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的規則:以人為本——有感於合肥學潮

(2005-02-14 13:57:01) 下一個
美國的規則:以人為本 ——有感於合肥學潮 2003.01首發於中國科大瀚海星雲BBS 合肥工大兩個女生被撞死,還反被《新安晚報》誣成“行人違規”,引發了合肥市的學潮。回想起自己在美國的開車經曆,不禁感慨中美兩國文化的不同。中國人命不值錢,美國處處以人為本,“人權”甚至是美國的立國準則。很多外國的移民來到美國,不管原先來自哪個國家,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情不自禁愛上這個國家,原因無他,因為在美國,你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你不再是卑微的個體。作為一個人,你的價值絕對比任何物品都珍貴! 美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不同,在中國是人讓車,而在美國是車讓人。美國的法律保護弱者,隻要發生了車撞上人的事故,99%的情況下都是駕車者“有過失”。剛來美國的時候不知道這個規則,在校園裏過馬路的時候我想等車先過去,結果總是看到駕車者用手勢告訴我先過馬路。現在習慣了美國的“行人優先”交通規則,走人行橫道過馬路的時候我已經不再等車輛過去了,而是大搖大擺直接走過馬路。而我的腳一旦踏上人行道,所有的車都要停下來等我通過。以前還很害怕從大公共汽車、大貨車走過去,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一輛大車必須停下來等待行人,這在中國都是難以想象的。 我在國內沒有開過車,想在美國考駕照,結果別人都恭喜我說沒有中國的開車經驗才容易在美國過關,不過我還是考了三次才過關,但是這三次考試,還真是學了很多駕車的知識,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不能光想到自己,還要為對方著想。 第一次考駕照失敗,主要原因有幾個:1、我在十字路口看到綠燈就直接啟動車子通過十字路口,這屬於危險駕駛。正確的駕駛方法是:啟動車子之前應該環顧四周,因為可能有闖黃燈的車或者闖紅燈的行人。因為行人起先看到車子不動,可能會闖紅燈,而你立刻啟動車子,可能會撞上急急忙忙從馬路橫過來闖紅燈的行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行人闖了紅燈,隻要你撞上他,那也是你的責任,必須負醫藥費,還可能被丟進監獄,因為你在啟動車子之前沒有“環顧四周”。2、我在STOP SIGN的白線後麵沒有完全把車停死。美國的社區道路的所有十字路口一般都有STOP SIGN,即使四周一點車都沒有,你也必須在所有的STOP SIGN停下來等三秒鍾。STOP SIGN的設計也是為了方便行人,因為有了STOP SIGN,行人才可以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安全通過十字路口。我考駕照之前同學就告訴我一定要把車停在白線後麵,我確實做到了,可是為什麽車沒有停穩是錯誤的呢?考官解釋是:如果你沒有把車停死,通過十字路口的行人以為你想啟動車子,可能不敢過馬路,或者過馬路的時候有心理壓力,所以沒有停穩車子就違反了“行人優先”的交通規則。另外可能有其他車先於你到達十字路口,本來應該輪到他們通過,可是你的車子在動,它們就不敢通過十字路口,所以你的駕駛屬於“危險駕駛”。 第一次考駕照雖然沒過,可也學到不少東西。可是第二次考駕照又失敗了,主要原因也是有幾個:1、我在社區道路開車的時候光看路麵,而沒有“左顧右盼”。為什麽這是錯誤的呢?因為在社區開車的時候,有可能會有小朋友在打球,如果球跑到道路上,小朋友可能跑到路麵上撿球。如果你光看道路,而沒有“左顧右盼”的話,就可能撞上突然跑出來的小朋友。 2、我在學校周圍開車的時候時速過快:達到了時速26 MILE。在學校周圍開車必須小心翼翼,法定時速限製是25 MILE。本來我想26 MILE也無所謂,不料考官這麽“死心眼”,光憑這個就判我不及格。後來同學告訴我:在學校周圍開車腳隨時要踩刹車,因為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有個小朋友衝出來,而一旦撞了人肯定是你的錯,所以一般他們在學校周圍開車的時候,上下課的時間都把時速降到20 MILE甚至15 MILE。如果碰上校車在路邊停靠,就必須停在校車屁股後麵等待校車啟動而絕不能通過停靠的校車。