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介紹意大利東海岸城市拉文納 Ravenna

(2021-04-10 09:06:32) 下一個

早晨剛剛看到晴天在前麵西西裏的一個回帖裏問過一個問題,說以下拜占庭遺跡中,哪處是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


“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亞博物館 公元六世紀建起

Ravenna

Mausoleum der Galla Placidia 建於公元425年

San Vitale, 公元六世紀開始建

Basilica de s. Apollinare Nuovo (我就是寫一下而已,它還是排不上的,我覺得它的結構和Monreale的比較接近)

西西裏

Cappella Palatina  爺爺羅傑在12世紀初建的

Duomo di Cefalù 爺爺羅傑在12世紀用的同一批工匠 (我本人沒去過)

Duomo di Monreale 孫子威廉二世 建的

羅馬老區羅馬最老的聖母教堂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 金光燦爛的馬賽克, 中世紀之前

威尼斯的San Marco 中世紀以後的建築藝術”

以上這些地方裏麵,Basilica de S. Apollinare Nuovo,西西裏的Cefalu也沒有,還有羅馬城區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這三處我沒去過,不好說。其他我去過的地方,個人覺得,要是說最好看的,應該算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吧,它是混合了威尼斯本身的建築形式,再加上在聖馬可廣場那個環境下,周圍這麽多威尼斯哥特式的漂亮建築,它必須是最好看的呀。

不過單說內部裝修,我最喜歡巴勒莫郊外的Monreale主教座堂,它和巴勒莫王宮禮拜堂相比,內部黃金馬賽克的麵積大,圖案精美。而且它在郊外山頂上,遠看四周視野開闊,有風景,比巴勒莫城裏的王宮禮拜堂在這方麵占優勢。

伊斯坦布爾的索菲亞大教堂呢,單論好看比不上威尼斯聖馬可和巴勒莫Monreale,它是宏偉,還有深邃的曆史感,就像站在故宮太和殿前麵,你不會覺得太和殿作為一個建築有多好看,那是一種15個世紀的曆史,世界的中心給你帶來的曆史的感動。在接近一千年的時間裏,索菲亞教堂的大拱頂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支撐拱頂(6世紀查士丁尼皇帝建好以後,到15世紀佛羅倫薩文藝複興,聖母百花教堂的拱頂才能超越)。它不能用“美”來形容,那就是“偉大”。

西西裏、威尼斯、伊斯坦布爾在這裏都有很多很多文章和圖片介紹過了,去過的人很多。意大利東海岸的拉文納在這裏談論過的人很少。我就發個帖子專門介紹一下拉文納吧。我是2008年第一次去意大利的時候就專門跑了一趟拉文納,因為那裏是西羅馬帝國最後階段的首都,也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西羅馬滅亡以後反攻意大利半島的總督府,所以留下很重要的拜占庭建築。我去那兒專門是訪古去的。

我去年出版的《阿爾卑斯山的彼方》那本書裏,專門有一章是寫拉文納的,有大段是講民族大遷徙和查士丁尼再征服的故事,全都轉到論壇的話,篇幅太長了,我節選跟建築有關的一些段落吧。

*********

第三章  拉文納:帝國的餘暉

羅馬的曆史來到了第五世紀,羅馬城即將從帝國舞台的中心退出,取而代之在此後兩百多年成為整個意大利政治焦點的城市,是無論當時還是今天都不那麽起眼的東海岸城市拉文納(Ravenna)。

拉文納在東海岸,毗鄰亞得利亞海,它的位置偏僻,不在今天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那不勒斯這條最熱門的旅遊軸心上,所以很少有國內的遊記提到它。我特為從威尼斯繞道來此,是因為作為曆史愛好者,我對這個地方的曆史有著特殊的濃厚興趣:拉文納在西羅馬帝國晚期一度代替羅馬和米蘭成為帝國的首都,遺留下4-7世紀羅馬時代很多藝術和建築的傑作,尤其是馬賽克拚貼畫,保存下來的遺跡可謂舉世無雙。我專門為了去看羅馬遺跡而前往拉文納。

