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對黃梅戲的喜愛、古徽州曆史的好奇、以及對徽菜的向往,我們全家人第一次踏上了這塊神秘的土地。我們遊覽了黃山險峻的風光,品嚐了徽州臭鱖魚、徽州毛豆腐、石耳燉土雞及紅燒本地產的野生淡水石斑魚和野菜等鮮美佳肴,還參觀了呈坎的徽州古村落及古建築。
呈坎古稱龍溪,始建於東漢三國時代,唐代羅氏兄弟自豫章移居此地並對村落進行了徹底的改造,龍溪也改名呈坎。整個村莊是按八卦布局的。村北有一汪湖水與滿塘荷綠,S形的龍溪河由北而南穿村而過是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周圍的八座山是八卦的八個方位,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曆史上小小的村莊曾出了許多名人,包括宋代吏部尚書、嶽飛案主審官羅汝楫及楊州八大怪之一的羅兩峰等,實乃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古徽州建築很有特色,但古徽州的民居更多考慮的是關的功能,極少考慮住的舒適。采光差不通風,陰冷潮濕,是我見過的最不適合居住的建築。那不是住房,那是一個個徽州男人們外出經商時用來關押他們夫人們的監獄。房子是三層木樓,外牆是與三層樓一樣高的白色高牆,外邊看不到裏邊的樓房或人,裏麵也看不到外麵的世界。進了大門,兩側是沒有門的堆放柴火及雜物的廂房,麵對的是一個對著門敞開的會客廳,會客廳與大門之間是個天井,仰頭從天井的上方可以看到一線窄窄的天空,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一朵雲彩的一半。會客廳的後牆兩側各開一個小小的門,門檻高高的。進了門是幾個相對獨立的小院落,小院落之間由一個小小的拱門相通,但沒有獨立通向外麵的門。主人有幾位夫人就有幾個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都有一個小天井,天井後麵就是家眷住的小樓。小樓的一樓有一個與前廳相似但較小的餐廳,還有廚房及老人們的臥室。二樓住著夫人與她的孩子們,三樓是冬冷夏熱的閣樓,由傭人來住。夫人由樓下的老人與樓上的傭人看著,接待外來之客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就是伸著頭看看外麵的春色都是困難的。每位夫人都有自己的餐廳、廚房及傭人,小樓與小樓是相連的但又是各自獨立的。小樓與後院牆之間有一個小小的院子,供住在籠子的人放風之用。
村子是封閉的,有幾個進出村子的出入口。村子裏的街道狹窄,多僅能容兩個人通過,兩側是家家戶戶高高的院牆。街道一側有一個流水渠,引泉水入村,村裏規定用流水渠的水的時間,早飲、午涮、晚排汙。
來徽州之後感觸頗深,那黃梅戲訴說的可能就是徽州女人們獨守空房的幽怨。據說徽州貞節牌坊很多,這次沒見到,也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