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巧合

(2007-09-14 17:46:38) 下一個

記得很多年以前在一本文摘雜誌上讀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父親帶著小兒子去探訪一位朋友。朋友家客廳的地上擺放著幾個熱水瓶。探訪期間朋友因有事出去了一小會兒,把他們父子倆留在了屋裏。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放在地上的一個熱水瓶突然自己爆掉了。當屋子的主人從外麵回來之後,那位父親向朋友說:對不起,剛才我不小心把一個熱水瓶碰碎了。朋友並未責備他。他們一起把地上的碎瓶汙水清理幹淨了。

當他們離開朋友家之後,小兒子問父親:爸爸,咱們明明沒有碰那個熱水瓶,它自己壞掉了,你為什麽要背那個黑鍋?當父親的回答說:人家的熱水瓶天天放在那裏也沒碎,偏我們在屋裏時碎了。如果我告訴他那個熱水瓶是自己壞掉的,叔叔可能不但仍然認為是我們弄壞的,而且會以為我是喜歡因為一點小事而說謊的人。

我這裏不想評論故事作者想表明的人生態度的課題,而是要從另一個角度提一個許多人可能會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那個熱水瓶怎麽偏偏在那個時刻爆掉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這個問題之所以不成為問題是因為答案太簡單了:一個不幸的巧合。

所謂巧合是指沒有必然關聯的幾個事件發生在了一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習慣於用巧合來解釋各種我們找不出相關原因的共發事件。從巧合的基本意義,我們可以推論出巧合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意思:不同的巧合之間是互不相關的。如果用數學術語來表達,我們應該說不同的巧合是相互獨立的事件,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巧合了。根據這一理論,一個人遇到一件巧合並不意味著他/她不會再遇到另一個巧合,也不意味著他/她的下一個巧合將會在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甚至不意味著他/她的下一個巧合不會與剛發生的巧合極其相似。根據這一理論,如果上麵故事中的父子倆離開那個朋友的家之後還要去拜訪另外兩家朋友,那另外兩家的熱水瓶完全還有可能當屋子的主人離開片刻時自己爆掉。

盡管巧合的嚴格定義如上所述為互不相關的相互獨立的共發事件,但人們對於巧合又有一種默契的共識,那就是巧合不能發生得太頻繁了。如果上麵故事中的父子倆一個月裏拜訪了二十個人家而那二十家的熱水瓶都爆了,就是在最堅定的唯物論者當中也會分裂出兩種不同的人來。一種人會說那父子倆運氣真不好。另一種人則會開始研究父子倆身上是否有什麽特殊的場以致造成熱水瓶易爆。

當然,唯物論者談運氣聽起來可能有點滑稽(盡管這是非常普遍的事),就是打算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那父子倆的想法也並不具備十足的道理(盡管有道理),因為他們既然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巧合一說,就沒理由完全否認二十個相互獨立但非常類似的巧合在短期內相繼發生的可能。

現在我們假設確實有一群科學家對那父子倆進行了人體測試,但經過長期反複嚴格的高科技的檢查根本找不出與他人不同的異常之處,那時可能百分之百的唯物論者將會認為那父子倆是一對倒黴的人了。

當然,在上麵的假想事件中,那父子倆造成的災難隻不過是幾個碎熱水瓶而已,而且是由他們倆對不同的人家造成的災難。如果那個父親自己是個科學工作者(我們且稱他為甲科學家) ,而且那些巧合換了一種形式發生。比如,甲科學家在一個研究所工作,和另一位科學家(丙科學家)需要在同一個實驗室裏作實驗,且甲科學家和丙科學家有過一些不愉快的事。假設有一天丙科學家正一個人在實驗室裏作實驗的時候,甲科學家也來到實驗室。丙科學家的實驗需要自行運行一段時間才能結束,所以丙科學家先離開實驗室去作些別的事情。等丙科學家回來的時候,甲科學家已經離開了實驗室,丙科學家檢查實驗的結果後非常沮喪, 因為結果很差,而且比平時都要差。作實驗得到不好的結果也沒什麽奇怪的,所以丙科學家也沒說什麽,隻把實驗重作一遍。但如果我們假設在同一個月裏類似的情況發生了十多次,幾乎每次甲科學家在丙科學家的實驗運行的過程中單獨停留在實驗室裏工作過之後,丙科學家的實驗結果都要比往常差,這時站在任何人的角度都可能會開始對甲科學家產生懷疑並向研究所報告所發生的事情。

但根據我們前麵對巧合的討論,我們知道發生在甲科學家和丙科學家的實驗室裏的這一切完全可能屬於是巧合的範疇。盡管甲科學家的出現常伴隨著丙科學家的實驗失敗,作為一個科學家,甲科學家可能從來沒有違背過自己的職業道德去破壞丙科學家的實驗。正如在前麵熱水瓶破碎的討論中我們沒有確切的理由否認多次熱水瓶破碎的發生仍屬於巧合一樣,我們也沒有確切的理由否認多次甲科學家的出現與丙科學家的實驗失敗發生在一起也屬於巧合。

實際上考慮到甲科學家和丙科學家以前有過一些過節,丙科學家可能很快就會懷疑到甲科學家的出現與他實驗的失敗有關。即使丙科學家是一個非常豁達開朗的人(假設他與甲科學家的不合全是甲科學家的錯),如果當上述實驗失敗事件在一個月裏發生了十多次之後(尤其當研究所急等著他的實驗結果時),丙科學家還不對甲科學家產生懷疑並向保安人員及研究所報告,人們就要對他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心和資格產生懷疑了。

