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遊雜記:文藝複興和巴羅克藝術源流 (3/9) 三大師

(2021-08-13 06:01:06) 下一個

歐遊雜記:文藝複興和巴羅克藝術源流

3. 三大師:文藝複興中心從佛羅倫薩向羅馬的轉移

這一節的內容主要來自我的《阿爾卑斯山的彼方》一書第五章第2節“翡冷翠”和第六章“教會的羅馬,貝尼尼的羅馬”

文藝複興早期的幾乎所有名畫家,都是佛羅倫薩人,後來鼎盛期的三大師也幾乎都是,隻有拉斐爾生於教皇國的烏爾比諾。三大師之中,達芬奇最有名的兩幅作品,《蒙娜麗莎》在巴黎盧浮宮,《最後的晚餐》在米蘭,而拉斐爾最主要的作品全在梵蒂岡,這章既然已經說到佛羅倫薩,那就順便先說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1475年生於佛羅倫薩附近,比達芬奇小23歲,比拉斐爾大8歲,他很長壽,活了將近90歲,而且直到生命的尾聲還在創作。所以三大師之中,米開朗琪羅的藝術生命最長。他父親是小城的官員,祖輩是佛羅倫薩的小銀行家,1488年13歲進藝術工場學徒,14歲當上領工資的正式員工,15歲就由師傅推薦進洛倫佐·美第齊創辦的人文學院學習,可以說米開朗琪羅少年時代受到過洛倫佐·美第齊的養育之恩,他在美第齊家庭裏生活了五年之久,可以登堂入室和美第齊家族成員一起吃飯。米開朗琪羅在人文學院學習期間被同學打斷了鼻梁,原本就不英俊的臉變得更加醜陋。米開朗琪羅才華蓋世但是相貌不佳,這很可能在心理上導致他後來孤傲和偏激的性格,他和同時代幾乎所有藝術大師都鬧過矛盾,但他也的確有資本看不起所有人。米開朗琪羅的保護人洛倫佐·美第齊死於1492年(那一年西班牙完成統一,哥倫布受命遠航),但是美第齊家族繼續讚助他的藝術事業,事實上美第齊家族對波提切利、委羅奇奧、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這些藝術大師的讚助方式並不是自己訂貨,而是給他們介紹其他達官貴人作為客戶,這種做法同時也是美第齊在政治上拉攏其他權貴的手段。經美第齊家族介紹,1496年21歲的青年米開朗琪羅來到羅馬,此時的他已經完成了一些不那麽重要的作品,漸漸開始出名。他27歲完成法國駐羅馬大使訂製的雕塑《聖殤》,這是一尊精美絕倫的聖母哀悼基督像,現在放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裏,讓當時的米開朗琪羅名噪一時。



24歲米開朗琪羅回到推翻美第齊家族統治,施行共和製的佛羅倫薩,應毛紡織行業公會的邀請完成曠世名作《大衛》。



今天去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畫廊的遊客數量,在各主要景點當中僅次於烏菲齊畫廊,大家都是去那裏看米開朗琪羅《大衛》的真跡,為了避免浪費時間在門口排長隊,最好還是事先在網上預訂參觀時間。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像選取大衛在一擊必殺之前那一瞬間的緊張和內斂,充滿情緒的張力,而前麵提到巴蓋羅博物館收藏的多納泰羅的大衛像,選取的是大衛殺死巨人歌利亞之後輕鬆的微笑,表現的是享受勝利的情緒。後麵還會提到巴羅克藝術風格大師貝尼尼(Bernini)另有一尊非常著名的大衛像,在羅馬博爾蓋塞畫廊(Borghese),那又是另一種不同風格。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和講究精準人體比例的其他文藝複興作者不同,他為了強調某種情緒或者特征,會故意誇張局部,《大衛》的手比正常的比例放大了,不但在觀眾仰望它的時候不會覺得人物的手小,而且凸出了人物的力量。其實跟他本人後期的雕塑作品相比,大衛像的誇張和變形還真不算特別離譜的。這尊雕塑完成之後,佛羅倫薩市政府組織了一個委員會來決定它的擺放位置,當時佛羅倫薩成名的老藝術家達芬奇和波提切利,都在這個委員會裏,達芬奇等人建議把大衛放在市政廣場的蘭奇敞廳,波提切利等人建議放進大教堂,但是第三派意見占了上風,最後決定把《大衛》放在市政廳門口,就是現在廣場上複製品的位置,直到19世紀後半期,佛羅倫薩當局才出於文物保護的原因把原件收入室內博物館,在廣場上代之以複製品。

米開朗琪羅1504年29歲時完成《大衛》,轉年應新當選的教皇朱理二世邀請赴羅馬,為聖彼得被縛教堂裏(San Pietro in Vincoli)教皇本人的墓製造四十尊雕像,原定工期5年完成,事實上後來米開朗琪羅斷斷續續做了40年,到死都沒能最後做完,今天在羅馬聖彼得被縛教堂裏見到的摩西像就是這項工程的部分成果,收藏在盧浮宮的《垂死的奴隸》和《反抗的奴隸》也屬於這項工程。