第1節 羅馬版的慈禧太後:普拉西迪亞

拉文納最重要的景點,是聖維塔萊教堂(Basilica San Vitale)和普拉西迪亞太後墓(Galla Placidia)。這兩處古跡在同一座院子裏,外表看來都是非常儉樸的紅磚建築,既不高大,也沒有大理石貼麵裝飾,甚至雕塑都沒有一個。但是內部覆蓋整麵牆和天花板的馬賽克拚貼畫,富麗堂皇得令人窒息。普塔西迪亞皇太後的墓是一座低矮的平房,中央比旁邊高出一層,內部的主要空間是一個長形穹頂的房間,裏麵放了三具大理石棺槨,正中間是普拉西迪亞,兩邊的棺槨裏一個是她的丈夫,君士坦提烏斯三世皇帝,另一個則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她的哥哥,羅馬皇帝荷諾留,也有說是她的兒子瓦倫提尼安三世皇帝。三座棺槨側麵的整麵牆壁都鑲滿了宗教題材的馬賽克壁畫,尤其是普拉西迪亞石棺的正上方穹頂上,鋪滿深藍色為底,金色馬賽克製作的無數繁星,正中有一個巨大的金色十字架。陵墓的內部氣氛頓時因為這藍色星空而顯得莊嚴肅穆。這位墓主,是西羅馬帝國晚期傑出的女性政治家,身世顯赫,她的父親是皇帝,哥哥是皇帝,前後兩任丈夫一個是國王另一個還是皇帝,兒子自然更是皇帝,連侄子都是皇帝,但這個女人一生卻也顛沛流離,不斷地和羅馬史上各種各樣的著名強人勾心鬥角,政治對手當中甚至包括 “上帝之鞭”匈王阿提拉這樣的不世梟雄,卻還能苦苦支撐羅馬帝國的骨架不倒,傳給了子孫,確有些像是晚清“同光中興”時期,支撐清朝捱過政治危機的慈禧太後年輕時代的作為跟手段,也是曆史上一段傳奇。普拉西迪亞生前幾乎沒有過片刻安寧,死後的這個陵墓環境,也算是終於能夠安享寧靜了。

故事要從羅馬帝國晚期,四世紀的君士坦丁大帝和提奧多西大帝講起。上一章裏,我們追述羅馬史,說到戴克裏先皇帝結束了羅馬的“三世紀危機”,並且兩分帝國。在這個時期,西羅馬皇帝的首都不是羅馬,而是米蘭。沒過多久,戴克裏先退休但仍然在世的時候,東西羅馬帝國就又發生了軍閥爭霸的亂局,最終君士坦丁皇帝在公元312年羅馬的米爾萬橋戰役擊敗競爭者,並當上了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共主
……

君士坦丁皇帝死後帝國再次陷入內憂外患,這次的主因不是軍閥混戰,而是日耳曼蠻族大遷徙,把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邊境衝擊得七零八落。
……

在阿德裏安堡戰役後帝國的一片混亂中,幸好羅馬帝國出了一個能幹的將領提奧多西,他率領大軍東征西討,總算穩定了帝國的形勢,製止日耳曼諸蠻族進一步入侵,並且在內戰中打敗所有對手,登上了東西兩個帝國的皇位。提奧多西還是羅馬史上第一個真正把基督教作為國教強行推廣,並且嚴厲鎮壓各種原始多神教的皇帝,就是他下令搗毀了帝國境內所有的古希臘羅馬多神教神殿,象希臘的奧林匹亞、雅典、德爾斐還有塞浦路斯、土耳其這些地方的古老神廟,今天我們隻能看到遺跡,甚至連廢墟都隻剩了一兩根石柱,當初都是提奧多西皇帝下令搗毀的,希臘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也在他的統治期間被迫停辦,直到1896年才在雅典恢複。因為提奧多西皇帝如此賣力地強推基督教,他死後被教會戴上了一頂 “大帝”的冠冕,但他卻是我個人最為痛恨的歐洲曆史人物。……

395年提奧多西皇帝駕崩的時候,他讓自己的長子,18歲的阿卡迪烏斯繼承東帝國皇位,次子年僅十歲的荷諾留繼承西帝國皇位。在提奧多西南征北戰的這些年裏,他手下有兩員得力大將,都是出身日耳曼蠻族能征慣戰的軍事高手,一個是汪達爾人斯提裏科,另一個是西哥特人阿拉裏克。這兩位青年將領未來將是帝國舞台上的主角,也是一生的對手。
……提奧多西皇帝還有一個小女兒,就是這段故事的女主人公,也是我去參觀的拉文納城裏這座古墓的主人,普拉西迪亞。提奧多西死的時候,普拉西迪亞公主才6歲,寄養在姐夫大將軍斯提裏科位於羅馬城的家中。


