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遊雜記:文藝複興和巴羅克藝術源流 (7/9) 北方的巴羅克

(2021-08-22 21:45:39) 下一個

歐遊雜記:文藝複興和巴羅克藝術源流

7. 北方的巴羅克: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

(這一節的內容來自我的書稿《流動的文化盛宴:話說歐洲兩河》(暫定名)中維也納一章相關的一小部分。維也納那一章我寫得很詳細,光文字就有8萬)。

文藝複興和巴羅克兩種藝術形式都起源於意大利。在文藝複興初起的時候,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德意誌和低地國家(今天的荷蘭比利時)跟風比較晚。巴羅克興起的時候,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畫家,很快就跟上了潮流,而且成就超過了意大利本土。今天要看歐洲的巴羅克繪畫,最好最集中的是三座博物館:一是維也納的藝術曆史博物館,二是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博物館,三是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而這三座博物館,又分別集中了巴羅克繪畫的三個不同支派。

先說德意誌和弗蘭德斯的北方巴羅克畫派,這就要詳細介紹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我覺得這座博物館是維也納城裏除了霍夫堡皇宮以外,最好的博物館。這裏一進門就能看到大樓梯上威尼斯雕塑家卡諾瓦(Canova)所作的巨型希臘英雄忒休斯(Theseus)殺死人頭馬雕塑。




文藝複興大師作品當中最著名的,當屬拉斐爾的《草地聖母》,還有意大利開創巴羅克繪畫的大師卡納瓦喬(Caravaggio)的名作《大衛提著巨人歌利亞的頭》。

前文提到,文藝複興之後,教廷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特別扶持了巴羅克藝術,從羅馬的貝尼尼、波洛米尼的建築開始,繪畫方麵開先河的是卡拉瓦喬。這股巴羅克藝術之風立刻風靡歐洲。在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巴羅克藝術又分兩派。其中比較平民化和世俗化的那一派,就是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包括倫勃朗(Rembrandt)、維米爾(Vermeer)、哈爾斯(Hals)這些人。另一派可以說是皇家派,以弗蘭德斯(Flanders),也就是比利時為中心,在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皇室支持下,走向神話和史詩性的風格。

這一派因為都是史詩性的大畫,對今天的觀眾來說,看起來非常過癮。我覺得看這派皇家巴羅克的作品,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館有兩個,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是一個,另一處就是西班牙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因為這一派的大師,象魯本斯(Rubens)、委拉斯貴支(Velasquez),都是為馬德裏或者維也納的哈布斯堡宮廷作畫的。比如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巴羅克時代大師魯本斯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像》和《毛皮大衣》。在《毛皮大衣》那幅畫裏,一個裸體女孩半披著一件黑色裘皮大氅,露出粉白的皮膚,身材胖胖的非常肉感。這是魯本斯畫女人體的一貫風格,一眼就能認出來。而這位模特據說就是魯本斯的妻子。

魯本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像》



魯本斯《裘皮大衣》



魯本斯是弗蘭德斯人,生於1577年,也就是查理五世皇帝的侄子,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皇帝統治時代,雷班托大海戰之後幾年,隻比卡拉瓦喬小6歲。前麵說1430年代弗蘭德斯第一位文藝複興畫家凡艾克的時候說到,凡艾克那個時代弗蘭德斯歸屬法國的勃艮第公爵家族,當時凡艾克的雇主,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在百年戰爭中俘虜了聖女貞德交給英國人。後來在百年戰爭末期勃艮第公爵跟法國王室和好,反過來幫助法國打贏了英法百年戰爭。好人菲利普的兒子,下一任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想要把自己的弗蘭德斯、勃艮第,再打下瑞士聯邦,合並成一個新的王國。可是1477年大膽查理被瑞士軍隊打敗陣亡。他沒有兒子,女兒瑪麗繼承了勃艮第家族領地,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於是勃艮第公爵的領地被帝國和法國分割:弗蘭德斯(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給了哈布斯堡家族,勃艮第地區給了法國。再後來,皇帝查理五世把弗蘭德斯和西班牙留給自己的兒子,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把德意誌和皇帝位留給弟弟斐迪南。所以在魯本斯的時代,低地國家已經是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國王的屬地了。