這位朱理二世是一個非常英武有魄力的教皇,綽號 “武士教皇“,曾經親自帶領軍隊出征,就是在他任期內的1506年,教廷把原來的聖彼得教堂推倒重建。這是當時整個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一項工程,其首席工程師自然也就享有西方世界首席藝術家的榮耀,當時的總工勃拉曼特(Bramante)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建築藝術家,但是他對米開朗琪羅的名望感到嫉妒,害怕米開朗琪羅奪取自己的地位,於是攛掇教皇強迫米開朗琪羅去畫梵蒂岡教皇宮裏西斯廷禮拜堂的天花板,勃拉曼特的如意算盤是以為米開朗琪羅隻是雕塑出色,強迫他做自己不擅長的繪畫工作就能讓他出洋相,結果米開朗琪羅在1508-1512年間畫了四年西斯廷天花板,成就了《失樂園》、《上帝創造亞當》等不朽名作。

西斯廷天頂畫



勃拉曼特還有一個給米開朗琪羅拆台的小動作,是向教皇介紹其他出色的藝術家以分寵,1508年他給朱理二世教皇引薦了拉斐爾,所以正當勃拉曼特建造羅馬聖彼得教堂、米開朗琪羅畫西斯廷禮拜堂天花板的時候,拉斐爾也同時在教皇的書房裏麵畫《雅典學院》,這是一個標誌性的偉大時刻,文藝複興的中心已經從佛羅倫薩轉移到了羅馬。

但佛羅倫薩和米開朗琪羅的緣分還沒有盡。1513年朱理二世教皇去世,新教皇利奧十世是洛倫佐·美第齊的次子,早就和米開朗琪羅相熟,他派米開朗琪羅回佛羅倫薩,裝修聖洛倫佐教堂的正立麵,曆代美第齊家族成員都埋在這座教堂裏。米開朗琪羅為這個工程進行了三年設計,可是還沒動工就因為財政拮據而取消了。所以,直到今天佛羅倫薩城聖洛倫佐教堂正立麵都沒有裝上大理石飾板,仍然這麽光禿禿地裸露著磚牆。但是今天的遊客如果錯過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教堂,那猶如入寶山而空回,就錯過了佛羅倫薩最精彩的米開朗琪羅雕塑。

聖洛倫佐教堂



聖洛倫佐教堂坐落在佛羅倫薩大市場背後,和市場隻隔一條皮貨街。它的名字倒並非是因為“偉人洛倫佐”·美第齊,而是來自古代佛羅倫薩的另一位叫做洛倫佐的聖徒,據說這座教堂是佛羅倫薩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建成之前還是佛羅倫薩的主教座堂。教堂裏有美第齊家族專屬禮拜堂,曆代美第齊家族的墓就在這裏,所以美第齊家族對這座教堂特別青睞。15世紀早期舊教堂被拆毀翻新,當時的總設計師就是建造聖母百花大教堂拱頂的布魯內萊斯基,所以聖洛倫佐教堂是一座相當純粹的文藝複興式建築。教堂裏麵有多納泰羅的布道壇和大門雕塑,教堂所屬的修道院建築群裏,有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勞倫提安圖書館(Laurentian Library),最最重要的是教堂聖壇背後的美第齊禮拜堂。這裏埋葬了曆代美第齊家族成員,米開朗琪羅從1521年開始,在這裏花費13年時間打造了《夜與晝》、《晨與昏》等代表作。美第奇小教堂有一個房間是完全由米開朗琪羅設計的,雖然沒有完成,但是已經足以在藝術史上流芳百世了:它正中間的偉人洛倫佐和其弟弟朱利亞諾·美第齊的墓在米開朗琪羅1534年最終離開佛羅倫薩的時候還沒有動工,所以反倒是兩側兩位美第齊家族小輩的墓成了藝術史上的傑作。

朱利亞諾美第齊和晝夜



其中一側正中雙手放在膝蓋上握著權杖的,是偉人洛倫佐的第三個兒子,那慕爾公爵小朱利亞諾·美第齊,1512-1516年間佛羅倫薩的統治者,也是利奧十世和克萊門特七世兩位教皇的哥哥。另一側牆上一手托腮的正麵雕塑是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彼得·美第齊,偉人洛倫佐的長房孫子,那慕爾公爵的侄子,1516-1519年間佛羅倫薩的統治者。這兩個人都被塑造成身穿甲胄的古羅馬將軍。他們都在沉思,整個坐姿呈現古希臘雕塑那種典型的運動中的平衡,並不是端正地坐著,而是好像馬上就要有所動作,人物的麵龐英俊略帶憂鬱,而肌肉被甲胄緊緊包裹著,顯得異常發達,據說當時就有人批評說無論形體還是麵容,都不象真人。但米開朗琪羅很自信地說“千年之下,還有誰能看得出象不象?”

