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史有感(慕容垂)

(2015-01-08 07:51:43) 下一個

                                       讀史有感(慕容垂)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62日),道明,原名慕容霸,字道業,一說字叔仁,鮮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時屢有戰功,更加曾擊退東晉桓溫的北伐軍。然而因為受到當政的慕容評排擠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堅的寵信。淝水之戰後慕容垂乘時而起,復建燕國,建立後燕,後又滅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參合陂之戰戰敗後率軍再攻北魏,在期間發病病重,並在退軍時去世。”《維基百科》

 

要說慕容垂,就得提到他的哥哥慕容恪,這可絕對是個人物。不但自己打仗(曆史上最著名的將領之一)從未敗過,而且在他主政前間,前燕就未吃過敗仗,在那個戰爭不停的年代,可稱為奇跡。慕容垂比他就要差一些,雖然自己身經百戰也未吃過敗仗(有時是先敗後勝,總之是勝),但是,作為後燕的開國君主,手下將領在參合陂大敗,他不能說沒有責任。

其實最大的區別在於哥哥是一個罕見的良相,懂得怎麽處理君主關係,知人善用,為人沉穩(他經曆曲折,慕容垂則是少年就得名所以難免自恃其高),能戰但並不好戰,主張集中精力把國家治理好,總之是一個曆史上的理想人物。這種人多半有些乏味,而慕容垂則是個性鮮明,行事不落俗套,故事就更為吸引人。

 

18歲對別人來說還是一個娃娃,但慕容垂已經是戰功顯赫,威震天下了,當然這是因為哥哥的重用。並且哥哥臨死時告勸前燕君主要重用慕容垂,但是,這家夥卻不知深淺,猜忌而開始迫害慕容垂。

手法十分奇特,從慕容垂的妻子著手,說她用巫術害人,給弄死了。但這個女子極為剛強,不與辦案人員合作,到死也不承認慕容垂與此有關(後來被慕容垂追封為皇後)。然後皇後把自己的一個親戚硬塞給慕容垂做妻子(有些狗血)。慕容垂這等人物怎麽能吃這一套,對新人十分冷淡,還總是往原來丈人家裏跑,一來二去,居然和小姨子好上了(更加狗血)。當然那個時候女人結婚早,小姨子還未結婚,所以原來是太小,我們不能往英雄身上抹黑。

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桓溫也絕對是一個人物,中國曆史上有很多時候與東晉相似,漢族偏安江南,北方被異族占領,北伐卻老是打不贏,算來算去,隻有桓溫還算是像模像樣的一個,緊接著的劉欲也是一個。聽說桓溫要來,前燕一片人心惶惶,皇帝居然想逃跑。慕容垂這時已經被冷落在外,卻主動請戰,說連打都不打就跑太不像話,讓我試一試,不行再跑也不遲。皇帝雖然不喜歡慕容垂,但這時無奈手下沒有人敢去和桓溫硬碰硬,隻好同意。結果慕容垂在枋頭之戰大敗桓溫

這一仗在戰爭史上堪稱經典,慕容垂知道桓溫的厲害,開始時並不與之決戰,而是慢慢地耗著,互有勝負。果然不出慕容垂所料,桓溫遠征,糧草困難,到後來耗不起了,隻有退兵。部下性急,要追上去打,慕容垂說慌什麽,現在桓溫必有防備,討不著好,咱們四條腿還跑不贏兩條腿嗎。

於是就遠遠的跟著,一直等到桓溫退入了自己的地盤,以為慕容垂隻是要防守或者給自己送行,沒有了戒備。這時慕容垂突然帶領幾千精銳騎兵快速突襲,一方是終於到家了,另一方則是憋足了勁,結果是慕容垂把兵力數倍於自己的敵手打得兵敗如山倒。

這一仗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結果,就是終結了桓溫的皇帝夢。東晉有一個奇特之處,皇帝基本上是擺設,權臣當道,而且會維持了那麽多年,真是說不清楚。桓溫北伐的基本出發點是想打一個大勝仗,有了戰功以後再來逼皇帝退位,自己做皇帝,卻不料卻有一個慕容垂,事情就弄得不好辦了。但桓溫的既定方針還是沒變,於是皇帝惶惶不可終日,問自己所信任的大臣應該怎麽辦,於是謝安(我記得好像是此人,東晉的謝家是高人輩出)就教皇帝,你就哭。然後這個皇帝一見桓溫就大哭,再然後桓溫要皇帝退位的話就始終沒有能說出口。

