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旅行

關於投機和瑜伽, 還有我感興趣的東西
個人資料
正文

讓我們在愛中實現瑜伽 zt

(2009-07-10 22:25:24) 下一個


讓我們在愛中實現瑜伽

    奎師那的核心教義,就是愛,而愛的極至就是慈悲。慈悲無需言之什麽,其本身就是一種美,且是至尊人格神首奎師那所說的無比之美,慈悲讓女人在瑜伽之道上日漸邁向生命的至善至美。而欠缺慈悲之美的女人,在風雨人生中總是有些令人難以安心。奉愛瑜伽的修行技法是所有組成瑜伽體係流派中最簡單的,修習奉愛瑜伽,不需要任何體位修練,隻需要信念和愛。如果學習瑜伽者都能正確理解及把握此不同瑜伽流派都基於的內核觀點──愛,我們就不會在學習瑜珈術的過程中將其符號化(即將瑜珈術簡單地理解為隻由形體姿勢組成),而忽略了還要認同瑜珈術自身的追求,以及瑜伽身後厚重的文化傳承背景。

  瑜珈術,不是一種說法,也不僅是一種健身方式。重要的是具備瑜伽觀定義的愛或者說慈悲的核心品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慈愛之心,瑜伽術的修行,就是將這種悲憫心不斷提純,不斷堅固,不斷擴張。當這種慈愛之心擴展至,以心遍察一切的方向,不見沒有不與自己一樣可愛,並堅固不退時,瑜珈術便成就了。

  慈悲,是一個瑜伽人的最重要美德。可以說越高的法門就越需要具足慈悲心的人才能成就。特別是修形體瑜伽高級功法,因為當一個人俱足慈悲心時,整個人的身心都呈現出非常安寧、柔軟的狀態,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柔軟與慈悲是一對伴侶。事實上人的身、心生化機製於冥冥中皆賦予了互動關係,隻要瑜珈人俱足了慈悲之心,身體自然就柔軟了,故有慈悲柔軟,這不隻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身的狀態。基於此認知瑜伽紅塵認為一位於習瑜伽過程中業己喚醒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的這顆本善的慈悲之心就具足了智慧、福報、才能。她也就懂得該怎樣去愛、去工作、去生活、去學習瑜伽才能做得更好了。

  在當今功利化的社會中,不少人的習慣思維往往將愛限製在男女愛情上展開理解,這一思維模式本身沒錯,隻是將愛狹義化了一些。傳統瑜伽觀強調的愛,是愛一種極至表達方式──大慈大悲,而這種的慈悲的精神本身就包含了男女愛情升華的成份,瑜伽行者若以此慈悲的精神去體驗愛情必可領悟愛情的真諦。因為慈悲的精神可以突破那種占有的愛、自私的愛、個人的愛,並由此升華為一種對所有眾生的愛──博愛。另,就男女性愛觀而言,奎師那強調的是愛的奉獻並認為:真正的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奉獻,在愛對方的時候,拋棄了自己的一切私心,在互相之間體貼、愛護和關懷中,既使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淨化,也使對方的靈魂得到潔淨。由此可見,瑜珈術的這種慈愛觀的本身,有助於我們於俗世生活中實現瑜伽、成就瑜珈。無疑也是一種讓眾生歡喜的最好且最方便修行的方式。為此聖賢雲:習瑜珈者要用慈悲淨化所愛,要用智能領航所愛,要用善美成就所愛,要用德行加持所愛,人的生命從愛而來,吾人更應用純愛、真愛、慈愛、淨愛、來莊嚴美好的人間。 
傳統瑜伽的所有修行技法中,其實質皆是指向人心的,是一門典型的心地修行法門,旨在喚醒我們天性中的愛──慈悲,這一點我們隻需從傳統瑜珈術的斷吃和素食觀中便可窺視到其用心良苦。