洛倫佐美第齊和晨昏



人物形體更多的誇張表現在兩尊雕像腳下斜躺的晝夜晨昏四尊雕塑。小朱利亞諾像下的男人象征晝,張著眼睛,女人象征夜,閉著眼睛。洛倫佐·彼得像下的女人體是清晨,一條腿支起半邊身體,似乎正要起床,男人體是日暮。這四尊合起來就是晝夜晨昏,象征日月流逝,四時交替不斷。注意看這四尊人像的肌肉都非常發達,四肢和脖子都有極度的扭曲和拉長,尤其是兩具女性人體,肌肉強健完全不像女人,倒像是一具男性健美運動員的身體上加了兩個椰子殼。這就是米開朗琪羅的特點:他有意摒棄均衡和完美,為了強調激情、突出力量而使用誇張和變形。無論《大衛》還是《晝夜晨昏》,以至於西斯廷壁畫中的上帝和耶穌,都有這個特點。他注重戲劇張力的誇張風格偏離了經典文藝複興風格的軌道,後人的藝術史裏有時把文藝複興晚期的這種戲劇化風格稱為樣式主義(Mannerism,也有中文譯成矯飾主義),而把米開朗琪羅作為樣式主義的鼻祖。

米開朗琪羅在聖洛倫佐教堂裏美第齊禮拜堂的工作斷斷續續,這期間1521年派他回佛羅倫薩的利奧十世教皇去世,中間經過一年半的另一位教皇,下一任就是利奧十世的弟弟,偉人洛倫佐的養子克萊門特七世,克萊門特教皇作為一位美第齊,繼續支持米開朗琪羅的工作。但1527年佛羅倫薩再次起義驅逐美第齊統治者,建立共和,米開朗琪羅雖然身受美第齊家族恩惠,但是他的政治理想是共和派的,他投入為起義者設計武器和防禦工事的工作中,但1530年佛羅倫薩淪陷,美第齊家族複辟,米開朗琪羅逃到羅馬,不過教皇克萊門特不予追究,繼續讓他工作。1534年米開朗琪羅放下未完成的美第齊禮拜堂陵墓工程,最後一次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羅馬,克萊門特七世教皇讓他繪畫西斯廷禮拜堂正麵牆上《末日審判》壁畫,所以整個1540年代,米開朗琪羅在羅馬做三件事:畫西斯廷正麵牆上的壁畫,設計羅馬卡皮托山頂廣場,還出任聖彼得大教堂的新一任總建築師,主持建造了教堂的大圓拱頂。他最後一件作品是現在收藏在米蘭斯福爾紮城堡博物館裏未完成的《聖殤》,這些作品,我們後麵在羅馬再說。米開朗琪羅89歲病逝於羅馬,遺囑要葬在家鄉佛羅倫薩。今天,他的墓就在靠近阿諾河邊的聖十字教堂(Santa Croce)。

聖十字教堂在聖母百花主教座堂東南方向800多米,外立麵也是全部用白綠大理石鑲板裝飾,乍看上去有點象縮小版的聖母百花教堂。它是上一節提到的阿西西的方濟各會在佛羅倫薩的總部,據說也是世界最大的方濟各派教堂。聖十字教堂門口矗立著一座詩人但丁的立像,內部則以眾多意大利曆史文化名人的墓葬紀念碑出名。米開朗琪羅的墓呈金字塔形,頂上用紅色大理石雕刻出打開的帷幕。

聖十字教堂米開朗琪羅墓



伽利略的墓上,有他手持望遠鏡的胸像,他是比薩人,當時比薩隸屬於佛羅倫薩公國。



伽利略同時代的著名政治家馬基雅維利則是不折不扣的佛羅倫薩人,他的墓也在聖十字教堂。



此外,前麵提到製作聖母百花大教堂洗禮堂“天堂之門”的吉貝爾蒂、發明無線電報的馬可尼、寫出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和《威廉退爾》的羅西尼,他們最終長眠的地方全都在這座聖十字教堂裏。

繼續說這位在羅馬城和梵蒂岡留下諸多藝術名勝的新教皇朱理二世。他上台以後第一件事是從佛羅倫薩請來米開朗琪羅,讓他為自己在教堂裏建造陵墓。教皇以下以紅衣主教地位最為尊崇,正如各地的大主教都有自己的座堂,在羅馬的每位紅衣主教也有自己的總部,朱理二世未當上教皇之前主持的教堂,是今天坐落在古羅馬圓形劇場旁邊的聖彼得被縛教堂。耶穌基督的大弟子,第一任教皇聖彼得在耶路撒冷第一次被捕,捆縛他的鎖鏈被天使打斷,這段鎖鏈就供奉在這裏。米開朗琪羅雖然未能完成朱理二世教皇的陵墓,但他所做的摩西像卻成了藝術史上的名作。這座大理石像高達2米5,是典型的米開朗琪羅式誇張的大力士風格,上身肌肉發達,雙臂青筋暴露,整個軀體蘊蓄著無窮精力。按照聖經舊約《出埃及記》,摩西領導被奴役的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前往上帝指示的流淌著奶與蜜的迦南之地。他們跨過紅海擺脫了法老追兵,在西奈半島遊蕩了四十年,某一天上帝顯靈召喚摩西登上西奈山領受十條戒律,嚴禁以色列人信仰別的神或者膜拜偶像。當摩西領受十誡下山時發現族人正在圍著一隻新鑄的金牛歌舞宴飲,崇拜這座偶像充當領袖,當即大怒。米開朗琪羅的雕塑刻畫的就是這個瞬間,摩西在坐姿當中扭轉頭部和左腿的方向,動態的平衡感,明顯是學習古希臘雕塑的風格。摩西頭上長角,象征他的睿智或者憤怒,其實是個誤會:古希伯來語裏光環和犄角兩個詞相似,文藝複興時代的人們把典籍裏的光環誤譯成了犄角。

