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雞尾酒?
雞尾酒(Cocktail)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酒精飲料,關於它的起源現在誰也說不清,但是我這裏還是給大家幾個簡單的說法供您選擇。Cocktail來自一個英文短語:Cock your tail,意思是把你的尾巴翹起來,也就是打起精神來。(信不信尤你!)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一名酒吧調酒師經常到附近的一家養雞場偷雞,雞場的老板是英國殖民主義同情派。這名調酒師用公雞的羽毛來裝飾他的雞尾酒,而經常來這裏的法語顧客也很喜歡,他們對調酒師說:Vive le cocktail!(意思是給我來一杯雞尾酒!)(這個說法好像有點兒離譜)
十九世紀早期人們把雜交馬的尾巴剪下一段來區別純種馬,而這些被剪掉尾巴的馬被稱作Cocktailed Horses。由於雞尾酒是一種混合飲料,本身並不“純”,因此這種混合酒精飲料就被叫作雞尾酒(Cocktail)。(我覺得這個說法比較接近!)
雞尾酒的現代概念很簡單,就是把兩種以上的飲料混合在一起,盛放在相應的酒杯裏,並用水果裝飾的合成酒精飲料。雖然把不同的飲料混合在一起的這種做法已經有幾百年曆史了,但是雞尾酒(Cocktail)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1806年紐約發行的一本雜誌裏麵。上麵記錄著雜誌主編回答讀者關於Cocktail一詞的解釋時說的話:“雞尾酒是一種激動人心的飲料,它把蒸餾酒與任何一種糖汁、水或苦精混合起來,是我們這個大選之年的酒精毒藥,那些民主黨候選人喝下這樣的酒後就什麽也不在乎了……”。
美國是雞尾酒藝術的發源地,在這裏曾經見證了雞尾酒藝術的浪漫情調和時尚流行,尤其是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人發明了很多經典雞尾酒,這使雞尾酒文化貼上了一個美國標簽。隨著九十年代各種調味蒸餾酒和新品果汁飲料的不斷推出,在過去幾年裏,對雞尾酒的推崇又重新回到人們中間,繼而在全世界範圍內又出現了許多新品古典雞尾酒。
雞尾酒的早期時代背景
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幾百年前,歐洲人就已經開始探索酒精的奧秘了。在歐洲南部人們釀造出了葡萄酒和白蘭地;而在歐洲北部,由於氣候寒冷,不適宜葡萄種植,人們就從穀物中蒸餾酒精。有趣的是,不管是由葡萄汁還是麥芽漿蒸餾而來的酒精,人們都被它“藥用”價值所感動。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人們對這種“生命之水”的頌揚,比如:拉丁語Aqua Vitae,法語Eau de vie,蓋爾克語Usquebaugh以及英語Water of Life。後來,由於技術的進步,蒸餾成本越來越低,酒精產量也越來越大,人們又開始以之為基酒生產各種利口甜酒。
隨著歐洲人在大西洋另一側的美洲大陸上定居下來後,他們也帶來了歐洲“舊大陸”上流行的啤酒和葡萄酒的釀造知識,他們對酒的偏執甚至讓你誤以為,喝水倒是不健康或是很危險的。早期的殖民主義者是很瘋狂、怪異和貪婪的,他們會嚐試使用幾乎所有的植物進行發酵蒸餾,比如南瓜、蘿卜、核桃等等;他們甚至在啤酒裏加入白樺木、鬆木或冷杉的味道。歐洲人在弗吉尼亞以北地區種下大量的蘋果樹來生產蘋果酒,蘋果白蘭地。蘋果白蘭地是早期殖民者最重要的酒精飲料。它的生產成本低,不用購買昂貴的蒸餾器即可生產因而非常流行。在冬天裏,發酵的蘋果汁或被稱作蘋果渣(Cider)的酒精溶液被放在室外使其結冰。把冰層去除後剩餘的部分就可以理解為是濃縮的含有酒精的蘋果酒了。
隨著新舊大陸貿易往來的增加,歐洲殖民主義者發現他們探索新大陸的足跡竟然也是一個對各種香料和植物的發現旅程。早在1571年,一個西班牙人Nicolas Monardes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來自美洲大陸的香料和植物是如何影響歐洲人日常生活的。在法國和意大利,這些新鮮的香料和植物被用來生產葡萄加強酒(Fortified Wine)、味美思(Vermouth)和各種開胃酒(Aperitif)。說來也怪,這些產品最終又跨越大西洋回到了美洲大陸,成為雞尾酒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雞尾酒的傳奇故事始於朗姆酒。1640年,曼哈頓的一個行政官(Wilhelm Kieft)設立了第一個蒸餾器開始蒸餾金酒並在當地的酒館裏銷售。