如果你在校車停靠在路邊的時候試圖從校車左邊通過校車,絕對是嚴重的犯罪,弄不好可能入獄一年。因為這時候可能有小朋友從校車的前麵突然穿過馬路,而你想從這麽大的校車屁股後通過這輛校車,是很難看到這些從校車前麵通過馬路的小朋友的。留學生當中有人就因此吊銷駕照一年,這還算是輕判。總而言之,開車的時候任何時候都要想到行人,因為他們是弱者,在美國開車,就算是把自己的車撞到路邊的樹上把車撞壞也絕對不能撞到人,否則一輩子就別想翻身了。 第三次考駕照終於通過了,其實我自己對第三次的表現還是很得意的。這次考官又把我帶到社區裏麵考試,我把所有規定動作都做得十分到位。考試過程中,我看到路邊有幾個小朋友在玩耍,其中一個小朋友盯著我的車看,似乎想過馬路,所以即使路麵上沒有紅綠燈和STOP SIGN,我也把車停下來等待他們過了馬路才繼續開車。考官看了很滿意,那時候就想讓我通過了。後來我發現前麵有一個T字型的路口,而在我的右邊有一個騎自行車的騎士。本來我想右轉,但是我認為這個騎士可能會左轉,連忙減速跟在他後麵而不敢貿然超過他。果然他回頭看看我,做了一個左轉的手勢,我就讓他從我的車前通過才右轉,考官看了微微點點頭,非常認同我的處理方法。科大曾經發生過貨車從自行車背後通過而碾死自行車騎士的事故,我敢說,如果這個貨車駕駛者有過在美國開車的經驗,絕對不會發生這種悲慘的事故。 光從考駕駛執照這件小事,就已經深切感受到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那就是對“人”的價值的不同認識。其實美國還有很多規則,處處都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例如美國的失火處理規則如下:如果大樓失火,你的責任是必須立刻離開大樓,並且在大樓外盡可能報警,絕對不能自己去試圖救火。而中國居然拿那種為了挽救“國家財產”而獻身的事情放在課本裏麵宣傳來宣傳去,這種不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觀灌輸進小學生的腦袋裏,還發生過小學生為了救大興安嶺火災而“犧牲”的事故。 有的中國學者據此攻擊美國說,美國過於強調個人主義,而忽視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因此美國人都是很自私的,事實並非如此。美國不但強調個人的價值,也強調“社區價值”。中國強調“家庭價值”,所以發展不出民主主義,而隻能發展出集權主義和家長統治。而美國的“社區價值”是美國民主製度的基石。美國人不自私就體現在他們對“社區價值”的推崇。每個美國人都有義務去幫助其他人,尤其是同個社區的人。有個美國同學得意洋洋地宣稱:他看到一個老太太突然暈倒在路上,連忙用Mobile通知警察,兩分鍾之後警車、救護車、滅火車三車齊到(美國的製度是:發生變故的時候應該三車到達,因為不知道現場有沒有其他狀況),結果老太太得到挽救。為了這件事情,他上了地方報紙的社區新聞,還接受了新聞記者的采訪。打開美國的報紙,滿眼都是一些在中國看來很“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某個家庭出遊,把寵物狗忘在家裏,鄰居報警救出可憐的餓了好幾天的寵物狗,於是鄰居負責養起這隻可憐的狗,這個家庭回來以後非常感謝鄰居。報社記者采訪鄰居還不斷出餿主意:比如問鄰居是不是應該控告那個遺棄寵物狗的家庭,讓法官判他們不得養狗雲雲。還有一些小事情也當成好人好事來表揚,比如:鄰居聽到隔壁打罵孩子,就連忙報警,警察救出了孩子。鄰居於是成了頭條新聞的好人好事,隻可憐了隔壁的華人夫婦,每人要交5000美元去學習“未成年人權益保障法律”,而且半年之內不準碰孩子,半年以後要花大筆錢通過心理醫生的測試才能和孩子重逢,在此期間孩子由政府收養。我在美國還聽說華人當中因一個耳光而丟了整個家的事情:丈夫給妻子一個耳光,鄰居報警,結果是丈夫被判有罪,需入獄三個月,妻子提出離婚獲準,法官把所有財產判給妻子,丈夫隻得到一輛破車。弱勢群體在美國受到保護,也依賴於美國人“路見不平”的“報警”和美國警察的敬業精神。中國的好人好事要搞到喪生或者殘廢才算好人好事,而美國的好人好事則是天天發生天天報道的小事,無形當中培養了美國人的社區責任感和樂於助人的精神。 中國的“好人好事”驚天動地,可是我就感覺整個中國社會都非常冷漠,首先是政府官員的冷漠,我自己辦出國的時候和政府官員打交道就受了一肚子氣,給他們交錢還不給我好臉色;其次是整個社會民眾的冷漠,“見死不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早就屢見不鮮,整個中國社會缺乏基本的道德感、社會責任感和宗教式的關懷,包括這次司機撞死人又逃跑,簡直是完完全全沒有人性的做法,應該重判。