摩西像




朱理二世教皇上任以後決定動工徹底重建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羅馬帝國時代君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教以後,在聖彼得的墓上方就建造了一座聖彼得教堂,是典型的古羅馬巴西利卡樣式。但是一直以來,羅馬主教(教皇)的座堂並不在這裏,而是城南的拉特蘭教堂(Archbasilica of St. John Lateran),教皇宮也在拉特蘭教堂旁邊。教廷從法國阿維尼翁搬回羅馬之後,原來的拉特蘭宮經過兩場大火被毀,雖經修複已經不堪使用,教皇在羅馬城裏其他兩處住所暫住,1447年的教皇尼古拉五世把今天梵蒂岡原有的一座宮殿拆毀,重建了現在的教皇宮搬進去居住。教皇宮旁邊的舊聖彼得教堂也顯得不夠宏偉,因此在整個15世紀後半期,一直有推倒重建聖彼得教堂的動議。朱理二世人稱“戰士教皇”,做事明快果決,迅速拍板定下了重修聖彼得教堂,大規模裝飾教皇宮的決策。他請來勃拉曼特出任聖彼得大教堂的首位總設計師,請來拉斐爾為自己的辦公室書房做壁畫裝飾,又授意米開朗琪羅把精力從聖彼得被縛教堂的陵墓雕塑,轉向創作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壁畫。這三位巨匠同時為羅馬教廷創作,標誌著羅馬取代了佛羅倫薩,成為文藝複興鼎盛期的中心。

拉斐爾教皇朱理二世像



梵蒂岡,是任何一位來到羅馬的遊客必去的朝聖之地,即便筆者不是基督教徒,也會專程前來膜拜那些古往今來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梵蒂岡博物館在台伯河西岸,每一個開放日早晨入口處永遠排著長隊,我第一次參觀梵蒂岡博物館的時候是5月下旬,算不上旺季,又不是周末,早上7點半開始排隊,站在一公裏開外的隊尾,但8點45分開始售票以後,放人的速度也很快,其實用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少,9點多就進入梵蒂岡博物館裏麵了。進梵蒂岡以後,最好先不忙著隨人流左轉去參觀主要的宮殿和藝術品,而是右轉先去看畫廊(Pinacoteca),這裏集中了曆代教皇搜集的油畫,把這部分看完,將來參觀過整個博物館,就可以徑直進入聖彼得教堂,不必原路返回了。畫廊和將要看到的梵蒂岡的雕塑和壁畫相比,規模相形見絀,可以很快地走過,僅稍作停留,但這裏仍有幾幅值得流連欣賞的傑作。最醒目的作品是拉斐爾生平最後一幅畫作《耶穌顯形圖》,畫上耶穌基督向懷疑他的弟子們現出真身,



還有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下架圖》,人們把耶穌基督的屍體從十字架上解下來,準備安葬。



再有就是達芬奇未完成的作品《荒野中的聖熱羅姆》。



整個畫廊的參觀路線形成一個回路,出口又回到入口的地方,看完以後,可以開始看梵蒂岡教皇宮裏麵的正式收藏了。梵蒂岡教皇宮的規模雖然龐大,但博物館的參觀路線隻有一條,終點在西斯廷禮拜堂,不會走迷路。真正的傑作,開始於八角形庭院。這裏陳列了來自古希臘最好的雕塑。其中包括著名的《拉奧孔》。在同一個八角形庭院中,還有《珀修斯殺蛇發女妖美杜莎》、《刮汗汙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和《太陽神阿波羅》,這些古希臘雕塑全都出土於文藝複興時期的羅馬城,每次發現,都在城裏引起一陣轟動,人們震驚於古人卓越的雕塑技巧,寓動於靜的動態平衡設計,由此掀起一股重新發現古人,效法古人的藝術潮流,所謂“文藝複興”這個詞,就來源於此。而以上這些古代雕塑中,對青年米開朗琪羅震動最大的一尊,就擺在八角庭院前方第二座大廳正中,這尊大力神赫克裏斯像甚至根本沒有完成,隻有筋肉虯節的上身軀幹和大腿,坐在獅皮上麵。米開朗琪羅自負雕塑技藝天下無雙,隻有古代大師才可以與自己匹敵,而當他看見這座雕塑的時候,他會撫摸著大理石告訴別人:“我是這尊軀幹的學生”。與八角庭院中的《阿波羅》相比,大理石的軀幹並不美,也不均衡,甚至是粗礪醜陋的,而米開朗琪羅所尋找的美,並不是世俗意義上均衡的秀美,而是力量、是內在的激情,這尊肌肉凸起的雕塑給了米開朗琪羅他想要的示範。回想一下他的《摩西像》、《大衛》,尤其是《晝夜晨昏》群雕當中肌肉發達象男人戴了兩個椰子殼的女人體,可以看出米開朗琪羅風格的變化。

