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家道中落.......

(2014-04-16 12:06:27) 下一個
祖父家原是江蘇人,祖上曾經當過江浙一帶的道台。後來碰到長毛之亂,祖上就把家眷都安排到了上海的法租界避難,太平天國後因不屬湘黨被貶官,就一直在法租界定居了下來。
 
因為經曆了官場變故的原因,祖上常教育後代要少出仕當官,但要多讀書,多和洋人打交道,向洋人學習。中學為本,西學為用
 
到了曾祖父這一代,曾祖父和家裏還有好幾個堂的表的兄弟都去了國外留學。曾祖父去了英國。其他的也有去了日本,美國。惟獨沒有去法國的。後來我跟我祖父開玩笑說,當年要是曾祖父去法國留學,說不定就可以認識周朱鄧,說不定中國革命史上又多一個啥起義的。
 
曾祖父那一輩人出去留學全部都回來了,有幾個進了大學教書,也有的進了洋行做買辦的。曾祖父覺得要宣傳西方科技,思想,文學,藝術,學習西方,沒書不成啊,於是就用祖上留下來的積蓄辦了家印刷廠,辦了家書店。與其說曾祖父是想通過印書賣書賺錢,倒不如說他喜歡讀書看書,以書會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玩文化,當個文化人。
 
據說,當年曾祖父要聯係各位作家約稿約書約翻譯,經常辦些沙龍,排隊啥的拉攏各類文人,因而也認識當年上海灘上一大票的文化人,其中就有徐康橋, 左翼的周迅,郭頌德等。不過認識歸認識,曾祖父遵從祖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管是左是右,是保守是激進,從不拉黨結派,不親此疏彼, 對所有人都不卑不亢。曾祖父對文人如此,對社會各流人物均是如此.  聽祖父說,當年的青幫頭子黃金榮曾想用十根大黃魚的月俸叫曾祖父私底下幫他做事,被曾祖父婉拒,隻是答應如果黃金容有放得上台麵的,順得了民心的事,不需黃的財務,曾祖父必全力以赴給予幫助。

37年淞滬匯戰後日本占領了上海。日占領軍沒收了書店和印刷廠。而當年曾與家裏有來往的文人雅士大多都隨國民政府內遷,曾祖父索性就閉門不出,斷了和外界的聯係。日本占領軍曾和汪偽政府曾要求曾祖父出任偽政府下文化部門裏的一個職位,被曾祖父以健康理由拒絕。不過那時候曾祖父的身體真的已經很差了,沒過幾年曾祖父就去世了,沒能看到抗戰勝利的那天。
 
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回到上海。在繳納了一筆手續費後,祖父和伯祖父從政府那裏拿回了被日軍侵占的書店和印刷廠。但因為曾祖父已經去世,人脈盡失,祖父和伯祖父又不是能獨當一麵的人物,生意是每況日下。家裏從抗戰期間就開始入不敷出,靠變賣祖上留下來的古董玩意兒過日子。

 
很快到了解放前夕,那時上海灘上但凡有點資產有點文化的都怕共產共妻的宣傳,逃往香港的不在少數。祖父和伯祖父也想去香港,但又舍不得將曾祖父傳下來的書店印刷廠廉價出賣,就決定一家人先去香港,一家人留下觀望。祖父命背,抽簽抽到留下。此一別,兄弟倆就再也沒見到過。直到80年代,兩家人才開始通信,看到了彼此的照片。
解放後的事也沒啥好多說的。和所有的民族小資本家一樣,祖父經曆了公私合營,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一係列運動。反正按父親叔叔和姑姑們的話說是飯吃不飽,也餓不死,家裏沒受衝擊是不可能的,但也沒受啥大衝擊,值錢的東西大都變賣成了口糧吃到肚子裏去了,倒也沒被抄家抄掉多少。反正是家道中落,一代不如一代啊。
 
值得提一下的是祖父的一個小表弟,解放後從祖父家借得一本以前書店裏賣不掉的英文字典,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即使被下放農場時也帶在身邊。後來被管理幹部發現,批鬥他反動,學英文,做間諜,裏通外國。他笑說,那隻是用來擦PG的。於是,他每天上CS時就背幾頁單詞,然後把那幾頁撕了CPG。文革結束後,他被平反,以其過硬的英語水平被某大學招去做了講師。後來成了X進業餘進修學校的開學元老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