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歐掠影:冰島,丹挪瑞芬五國十天旋風之行 (下)

(2011-07-01 05:32:56) 下一個


4。瑞典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斯德哥爾摩是北歐五國首都裏,最漂亮的城市。

我從挪威坐夜車,早上6點到達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在一起,坐火車的話,火車票最好從網上訂購,從票房買票加收5%的手續費。機場到火車站之間的火車每15分鍾一班,20分鍾車程。火車站有tourist information,也可以在市中心的tourist information買斯德哥爾摩城市卡,包括24小時公交的通票,和幾乎所有重要景點的free admission。

斯德哥爾摩負有盛名,大概因為它是諾貝爾獎頒獎之地。每年頒獎儀式,都在這座藍色音樂廳舉行




音樂廳門前的這尊手槍雕塑,似曾相識嗎?



紐約聯合國大廈入口處,就有同樣的一座。因為它的作者是瑞典人,所以在這兒也有。

很多人都錯以為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諾貝爾獎頒獎的地方,其實頒獎在藍色音樂廳舉行,之後,瑞典王室宴請獲獎者的招待會,才在市政廳的一樓大廳。所以,現在市政廳大概是斯德哥爾摩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它坐落在水邊,每天有guided tour可以進去參觀。




市政廳從外形看,也是二三十年代流行的方方正正的現代風格建築,每年年底的諾貝爾獎招待會,就在這間紅磚大廳。我挺喜歡這個用紅磚砌起來的空間,在北歐寒冷的氣候裏,紅磚所帶來的暖色調,給人的感覺,比大理石要舒服。



市政廳裏麵,這座金色大廳最令人印象深刻。整間大廳用60萬塊金色玻璃馬賽克拚出圖案,用純金拉成的金箔,夾在兩層小方形玻璃中間做成馬賽克,據說用了10公斤純金。不過聽講解說,當初鋪馬賽克的時候,在進門的那麵牆上,設計出現了差錯,從地麵向上鋪馬賽克,鋪到接近屋頂的時候才發現,整個畫麵太高,結果馬賽克壁畫頂端騎士的頭,被切掉了。




斯德哥爾摩第二群集中的景點,在老城Gamla Glan島上的王宮。瑞典王宮分成了幾個部分開放,各有不同的入口,不算很方便。跟歐洲大多數王宮一樣,這裏也有王宮教堂,可以參觀珍寶館treasure,宮室staterooms。稍為特殊的一點,是瑞典王宮也有王冠珠寶展出,就是象征王權的王冠,權杖,禮服等等。中午12點15分有衛兵換崗儀式。瑞典的王宮換崗儀式沒有英國和丹麥那麽煞有介事,訓練上,似乎不那麽嚴格,居然還有女兵,王家近衛軍也收女兵,看來瑞典男女在兩性平等方麵,在全世界真的名列前茅。




瑞典王宮,我最喜歡王家甲胄兵器展。倒並非對兵器本身感興趣,而是這裏展出的,都是瑞典曆史上,曆代名王的盔甲,兵器,甚至血衣。要看這裏,僅僅是兵器愛好者絕對不夠,你得真懂瑞典曆史才行。而我,恰恰是17-18世紀瑞典王室瓦薩家族的崇拜者。幾年以前,我寫的那套二十萬字的《歐洲近古名將傳》,涵蓋三百年歐洲近代史,開篇就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的傳記,因為古斯塔夫是歐洲近代軍事傳統的開創者。瑞典瓦薩家族在古斯塔夫以後,查理十世,查理十二世,也都是英勇的戰士國王。而古斯塔夫的女兒克裏斯汀女王特立獨行,放棄祖輩為之奮戰幾十年的新教信仰而改信舊教,再為了信仰而自動退位,避居羅馬。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黑白片”克裏斯汀女王“,大概是葛麗泰·嘉寶塑造的最經典的銀幕形象。

那些堂皇的甲胄和武器,我就不去拍攝了。貼一些真正珍貴的文物。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勝利的呂岑會戰中陣亡。這是他陣亡時候穿的襯衫,還有血跡。




這是18世紀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的帽子和手套,注意帽子上有個洞,那是查理十二微服化妝,秘密穿越歐洲各國途中,在某處城堡被城頭射來的子彈擊中頭部。不過查理十二那次大難不死。他在納爾瓦戰役中戰勝沙皇彼得大帝,後來又在波爾塔瓦戰役被彼得擊敗。到1718年才陣亡於挪威。



這是市中心廣場上的查理十二像。瓦薩家族好像有少年英雄的基因,好幾代國王都是很年輕就在戰場上展現了軍事天才,好鬥,衝動,敏銳,聰慧,但是絕大多數壽數都不長,好像這個家族的血液比普通人燃燒得更快,更猛烈。



Gamla Glan島老城區,背對王國的水邊,另一座英雄國王的騎像,法蘭西帝國元帥貝爾納多特親王。



拿破侖戰爭時期,瑞典王朝絕嗣,要從國外選一位國王,幾乎平白無故地,就把這個現役的拿破侖手下的陸軍元帥請了來。曆史證明這是個明智的選擇:作為前法蘭西帝國元帥貝爾納多特,當了瑞典國王以後反戈一擊,加入反法同盟,指揮聯軍攻打法國,算是背叛;作為瑞典國王查理十四世,同樣的舉動卻符合瑞典人的最大利益。如果為了對拿破侖的個人忠誠,而把瑞典綁在法國的戰車上,對瑞典沒有絲毫好處。所以貝爾納多特在瑞典深受歡迎。今天的瑞典國王,查理十六世古斯塔夫,仍然是貝爾納多特的直係後裔,換句話說,貝爾納多特王朝延續到今天。

