助,但2億民工和失業者仍享受不到此項待遇。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全民醫療保險的定義,醫療費自付比例不應超過30%。
在中國,隻有城市基本醫療保險大體達標,而在農村合作醫療製度下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可以享受的醫療救助製度下,隻能報銷30%的醫療費,自付比例高達70%。
Bekedam 說,“很窮的人無力預付醫療費,而且根本出不起70%的醫療費。其投保的錢最後反而被用於補貼有錢人享受本不在保險範圍的服務。”
2004年,因享受到農村醫療保險,何陽光(譯音)的丈夫陳兆連(譯音)腦瘤治療費報銷了一半多。她說,“報銷了31000元醫藥費讓我們家鬆了一大口氣。我們從親戚和鄰居那裏挪借了將近3萬塊錢,報銷後,我們至少不欠債了。”她還說,“我們經常借債。農村沒有人一下子能拿出很多錢,而如果沒有足夠的押金,醫院根本就不給你看病。”
但報銷了醫療費後,其丈夫很快停止治療,病情急劇惡化。他說,“在農村,看病得看你有多少錢,錢用完了,就沒法治病了。”兩周後,他不幸過世。
據中國衛生部統計,政府投入僅占公立醫院收入的7%-8%,其餘收入全靠病人支付的醫療費,結果,醫院往往亂收費,向有錢的病人提供了不必要的服務,而沒錢的病人則無緣享受所需的醫療服務。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衛生與貧困問題顧問湯勝蘭博士在一份關於中國醫療衛生製度的內部報告中探討了這一問題,他指出,“還有證據顯示,尤其在住院治療方麵,由於住院治療大多屬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範圍,供應方因素誘導了一些需求。”他稱,“如人們所指出的那樣,醫療技術使用不合理,例如亂開藥和要求進行不必要的檢查,以及安排病人不必要住院等,都是中國醫療部門的創收手段,用於提高醫生以及其他人員的收入。”
關於中國醫療保險製度是應采用英國式的政府直接出資製,還是應采用保費製,目前尚無定論。中國衛生部官員雷博士說,“國內對於應該采用何種模式仍存在很多爭論,現在暫無答案。在可預見的未來,政府將繼續向供應方和需求方提供支持。”
解決依靠病人付費問題不僅對中國,對許多中等收入國家,也都是項挑戰。Bekedam說,如果中國實行全民醫療保險製度,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那麽保險公司和保險基金就會采用預付以及其他辦法,努力提高醫療服務機構的效率。可將保費統籌擴大至省級,以增強保險公司和保險基金的談判能力,以便與醫療單位達成良好安排。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韓卓生(Hans Troedsson)博士稱,這些舉措將有助於中國推進全民醫療目標。他說,“對中國政府堅定承諾實現全民基本醫療保健,世衛組織感到很高興,不過,在較公平地為全民基礎醫療保健出資和提供服務方麵,中國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