高人就是高人,出的計謀都是不同凡響。我這裏倒沒有諷刺,東晉的皇帝大多無能,除了哭也的確沒有別的辦法。後來東晉亡於劉欲之手,劉裕可不是一個相信眼淚的人,這時皇帝不要說哭,就是下跪尋死都不會有作用。這就是高人的高明之處,說穿了就是看人的準確,就有辦法。當然,還有原因是桓溫不能小看謝家,他們如果不同意桓溫就得悠著點。

想到司馬懿是何等人物,其後代卻要靠別人的慈悲來保住皇位。翻翻中國曆史,風雲人物的愚蠢後代真是太多,所以現在有些事情真是不值得驚奇。

 

話扯遠了,還是來說慕容垂,他大敗桓溫,保住了國家,如果你以為他的日子會好過一些,就是絲毫不懂中國曆史。因為皇帝本來就忌懼,現在有了這麽大的戰功,那日子就更難了。他大勝之後為部下請功,皇帝居然不批,結果兩人當眾大吵。於是似乎隻有兩條路,忍氣吞聲或者揭竿而起。但是,慕容垂不能繼續忍下去了,卻不願意造反(他自己說是不願骨肉相殘,我以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成算不足),於是就像那個付統帥,決定轉投敵國,曆史就是這樣不斷地重複。

慕容垂開始時並沒有想投敵,隻是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再做打算,到後來卻是無路可走。其實那個時代(讀三國的人不會不知道)相互亂跑的極為常見,很多名將都有這樣的經曆。所謂不能二主是以後儒家占主導才有的事情,是皇帝的立場,實際上說穿了就是人到底是屬於自己,還是別人。

這個敵國就是前秦,其君主苻堅早就想對前秦動手,隻是因為有慕容兄弟,現在慕容恪死,慕容垂居然來投自己,那還不是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於是親自去接。慕容垂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於是滿京城的人都上街去看帥哥。然後苻堅在慕容垂的幫助下,滅掉了前燕

慕容垂出走的過程好像武打小說(下麵有想象的成分),他當然是不辭而別,前燕的君主就派人去追(這時他並沒有打算投敵)。領兵的將領恐怕一路上心裏就在打鼓,上麵叫我去追,不是要我去殺,但如果他不肯回來,我如何是好?慕容垂和當今皇上是叔侄,憑著他的才幹,將來說不準會被重用,我要是把他得罪了,以後肯定沒有好果子吃。殺掉就更不行,慕容垂是皇親國戚,戰功顯赫,才打敗桓溫,有大功於朝廷國家,皇上就是要殺也一定要給眾人一個交代,那既不是要把我交代出去了。

恐怕這個將軍非常希望慕容垂坐的是三叉戟,自己就追不上。但是,那時沒有飛機,而且慕容垂根本就是從從容容,於是還沒有等他想清楚,就看到了慕容垂。

那是在一條河邊,北方的上午也許是大霧彌漫,慕容垂一人一馬橫刀挺立,我們來猜他們的對話。將領不敢造次,畢恭畢敬地問:

“將軍這是要去哪裏?”

慕容垂答道:“就是想出去轉一轉。”

“皇上派我來請將軍回去。”

“我當然要回去,但不是現在。請轉告皇上不要費心了。”

我們可以作一個合理的猜測,這個將領以及帶來的兵馬都曾經在慕容垂手下幹過,因為慕容垂長期都是帶兵的統帥。當然都知道慕容垂的厲害,他16歲就作為先鋒將軍帶兵孤軍深入敵後,無往而不勝,素以勇而著稱。雖然將領自己有幾千人,慕容垂隻有兩,三百親信和家眷(當然隻有小姨子,沒有新人),但是,那卻是慕容垂最看重的精銳骨幹。再看看自己的手下,沒有一個敢吱聲。不由得想,要是來硬的,恐怕勝負已定,還是現在自己的性命要緊。看來手下都懼怕慕容垂,誰不怕呢,也許他們都有些同情慕容垂,誰又不呢。