……提奧多西皇帝死後,女婿斯提裏科以大將軍的身份成為托孤重臣,軍中另一位青年將領阿拉裏克對於老皇帝的偏袒心懷不滿,叛羅馬而去,回歸自己的部落,做了西哥特的國王,並帶領西哥特人在東西兩個羅馬帝國不斷犯邊劫掠,成為當時帝國的頭號心腹大患。而帝國的大將軍斯提裏科始終都比阿拉裏克技高一籌,兩個人麵對麵打過幾場大戰,無數次小戰,始終是斯提裏科占上風,……

公元402年,阿拉裏克舉兵圍困當時朝廷所在地米蘭,斯提裏科及時趕到擊敗阿拉裏克解圍。這次圍城把18歲的荷諾留皇帝嚇得不輕,於是決計遷都到東海岸的拉文納,拉文納城外四麵都是沼澤,易守難攻,從此以後,拉文納就成了西羅馬帝國的末代首都,直到後來東羅馬帝國反攻意大利,三百多年都是帝國在意大利半島上的政治中心。

荷諾留皇帝漸漸長大成人,雖然總是龜縮在拉文納小朝廷裏麵不敢出來作戰,但卻對手握重兵的斯提裏科越來越多猜忌,在公元408年荷諾留下令逮捕並處決了這位國之幹城。斯提裏科一死,世上再也無人可以克製西哥特王阿拉裏克,410年阿拉裏克席卷意大利半島如入無人之境,兵臨羅馬城下。羅馬,這座7百年來從未被攻陷的永恒之城,終於匍匐在阿拉裏克這位一世梟雄的腳下。當時普拉西迪亞公主22歲,被阿拉裏克劫走,隨著劫掠之後的西哥特軍隊離開了羅馬城。……

不過似乎攻克羅馬是阿拉裏克畢生的宿命一樣,他在撤出羅馬不久就在軍中病亡,繼任的西哥特王是阿拉裏克的妹夫阿陶爾夫。從410年攻克羅馬,到411年阿拉裏克病逝,再到414年阿陶爾夫被羅馬大將軍君士坦提烏斯所殺,這五年間,西哥特部落大軍從意大利南部轉戰高盧和西班牙,普拉西迪亞公主一直被囚禁在軍中。她當時正值青年(410年羅馬陷落的時候22歲),小時候訂娃娃親的那個斯提裏科的兒子早已和斯提裏科一同遇害,而且她哥哥荷諾留皇帝是個同性戀,沒有子嗣,所以和她結婚的人,就有未來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因此普拉西迪亞是個奇貨可居的人質,自然西哥特人不肯釋放她,卻又始終對她加以優待了。414年,已經喪偶的西哥特王阿陶爾夫自己娶了普拉西迪亞,並借此機會和帝國朝廷講和,但是帝國大將軍君士坦提烏斯不答應,大將軍從皇帝那裏得到 “救回長公主你就是駙馬”的承諾,急如星火地帶領大軍閃擊西哥特王國,於415年俘殺阿陶爾夫,西哥特王國向帝國屈服,被迫成為帝國的臣民和盟友。大將軍君士坦提烏斯成為普拉西迪亞長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同時也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421年2月,荷諾留皇帝任命自己的妹夫兼大將軍為西帝國共同執政的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三世----不要忘記東西帝國理論上各自可以有正副兩位皇帝,而普拉西迪亞也就同時擁有了長公主和皇後的雙重身份。這位一字並肩王起自軍旅,戰功赫赫,又是羅馬人,本來是比政治上和床笫間同樣軟弱的荷諾留皇帝更加合適的保衛帝國的人選,可惜他在皇位上隻呆了9個月就突然暴斃。守寡的普拉西迪亞皇後帶著年幼的兒子,瓦倫提尼安逃到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當時東帝國的皇帝是她的侄子,也就是普拉西迪亞跟荷諾留皇帝兄妹的大哥的兒子。

兩年之後的423年,西帝國遷都拉文納的第一任皇帝,大奸雄提奧多西的次子,在政治軍事上和床笫間同樣軟弱的荷諾留皇帝,在皇位上呆了漫長的28年之後,終於駕崩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東羅馬皇帝派兵護送姑媽普拉西迪亞帶著5歲的小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返回拉文納,經過短暫的戰爭,他們擊敗了搶奪西羅馬皇位的對手,坐上皇位。從公元425年到437年瓦倫提尼安三世年滿18歲親政之間的13年間,普拉西迪亞皇太後攝政,接下了西羅馬帝國這艘漸漸下沉的巨輪的舵手位子,即便兒子親政之後,皇太後仍然在帝國事務上保留了自己的影響力,直到450年去世為止。普拉西迪亞攝政時期的政治對手絕不易與: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埃提亞斯、“上帝之鞭”匈王阿提拉、一代天驕日耳曼汪達爾國王蓋撒裏克,這些彪炳史冊的名王大將都是她的同時代人。