走過這些展室之後,又回到埃及房間的入口,從這裏上樓,進入長長的地圖畫廊,整個走廊富麗堂皇,兩邊陳列著意大利各地的手繪地圖,基本順序是沿著行進路線由南向北依次陳列,右手是意大利東海岸的城市,左手是西海岸城市。這是世界上最華麗的走廊了,它的建成年代比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在梵蒂岡工作的時間晚六十多年,是1580年由教皇格裏高利八世邀請教會裏一位精通數學、天文和地理的神甫但提(Danti)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完成的。

在地圖畫廊的盡頭,有一係列的大廳,原先是朱理二世教皇的接見廳和辦公室,第一個房間占據整麵牆的油畫描述了1683年波蘭國王索比斯基率領波蘭驃騎兵,在維也納城下擊潰圍城的土耳其大軍的事跡。這次戰役比拉斐爾去世晚了160 多年。之後四個大廳的壁畫和頂畫完全由拉斐爾和他的團隊一手包辦,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就是教皇書房“簽字大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的這幅《雅典學院》,畫的是柏拉圖在雅典主持學院,匯聚全希臘學者鴻儒的盛況。



這幅巨型壁畫的人物多達五十幾人,絕對不是一幅寫實作品,拉斐爾把各個時代的哲人巨匠繪在同一幅畫中,可是沒說明他畫的是誰,所以畫上的人物身份曆來有爭議。一般來講,這幾個人物是比較公認的:畫麵中心的兩個人,手指向天的是柏拉圖,因為他研究一切形而上的學問—“天之道”,手指向地的是亞裏士多德,因為他研究一切人世間的應用學科,比如物理學—“人之道”。拉斐爾又沒見過柏拉圖,所以拉斐爾所畫的柏拉圖的臉,實際上是達芬奇。左邊穿綠衣服禿頭的那個,是柏拉圖的師傅蘇格拉底,他發明了修辭學,是辯論之父,蘇格拉底麵向左邊,雙手前伸,怒目圓睜,似乎正在和對麵的人爭辯什麽。而跟蘇格拉底麵對麵,臉向右方,唯一頂盔貫甲,腰懸寶刀的那位,是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大帝。以上這幾位,其實是一脈相承:蘇格拉底的學生是柏拉圖,柏拉圖的學生是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給馬其頓朝廷當過私人教師,他的學生正是亞曆山大大帝。亞曆山大大帝正下方坐著,正在書寫習題,背後還有一個瞪大眼睛的土耳其人和一個禿頂老頭想來抄作業的這位,是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他寫的肯定是數學習題,因為正是他證明了勾股定理。畫麵左側前排,臉對觀眾,身穿藍衣,戴著帽子正在看書的,是哲學家伊壁鳩魯,他的書架在石柱上,離開眼睛太近,不近視才怪。前景上畫麵右下角那群人物中心,低頭向下伸手好像提鞋子那個,是幾何學之父歐幾裏德,正在圖板上給學生講幾何學原理呢,也有人說那是阿基米德。畫麵最右方倒數第二個,戴棕色貝蕾帽的年輕人,是拉斐爾本人。前景最右方背對著觀眾,手裏拿著地球儀的,是托勒密。整個畫麵正中坐在台階上曬太陽的藍袍禿頂老頭是第歐根尼,他是犬儒主義的創始人,最著名的小故事就是他喜歡整天曬太陽,亞曆山大大帝來看他,說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他回答:“那就請你挪開點,你擋住了我的陽光。”拉斐爾畫這幅傑作的時候,米開朗琪羅正在隔壁西斯廷禮拜堂屋頂上畫他的《創世紀》。拉斐爾有一天去隔壁瞄了一眼,結果大為驚歎,回來就把米開朗琪羅加在他的《雅典學院》裏麵,就是畫麵正中前方,柏拉圖腳底下,坐在地上靠著一張石桌,單臂支頭那個紫衣大胡子。從這點來看,拉斐爾對米開朗琪羅禮敬有加,但米開朗琪羅對三大師中的其他兩位並不買賬,米開朗琪羅曾在一封給他人的信當中,指責拉斐爾抄襲自己。我小時候看動畫片《忍者神龜》,那四隻小綠烏龜是好朋友,於是總以為它們名字的來源,文藝複興三大師之間也是親密無間的關係,其實那是誤解。