就這樣,他們目送著慕容垂那一行人不慌不忙地渡過河去,然後打道回府。

 

國家以人為本,也係於人之上。曾經戰無不勝,顯赫一時的前燕,沒有了慕容兄弟,就變得不堪一擊。後來帶兵抵禦前秦苻堅的統帥,居然打仗的時候在做生意賺錢,這樣的隊伍怎麽能是苻堅的對手。這實在太狗血了,但卻是上了正史,恐怕就是真的,不然苻堅怎麽會勝得那麽輕鬆。

魯迅先生曾經有一段關於中國曆史精妙解說,大意是一個朝代時間長,曆史書裏麵好人就多,因為這個曆史是大多由本朝人寫的,本朝人不敢放開寫,皇上自然不高興有人菲薄自己的祖上;朝代短,就無所謂了,自然狗血就多。魏晉南北朝大多朝代都短,所以曆史書中的狗血就看得過癮。所以說,曆朝曆代都是狗血不少,我們不知道是因為網管把敏感詞給封了。

 

要談慕容垂在前秦的經曆,就不得不說到王猛,苻堅的第一謀臣,也極能打仗(其孫王鎮惡是曆史上的非常傑出的軍事將領),是中國曆史上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但是,他對慕容垂的一些做法卻很是遭人非議。大概是:

早於慕容垂投奔前秦之時,王猛都對其頗有戒心,曾對苻堅說:「慕容垂父子,就如,不是可以馴服的人,若果他日其假借時勢,就不可能控製了,不如早日除去他們。」但苻堅拒絕。及至王猛於建元五年(369年)出發進攻洛陽時,慕容垂在與王猛飲酒時送了他的佩刀給王猛。因慕容垂長子慕容令參王猛軍事隨軍[3],王猛就買通慕容垂的親信金熙假稱慕容垂使者,向慕容令假稱慕容垂將在長安叛秦東歸。慕容令整天猶豫,但因為不能找到父親查証,最終還是假稱出獵而投奔前燕。王猛於是乘機上表慕容令叛變,嚇得慕容垂出走藍田(今陝西藍田縣),但苻堅追還慕容垂後沒有加罪,仍舊善待他。相反慕容令始終不被前燕所信賴,最終起兵失敗被殺。”《維基百科》

王猛這一手玩得真漂亮,但是卻極不地道。慕容垂不容於王猛,又是名聲極大的叛將,在前秦的日子好過不了。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麽,隻好猜測他無處可去,隻能等待時機,有些人一輩子都等不到,但他的運氣真是不錯,等到了淝水之戰。

前秦苻堅基本統一了北方後就想踏平東晉,統一中國,但王猛堅決反對,臨死時還叮囑苻堅:國內鮮卑和羌族等其他少數民族並不真心臣服於他,這才是國家最大的隱患,必須得優先解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王猛一死,就再也沒有人能攔得住苻堅了,他以舉國之兵力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大敗。

下麵講兩則趣聞。苻堅弟弟不同意這樣討伐東晉,說:“且國家本戎狄也正朔會不歸人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天意必不絕之。”這段話實在搞笑,有人評價:這哪裏像一個身經百戰的蠻族大將軍,倒像一個鄉村腐儒。打得贏就要打,打不贏也扯不到正不正朔,有誰會認為自己是歪。我極端懷疑這段話的真實性,恐怕是那些寫曆史書的大儒的自我安慰。

謝安正在與人下棋,突然有人給他一則短訊,他看後仍然神色極為平靜地落子,對局者問是何事,他輕描淡輕寫地說:“小兒輩大破賊。 (此次戰爭的前線將領是謝家嫡係子弟的謝石謝玄謝琰等人)而後依然把棋下完,才發現因為激動把木屐的橫木都踩斷了。

這一段傳說極為著名,謝安臨危受命,是這場決定東晉生死存亡大戰的最高統帥,這個時候竟然有心情與人下棋,我覺得還是不應該這樣。不過這倒是極好的體現了東晉名士那種就是遇到天大的事也要喜怒不露於神色的風采,真是牛皮哄哄,酷斃了。如果這一仗敗了,那就是笑料,而現在則是穩定人心軍心,唉,牛人怎麽做都是對的。不過我真的非常想知道這一局棋誰贏了?

