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軒

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新雨初來。
正文

貪、瞋、嫉與身心健康

(2008-05-04 01:29:42) 下一個

何謂貪?即是貪婪、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贓枉法、貪汙腐化、貪小便宜、貪小失大。固然,貪之行為千變萬化,根子卻在心理。貪心確實是一種負麵的、消極的、有害的心態,造假行騙是因為貪,受騙上當也是因為貪。圈套、陷阱、籠子皆為貪得無厭者而設。如果不加以適宜的引導和製約,小則害人害己,大則害國害民。醫學家指出,貪得無厭者往往是極其虛偽的人,自欺欺人,使自己的精神處於緊張狀態,處於焦慮不安和煩惱中,加重了身心的負擔。長此以往,會造成機體生化代謝和神經調節功能的紊亂,造成內傷,損害健康,損福折壽。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試看巴西醫生阿尼塞托·馬丁斯的科研成果。他經過十年的研究,發現貪欲、腐敗會引起激素分泌紊亂,因而引發疾病和衰亡。他曾對583名犯有貪汙受賄罪的官員進行了調查,並與583名廉潔官員作對比,發現前者有60%的人生病或死亡,而後者的這個比例僅為16%。阿尼塞托·馬丁斯說,貪欲、腐敗者得病的原因在於心理問題。其報告指出:“當人們違反倫理道德時,在精神和肉體上就會受到自體攻擊,最終導致生病,甚至死亡。”(《武漢晚報》1993年10月12日)

  因此,“大”不可貪,“小”亦不可貪。貪小則失大。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複勸告我們:不要貪小便宜,如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出租車票等等。也許有人認為,這隻是一些細節、小事,然而,正是這些所謂的“小事”,成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隻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中國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很值得記取。(《一封寫給中國學生的信》,載《光明日報》2000年7月31日)

  因此,應轉貪欲、欺騙為誠信、布施,方能自利利他。所謂施舍之手比乞求之手為貴;所謂好施舍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何謂瞋?即是怒目而視、咬牙切齒、怒火中燒、大發脾氣、高聲叫罵、恨之入骨、伺機報複。瞋心也是一種負麵的、消極的、有害的心態,是一種傷害身心的“火氣”,是一種滲透到內心深處的對立情緒,他令人對微不足道的事情劍拔弩張。科學家們確信,正是這種對立情緒導致心血管病的爆發。列·烏伊爾揚姆斯醫生的研究證明:經常生氣、發火,會對人的身心產生不良影響,還可能導致動脈甚至免疫係統受損。(《永遠不生氣》,載《上海譯報》1994年6月30日)

  因此,近代高僧印光法師早就告誡我們:“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84頁)孕婦尤需注意,“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兼以乖戾之氣,過之於子,子之性情,當成凶惡。又喂兒奶時,必須心平氣和,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死的多,病的多。……生了大氣,萬不可喂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喂。喂時先把奶擠半茶盅,倒了,奶頭擦過,再喂,就無禍殃。……此事古今醫書均未發明,近以閱曆,方知其禍。”(《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237頁)

  這是經驗之談,是否具有普遍性呢?美國科學家的實驗證明:把婦女生氣時的奶喂小鼠,小鼠當場死亡。醫學和心理學家專門測量過,孕婦發怒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會很快升高,體內的有害化學物質濃度在短時間內增多,這些物質會直接危害胎兒。孕婦發怒,還會使血液中的白細胞減少,減弱了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也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且孩子出生之後,抵抗疾病的能力比正常孩子差。因此,孕婦在懷孕和哺乳期間,應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這樣對自己和孩子都有益處。醫學研究還發現,發怒時,胃的出口處肌肉驟然收縮,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器質性損傷。所以,生氣時胃痛、胃脹,吃不下飯。時常發脾氣,情緒不良,還會導致脫發、皮膚失去光澤、變黑。可見,美容、保健的關鍵,就在於寬宏大量,心中和悅,平和謙遜。所謂以一家人之心燈迎接所有的人們;所謂精誠和友愛必能征服憎恨。

  何謂嫉?當別人超過自己時,油然而生一種酸溜溜的感覺,那就是嫉妒。別人長得比自己漂亮,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健康,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吃得好,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穿得有品味,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住得比自己寬敞、舒適,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的成績比自己的高,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比自己的靚、酷、帥,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財大氣粗,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的烏紗帽比自己的大,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開名車,自己卻還騎著自行車,心裏會酸溜溜的;別人出國留學,自己不能,心裏會酸溜溜的。總之,隻要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心裏就難過。

  嫉妒不僅是一種負麵的、消極的、有害的心態,而且是一種心理疾病,德國就把它列入可以享受免費醫療的病。嫉妒心越強,說明其心理越脆弱。他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標,總是把自己同別人相比,無法從生活和工作中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因此,常常處在壓抑、焦慮不安、怨恨煩惱、患得患失的心境中,得不到片刻祥和、寧靜。因此,嫉妒就像一把雙刃刀,既使別人受到傷害和痛苦,也使自己處在頻繁的心理刺激和壓力下,造成神經係統失調,影響心血管及許多髒器的功能,進而導致心律不齊、高血壓、冠心病、神經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嚴重的還將誘發某些精神病,出現早衰。

  據美國一些專家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嫉妒程度低的人,隻有2.3%的人患心髒病,死亡率僅2.2%;而嫉妒程度高的人,9%以上的人得過心髒病,死亡率高達13.4%。佛家稱貪、瞋、嫉(或癡)為“三毒”,你看有無道理?

  那麽如何對治呢?人得如己得,隨喜功德——恭喜、祝賀超過自己的人,進而見賢思齊,取長補短。這樣,豈不皆大歡喜?關鍵是要有真誠的愛心。愛是不嫉妒,不作害人的事;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悲;愛是但願你過得比我好,愛使灰冷的心田溫暖,使無望的沙漠中開放出一片希望的綠洲;愛是付出,也是得到。愛護眾生的人有福了,慈悲的人有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