魯本斯10歲喪父,12歲隨媽媽搬到安特衛普(Anterwep)。當時弗蘭德斯屬於西班牙統治,他在安特衛普學畫,1598年22歲出師,之後遊學意大利,在曼圖亞(Mantua)和羅馬臨摹過卡拉瓦喬的畫,並且建議曼圖亞公爵和安特衛普的教堂購進卡拉瓦喬的畫作。魯本斯後來回安特衛普,成為西班牙派出的尼德蘭總督,哈布斯堡家族大公阿爾伯特七世的宮廷畫家。當時總督宮廷在布魯塞爾,魯本斯的工作室仍然留在安特衛普。他的工作室有很多人替他接活和畫畫,他在工作之餘,還有時間精力偶爾兼做歐洲各個宮廷之間的外交官,社會地位高於一般的畫家。今天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魯本斯紀念故居,就是當年他的大型工作室所在地。魯本斯的畫風張揚而明亮:主題經常圍繞性愛、暴力的神話故事,情緒飽滿,充滿動感,色調明亮,畫上的人物無論是肢體還是衣服(如果穿著衣服的話)都是屈曲的。這是典型的巴羅克線條。

另一位後來在英國闖出大名的宮廷肖像畫家凡戴克(Van Dyck),當時就是魯本斯工作室的學生。魯本斯的畫不是達官貴人的肖像,就是希臘神話題材,他的名作《被捆縛的普羅米修斯》現在在費城藝術博物館,1621年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王太後,也就是亨利四世的續弦王後瑪麗·德·美第奇作的生平係列畫,現在在盧浮宮裏(亨利四世的原配是瓦羅亞王朝的公主,大仲馬小說裏的瑪爾戈王後)。

魯本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費城藝術博物館



1624年,他作為西班牙駐尼德蘭總督的代表,在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之間進行穿梭外交,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封為貴族,他畫的菲利普四世肖像,現在在俄國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裏。



從那幅肖像上,你能看出明顯的“哈布斯堡下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式的“地包天”麵相。“哈布斯堡的下巴”和“波旁家族的鼻子”並稱歐洲王室兩個最突出的麵貌特征。163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就是後來上了斷頭台的那位)也封魯本斯為騎士。魯本斯在1630年代,在西班牙出差期間,和馬德裏宮廷與自己身份對等的一代大師委拉斯貴支(Velasquez)以畫會友,成了很好的朋友。這十年魯本斯的畫更加肉感,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裏的《維納斯的狂歡》(Feast of Venus),收藏在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的《美惠三女神》、《帕裏斯的裁決》,都借希臘神話為名,畫的差不多就是色情畫,和剛才提到的《裘皮大衣》一樣,模特全都是他年輕的續弦妻子。

魯本斯《維納斯的狂歡》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



魯本斯《美惠三女神》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



魯本斯《帕裏斯的裁決》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



其中《帕裏斯的裁決》魯本斯至少畫了五幅,倫敦國家畫廊和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各有兩幅,德累斯頓有一幅。畫上的牧羊人是特洛伊王子帕裏斯(Paris),作選美評委,三位美女選手是神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維納斯。和現在選美相同的是,那時候也有賄賂評委這一說,而且,每個選手都行賄:赫拉許給帕裏斯權力,雅典娜許給帕裏斯智慧,維納斯許給帕裏斯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於是,維納斯贏了。這次選美沒有後冠加冕,畫上,帕裏斯手裏拿著象征選美皇後的金蘋果,故作思考狀,其實早已內定要遞給維納斯。

和現在選美比賽不同的是,所有參賽選手,都比評委要牛氣得多,都是評委得罪不起的。所以,維納斯奪冠以後兌現諾言,幫助帕裏斯偷走了美豔人妻,斯巴達的王後海倫。而赫拉和雅典娜為了報複,幫助希臘聯軍滅了帕裏斯的國家特洛伊。

這就是特洛伊戰爭的起源。

雖說魯本斯筆下的全裸女體充滿了肉感的誘惑,但你看他的《被捆縛的普羅米修斯》,男性人體極少全裸的,表現得充滿動感,暴烈而有力。魯本斯死於1640年,也就是說,他的全盛期正好是荷蘭宣布獨立,德意誌三十年戰爭的時代。

另一位巴羅克時代的宮廷繪畫大師是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在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裏有兩幅小女孩的肖像畫很有意思:因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女兒瑪麗亞-泰蕾莎公主跟利奧波德皇帝從小訂了娃娃親,西班牙宮廷每隔一段時間就送一幅公主的肖像給她的小未婚夫,未來的利奧波德皇帝,從小到大沒有間斷。全套肖像的作者是西班牙大畫家委拉斯貴支(Velazquez)。今天你在維也納和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都能看到這個係列肖像畫。注意得把這位西班牙公主,和一百年後的瑪麗亞-泰蕾莎女皇區分開,瑪麗亞-泰蕾莎女皇是利奧波德皇帝的孫女,也就是說,畫上的這位西班牙公主,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後瑪麗亞-泰蕾莎,是後來瑪麗亞-泰蕾莎女皇的奶奶。