這個房間是教皇的書房,拉斐爾所畫的《雅典學院》的主題是哲學和宗教,題材正好應景,而拉斐爾畫《雅典學院》的時候,隻有28歲。拉斐爾1483年生於烏爾比諾,那是屬於教皇國裏的一個公國,他父親是烏爾比諾公爵宮廷的畫師和詩人,拉斐爾雖然8歲喪母11歲喪父,但是因為家庭關係,受過很好的教育,在藝術界也有人脈。他認識前輩畫家烏切羅,就是《聖羅馬諾之戰》的畫家,也認識聖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任建築師勃拉曼特。1500年拉斐爾17歲學成出師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找他作畫了。以後幾年常去佛羅倫薩遊學,深受佛羅倫薩文藝複興畫風的影響,尤其是達芬奇標誌性的金字塔形構圖對他影響很深。拉斐爾的第一幅傳世名作可能是《草地聖母》,當時是1506年,他才23歲,畫麵上聖母和兩個小孩子組成金字塔形構圖,達芬奇的影響極其鮮明,這幅畫現在收藏在維也納的藝術曆史博物館。



1508年,聖彼得大教堂的總建築師勃拉曼特為了在教皇麵前分米開朗琪羅的寵,向朱理二世引薦了25歲的同鄉拉斐爾。拉斐爾的代表作,除了《雅典學院》等教皇書房和客廳的四個房間壁畫,以及較早的《草地聖母》以外,《西斯廷聖母》也特別有名,這幅畫不在羅馬,當初是為皮亞琴察城的一所教堂作的聖壇畫,現在收藏於德國德累斯頓,薩克森選帝侯的茨維格宮藝術博物館裏,它最有名的地方不是恬靜的聖母,而是聖母腳下那兩個手托腮幫略顯不耐煩的小天使。這兩個小天使出現在全世界數不清的郵票、明信片、T恤衫上,很可能比拉斐爾其他任何一幅傑作更出名。



拉斐爾還畫了好幾幅教皇朱理二世和繼任的美第齊家族利奧十世的肖像,在倫敦國家畫廊和佛羅倫薩烏菲齊畫廊都有收藏。

拉斐爾教皇利奧十世像



除了繪畫,拉斐爾還在勃拉曼特死後繼任聖彼得大教堂的第二任總建築師,但是他擔任總建築師的時間太短,還不能從整體上影響大教堂的布局,拉斐爾生前留下的對大教堂的設計想法,後來都被第三任總建築師米開朗琪羅推翻了。拉斐爾英年早逝隻活了37歲,那一年是1520年,比達芬奇晚死一年,按照他的遺囑,死後被安葬在羅馬萬神殿,今天我們去參觀萬神殿,能看到拉斐爾的墓上拉丁文的墓誌銘寫著:“這裏躺著偉大的拉斐爾,他活著的時候,大自然害怕被征服,他死的時候,大自然也害怕一同死去。”



拉斐爾年輕成名,但是他的畫風卻非常沉靜平和,他畫的聖母最成功,恬靜而柔美,尤其是拉斐爾構圖的均衡,是整個文藝複興時代的高峰,可以說這種四平八穩的畫風發展到拉斐爾手中,已經畫盡畫絕,後世再也無法超越,因此後世的藝術家們就必須另辟蹊徑,由“象”到“不象”轉變。這就是從米開朗琪羅開始的“樣式主義”,直到一百年後巴羅克風格的戲路:誇張與激情。

從拉斐爾房間出來,就立刻進入米開朗琪羅不朽的西斯廷禮拜堂。這是教皇私人祈禱的小教堂,也是票選新教皇的地方,1480年由教皇塞克斯圖四世建成,西斯廷(Sistine)這個名字就是塞克斯圖(Sixtus)的變體,而1508年讓米開朗琪羅畫天頂畫的朱理二世,正是塞克斯圖四世的侄子。事情的起因是聖彼得大教堂總建築師勃拉曼特想要出米開朗琪羅的洋相,故意找了雕塑家並不擅長的繪畫項目,向朱理二世教皇舉薦,而米開朗琪羅本人也用自己的本行是雕塑作理由固辭。但教皇不許。朱理二世最初的想法,隻是讓米開朗琪羅在天頂側麵畫上十二使徒,而米開朗琪羅被迫答應下來以後,卻對整個裝飾工程有自己更為宏偉的通盤考慮。他堅持要麽不做,要麽就全權交給自己整個重做。米開朗琪羅在這裏的天花板腳手架上不停地工作了四年,連肢體都變了形。天頂中央連續九幅畫《創世紀》,從混沌初開、上帝造人、失樂園,到諾亞方舟。西斯廷禮拜堂裏麵嚴禁照相,有十來位工作人員不停地來回巡視,可是遊人太多,意大利又不是一個以遵守規則聞名的國家,所以禁不勝禁,很多遊人都在偷拍,不但快門聲不絕於耳,甚至有閃光燈此起彼伏,真是肆無忌憚。今天,所有遊客都會從禮拜堂的聖壇旁邊,也就是壁畫《末日審判》旁邊進入西斯廷,那就讓我們一直走到長方形的禮拜堂盡頭,然後回頭站定,麵向遠端的聖壇和《末日審判》,抬頭看天花板。九幅天頂畫,按照時間順序,最早的最靠近聖壇,最晚的靠近我們站的位置,分別是《上帝創造光》、《創造日月星球》、《分開天地海洋》、《創造亞當》、《從亞當肋骨創造夏娃》、《失樂園》、《諾亞的獻祭》、《大洪水》,和《諾亞醉酒》。但是米開朗琪羅在創作的時候,是從最晚的畫起,逆時間順序繪畫。據說他畫完頭三幅關於諾亞的畫以後,拆掉腳手架從地麵觀察,覺得人物畫得太小,達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很不滿意,於是後麵幾幅畫刻意加大人物尺寸。所以我們今天會發現,諾亞的三幅天頂畫,人物和其他幾幅畫上的尺寸不統一。創世紀九幅頂畫裏最著名的一幅《上帝創造亞當》,筋肉虯結須發戟張的上帝,是米開朗琪羅的經典風格,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半躺著的亞當慵懶無力的神態。從構圖上來說,它的原型是照抄自錫耶納市政廳廣場中央噴泉的浮雕。就是這幅畫,讓工作閑暇偷偷進來觀摩的拉斐爾大為驚歎。