後來,曼哈頓落入了英國人手裏,他的蒸餾器也被用來蒸餾朗姆酒,這就是美洲新大陸上第一種國際化的蒸餾酒。其實,朗姆酒的發明完全是個偶然因素。在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後,哥倫布在他的第二次航程時,為美洲大陸帶來了用於榨糖的甘蔗。為了把榨糖的利潤最大化,歐洲殖民者把榨糖後的副產品蜜糖漿發酵,蒸餾出了朗姆酒。十七世紀末期,朗姆酒的生產已經具有比較大的規模了,以致於英國政府還頒布了專門的法案來保證相應比例蔗糖的生產。朗姆酒在當時是很多種殖民地飲料的基酒,尤其是與果汁混合飲用的Punch。這種喝法在加勒比、南美洲和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甚是流行。
雞尾酒的黃金歲月
當1815年美、英戰爭結束時,蒸餾酒又再一次被苛以重稅。但慶幸的是,1817年所有蒸餾酒消費稅又被廢止了,直到美國國內戰爭(Civil War)爆發前的四十多年裏,蒸餾酒又進入了一個很穩定的發展期,這就為雞尾酒時代的來臨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階段,酒吧和沙龍雨後春筍般地在各地湧現出來。1832年,《旅店和酒館法》出台後允許旅店獲得執照來銷售酒精飲料。就這樣,“酒吧”(Bar)正式開門營業了,一道閘門也就從此開啟了。
十九世紀的西方工業革命深刻地影響了美國人的生活,而酒精飲料業尤為明顯。城市把人們從鄉村吸引到工廠做工,人們的飲食和起居也因此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城市越來越大,人們到餐廳聚會就成了一道新的風景。1820年到1855年間,大規模的移民潮出現了。從英國、愛爾蘭、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來的新移民向城市聚攏而來。與以前的殖民主義者一樣,他們也帶來了各種蒸餾的知識和技巧以及在公眾場所、酒吧聚會的傳統習俗。
雖然這些新移民大多居住在城市裏最糟糕的地區,但他們仍然設立了許多街區俱樂部。他們不僅囤積了大量非法酒精飲料有時還大肆銷售給其它社區。在當時,這種非法的聚會場所被稱作“盲豬”(Blind Pigs,這個說法據說源於你支付一點錢去看“盲豬”,而作為獎勵可以得到一杯免費的酒精飲料)。顯然,那些老謀深算的商人要找個說辭來聚攏人氣,以便開辦俱樂部。這些酒吧或沙龍一般每幾個街區就有一個,它也是人們討論政治或市井瑣事的聚會場所。
紐約街區酒吧的出現和流行也得益於一個臭名著著的政治團體(Tammany Hall)的支持。這個組織非常樂於為那些從愛爾蘭和德國來的新移民提供資金開辦酒吧或沙龍,他們這樣做倒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而完全是為了左右地方政治,因為大多數有選舉權的男性公民經常在酒吧聚會,而那些酒吧老板也就自然成了這個政治團體的說客。
到了1870年,酒吧業已經是個很大的生意了,社會上流行著很多關於雞尾酒的圖書和手冊。不論是那種街區酒吧還是高檔飯店裏的豪華酒吧,各種形式的雞尾酒酒吧遍布美國的大城市。在紐約當時最著名的酒吧當屬Hoffman House。這家酒吧有著美麗的穹頂,五十英尺長的豪華花冠型桃木酒吧、大理石的地麵、專門的雪茄和牡蠣吧台。這裏的調酒師穿著筆挺的白色夾克,能熟練掌握各種流行的雞尾酒和服務禮儀。然而,所有這些似乎都顯得不重要了。隨著冰箱、蘇打水、啤酒機、製冰係統的發明;另人眼花繚亂的各種進口蒸餾酒、訓練有素的勞動大軍還有就是經濟強勁發展帶來的消費群體,所有這些把雞尾酒和酒吧帶入了一個黃金般的季節。在這個時期美國人發明或完善了很多經典的雞尾酒,比如Martini、Manhattan或Pousse Café等等,其中的很多雞尾酒到今天還依然流行。
這是一個屬於調酒大師的完美季節,酒吧禮儀和雞尾酒一樣受到推崇。幾乎在每一個街區都有酒吧或沙龍的存在,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這時候,唯一決定經營成敗的就是調酒技藝和服務。1888年,Harry Johnson撰寫了一本《怎樣照料一家酒吧》的書。在書中他要求調酒新手為顧客服務的時候一定要給一杯冰水、一定要在吧台台麵上調酒而讓顧客看得到。他對調酒技藝的要求是:幹淨、利落、規範、合理;他提出了專業調酒是一種注意力吸引的行為原則;最後,他主張每一個調酒師作顧客的朋友:如果你的顧客需要一些零錢它用,你應該給他提供建議解決而不是讓他喝杯酒找零。
雞尾酒與美國的《禁酒法案》
