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英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圖)

(2010-12-03 10:59:19) 下一個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製,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為父母就沒有盡到教育的職責。道德是被感染的英國中小學校裏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裏,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小孩不是白紙我們小時候常聽到:“小孩是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劃最新最美的圖劃。”後來,大家以為小孩子也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麽,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麽樣子。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狀態),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哲學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裏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老師並不是教學生去學老莊的超脫,淡泊輸贏結果;相反,英國學校裏,“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因為各種比賽名目繁多,充滿學生的學校生活,但正因為比賽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 選擇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這事兒不合潮流,也不時髦。不要妨礙別人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還有一點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從小教育小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就是公德與私德的分水嶺,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國小學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個人清潔衛生、學習用具收拾整齊等都在道德教育範圍之內。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其實有很相似但也許更為積極的說法: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對待別人。英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到處滲透這一思維方式。就拿交規來說,為什麽可見度良好時不能打開車尾霧燈?別人超車時為什麽要把遠光燈改成近光燈?開車時如果考慮別人的處境,考慮可能會給別的道路使用者帶來的危險,也就意味著考慮自己行車的安全。一部英國交規,處處體現著這個並未明說的道理。允許父母體罰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觀念與行為,對孩子道德意識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英國的家庭中,絕對看不到對兒童的沒有理由的嬌寵,犯了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父母們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不是沒有邊際的,不可以為所欲為。不允許挑吃挑穿,到了該做什麽的時候,一律按規矩辦事,故意犯錯誤和欺負幼小,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管是對什麽人,孩子必須懂禮貌,說話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談舉止符合標準,對人彬彬有禮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基本要求。隻有懂事而有禮貌 的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誇獎。花錢“培養”孩子頑皮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可是在英國,可以說是父母是花錢培養孩子頑皮。每個周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遊泳、踢球。總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日,很少待在家裏看電視之類的。最看重的是友好在英國人的眼睛裏,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職業、性別、收入、教育、私生活都無關。他們教育孩子從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等。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帶孩子到農場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園。即使在夏天廚房爬滿了螞蟻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一邊消滅螞蟻,一邊告誡他們的孩子,絕對不能玩弄螞蟻,不能讓它們死得太痛苦。而且隻要打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其他的螞蟻會發出警報,讓其他的同伴不要到這裏來了,或者把螞蟻捉到小瓶子裏,然後拿到花園去放生。有次孩子們養的金魚巴裏死了,對一條養了快三年的金魚來說確實不容易了,每天欣賞搖滾樂能活那麽久也該安享天年了。孩子的媽媽讓他們打電話告訴正在上班的爸爸這個壞消息,第二天還在附近的教堂舉辦了個簡短的葬禮。上周,安格斯居然還誇張地做了個噩夢,說夢到巴裏了,媽媽對他們解釋說,生命總有結束的時候,但是巴裏活得很開心,因為大家都愛它。我不知道孩子們能明白多少,不過,至少我知道這樣的教育雖然在我們看來有些傻得可愛,卻絕對沒有錯。最重要的品質是勇氣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亞·福格一樣,是個一板一眼、嚴格遵守規則的英國紳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英國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規蹈矩的。其實,現代的英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勇敢和堅忍的性格,他們深知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英國父母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探險,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意誌和勇敢精神,為今後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麵的準備。英國的家長認為,對孩子的嬌寵於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別注重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手讓孩子嚐試去做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整理房間等為自我服務的事情。英國的私家車的擁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轎車,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英國的家長們很少會開車接送孩子,他們都是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徒步或乘坐校車去學校。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但是,他們唯獨不會給孩子讓座,英國人認為孩子是需要鍛煉的,應該鼓勵孩子獨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