……(此後大段是寫汪達爾國王蓋撒裏克、匈王阿提拉的功業,此處省略)

今天站在普拉西迪亞陵墓裏麵,看著這帝後兩代的三具石棺,隻要稍微了解這段帝國末期的曆史,就會不由自主地感慨萬端。普拉西迪亞這個羅馬晚期最有傳奇色彩的女人,從幼年父親帶來的最後一次帝國中興和統一,到老年見證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肆無忌憚,一生幾乎貫穿整個晚期西羅馬帝國的衰亡史,和阿拉裏克、阿提拉、蓋撒裏克這些絕世英雄和梟雄打交道,從攝政以後,整個西羅馬帝國的廢墟都壓在她的肩膀上,她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韌性支撐羅馬朝廷的政局,居然從不落於下風,在普拉西迪亞跟兒子瓦倫提尼安三世死後的那幾年,帝國的安全形勢其實比她哥哥荷諾留統治期間有了很大的改善。應該說,普拉西迪亞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女性政治家。但和曾經完成 “同光中興”的慈禧太後一樣,曆史潮流已經離她而去,她死後不久,帝國、皇朝就灰飛煙滅了。普拉西迪亞太後的屍體一直在這裏完好地保存到文藝複興以後的16世紀,那時兒童玩耍引起的一場大火焚毀了皇帝太後的遺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隻是空的石槨。

普拉西迪亞太後墓外觀

普拉西迪亞太後墓內部

 

第2節 帝國反擊戰

(這一節主要講的是西羅馬帝國覆滅以後,東帝國反攻意大利本土,再征服的故事,由此引出東哥特國王提奧多裏克墓,和聖維塔裏教堂兩處古跡)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幾乎立刻,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朝廷就做出了反應。東帝國當時也處於被蠻族輪番入侵的境地,尤其是遭到阿提拉匈人帝國的打擊,元氣大傷,它反擊的方式是“以夷治夷”,派出了臣屬於自己的另一支強大的哥特部落,東哥特人進入意大利,為自己作戰。
……

提奧多裏克大王死於526年,他作了55年東哥特國王,享壽72歲,在那個時代算是高壽了。今天,在拉文納城外,也有提奧多裏克大王墓。它在城東,遠遠地跟市中心的普拉西迪亞太後墓、聖維塔萊教堂、但丁墓這些名勝隔著鐵路,維護得並不精心,進入墓園的時候,有種荒煙蔓草,斜陽草樹的感覺。陵墓本身是一座兩層樓十邊形的大理石建築,下層室內直徑大概有十米左右,空空蕩蕩,二層樓中央擺放著提奧多裏克大王的紫紅色大理石棺槨,沒有蓋子,因為裏麵的屍體早在6世紀就已經被拜占庭帝國搬出來了,現在看上去空空蕩蕩的像個澡盆。在墓園裏草坪小道的兩邊,那些一米來高的照明燈設計得很有意思,燈的頂部做成古代哥特武士的圓形鐵盔,鐵盔的麵罩打開就形成了燈光透射出來的孔洞。這座陵墓把帝國晚期日耳曼蠻族的建築樣式保存得很好,因為提奧多裏克下葬不久,東羅馬帝國就發動了恢複帝國版圖的再征服戰爭,這裏被羅馬收複之後改成基督教堂的一個附屬建築物,從那時起到現在改動不大。

東哥特的提奧多裏克大王死後僅僅一年,一代雄主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登基,成為東羅馬帝國的新任皇帝。

……

查士丁尼朝不僅有青年名將貝利撒留橫掃北非和意大利本土的光複中興,而且在政治、藝術、宗教、法律多方麵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查士丁尼法典是今天西方法律係統的鼻祖,羅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朝在君士坦丁堡建成的索非亞大教堂是建築藝術和工程學的奇跡,它的大穹頂在整個歐洲中世紀都沒有人能夠複製,直到文藝複興時代的佛羅倫薩教堂穹頂才有超越。

