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喜歡的三個辯題

(2005-02-14 14:13:39) 下一個
我喜歡的三個辯題 2003.06.27 首發於華語辯論網論壇 1. 好酒不怕巷子深:好酒還怕巷子深 中國和美國有很多文化差異,我認為是否鼓勵“自我表現”是一個比較大的文化差異。美國同學在自我介紹的時候經常把話說得很滿,有一說成十。而中國學生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往往很謙虛,把十說成一。整體來說美國人比較開放,獨立性特別強,自我意識比較強。中國人往往比較含蓄,比較內向,總的來說比較謙虛。但我覺得中國人如果在美國也應該具備更多的開拓精神,在美國過度謙虛往往被看成是你不行的表現。 我曾經參加一個TA口語測試。考官問我“你覺得自己的口語怎麽樣”,我回答說“我的口語還不行,所以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我的看法是:我的口語好不好,你看不出來嗎?為什麽還要我自我評價?當然為了表現謙虛一點,我采取了低調的回答方式。想不到三個考官都給了我很低的分數,甚至比一個口語爛得一塌糊塗的中國同學都低。我感到很奇怪,連忙問他是怎麽回事。他說在美國人麵前一定要懂得自我推銷,考官問他對自己口語感覺如何的時候。他就吹噓說當年他在北京的時候曾經擔任了一個美國旅遊團的導遊,你說我口語還不行嗎?Everyone can understand me!My Spoken English is nearly perfect, I think. 他居然如此大言不慚地吹噓。美國考官卻對他聽得津津有味,叫他介紹幾個中國的景點,他也能夠大侃一通。最後他得到了很高的分數。 其實Show(作秀)就是美國的文化之一,搞選舉、找工作、介紹研究成果的時候大家都在作秀,有的學生研究搞的一塌糊塗,就是因為能夠把研究項目說得生動活潑有趣,結果得到教授們很高的評價。相反不會作秀的學生,大家都不知道你這個人是誰,在幹什麽。 女足在美國不是熱門運動,可美國女足就善於推銷,典型的手法就是拍裸照出風頭。還搞和球迷的點球比賽、競選女足美女、女足俱樂部會安排很多社交活動,跑到學校或小孩子訓練的地方去陪小孩子玩,或者安排簽名。美國人就是通過“下放”明星來普及女足培養自己的球迷。而中國女足的自我推銷就差了很多,基本上就指望著打贏比賽來贏得觀眾。可問題是,沒有觀眾和球迷的支持,平常的訓練經費從哪去弄?國家撥下來那點錢根本就不夠嘛。 不過在美國也不用擔心“好酒巷子深”,美國有很多Headhunter(獵頭公司),隻要你確實才華出眾,獵頭公司就會不請自來,邀請你去一個更好的職位。美國的人才評價機製很好,就算你平時不怎麽Show UP(作秀),學校或者公司都會請一個外部評議團來評價你的業績,而這些人都是非常公正的。在這種情況下,巷子深不深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這個人是不是一瓶好酒。美國的“作秀”文化雖然可能可以讓一些人得逞,但是在美國隻要你是好酒絕對不用擔心自己被埋沒。 回到我的TA口語考試上來,美國的學校提供了多樣的TA評價機製,有的評價團對我的評價不好,比如不夠自信雲雲。但是還有另外一種TA口語評價機製,就是考官和考生在沒有麵對麵交流的情況下測試你的口語。我在這一項當中得到了極高的分數,這樣我就可以拿著這張成績單去研究生院抱怨說原來的評價團太糟糕,怎麽把我的分數評得這麽低,弄不好他們的飯碗可保不住。所以好酒怕不怕巷子深,還是看評價機製是不是健全。 我個人覺得中國企業文化比較注重“服從”和“歸屬”,大概才會鼓勵“好酒不怕巷子深”吧。而美國的“好酒不怕巷子深”和“服從”、“歸屬”是沒什麽關係的。隻要一個企業的老板不好好使用人才,完善的市場機製就會把人才引導到其他企業去,他們絕對不會原地不動等著老板去賞識他們。 2. 媒體應該迎合大眾品位:媒體不應迎合大眾品位   出國之前,我一直認為國內的媒體過於空洞無聊,尤其是中央電視台的“弘揚主旋律”題材連續劇,出彩的不多,基本上是掩蓋部分事實而頌揚當局的誇張表演。到目前為止我隻欣賞“雍正王朝”、“三國演義”這樣的作品。來了美國,才發現美國的電視節目,絕對比中央電視台的還要無聊。美國有很多Talk Show“對話秀”,基本上談的都是觀眾喜歡看的鼇頭,比如墮胎、吸毒、通奸等。有個黑人女孩12歲,已經和至少6個男人發生性關係,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向他們要幾個買麥當勞漢堡的錢。然後電視台把六個男人請過來,還把女孩和女孩的父母請過來麵對麵交談。最後在場所有人都開始大打出手,直到電視台雇來的保鏢把他們拉開為止。有個白人和女朋友的姨媽通奸,也讓電視台知道了,然後把他和他女朋友、他女朋友的姨媽和姨夫都請到現場“對話”。