在天頂畫兩側的方形區域,米開朗琪羅畫了聖經舊約裏的先知,左右各五位,共十位先知。十位先知之間三角形的區域左右各四,總共八位是聖經上耶穌基督家譜的祖先。在西斯廷聖壇正麵整麵牆上,是米開朗琪羅的《末日審判》,是米開朗琪羅在完成天頂畫20多年以後重提畫筆,1534年應教皇克萊門特七世的要求畫的。



畫麵中央舉著手的是基督,基督手臂下方穿藍色衣服的是聖母瑪利亞。畫麵正中間下方的一群天使吹響號角,召集所有死去的人,從畫麵前景左下角的墳墓裏站起來,聽候審判,好人從左麵升上天堂,壞人都在右邊打入地獄。在基督右邊那隻腳的腳下,禿頭大胡子的聖巴托羅繆手裏拿著一副人皮,那是他殉道的時候被剝下來的皮,這副人皮的臉,是變形的米開朗琪羅自己的臉。1541年這幅《末日審判》完成的時候,耶穌基督是全裸,這引起很大爭議,後來教廷讓他的學生修改,把耶穌基督的生殖器遮掩起來了。米開朗琪羅在畫《末日審判》期間還設計了羅馬卡皮托山廣場等建築項目,並在1546年就任聖彼得大教堂的總建築師,當時總體施工已近尾聲,米開朗琪羅主持了大圓頂的設計施工。

最後再說達芬奇和米蘭文藝複興。達芬奇在三大師當中年紀最長,生於1452年,比米開朗琪羅大23歲,比拉斐爾大31歲。他也是佛羅倫薩人,出生的村子叫做文奇(Vinci),所以“達·芬奇”其實是以他的出生地為名,正如出生於維羅納的委羅內塞一樣,都不是畫家真正的姓氏。達芬奇父親是個富有的公證員,父母離婚,他5歲前跟母親,5歲後跟父親生活。1466年達芬奇14歲進入委羅奇奧的工場學徒,當時波提切利也在那裏,算是達芬奇的師兄。而委羅奇奧的師傅,是文藝複興早期雕塑大師,《大衛》的作者多納泰羅,多納泰羅又在聖母百花教堂洗禮堂 “天堂大門”浮雕作者吉貝爾蒂工場裏學過徒,並且是聖母百花教堂大穹頂作者布魯內萊斯基的好友。1466年達芬奇進入委羅奇奧工場當學徒的時候,委羅奇奧的師傅多納泰羅剛死,另一位大畫家烏切羅也已老年。按照瓦薩裏《藝苑名人傳》書裏說,達芬奇作為學徒和師傅委羅奇奧合作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其中達芬奇畫的是兩個天使托起基督衣袍,這部分如此卓越,居然讓師傅委羅奇奧從此擱筆。但瓦薩裏的書多有誇張,這個“天才徒弟一出手就搶了師傅飯碗”的故事引人入勝,但未必是真的。達芬奇學徒期間的確完成過一幅傳世傑作,那就是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裏的《受胎告知》,那幅畫裏麵,達芬奇把透視法運用得出神入化。這是達芬奇第一幅獨立完成的畫作。他學習了6年,1472年20歲的時候出師。1480年前後畫過一幅未完成的《荒野中的聖熱羅姆》,現在在梵蒂岡博物館的畫廊裏展出。我們知道達芬奇多才多藝,很多精力牽扯在工程方麵,什麽直升機、潛水艇、坦克這些當時屬於“奇技淫巧”的原始構思,都是達芬奇想出來的,所以他的繪畫作品其實不多,目前傳世而且確定是他畫的,總共隻有16幅,新近確定的第17幅達芬奇畫作《救世主》創造了4.5億美元的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目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油畫。青年達芬奇還發明了一種馬頭形的弦樂器,1482年佛羅倫薩的領主“偉人”洛倫佐·美第齊派他拿著琴,作為禮物去米蘭獻給攝政王魯多維科·斯福爾紮,作為佛羅倫薩和米蘭政治結盟的手段。達芬奇從此就呆在了米蘭,一直工作到魯多維科公爵下台的1499年,在此期間他畫了兩幅《岩間聖母》,目前分別收藏在倫敦國家畫廊和巴黎盧浮宮,電影《達芬奇密碼》還拿兩幅畫的異同,尤其是收藏在盧浮宮的第一幅畫上未經改動的人物手勢作文章,講解得令人毛骨悚然,引出後麵的故事。