查士丁尼皇帝的執政風格,和80年代的美國總統裏根一樣,最大的能耐就是知人善任,他本人的才能並非如何突出,但是軍事上從籍籍無名間一手提拔了青年軍官貝利撒留,又從身邊的太監老仆人中派了一個納爾西斯,結果兩個都是絕代名將;他所委派的《查士丁尼法典》的主編,重建索菲亞教堂的建築師,等等都是很有才幹的人,也確實每人都幹出了一番青史留名的大事業來。
……

西羅馬帝國末期和查士丁尼光複時期,拉文納一直都是帝國的首都或者首府。查士丁尼的統治時期,拉文納城建造了聖維塔萊教堂,是帝國意大利總督府在拉文納的主教堂。今天這座教堂和前麵講到的普拉西迪亞太後墓在市中心的同一所院落裏,也被列入了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它外觀上並不起眼,而教堂內部裝飾的從頂至底的羅馬時期鍍金馬賽克拚貼畫富麗堂皇。尤其是聖壇上方側麵占顯赫地位的馬賽克畫,一麵是查士丁尼大帝和他的宮廷大臣,另一麵是提奧多拉皇後和內宮貴婦。幾乎所有寫到這段曆史的著述,都會引用這兩幅壁畫。從這兩幅同時代的壁畫上,我們才能見到皇帝皇後的真容。在查士丁尼身後兩側的文臣武將當中,肯定有貝利撒留,有些書猜測畫中也應該有太監名將納爾西斯,但是壁畫沒有留下名字,今天的我們也就無從知道上麵究竟誰是誰了。

 

其實如果懂得建築藝術史的話,這座維塔萊教堂本身的結構和外觀也頗有可看之處。我們知道,古希臘的典型建築是比例和諧的多柱神廟,柱頭有多裏克、愛奧尼克、科林斯三種式樣,神廟正麵有三角門楣,因為古希臘人很少用圓的拱頂,所以必須用很多的柱子支撐屋頂才行。其實,在希臘的邁錫尼城堡獅子門和附近的窖藏建築,我們已經看到公元前1200多年的邁錫尼文明時期,希臘人已經知道使用拱形結構了,可是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臘黃金時期卻沒有把拱頂使用在神廟建築中,這有點令人費解。因為神廟這種公共建築需要無遮擋的內部空間,唯有大拱頂能做到這一點,古希臘神廟用很多柱子支撐,內部空間就被分隔開來。

古羅馬人做到了用大拱頂建造公共建築,創造了無支撐又無分隔的內部空間。又因為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這種建築材料,公共建築可以做得很大,比如上一章裏提到過的羅馬論壇入口右手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雖然隻剩一麵牆,其體量之大還是讓人驚訝。羅馬帝國給後世的歐洲留下的建築樣式,最著名的是兩種。一種是所謂巴西利卡(Basilica),羅馬時期是公共會堂和法院,典型的巴西利卡呈長方形,內部兩排列柱把空間分隔成三條縱向的走廊,中間走廊寬屋頂更高,兩側走廊窄,屋頂低於中央走廊的屋頂。中央走廊盡頭有凸出的半圓形後殿,後殿屋頂呈拱形。後來基督教的教堂沿用了羅馬巴西利卡建築形式來建造教堂,就是因為看重它廣闊而且無遮擋的內部空間(隻有縱向兩列柱廊分隔)。到今天,巴西利卡這個詞的含義變成了大教堂,比如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名字就是聖彼得巴西利卡。

古羅馬給後世留下的另一種建築樣式是圓形或者正多邊形的,一般都用拱頂,有些在正麵還用古希臘神廟式樣的大門,最著名的例子是羅馬萬神殿。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東帝國統治意大利的首府是拉文納,作為拉文納主要教堂的這座聖維塔萊教堂,還有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伊斯坦布爾)的皇家主教堂索菲亞大教堂,都是這種正多邊形,而且這兩座教堂的建造年代也差不多。這種建築樣式,在東歐開啟了拜占庭式建築,在西歐則影響了查理曼帝國的加羅林式建築和稍晚的羅曼式建築,這幾種建築樣式的柱子之間都用半圓拱頂,不象後來中世紀發源於法國的哥特式建築使用尖拱。而且那個時代承重牆的材料不夠結實,為了支撐中央的大拱頂,牆必須做得很厚實,才不會被壓得向四麵坍塌下去。在聖維塔萊教堂外麵,還有幾座粗壯的室外扶壁頂住二樓外牆的棱角。這種支撐牆體的扶壁在後世歐洲的羅曼式建築裏常用,不過經常是不開口的低矮敦實的形狀。象聖維塔萊教堂和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教堂那樣,扶壁上開出拱門的輕巧形狀很少見,倒是更像比羅曼式建築更晚的哥特式建築那種輕巧高聳的“飛扶壁”了。