自然這種“對話”又變成了群架,他女朋友為了羞辱他,當眾脫得精光,還透露電話號碼,說任何男人都可以過來玩她。   美國的媒體和中國的媒體基本上都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過分迎合大眾品位,另外一個極端是過分忽視大眾品位。整體而言我覺得中國的主流媒體在娛樂節目方麵的質量稍微勝過美國媒體,主要是品味沒有變得低俗無聊。在新聞訪談節目方麵,美國媒體和中國媒體不相上下。美國媒體新聞報道基本上迎合美國公眾的心理,比如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就極力迎合美國公眾主戰的聲音,並沒有做到客觀公正。中國媒體的新聞報道雖然沒有迎合大眾口味,卻極力迎合領導人的意願,同樣沒有做到公正客觀和中立。所以我覺得,美國媒體和中國媒體都是一樣爛。相反,英國的媒體如BBC,就是世界各國媒體的楷模。它的娛樂節目是寓教於樂,有思想深度;它的新聞節目則公正中立,甚少偏頗。美國紐約時報的著名經濟學家、政論家、MIT教授克魯格曼評價英國的BBC是:雖然國有,但在公正中立方麵所做的努力簡直都過頭了;而美國的媒體雖然私有,卻象是中國的國有電台。 但是我最欣賞的媒體並不是英國的BBC,也不是中國的CCTV,而是美國的國有電台PBS。它的製作水平絕對不是BBC和CCTV可以相提並論的。PBS集中了一大批自由派知識分子,他們製作出來的節目集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身,在中國很少能看得到這麽好的作品。例如最近PBS製作的回顧美國曆史上的排華運動,就非常深刻。它並沒有掩飾美國政府以前所犯下的種種錯誤甚至罪行,而是使用一種紀實的手法還原當時的排華運動,展示了一個歇斯底裏的美國社會。它並沒有為了“避免種族糾紛”而不敢采訪當今最排華的組織,而是讓他們麵對鏡頭陳述了華人的“低劣和可惡”,陳述了他們為什麽要反對華人。但是更多的鏡頭則是給了遭受深重災難的第一代華人,讓他們談他們的感受、他們所遭受的委屈、他們對美國的看法等等。很多被采訪的人麵對鏡頭都哭了。這個節目還采訪了很多專家,對美國曆史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整個節目基本上是中立客觀的,導演努力避免讓自己的感情摻雜到節目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聲音。但是導演相信,人性是善良的,人的善良本性會讓觀眾得到自己的判斷。這個節目不象中國CCTV的節目一樣把自己一套價值觀強加給觀眾,也不象英國的BBC那樣缺少理論性的分析,而是在潛移默化當中把人性的價值和理性的價值傳播給觀眾。PBS還有許許多多製作精良的節目,幾乎全部是精品,例如討論中國財政赤字、討論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節目。在美國並沒有感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嚴重對立。我接觸過的美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應該允許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最近PBS出的節目就探討了兩種社會製度下的經濟運作模式,邀請了很多世界級著名經濟學家參與。他們的看法是:1、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人類社會製度的實驗,既然是實驗,就不能說誰比誰更好;2、資本主義的路如果走不通,還可以向社會主義國家學習他們的經驗;3、如果我們要宣稱資本主義好,就應該允許失敗的例子來證明這一點,而這些失敗的例子可以從社會主義國家找到。PBS還曾經揭露美國政府在海灣戰爭時撒謊,現在正在籌劃批判美國政府攻打伊拉克的節目。 美國國有的媒體PBS宣揚很多和美國大眾品位格格不入的東西,節目雖然質量極高,但是因為思想性太強而觀眾數量不多。但是這些觀眾基本上都是大學教授、中學老師、政府雇員、高級知識分子等,他們接受的人文思想教育,可以通過他們的知識傳播影響中下級美國人。美國在曆史上犯下了很多種族、宗教罪行,但是最後整個民族都能夠改正他們所犯下來的錯誤,和美國知識分子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PBS的節目由於觀眾少,所以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很驚訝PBS還整天抨擊美國政府——即使是在得到了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大概是源於自由派知識分子不羈的靈魂吧。 