二十世紀早期,美國興起的禁欲主義文化風潮幾乎斷送了蒸餾酒的生產和銷售。1912年,《禁酒法案》已經在美國的很多州實行。1919年,美國憲法的第十八次修正案禁止任何形式的酒精消費。眾所周知,《禁酒法案》是一項徹底失敗的法案。在此期間,美國各地興起各種各樣的地下酒吧,那裏照樣銷售著各種蒸餾酒,甚至地方官員和警察也參與了假裝節欲的詭計。但是,雖然各種酒還在銷售,雞尾酒也在流行,但是調酒師這一職業形象受到了很大衝擊。因為很多酒吧都是權宜之時的產物,那種職業的調酒技能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因此,調酒再也不被認為是一種受人尊敬的職業,最起碼沒有人再公開討論這個話題了。
1932年,《禁酒法案》結束,兩代人的光陰就這樣荒廢過去了,調酒師的職業形象也由於《禁酒法案》期間黑社會操縱地下酒吧的緣故受到了很大影響。雖然在此之後仍有大量的調酒師崗位需求,但這種職業和技藝再也沒有了過去的尊重和推崇。隻有很少的調酒大師重操舊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Patrick Gavin Duffy,他在紐約的Arshland House酒吧期間發明了雞尾酒:Whisky Soda。
雖然整個酒精行業樂見《禁酒法案》被廢止,但是新法律同樣也造成了很多問題,有些負麵作用一直影響至今。根據新的法律,美國的一些州、縣被賦予了非常大的自主權,這使得美國的釀酒行業一度陷入混亂之中。有些州規定酒精飲料的銷售必須在50毫升以下,類似那種航空公司銷售的小包裝酒。這一規定基本上杜絕了雞尾酒需要來點兒這個再加上點兒那個的可能;而在另外一些州,為了鼓勵酒精消費則是要以整瓶為單位購買,如果你喝不完那就隻有浪費了。在很多州由於煩瑣的法律程序嚴重限製了酒精飲料品牌的種類,比如在華盛頓和賓西法尼亞州,政府決定市場上銷售的品牌種類,這幾乎就斷送了那些小品牌蒸餾酒的出路同時也為調製雞尾酒增加了障礙。那些職業調酒師或者初學者也都由於這些複雜的法律處於被動狀態。同樣,後來的大蕭條時期也沒有給這個行業帶來任何機會。在五十年代,為了迎合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各種社會化生產的調酒成品和輔料充斥市場,雞尾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美國人開始拋棄傳統的調酒方式,更多地采用各種粉狀或液體的成品輔料。其實,從三十年代起一種叫7-11的Tom Collins成品雞尾酒就預示了《禁酒法案》之前使用新鮮原料調製雞尾酒時代的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更多的雞尾酒成品開始出現在市場上,從而造就了一種另類的調酒風格,Kool-Aid。它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冰塊、酒精、水或成品輔料。
回歸雞尾酒時代
雖然六十年代電影《007》中詹姆斯邦德經常喝一杯伏特加馬提尼雞尾酒,但隻有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隨著各種調味蒸餾酒的推出和美國人推崇精品消費成為時尚以後,雞尾酒才重新煥發了青春。我很幸運,在這個雞尾酒回歸的年代,從1994年起我開始在美國皇家加勒比遊船公司(RCCL)做調酒師。雖然以前我在北京國際飯店有四年的職業經驗,但隻有到了美國以後,尤其是在豪華遊船上,我才直接體會到了什麽是雞尾酒文化和時尚。
對於現代的美國人來說,雞尾酒兩百年的曆史早已包含了太多文化底蘊,如果說昔日瑪麗蓮夢露非常喜歡Margarita的話,今天好萊塢明星們的喜好仍然能影響很多的美國人。如果你喝上一杯Dirty Mrtini,你會聯想到什麽呢?當然,對於那些Party Animal來說,他們所追求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喝到各種各樣的新奇雞尾酒。所有這些雞尾酒正如它們的名字一樣代表了某種Cool或Fashion。一杯Gin Martini雞尾酒甚至可以演變出Chocolate Martini等一百多種雞尾酒;傳統的熱帶雞尾酒(比如Pina Colada或Daiquiri)也被放進電動攪拌機裏製成了冰凍雞尾酒(Frozen Cocktail)。
如果你是一名調酒師,假如有一個2500人的雞尾酒會等著你,你該怎麽辦呢?正如我上麵提到的,社會化大生產對於雞尾酒行業的影響之一就是各種成品雞尾酒輔料的推出,借助這些成品輔料和調酒設備,我們的效率不知提高多少倍,而且還保證了雞尾酒成份的和諧和豐富。正如我們看到的,在全世界範圍內,調酒師這個職業又重新受到青睞。一個好的調酒師就好象是餐廳的廚師長那樣重要,他是顧客永遠的朋友,帶給了人們美妙的雞尾酒藝術和浪漫文化。
作者: 酒為我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