 

拉文納城裏另一處名勝,是埋葬大詩人、《神曲》作者但丁的聖方濟各教堂(Church of San Francesco)。但丁生活在中世紀晚期,他作為開創意大利語言文學的大師,跟繪畫界的喬托一起,可以說是開啟文藝複興先聲的人物。而且但丁又是佛羅倫薩人,我就把但丁和喬托一起放在佛羅倫薩和文藝複興的曆史那章去講。拉文納的重點是晚期羅馬帝國的曆史古跡,就不在這裏贅述了。

拉文納城屬於艾米莉亞-羅馬尼亞地區Emilia-Romagna,這是個夾在北麵威尼斯和南麵佛羅倫薩之間的狹長地帶,中世紀曆史上屬於教皇國,這個區域從東海岸的拉文納和裏米尼(Rimini)開始,向內陸伸展,還包括交通樞紐博洛尼亞(Bologna),還有帕爾馬(Parma)、摩德納(Modena)。博洛尼亞以西是“豪車峽穀”,那裏集中了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等意大利著名跑車的總部,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博物館或者工廠開放給跑車愛好者參觀。不過,艾米莉亞-羅馬尼亞地區最令人稱道的還是美食,有好幾種意大利的經典美食都發源於此,比如博洛尼亞發明的一種香腸就以這個城市命名,正宗的博洛尼亞香腸是豬肉腸,裏麵必須含有小塊的肥油(美國法律規定在美國出產和銷售的博洛尼亞香腸不能有肥油),在製作時候放進去的各種調味料裏麵,有一味桃金娘果(Myrtle berry),使這種香腸的味道與眾不同。所以這裏正宗的博洛尼亞肉腸跟美國的不一樣。帕爾馬幹酪(Parmigiano cheese)和帕爾馬火腿(prosciutto di Parma)是帕爾馬城為意大利美食貢獻的另外兩種須臾離不開的食材,我自己對奶酪的鑒賞力不強,但是對帕爾馬火腿極其熱愛,用它做頭台涼菜,或者夾在麵包裏都很鮮美,甚至晚上看電視的時候,端一杯酒,拿兩片帕爾馬火腿當作零食都特別愜意。這個地區對於各種肉製品和麵食的做法精益求精。在意大利,頭台之後有兩道菜,第一道叫primo,是湯、意麵或者烤飯(risotto),各種意大利餃子(ravioli)也屬於意麵類的,而且意大利人對於麵條和餃子特別講究,各種形狀、各種做法都有自己不同的名字。第二道熱菜叫secondo,是主菜,最後還有甜點。這一套下來至少是兩個人的量,如果是單人的話,隻要前菜和第一道麵條或者第二道熱菜已經足夠。在primo裏麵,艾米莉亞地區的麵食名菜太多了。Tagliatelle al ragu是肉醬寬麵條,所有的餐館一定有這道菜:Tagliatelle是意大利的寬麵,而肉醬就各有各的做法了,在醬汁裏麵,至少都會有切碎的芹菜、胡蘿卜、洋蔥做配料,主料是牛肉末,這是基本款,不同在於,有些家加豬頭肉、香腸、雞肉、小牛肉,而醬汁呢,可以是肉湯,也可以加白葡萄酒、牛奶、奶油,就像川北涼粉,每家餐館各顯神通。Cotechino一般是作為secondo主要熱菜的當地香腸,有肥肉顆粒,切得很厚,和鷹嘴豆和土豆泥一起上桌,是新年的傳統菜肴。意麵方麵,當地人熱衷於製作各種複雜的小餃子,他們不會籠統地稱為ravioli,而是分別有自己的名字,比如tortellini是隻有拇指甲蓋那麽一丁點,卻包成抄手形狀的餛飩,如果包得大了,叫做tortelli,四四方方的,四邊有波浪形的褶皺。它們裏麵包的餡是奶酪還有菠菜、南瓜之類蔬菜。意大利人吃餃子不像我們那樣用水蒸煮再蘸汁,他們是把餃子和醬汁一起上桌,和意麵一樣,而醬汁可以用肉湯,也可以用融化的奶油、帕爾馬幹酪。當然,在這個地區,用帕爾馬幹酪做醬汁會非常正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