其實,就算甲科學家和丙科學家以前是好朋友,在經曆了上述遭遇之後丙科學家都很難不對甲科學家產生懷疑。如果丙科學家隻有當與甲科學家在一起工作的時候才遇到這種不幸的巧合,他或許會另找一個工作一走了之。但如果在他的生活中不論在家裏還是與親朋的交往中,或是在職業工作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幸的巧合,就算他不是一個敏感的人,他也會要承受難以想象的心理壓力。他經常要處於這樣一種尷尬的處境,如果他不對某人產生懷疑就無法按照常理及已知的科學知識來解釋所發生的一切,從而可能是對自己和其他的人甚至是對社會不負責任,但如果他對某人產生懷疑,他有可能是錯怪了他人並無故樹敵。他會掙紮在不要輕易懷疑人這個世界上確有壞人存在的邏輯邊緣上。這種狀況對於他的人生可能是災難性的,他有可能因此而心誌勞累並導致心理徹底崩潰甚至喪身。如果甲科學家的出現與丙科學家實驗失敗的巧合真的導致丙科學家心理崩潰甚至喪身,甲科學家也會覺得實在是莫名其妙,因為他恐怕實在是沒有作過任何有損於丙科學家的事,隻怪一切都是那麽地巧。

以上由一則爆熱水瓶的故事引出的假想事件討論或許有些誇張,但在我們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類似的事例。各種可喜的或不幸的巧合經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生活中,那些不幸的巧合不但會造成即時的有形的損失,而且會在人們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無形陰影。很多相繼發生的巧合之間的高度相關很容易造成思維基於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人們之間的各種猜疑。

其實,巧合之所以會造成人們之間的猜疑,正是因為本文在前麵所提到的人們對巧合的一種共識,即認為巧合的發生是小概率事件。一旦若幹巧合高頻率地發生,人們就要試圖找出在表麵上看來是巧合的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如果根據已知的科學常識找不出可能造成已發生的巧合的任何原因,人們就可能要開始彼此之間的猜疑了。

這裏有一個很有趣的因果邏輯鏈。在現代化社會裏,人們的思維往往是以他們所知的科學常識為基礎的,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之所以被他們稱為巧合,是因為他們的科學知識無法提供產生那些現象的更確切的原因,而巧合可以是一個不需要原因的原因。但是,正如我在前麵指出的,既然巧合是不需要任何原因的,我們就可以認為發生在不同時候的巧合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另外,一來由於被認為是巧合的事情通常來說發生的概率並不很高,二來因為大家覺得沒有必然的產生原因的事情不應該會經常發生,所以大家就做出了巧合一定是小概率事件的假設。但是另一方麵,科學作為上述思維方式所依賴的基礎﹐它本身卻是不願意接受小概率事件的﹔這種不情願甚至到了小概率事件基本不應該發生而非常小的概率的事件就完全不該發生已成為一種基本的科學假說的程度。比如,現代科學絕對不承認隨便一個人晚上在紐約的寓所就寢,第二天早上一睜眼會發現自己躺在北京長安街上的王府大廈裏。因為在現代科學看來這種事件的概率太小了,而概率太小的事件被現代科學認為不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發生。而從小概率事件基本不該發生這一點又可推出小概率事件重複發生的概率更小的結論。所以當被認為是小概率事件的某一類巧合出現的頻率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人們就會認為把它作為小概率的巧合的假設是錯誤的,所以人們便要開始找它的幕後原因以證明它是有著必然的可發現的因果規律的一般事件。但是,如果通過各種科學的甚至是高科技的手段人們找不出甚至難以想象出任何可能造成該事件的自然因素,人們便要開始從自身的社會成員當中找原因了。

簡而言之,在上麵這段中,我們畫出了這麽一個邏輯鏈:先是因為沒有科學根據而認為某一類現象是孤立的小概率事件,而一個孤立事件的發生與另一個孤立事件的發生應該是沒關係的,或者說其中一個的發生既不應該增加也不應該減少另一個事件發生的可能;但是如果這一類被認為是小概率的孤立的事件發生的次數多了之後,人們又會從科學的邏輯上推出它們之間不應該是孤立的。這種因果邏輯鏈聽起來可能有些古怪,但卻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地,正如我在前麵指出的,確實可被認為是巧合的事件發生的次數通常較少,因此當一些原以為是小概率的事件發生的次數多了之後,應用上麵的因果邏輯鏈可能還真地可找出那些原以為是小概率巧合背後的必然原因從而證明那些事件並非真正的巧合。但是,從我們上麵的討論也可以看出,上麵的那種因果邏輯鏈的應用過程中並不能真正嚴格地排除確實是在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四維空間裏相互獨立的巧合反複發生了多次的可能性,而當那種可能性實實在在地發生了的時候,運用上述的因果邏輯鏈就會導致象我們在上一節中提到的丙科學家心理崩潰的那種可怕的結果。很顯然,我們人類自身的這種奇怪的因果邏輯鏈可以是造成生活中極大不公平的一種潛在因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來訪和評論。。。我的文章全是原創,這裏發表的基本上都是在新浪或搜狐發表過的。。。我打算把我的文章編輯成書,所以正在修改已發表過的文章,然後把修改過的拿到這裏先登出來。。。謝謝
公子老劉1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閱讀你的文字,但是被哲學的氛圍所吸引,原因在於我對哲學的一知半解,把你的文字作為一種開闊思路的工具。而且現在關心這類問題的人在減少,也許是因為大環境的原因。這些文字都是你的獨創嗎?我在繼續閱讀中。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