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330i的博客

為 天 地 立 心 , 為 生 民 立 命 ; 為 往 聖 繼 絕 學 , 為 萬 世 開 太 平 !
正文

端午節快樂

(2008-06-08 11:21:33) 下一個
端午節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2008年,端午節在6月8日。


起源

一般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裏或裝在竹子裏,投到江裏麵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劃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 懸鍾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 賽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其實古代競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陽也有,後來才以端午為主)o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 遊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叩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