我想,中國社會這種怪現狀的原因大概是:中國報道的好人好事,都是普通人做不到的,而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好事情,卻不給報道,新聞媒體版麵留給政府官員空談口號和作秀。象什麽“送溫暖”活動,就是政府官員拿納稅人的錢作秀的事情,中國媒體卻天天報道,而那些體現真正的人道關懷的普通事情,則被媒體所忽略。所以我在美國不但完全沒有受到歧視的感覺,還覺得美國整個社會比中國的社會有更多的溫情。 我曾經開車試圖進入一個停車場,可是我進不了那個自動門,隻好站在旁邊等待其他也想進入停車場的車子過來。旁邊路上有一輛車看到這個狀況,特地開進停車場告訴我怎麽打開那個自動門。指導完了以後就開走了,原來它根本不想進停車場,隻是想過來幫忙。有次我在停車場內不小心和其他車發生小的擦碰事故,連忙停車下來和對方處理,旁邊有一輛車看見,顧不上節日采購,連忙跑過來問我們有沒有人受傷,要不要幫忙:比如報警什麽的。我說隻是小事故,他說他是目擊者,如果有需要,他會向公司請假出庭作證,還留下電話號碼。有次我在一個空曠的停車場教同學開車,他把車開得七歪八扭,旁邊路上一輛車看見了還特地轉進停車場問我們出了什麽麻煩,要不要幫忙雲雲。“HELP OTHERS”這種事情總是有極為強烈的傳染性,我也不象在中國時候那樣光顧自己了,而是學會了經常幫助別人,甚至幫助陌生人。有人在校園截住我的車找我問路,我還會請他坐上我的車把他帶到目的地。原來好人好事不是那麽難做的,隻要心存善念,時時刻刻想著幫助別人,整個社區就更加溫馨。這種服務社區的精神,是中國所沒有的。 其實中國政府10年以來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都是舉世矚目的,可是在精神文明的建設上還是一片空白。比如出了這種沒人性的司機和沒人性的媒體報紙,難道不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失敗?中國政府發展了經濟,硬指標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可是軟指標呢?1、信用的喪失:民眾對政府越來越不信任。南京投毒案、北航墜機案、天津爆炸案,都有大批網友批評政府撒謊。如果政府以前一直都拿出勇氣來麵對事實,敢於承擔責任,有誰會懷疑政府?2、道德的淪陷:趙薇可能是中國當代女性的一個縮影了,泡大款葉茂青被踢又跑去泡帥哥吳大維,再沒有以前那種崇尚真情、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浪漫主義。而男生一看到女生說“隻想找個人品好的當老公”就嘲笑該女生肯定長得醜嫁不出,否則為何不找大款?結果是侮辱別人也侮辱了自己:把自己看成一件標上價格的商品。當代中國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簡化成金錢符號,再沒有道德可言。3、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其實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沒有勇氣接受民眾的批評有關的。美國人可以罵政府,而他們也同時有責任感把美國的社會建得更好。而在中國,隻要批評政府就是“反黨反人民”,弄不好還要蹲監獄,所以中國民眾的想法是: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至於國家、社會、他人,關我屁事。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還導致了人情的冷漠——因為別人死活與我無關,貿然出頭說不定會犯“政治錯誤”。從這個意義來說,合肥工大學生的遊行在這個冷漠的社會當中顯得尤為可貴,因為這代表了對他人的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中國的大學生已經越來越沒有理想主義的激情了,所以我很佩服合肥工大的學生,他們的行動讓我看到了我們這個國家喪失了很久的東西。 中國政府確實成功發展了經濟,但是我們也丟掉了許許多多可貴的品德。整個社會變得沉默、冷酷、現實主義和缺乏激情。中國越來越富裕了,可中國富裕得隻剩下了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