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米麵的兩種吃法:涼粉+炒麵(zt)

(2008-05-09 06:55:58) 下一個
星島網訊,最近常打玉米麵的主意,誰讓白麵漲價了呢,5公斤裝的麵粉19元一袋,玉米麵3元一公斤,嗬嗬。蒸雜麵包子的時候,感覺回到了三十年前,隻是品嚐的心情完全不似當年了。

  要好的姊妹當中,有一個是四川移民來的美女。她有一手好廚藝,也很會吃(感覺四川人都是美食家哈)。我們常聊起她家鄉的各樣美食小吃,她說當年曾經為了嚐到家鄉的玉米涼粉,竟然專程乘火車從阿勒泰輾轉回綿陽。我好奇玉米涼粉,她說新疆是吃不到的,要新鮮玉米經過當地特有的磨現磨成漿製作的。她因地製宜,常用豌豆澱粉、扁豆澱粉摻了玉米麵仿製玉米涼粉來慰饞蟲。

  吃過她特地給我做的玉米涼粉後,我決定學會它。這美女雖很不以為然,卻還是麻煩她先生專程去了城南(目前鳥市最那啥的地方)的市場,給我買了幾斤濕的豌豆澱粉。她說必需用這種濕澱粉才能打出這種口感不粘挺滑的涼粉。按照她教的,我先將濕澱粉掰開壓碎,攤晾成幹粉,好在這裏氣候幹燥,兩天就幹透了。之後,細碾幹粉中的顆粒,裝保鮮瓶收起。

  製作玉米涼粉過程簡單,不過比例掌握需要一些做飯的經驗。這美女當初給我傳授時,各項配比全沒有數據,一切都憑感覺。

  玉米涼粉



  涼粉做法:

  將5:1的豌豆澱粉和玉米麵摻和,加少許鹽,用涼水調成漿;用長柄鍋燒開水,將調好的漿衝入開水,同時不斷順同一方向攪動,直到開起泡、變稠厚,迅速離火,倒入用水衝過濕的容器中(這樣成品不會粘在器皿上);刮淨鍋,抹平成品表麵,放在涼水盆裏冰著,使之慢慢冷卻。冰透後,涼粉便輕易從盆裏倒扣出來。如放進冰箱冰一二小時再拌食味道更爽。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粉與水的比例。水至少是粉的四五倍,包括了調漿的水在內。我用量約150克兌好的粉衝到長柄小奶鍋裏將近一鍋。倒進六寸盆中約大半盆。建議先少量試做,積累經驗。

  剛打好的涼粉看上去軟軟的,象漿糊,不用擔心它會太軟,等涼透了,就會變得滑挺細膩。

  沾料:按原來北方人的吃法,涼粉離不開芥末和醋。這位美女的吃法則是川式的,味道令人垂涎。花椒在鐵鍋內炒香後壓成碎末,我嫌麻煩,直接在鍋內用油煎香,然後放進博湖鮮紅辣椒醬,幾滴生抽、鹽、糖熗好後放進香油、蒜末、熟芝麻、香蔥碎、香菜拌勻。她還放了豆豉,我忘記買了,這次是沒放的。這種料麻辣鮮香,很是開胃爽口。

  因父母不吃辣,我給他們做的是將辣椒醬換成了芝麻醬,味道另有一種香醇,也可加進些許香醋調味。

  玉米麵丁丁炒麵



  那是某天晚間搖空器亂翻著電視,突然就停在了從來也未曾停駐過的XJ維語台,是一檔維族人自己主持的美食節目,好奇心讓我一直看了下去。原來是一道新疆很家常的丁丁炒麵,不同的隻是丁丁麵是由玉米麵白麵兩摻的,但成品卻比普通的炒麵更漂亮誘人。隔日我就給家長嚐了鮮,果然深受表揚。

  其它原料需要有:羊肉150克,白菜梆三個,芹菜少許(這菜是我自己加的電視中沒有,在新疆炒麵中也常摻的),青紅椒各一,西紅柿一個;鮮薑、蔥蒜適量切細。

  調料:花椒粉、孜然粉(可無)、老抽、鹽、醋。

  做法:

  先將玉米麵、白麵對半兒摻和,約2、300克(三四人量),加一點鹽用溫水和成光滑的麵團,麵盆蓋好先醒麵。然後可以切那些菜了,全部切成丁(丁的大小均以你自己大拇指甲蓋為準哈)。

  這時,鍋中添水放灶上點火燒著,另取一盆注入涼水放置一邊;再將醒好的麵拿出揉和,手和案上都抹油,將麵團揪成雞蛋大小的麵劑;將麵劑用手搓成長條,再在案上均勻搓成小手指粗細的麵條,將麵條齊排在案上,用刀切成1厘米左右的丁。鍋中水開,將丁全部放進去煮開,2分鍾左右麵丁熟,迅速撈出浸入涼水盆中篩幾下濾水撈出。煮麵的麵湯可留一碗,原湯化原食嘛。

  下麵炒菜。炒鍋多放些油燒七成熱,放進羊肉、蔥薑煸炒變色,點幾滴老抽,放孜然粉,之後放青紅椒丁,翻炒後依次放白菜丁、西紅柿丁,加鹽炒軟後放芹菜丁;放花椒粉、蒜末翻炒,最後倒一勺醋,這時,很“竄”的香氣就出來了,倒入麵丁,翻炒均勻,見菜汁都抱在麵丁上,出鍋。

  炒麵、拌麵就象兄弟倆,於新疆人來說,它們是最為便捷的快餐也是家常飯,如果和白麵團最後用手拉成圓麵條,煮好過涼水,用上述方法炒好的菜拌著吃就是新疆的拌麵了。但這種飯也是很長肉的,我常年也不在家做一回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