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一.哲學的意義
一種思維方式 以及由此而產生的 理論和概念
什麽是形而上?
– 《易經·係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Metaphysics的中譯文:形而上學:現實世界的不同層次上都存在著形而上的特性
超脫於具體學科之外的關於存在及真實本身的學問,主要關心的內容:
思維與物質,物體與屬性,特性與變化,空間和時間,宗教與靈命,必然和可能,抽象體與數學,決定論與自由意誌,宇宙論 和宇宙的產生等等。
最近幾十年裏,Metaphysics又被哲學界以外的主流社會用作表示玄秘主義包括算命看相等等。
– 現實世界的不同層次上都存在著形而上的特性
– 形而上的思維就是把握認識這種形而上的特征 的思維方式
– 例: 某人要開車從A點到B點,一路上他要沿著具體的 道路去開,而且要遵守各種交通規則。 出發之前,他會有一個關於他到底應該走那條路線 的整體的概念,如果沒有這個概念,他會通過查地 圖來獲取這個概念,這種關於該怎麽走的整體的認識就是形而上的思維 開車過程中的每一步上的思維,就是具體操作上的 思維
– 區別: 哲學不提供A到B
2. 思維的基礎
形而上的思維產生哲學的理論和概念
理論和概念成為日常思維的基礎
例:
日常的話題:宇宙,物質,時間,空間,正義,公平,謊言
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
古典哲學思維 ===〉 各種具體學科
力的概念 ===〉 牛頓定律
3.行動的指導
• 人類在任何時期的實踐需要哲學的指導
哲學理論 或 個人生活哲學
4.文化發展的結晶和總結
人類的手比頭快:
文明的發展需要有哲學的消化
否則會產生混亂
• 哲學對文明的消化落後於文明的發展
• 具體的實踐過程也是新的哲學的總結發現的過程
• 新的哲學理論,新的指導
5.智慧的訓練
• 古希臘的哲學原意: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
• 哲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科
6.無限循環
高
指導 日常生活 總結
社會實踐
深
二.語言
1.語言的基本功能
a) 外向功能
傳統的看法:交流的工具
b) 內向功能
對傳統的補充
主觀對客觀的兩類反應
2.語言構成的空間
傳統的看法:
a)對客觀的描述---客觀存在的標簽
b)對思想的表達---思想感覺的標簽
語言係統的結構及語言單位的自身構造
語言對思維的反作用:
• 思維受到語言的束縛
• 多種語言的優勢
三.真理的相對性
關於是否存在絕對真理這個問題,人類曆史 上直到今天都有很多爭論,甚至涉及到了什
麽叫做“真”這個字義的爭論。我這裏不打 算論證是否存在絕對真理這個問題,因為對
這個問題的否定答案本身就已經太絕對了。 我這裏要討論的是有哪些因素可以造成真理
的相對性。
1.語言的不確定性
我們需要借助語言來認識真理,但是我們對於語言的基本元素的了解得本身也是在不斷地發展的。因此當我們用語言的基本元素來理解真理時,所得出的結論就具有不確定性。
例:對公平的理解(《公平人生》)。
2.宇宙的相對論特性
愛因斯坦:自然過程對觀察者的表現的本身是相對的,因此我們站在宇宙的宏觀角度得出的觀測結果是相對的。
相對論理論的提出對絕對真理的信心造成巨大衝擊
理論的絕對性?
觀察的相對論效應 è
生活在宇宙中具有明顯的相對論效應的兩個不同的參照係裏麵的兩個人所得出的對世界的“真理”以及那些“真理”對實踐的效果的相對性
3.社會觀察立場相對性
例:
正義的邊界:
文化邊界
利益邊界
多元主義:
不存在任何共同的標準,誰也不比別人更具
論斷是非的權威
4.利益因素
工作人員的名與利
愛因斯坦講的笑話
5.人類的認識手段及邏輯能力本身的局限性
• 測不準原理
• 非線性混沌現象
• 歌德爾邏輯理論
• 等等
6.心理學的啟示
我們對外在世界以及自己的感情世界的認識是受到很多生理的以及環境的左右,而不是對於實際存在的“真實”印象。
7.認識的發展
真理隻是有待發展的近似解
8. “真理”的道義缺陷
科技進步帶來的
• 環境汙染
• 戰爭的毀滅
• 道德的淪喪
四.道之玄---老子的真理觀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
故 常 無 , 欲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觀 其 徼 。
此 兩 者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門 。
1.真理的相對性與語言的不確定性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所能總結出的真理都會被不斷地發展更新;
所有用語言對存在(真理)的描述,都可以被改變。
真理:道(無簡單定義)
2.對真理的認識起始於語言的運用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在一個對象(物體,動作,狀態,程度,關係等)被我們認識之前,那個對象是沒有名字的,我們認識那個對象就是從給它起名字開始
3.認識真理的過程
故 常 無 , 欲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觀 其 徼 。
此 兩 者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玄。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 在我們沒有能夠用語言來描述一個對象(具體的或抽象的)的時候,我們隻能來根據它的實際作用來感覺它的特點,而當我們能夠用語言來表達它之後,我們就一定能找出我們的語言表達的極限來。
• 沒有語言的感覺及有語言的認識的對象都是一樣的,都是客觀的存在,所以這兩種認識方式都叫做“玄”。
• 對客觀對象(具體的及抽象的)的反複不斷的探索認識是了解自然及人世間一切奧妙的途徑。
4.玄之又玄不是“玄乎其玄”
老子描述的文明發展應該是:
提出觀點,然後大家辯論應用並且證偽找出問題,然後發展……
中國文明的實際發展路程並非如此
五.哲學與科學
1.科學的成就與哲學的關係
a) 科學成就是應用哲學的結果
b) 科學成就豐富了哲學
科學不可能代替或排斥哲學
2.科學與哲學的互補
• 科學可重複和可證偽的要求
• 科學數據上的嚴格和明確的要求
• 科學的傳承要求
• 時間周期要求
• 層次的不同
六.動力哲學:公平
1。動力學關係
a) 科學的成功與動力學認識
b) 哲學的不同:
• 很難從現實中分離出具有象自然界的引力,電磁力這樣的對各種可觀現象具有普遍的驅動作用的因素來;
2。公平:基本動力因素
七。一起來運用哲學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