委拉斯貴支比魯本斯小22歲,生於1599年。他被公認為西班牙曆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名望地位之高,甚至超過後世的戈雅和畢加索。他生於塞維利亞,父親是公證人。從小在塞維利亞師從樣式主義(Mannerism)的名畫家潘切科(Pacheco),並娶了師傅的女兒。他從1620年代早期開始出名,1623年正好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宮廷畫家剛死,於是奉召前往馬德裏,先給宮廷牧師畫像,然後獲得了國王肖像的訂貨,畫好以後國王特別滿意,奉命搬去馬德裏當上了宮廷畫家。1628年魯本斯來訪,委拉斯貴支帶魯本斯去埃斯科裏亞宮看西班牙王宮裏收藏的提香的畫,在兩人的交談當中,魯本斯啟發委拉斯貴支去意大利學習。魯本斯比委拉斯貴支大22歲。1629年委拉斯貴支畫了生平第一幅神話題材油畫《酒神的勝利》,現在收藏在普拉多博物館。1635年完成名作《布列達的投降》,現在也在普拉多博物館。

委拉斯貴支《酒神的勝利》



委拉斯貴支《不列達的投降》



這幅《布列達的投降》,也是委拉斯貴支留在藝術史教科書上的名作。畫的是德意誌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總司令斯皮諾拉侯爵(Spinola)於1625年接受荷蘭布列達要塞守軍投降的場景。當時尼德蘭還是西班牙領地,但是人民信新教,所以起來反抗西班牙占領,爭取獨立。委拉斯貴支在畫上,著力表現的是斯皮諾拉侯爵接過城市鑰匙,對降將寬宏大量的騎士精神。筆者曾經因為《不列達的投降》這幅畫,在2018年秋天專門跑了一趟荷蘭不列達城,去看那裏要塞的遺跡。

如果跟前麵的卡拉瓦喬和魯本斯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委拉斯貴支的畫非常寫實,和卡拉瓦喬是一路,跟魯本斯的誇張相去甚遠。

委拉斯貴支除了擔任畫師,還是西班牙王家的宮廷收藏買手,所以能支配大筆金錢。1649年委拉斯貴支第二次去意大利,在收購藝術品之餘,還為教皇英諾森十世畫像,這幅畫現在收藏在羅馬潘菲利畫廊,因為英諾森十世出身於潘菲利家族。1651年委拉斯貴支回到西班牙以後擔任宮廷總管。1656年畫出另一幅名畫《宮娥》,現在也在普拉多博物館。



《宮娥》裏麵的主人公,就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公主瑪麗亞-泰蕾莎小時候,也就是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裏係列肖像畫的主人公。他把國王王後畫在鏡子裏麵,又把自己畫了進去。後來,畢加索用自己的方式,臨摹了44幅《宮娥》,筆者在巴塞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看到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幅畢加索《宮娥》,是立體主義的。如果你看過上麵提到的幾幅代表作,或者至少見過圖片,就會感受到委拉斯貴支非常善於運用極端的明暗對比,這一點和荷蘭畫派的倫勃朗、意大利開派祖師卡拉瓦喬有異曲同工之妙。委拉斯貴支死於1660年,生前雖然享有盛名,死後他的畫在西班牙以外默默無聞,所以19世紀初,拿破侖的法軍占領西班牙期間,委拉斯貴支的畫沒有被法國人搶走。直到拿破侖戰爭之後,他的畫才開始在整個歐洲出名。

既然提到魯本斯和委拉斯貴支,那就順便再說一位同時代的宮廷畫家凡戴克(Van Dyck)。他也是出身於安特衛普的巴羅克派畫家,跟魯本斯是同鄉,但他成名卻是在英國,絕大多數作品今天都在英國,以王家私藏和倫敦國家畫廊為主,總共有40多幅。他出生於1599年,比魯本斯小22歲,跟委拉斯貴支同歲。凡戴克的父親是富有的絲綢商人,他自己19歲學畫出師以後,在魯本斯工作室做首席助手和分包畫家,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凡戴克從13歲起就跟魯本斯學徒了。凡戴克離開魯本斯畫室以後也有意大利遊學經曆,回到安特衛普又呆了5年。他屬於既有技術,情商也高的人物,當時就已經開始出名,混上層的貴族社交圈子遊刃有餘,1630年就成為西班牙統治下弗蘭德斯的宮廷畫家,和師傅魯本斯是同事。1632年應英王查理一世邀請第二次去倫敦,在那裏被封為貴族。英王查理一世身高隻有5英尺,也就是不到1米5高,凡戴克作為英國的宮廷畫師,得寵的技巧之一,就是把國王畫得身材修長而偉岸,這一點和委拉斯貴支不同。委拉斯貴支的畫總是很寫實,前麵說過,我們能從他的畫看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地包天”下巴,但從凡戴克的畫裏,你絕對想不到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身高和郭敬明一樣!