美國的主流媒體,因為是獨立核算獨立經營,沒有任何政府資助,他們才去迎合大眾品位,而大眾品位通常是非常低俗的。所以媒體應不應該迎合大眾品位,取決於媒體自身經營的需要。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一個獨立於大眾品位之外的媒體,缺少了對自己國家錯誤的反省,這是非常危險的。至今中國沒有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節目,對自己的曆史視而不見,隻會讓曆史重演。河南愛滋村事件發生,就是因為沒有得到好好反省,才造成了SARS的蔓延。在中國這樣的悲劇簡直太多了。 3. 中國交通規則應該實行行人優先:中國交通規則不應實行行人優先   去年合肥發生了一輛卡車壓死兩名合肥工業大學女學生之後司機逃竄的案件。合肥一家報紙說這是因為“行人違規”而導致的事情,換言之,這兩個女學生違反交通規則在先,被撞死是活該。這家報紙的報道引起軒然大波,導致合肥工業大學的學生集體抗議。後來事件調查結果是司機酒後開車,而不是行人違規。那麽行人如果違規,是不是被撞死活該呢?我們不妨對照一下中國和美國的交通規則。 美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不同,在中國是人讓車,而在美國是車讓人。美國的法律保護弱者,隻要發生了車撞上人的事故,99%的情況下都是駕車者“有過失”。剛來美國的時候不知道這個規則,在校園裏過馬路的時候我想等車先過去,結果總是看到駕車者用手勢告訴我先過馬路。現在習慣了美國的“行人優先”交通規則,走人行橫道過馬路的時候我已經不再等車輛過去了,而是大搖大擺直接走過馬路。而我的腳一旦踏上人行道,所有的車都要停下來等我通過。以前還很害怕從大公共汽車、大貨車走過去,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一輛大車必須停下來等待行人,這在中國都是難以想象的。 我在國內沒有開過車,想在美國考駕照,結果別人都恭喜我說沒有中國的開車經驗才容易在美國過關,不過我還是考了三次才過關,但是這三次考試,還真是學了很多駕車的知識,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不能光想到自己,還要為對方著想。 第一次考駕照失敗,主要原因有幾個:1、我在十字路口看到綠燈就直接啟動車子通過十字路口,這屬於危險駕駛。正確的駕駛方法是:啟動車子之前應該環顧四周,因為可能有闖黃燈的車或者闖紅燈的行人。因為行人起先看到車子不動,可能會闖紅燈,而你立刻啟動車子,可能會撞上急急忙忙從馬路橫過來闖紅燈的行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行人闖了紅燈,隻要你撞上他,那也是你的責任,必須負醫藥費,還可能被丟進監獄,因為你在啟動車子之前沒有“環顧四周”。2、我在STOP SIGN的白線後麵沒有完全把車停死。美國的社區道路的所有十字路口一般都有STOP SIGN,即使四周一點車都沒有,你也必須在所有的STOP SIGN停下來等三秒鍾。STOP SIGN的設計也是為了方便行人,因為有了STOP SIGN,行人才可以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安全通過十字路口。我考駕照之前同學就告訴我一定要把車停在白線後麵,我確實做到了,可是為什麽車沒有停穩是錯誤的呢?考官解釋是:如果你沒有把車停死,通過十字路口的行人以為你想啟動車子,可能不敢過馬路,或者過馬路的時候有心理壓力,所以沒有停穩車子就違反了“行人優先”的交通規則。另外可能有其他車先於你到達十字路口,本來應該輪到他們通過,可是你的車子在動,它們就不敢通過十字路口,所以你的駕駛屬於“危險駕駛”。 第一次考駕照雖然沒過,可也學到不少東西。可是第二次考駕照又失敗了,主要原因也是有幾個:1、我在社區道路開車的時候光看路麵,而沒有“左顧右盼”。為什麽這是錯誤的呢?因為在社區開車的時候,有可能會有小朋友在打球,如果球跑到道路上,小朋友可能跑到路麵上撿球。如果你光看道路,而沒有“左顧右盼”的話,就可能撞上突然跑出來的小朋友。 2、我在學校周圍開車的時候時速過快:達到了時速26 MILE。在學校周圍開車必須小心翼翼,法定時速限製是25 MILE。本來我想26 MILE也無所謂,不料考官這麽“死心眼”,光憑這個就判我不及格。後來同學告訴我:在學校周圍開車腳隨時要踩刹車,因為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有個小朋友衝出來,而一旦撞了人肯定是你的錯,所以一般他們在學校周圍開車的時候,上下課的時間都把時速降到20 MILE甚至15 MILE。