淝水之戰是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苻堅看起來人多,失敗的原因就是那些降兵降將並不是真心跟隨他。我覺得王猛不在諸葛亮之下,眼光驚人地準確,大敗以後,人心大亂,各自為王,前秦崩潰。沒有了王猛,苻堅就再也控製不住局麵,最後被姚萇所殺,而姚萇正是降於前秦的羌族人。

慕容垂沒有參加淝水之戰,因此是唯一一個兵馬保持完整的將軍,苻堅隻好來投靠他,部下覺得機會來了,勸他殺掉苻堅而趁亂自起。慕容垂的回答是:“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若何害之!苟天所棄,圖之多便。且縱令北還,更待其釁,既不負宿心,可以義取天下。”《晉書》慕容垂就是慕容垂,就算他知道自己將來不免要和苻堅交手,但現在他不願意乘人之危。於是他分兵給苻堅,但他自己目標可絕對不是跟著苻堅幹。最後他終於不顧苻堅的阻攔,隻帶著少量兵馬回到自己故鄉,自己的根據地。

背叛苻堅的將領得多的是,慕容垂在這裏真是恩怨清楚,做人光明磊落。中國曆史上為了爭奪天下那些人是什麽手段都用得出來,像慕容垂這樣真是太罕見了。

前秦崩潰之後,北方就是一片大亂,這就是慕容垂的機會。慕容垂就是慕容垂,他迅速站穩腳跟,從出走不過十年的時間,就建立後燕,成了開國的君主,而且使後燕成為北方第一強國。這樣的速度在中國曆史上我不知道有第二個。

當然,這是因為慕容垂有獨特的條件,出身顯赫,戰功顯赫,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原來長期都是軍事統帥,有著廣泛的人脈關係。鮮卑人本來能征善戰,有了一個慕容垂這樣的人物,迅速崛起並不奇怪。如果沒有這些先決條件,真正像劉備那樣白手起家,十年能混出點名氣來就是不簡單了,其它就不要想了。

淝水之戰時慕容垂已經是57歲了,王猛死時隻有51歲,如果王猛晚死10年,恐怕就不會有前秦淝水之戰的大敗,慕容垂的結局一定好不了。命運這個東西真是不可說。

 

在前秦崩潰中崛起的並非慕容垂一人,還有另一個鮮卑拓跋珪,北魏的開國君主。此人極能打(不能打怎麽能開國),應該在桓溫之上。盡管和慕容垂是同一民族,還是親戚,開始時也有過相互幫助,但該打的都打完了,一山不能二虎,魏燕爭霸就此開鑼。

公元395年,慕容垂已經70了,身體開始不行了,隻好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等人率八萬兵馬伐魏。但是,兒子不是老子,打不贏拓跋珪,沿黃河對峙,然後內部不合,隻有燒船退兵。

然而,不料幾天以後,上天開始為難慕容垂了,寒潮橫掃北方,黃河冰封。拓跋珪大喜,率兩萬騎兵輕裝踏冰過河,追了上去。後燕的將領以為拓跋珪無船不可能迅速過河,一路悠哉閑哉打獵作樂。在一個叫參合陂的地方(現山西省陽高縣東北),拓跋珪追上了後燕的軍隊。傍晚拓跋珪登上一座山,看到後燕的軍隊就在山角之下,燈光火光,綿延數裏。據說有一個隨軍道人看到那一方山頭之上烏雲翻滾,是不祥之兆而心中大駭,趕緊告訴將領要提高戒備,但無人理睬。

拓跋珪命令將士夜裏人吃飽,馬喂足,第二天天一亮精銳騎兵登上山頂,而後沿山下踏,勢不可擋。可憐的後燕將士恐怕還沒有睡醒,哪裏能夠抵抗。除了少數能逃走,還有當時陣亡的之外,五萬多人作了俘虜。拓跋珪為了徹底打擊後燕今後的作戰能力,心狠手辣,將所有降兵降將全部殺掉,這是中國曆史上幾次著名殺俘之一。

慕容垂不知如何作想,虎父犬子,能以何奈。第二年隻好抱病出征,盡管老了,慕容垂還是慕容垂,接連勝敵,將留守平城驍勇善戰,也是拓跋珪極為器重的拓跋虔殺死,拔城而俘敵三萬多(慕容垂可沒有報複而殺俘)。拓跋珪盡管也是曆史上善戰之人,這時也驚慌失措,準備逃跑。