   現代瑜伽版本對斷食的理解一般都是將其定義在生物醫學的框架內進行解讀,而事實上傳統瑜伽觀的斷食內涵遠不止這些,傳統瑜伽所提供給人們的生活理念無時無刻不在宣示它的整體觀念上,就其斷食行為而言,除涵括現代生物醫學層麵外還深藏著另一層天機是,讓人在特定的時間內受控製地親身體驗,忍受饑餓和幹渴的痛苦,體會人生進程中可能遇上的艱難,磨煉人在逆境中戰勝困難的意誌。促使人在心靈上得到透徹的洗禮與強化,刻骨銘心地體會饑餓對一切有生之物造成痛苦,從而喚醒人天性中的慈悲及對芸芸眾生憐愛之情,油然升起對食物來之不易的珍惜和感激之情,進一步深刻地認識人的過食行為,不僅是對自身和被吃者生命及社會資源都是一種浪費,也是對勞苦大眾漠視的一種現象,激發人懺悔之心,發展人內在的靈性覺知的意識,讓人以一種惜緣、惜福、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工作。因此習瑜伽者應在斷食練習中獲得:適度受控製的斷食對身心健康、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都有良性互動效應的覺知;斷食不僅隻是益於身心健康、還喚醒人對生命的整體記,造就瑜伽人慈愛的品質。

   基於同一樣慈愛為懷的理念,瑜伽飲食觀認為許多修行的奧秘與飲食息息相關。人與環境因素之間,彼此有著密切的內在聯係。其素食主張不僅考慮到了人的身、心、靈健康需求,還照顧到了人與環保的可持續生存的需求,是個生命與自然的整體觀,全部環繞無條件對所有生命的熱愛和尊重。也是一種對眾生憐愛的人文情懷的延伸。瑜伽的素食主張就是讓人覺醒,對動物生命的輕視,最終也會讓我們人類自己輕視自己的生命,造成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的淪陷。所以,瑜伽素食主義的開端,就要從尊重生命開始,從善待一切眾生開始,人與人之間才會由此及彼,以愛去生活、工作、學習。一個對其它動物生命輕視的人,也必然是一個對人的生命和人性漠然的人。瑜珈所倡導的素食主義不是僅僅在你的食盤中,更在於心意,如果秉持瑜伽觀慈悲喜舍的善心,心中有‘素’,如此一切愛心善德皆包含在其中!可見瑜伽素食生活方式是一種愛己、愛人、愛生靈的,有責任、有理性、有擔當的、博愛的生活方式。

   基於上述的認知,我們如果不將瑜伽術限製在生物醫學及有氧運功的框架內去解讀,而是遵循傳統瑜伽術的整體觀去學習,必可得到的是一種有結構的思想,這無疑有助於瑜伽人展開生命的長度與廣度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與我們生活、人生共同感興趣的相關課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也由此而不至於造成傳統瑜珈術大量原生態信息的丟失。因此瑜珈紅塵認同:成功的瑜伽課程應是逐步引導學員在修習過程中喚醒昏昏之心而漸次覺知奎師那不屬於物質世界。祂的居所是永恒不滅的靈性世界。

    為什麽瑜伽觀如此注重喚醒人天性中的愛呢?因為瑜珈觀認為“沒有任何困難是愛所無法克服的;沒有什麽疾病是愛所不能治療的;沒有什麽法門是愛所無法打開的;沒有任何鴻溝是愛所無法跨越的;沒有什麽牆是愛所無法穿透的;沒有什麽罪過是愛所無法贖回的……。”

    愛是一切的原動力。唯有愛,也隻有愛才是瑜伽人實現瑜珈,成就瑜伽賴以的平台,正所謂,愛心修慈悲 慈悲生智慧 智慧得清靜。

    在這個“五濁”的娑婆界中,讓我們回歸傳統價值觀的謝天、謝地、謝爹娘中去,除此以外,我看不出有更好的解決策略,能讓我們踏上瑜伽高速公路的快車道的簡捷辦法。(桑田圖文合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