直到今天,在歐美各大藝術博物館都能看到凡戴克畫的英國國王、王室成員和其他貴族肖像。他一生畫過40幅查理一世,30幅王後。1641年,就在英國內戰爆發前夕,凡戴克病逝於倫敦,埋在聖保羅大教堂。在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裏,也有一幅凡戴克畫的英王查理一世立像。

在藝術曆史博物館,還有一批重要的收藏,比巴羅克繪畫早一個時代,是北方文藝複興時期,弗蘭德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作品。這點令人稍感驚訝,因為老勃魯蓋爾最擅長畫些比利時農村的雪景、農民的聚會打獵之類的群像場景,看上去不太符合皇家的審美情趣。

老彼得·勃魯蓋爾(Peter Bruegel the Elder)在今天荷蘭的布列達或者附近鄉村出生,他屬於文藝複興時代,比倫勃朗、魯本斯、委拉斯貴支這些巴羅克畫派的大師早一代,一直在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作畫。他的畫一般是農村題材,高視角群像,群像之間沒有必然聯係,鋪滿畫麵,畫麵帶景物,反映當時農村的生活場景,讓人看到普通人的市井生活,可能就是由於這種情趣和皇家的生活太不相同了,所以反而受到皇室的青睞。雖然寫《藝苑名人傳》的意大利畫家瓦薩裏對老勃魯蓋爾的繪畫技法評價不高,可是當時和他死後的收藏家們特別青睞於他的畫,尤其是三十年戰爭之前的魯道夫二世皇帝收藏得特別多。能夠確定是老勃魯蓋爾真跡的油畫大概隻有40幅左右,魯道夫皇帝就有12幅,現在這些畫都在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包括他最有名的《農民舞蹈》、《農村婚禮》、《雪中獵人》,還有老勃魯蓋爾的宗教畫《聖保羅的皈依》和著名的《巴別塔》,都在維也納。

勃魯蓋爾《農民舞蹈》



勃魯蓋爾《農家婚禮》



勃魯蓋爾《巴別塔》



當時安特衛普有個富家客戶請他畫一年十二個月係列組畫,今天存世的有5幅,其中《雪中獵人》畫的是12月或者1月;《陰天》畫的是2或3月,《牲畜歸欄》畫的是10或11月,這三幅都在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了他的《收獲者》,畫的是8月。布拉格城堡裏的《收獲稻草》畫的是6月或者7月。

勃魯蓋爾《雪中獵人》



老彼得·勃魯蓋爾滿門畫家,從他的丈人丈母娘起就是畫家,他兩個兒子都是畫家,在他死的時候還太小,大一點以後是跟外婆,也就是他的丈母娘學畫的。老勃魯蓋爾的孫子、重孫、曾孫也都是畫家。

此外,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裏收藏的稀世珍品,還有倫勃朗的一幅自畫像、荷蘭畫家維米爾的《繪畫的藝術》,以及鼎鼎大名的切裏尼金鹽瓶。

切裏尼金鹽瓶



切裏尼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晚期著名的金銀匠和雕塑家,他的雕塑《珀修斯舉著蛇發女妖墨杜薩的頭》現在就放在佛羅倫薩市政廳廣場柱廊上。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被法國文豪大仲馬寫進小說《阿斯加尼奧》裏麵,這本書有中文版,實際的主人公不是阿斯加尼奧,而是他的師傅切裏尼,描寫的就是切裏尼應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請去法國宮廷工作的冒險故事。就在這個時期,他為弗朗索瓦國王製作了一個雕刻精巧的金質鹽瓶。這個鹽瓶特別有名,因為2003年它從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被偷走,博物館懸賞百萬歐元尋找金鹽瓶,三年以後竊賊自首,根據供述,從外省的森林裏找回了金鹽瓶。因為這樁傳奇的竊案,這件寶貝很可能是整個博物館裏最有名的收藏品了。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丁副官 回複 悄悄話 精彩詳盡。感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