然而,當慕容垂“經過參合陂,見前一年的骨骸堆積如山,特別設壇弔祭,士卒中有父子兄弟陣亡於該地者皆慟哭,聲震山穀。慕容垂因此慚憤吐血,原本的病勢遂加劇,不久即行病逝。”《維基百科》

 

“鮮卑的名稱來自於這個部落居於鮮卑山所轉化而來。大鮮卑山的位置不詳,現代學者認為可能是指大興安嶺北麵。”《維基百科》慕容則是鮮卑之中的一個大部落,此部落的人都姓慕容,並不見得都是兄弟,據說慕容這個字來源於一種奇特的帽子,大概那個部落的人都帶這種帽子。他們在三國時進入中原,遷居遼西,曾隨同司馬懿征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總之是極為迅速的漢化。

這個部落的人在中國曆史上的特點就是決不平庸,恐怕隻能用最來形容,有拿活人作軍糧的最殘忍的慕容,也有可以說是最無恥的慕容,還有曆史上最難纏慕容,當然,也包括本文所說的光彩奪目的慕容兄弟。

慕容垂一死,慕容們就基本走入未路。原因十分簡單,過去的恩怨,過去的輝煌,讓任何人都不能小看慕容,敵人太多,而再也沒有了此般人物的慕容,在那種亂世之中,就變成別人的盤中菜。最後上層貴族都被人屠殺幹淨,慕容作為一個整體,已經不複存在。後來曆史上從來也不知道有人要複興過慕容,金庸隻是在寫小說。

中國有一句名言,上天要殺一些人,必先讓他們自戮,我讀曆史就沒有發現過例外。慕容們一旦沒有了慕容兄弟那種能壓得住陣腳的人物,馬上陷入自相殘殺,這是那種強人政治的致命缺陷,因為人總是要死的。所以說,一個國家,民族的強大,不在於武裝,也不在於能不能打,而在於上層領導能不能找到辦法來辦法來避免那種兩敗俱傷的惡鬥。至於用什麽辦法,我估計大家都是一肚子話要說。

我想隻說一點,那種以為能找到一種宗教,或者主義就能解決問題,隻不過是一種幻想。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這個能成立,那麽現在這個世界就隻有一種思想。其實越過那些冠冕堂皇的東西,古今中外,任何時代的政治說穿了就是勢力集團之間的較量,如果承認這一點,曆史讀起來總是讓人悲哀的。強人之間為了權力的爭鬥,總是打著替天行道,為了所謂人民的利益這一類大旗(鬼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把老百姓忽悠了進去,盡管他們付出了最沉重的代價,最終卻總是被棄之如敝屣,依舊是被人代表,在最底層沒有任何權利。這還不算最壞,如果是外敵壓境,這種爭鬥好像總是愈演愈烈,最後大家一起完蛋,這在中國曆史上真是太多了。

 

不管怎麽說,慕容垂兄弟就像一道流星來去匆匆,發出那麽耀眼的光輝,然後落入曆史黑沉沉的大地之中。現在的我們隻能說:那一片山河依舊壯麗,那一些傳奇依舊讓人神往。

最後補充一段準備挨磚頭的話。現在的中國已經沒有了鮮卑這個民族,早已融入生活在這一塊土地的人們之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有鮮卑的血統,李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專家認為就是與唐代的皇族有關,所以說你我身上都不免有鮮卑的基因(特別在北方)。

這一點現在也為遺傳學證實,從研究遺傳基因,生物學家證實現代中國人的血源極為雜亂,是高度民族融合的結果,根本不存在那種純種漢人,漢族理解為一種文明或者文化概念更為恰當(語言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說,哪一個人壞你就罵那一個好了,不要去罵鮮卑,人罵自己總是一種邏輯混亂(除掉那些自虐狂)。這是一個曆史,也是科學的事實,與你高不高興,願不願意毫無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n4fu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very-old-pig' 的評論 : Agree.
very-old-pi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寫這麽好的文章,智者的見識,非凡的文筆.您的博客是文學城不多的大家之一,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