如果碰上校車在路邊停靠,就必須停在校車屁股後麵等待校車啟動而絕不能通過停靠的校車。如果你在校車停靠在路邊的時候試圖從校車左邊通過校車,絕對是嚴重的犯罪,弄不好可能入獄一年。因為這時候可能有小朋友從校車的前麵突然穿過馬路,而你想從這麽大的校車屁股後通過這輛校車,是很難看到這些從校車前麵通過馬路的小朋友的。留學生當中有人就因此吊銷駕照一年,這還算是輕判。總而言之,開車的時候任何時候都要想到行人,因為他們是弱者,在美國開車,就算是把自己的車撞到路邊的樹上把車撞壞也絕對不能撞到人,否則一輩子就別想翻身了。 第三次考駕照終於通過了,其實我自己對第三次的表現還是很得意的。這次考官又把我帶到社區裏麵考試,我把所有規定動作都做得十分到位。考試過程中,我看到路邊有幾個小朋友在玩耍,其中一個小朋友盯著我的車看,似乎想過馬路,所以即使路麵上沒有紅綠燈和STOP SIGN,我也把車停下來等待他們過了馬路才繼續開車。考官看了很滿意,那時候就想讓我通過了。後來我發現前麵有一個T字型的路口,而在我的右邊有一個騎自行車的騎士。本來我想右轉,但是我認為這個騎士可能會左轉,連忙減速跟在他後麵而不敢貿然超過他。果然他回頭看看我,做了一個左轉的手勢,我就讓他從我的車前通過才右轉,考官看了微微點點頭,非常認同我的處理方法。中科大曾經發生過貨車從自行車背後通過而碾死自行車騎士的事故,我敢說,如果這個貨車駕駛者有過在美國開車的經驗,絕對不會發生這種悲慘的事故。 光從考駕駛執照這件小事,就已經深切感受到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那就是對“人”的價值的不同認識。其實美國還有很多規則,處處都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例如美國的失火處理規則如下:如果大樓失火,你的責任是必須立刻離開大樓,並且在大樓外盡可能報警,絕對不能自己去試圖救火。而中國居然拿那種為了挽救“國家財產”而獻身的事情放在課本裏麵宣傳來宣傳去,這種不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觀灌輸進小學生的腦袋裏,還發生過小學生為了救大興安嶺火災而“犧牲”的事故。 交通規則“以人為本”自然體現人性光輝,可是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可不可以實現呢?一旦實行“行人優先”,會不會發生行人闖紅燈而車輛不敢過路口的問題呢?中國的人口素質非常低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也是屢屢發生。對待這種問題,有人說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被撞死活該。這是沒有人性的說法,而政府也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新加坡立國的時候人口素質比中國高不到哪裏去,但是新加坡政府使用嚴刑峻法提高了新加坡人遵紀守法的素質。比如行人違規,政府可以實行重罰。這樣一來政府可以雇用很多人來罰款,解決目前的就業危機,同時可以提高行人的法規意識,畢竟罰錢總比讓他們被撞死好得多。 我認為中國完全可以實行“行人優先”的交通規則,但是政策措施一定要配套形成一個係統。以前中國政府的許多決策都是非常粗糙的,比如教育產業化提高了收費,卻因為沒有配套的金融體係改革,迫使成千上萬的大學生不得不跑去賣淫賺錢交學費。其實通過辯論這種政策性的辯題,也可以幫助政府思考一個問題:沒有配套措施,任何好的政策都會變壞。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我覺得中國從上到下都非常缺乏人性,非常殘忍。在社會製度當中就明顯看得出來。最近媒體報道收容站把孫誌剛活活打死引起全國震驚,可是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經常發生。例如最近我看到報道說成都警察把一個吸毒女抓起來,她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說她還有一個三歲女兒被鎖在家裏麵,求警察放她回去安頓好或者派人去她家把她女兒安頓好,結果警察置之不理,她的三歲女兒則在家裏活活餓死。這類報道看多了,就覺得中國整個民族都缺乏人性的教育,不象西方社會,還有宗教可以啟迪人性,而中國就象是個野蠻人國家。這也就是為什麽我推薦這個討論“製度當中人性”的辯題的原因。我上個月推薦過一個辯題:“素質教育培養人性重於培養理性”:“素質教育培養理性重於培養人性”,也是有感而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