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誰非任評說
我們時常聽說的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曆史上的經驗也不斷驗證這個命題,現在我簡單說一下自己理解的其中的道理。
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中原在曆史上的富足,但是這個富足隻是一段曆史時間的富足,並不是長期的富足,在中國南宋以後,江南的財富就已經遠遠超過北方,其後的朝代很大程度上北方的經濟均依賴南方的漕運支持,所以富足是不導致這個命題成立的主要原因。
再者我們就可以想到了上一篇曆史文章提到的古代的作戰半徑問題,古代受運輸能力的限製,作戰半徑是有限的,而中原地處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央,這樣從中原而征四方,到哪裏作戰半徑均不會太遠,占有了中原,作戰半徑的問題就解決了,而且在曆史上的各種征服活動也是均要通過征服中原再征服四方,所以占有中原解決作戰的半徑問題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但是曆史上更多的得中原是在諸侯從中原的混戰後脫穎而出的,所以這個原因也不是問題的全部。
到底是什麽原因,我們就要認識到戰爭和統治最關鍵的力量之所在,這個力量就是人的集中,古代冷兵器時代人數就是戰鬥力,誰能夠迅速聚集大量的作戰人員誰就是王。中原的地理地貌,是廣闊的華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人口密集的平原,那時東北還是原始森林人口稀少。在古代的通訊和國家管理水平下,人口密集的平原最容易集中,而江南雖然富足,但是水網密集,山川丘陵,人很難大量集中,反而成為戰亂的避難所,而為戰爭而集中人口進行作戰,自願的事情除了戰國時期為了不當奴隸外,基本都是帶有強迫性質,江南的地理情況通訊不利又太有利躲藏,是很難集中戰爭資源的。而中國的東北人口稀缺,草原、西部的荒漠、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等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是現代在平原上征兵也是很重要的,中國的河南、山東等地均為我國最重要的兵源地,而其他山區省份就比較少,這些都有曆史的因素。
所以曆史上的征服者一旦占有了中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中原征集大量的人口進行戰爭,當年李自成衝出潼關,使他實力大增,而他的重要謀士李岩建議安撫河南結果被殺,已經成為李自成失敗的曆史原因之一,而李世民、曹操等占有了中原,就占有了天下,因此得中原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這些戰爭資源,有了它才能夠得天下,這是中國版圖區域內最好的戰爭資源。所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