達芬奇在米蘭畫出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壁畫《最後的晚餐》。我在米蘭最感興趣最想看的,就是這幅畫的真跡。它在市中心卡多納(Cardona)火車站附近的感恩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這是一處古色古香的建築,但是式樣並不典型:內部開始建造的時候是哥特式的,可是外部加入了大量文藝複興的元素,從外麵看起來,更象文藝複興式。《最後的晚餐》就是這個教堂裏的壁畫。為了保護真跡,教堂每15分鍾放30個人進去。所以這裏一定要事先預訂,而且旺季提前至少1個半月。電話和網上都有英語預訂,據說有時候會出現網上顯示沒有位置,而電話預訂仍然有,所以用電話比網上好。如果實在沒有,可以考慮參加當地一些旅行社的一日遊,有的旅行團能進去看這幅畫。這是一所附屬於修道院的教堂,達芬奇在畫《最後的晚餐》的時候,修道院院長總催他,結果達芬奇威脅說要把猶大的臉畫成院長,院長從此再也不敢來煩達芬奇了,誰都怕遺臭萬年呀。這個橋段,很像北齊的時候魏收編《魏書》,隨意褒貶“舉之則使上天,按之則使入地”的氣派。達芬奇畫《最後晚餐》不用傳統的畫法,所用的技術是自己發明的,但這次他的技術創新演砸了,壁畫很快開始長黴剝落。曆代專家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對這幅傑作進行修複工作。達芬奇在米蘭期間,還接下製作已經去世的第一代斯福爾紮公爵巨型青銅騎像的任務。米開朗琪羅公開聲稱達芬奇沒有能力完成它。達芬奇已經完成了巨像的陶土模型,米蘭公爵也在為最後澆築儲備青銅料,但是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發動意大利戰爭,米蘭軍隊把這些銅料拿去救急,鑄成了大炮。後來1499年新任法王路易十二占領米蘭,法軍士兵用達芬奇的陶土騎像當作炮兵練習的標靶打碎了。有趣的是,到1990年代有美國好事者按照達芬奇當時的設計,製作出了大小相同的青銅馬,現在放置在米蘭西郊聖西羅體育場北側的古代競技場(Hippodome San Siro),而聖西羅是足球迷的聖地,AC米蘭和國際米蘭俱樂部的主場。

達芬奇的銅馬



1499年米蘭被法軍占領,達芬奇逃到威尼斯當軍事工程師,後來又回到佛羅倫薩。為市政廳維奇奧宮做戰爭壁畫,和米開朗琪羅同事,1513-1515年間他受美第齊家族的利奧十世教皇邀請去羅馬,再次和米開朗琪羅跟拉斐爾同時同地工作。1515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占領米蘭,邀請達芬奇去法國,住在盧瓦爾河穀的國王城堡昂布瓦茲,達芬奇最後的歲月是在法國宮廷度過的,他吃素,還買鳥放生。當時和後世都有傳說講他是同性戀,尤其是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持這種說法。在達芬奇24歲時,他和其他3個年輕人被指控嫖男妓,但是因證據不足而被釋放,此事見於保留下來的法庭文件,應該是千真萬確。達芬奇一生所做的最後一幅畫《施洗者約翰》,就是作於法國養老期間,據說是以愛徒薩萊(Salai)為模特作的,現在在盧浮宮,畫中達芬奇把男人畫得非常女人,於是有傳說他和徒弟薩萊的關係超出了一般的師徒關係。不過這也許是捕風捉影,也許隻是因為達芬奇的畫風如此,2017年11月由沙特王子花4.5億美元創紀錄天價拍得的那幅《救世主》,畫中的耶穌基督也是男生女相。

達芬奇施洗者約翰



至於盧浮宮鎮館之寶《蒙娜麗莎》呢,具體創作的年代並不確定,隻知道它創作於16世紀,達芬奇把它從意大利帶到法國,可能在法國期間還修改,法國國王佛朗索瓦一世對這幅畫愛不釋手,甚至在洗澡的時候都要看它。後來達芬奇在法國逝世,今天我們去盧瓦爾河穀看文藝複興時代的法國莊園,在昂布瓦茲城堡裏麵,花園的一角,幾乎到了城牆邊緣,有一座哥特式的小教堂,這就是達芬奇埋骨之處。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