從舊城沿著海邊步行到瓦薩號戰艦博物館,大約1公裏半距離,這一路林蔭大道風景宜人,雖然有點遠,建議能走盡量不要坐車。

這是瓦薩博物館旁邊的北歐博物館,我這次沒有時間去參觀。但是從外麵看,建築非常漂亮。



瓦薩號戰列艦,古斯塔夫·阿道夫國王時代,瑞典建造的風帆木製戰列艦,既然以王室的名字命名,要顯示王權的強大,建造的時候,自然精雕細刻,而且配備了當時整個波羅的海上最強大的單艦火力(和一般的宣傳相反,其實瓦薩號的個頭,在當時也不算最大,戰艦龍骨長37米,同一時代斯德哥爾摩船廠就在建造兩艘44米長龍骨的戰列艦。瓦薩號特殊之處,在於它的火力配備特強)。



可是軍艦加了太多的重炮(48門嶄新的24磅重炮,8門3磅小炮,6門大口徑近戰榴彈炮),頭重腳輕,建造過程中,古斯塔夫國王在外打仗,一直催促著軍艦下水,沒有大臣敢向國王指出軍艦的結構存在重大隱患。結果1628年瓦薩號一下水,行駛了1海裏都不到,一陣小風吹來,軍艦就沉沒了。

我曾經看過瓦薩號軍艦的處女航路線圖,它開了有多短:軍艦下水是在今天的博物館島,就在我住的帆船旅館停泊的那個島背後,開到王宮麵前轉了一圈,向外海開,到今天的遊輪碼頭,就沉了。這三個地方,今天我在陸地上步行,最多花半個小時。

1962年瓦薩號被打撈起來,經過三百年躺在水底淤泥裏,這艘軍艦已經成了一個time capsule,時間在它身上靜止了,軍艦上保存的衣物,武器,藝術品,日用品,給今天的我們展示了一個三百年前小社會的風貌。

從市政廳門口的碼頭坐輪渡50分鍾,我在那天下午還去了瑞典王室的夏宮,Drottningholm宮。宮殿建在水邊,直到今天還是瑞典王室的私人住所,作為聯合國文化遺產,也對遊人開放。它建在水邊上,從市中心坐船去,一路經過很多無人居住的小島,風景很漂亮。如果要快的話呢,地鐵坐到Brommaplan站,轉301--323路bus也行。我那天兩樣兼顧:坐船去,坐汽車回來。





其實呢,我在斯德哥爾摩最喜歡的景點,是我的住處。




af Chapman號帆船,真的是19世紀下水的,真正的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的大帆船哎。坐船不稀奇,住在船上也不稀奇,很多朋友都坐過遊輪,我自己2002年寫的加勒比海遊輪,還算網上最早的寫遊輪的專文之一呢。可是大遊輪都是現代船,住在一艘帆船上,我的艙位,還是在船艉樓的單人間,傳統上海軍將軍住艙的位置。一時間,恍惚覺得自己象楚留香一樣,簡直酷斃了。

這是青年旅社,我十年前倒是青年旅社的常客,現在這個歲數,再讓我住hostel,已經受不了了,養嬌貴了,經濟條件也允許我稍微奢侈一點,至少自己訂一個單間。不過這艘船上的青年旅社 youth hostel international,條件相當好,很幹淨,走廊的木質地板光可鑒人,公共衛生間和浴室很多,不會早晨或晚上急著上廁所或洗澡的時候被迫排隊,而且衛生間浴室都很幹淨。我當然還是自己包了一個房間,也不貴,78美元。這裏的位置非常好,坐落在一個幽靜的博物館島上,和瑞典王宮隔水遙遙相對,從王宮看出來,我住的這個旅館帆船,也是一景呢。

這是我住的船前麵一座橋欄杆上拍的,隔水對麵就是斯德哥爾摩王宮。




這是艙麵上的帆索結構,真想站在船頭,平伸雙臂,學泰坦尼克號裏麵“ I am on top of the world!”



這是我的住艙



簡直太得意了。說起來,這幾年幾乎跑遍歐洲,所住過的最特別的地方,是三個:德國萊茵河穀的12世紀古城堡,瑞士盧塞恩的監獄,和斯德哥爾摩的帆船。


我為什麽能找到這裏?這個從書上看不來,是來之前住在當地的朋友推薦的。Julia在斯德哥爾摩住了好幾年,本身又負責安排她們公司在中國和瑞典之間的商務交流,自然對斯德哥爾摩哪裏好看,哪裏好玩了如指掌。真的很感謝她給我指點。那天傍晚她下班以後,在火車站附近會合,帶我到城南的島上,居民區的一處山坡喝啤酒,登高俯瞰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是幾十上百的小島構成,建築漂亮,綠化又好,但要看到整個城市的全貌,還要從城中心退出來。象這樣的view point,一般旅遊指南上確實找不到。


這是在俯瞰城市的時候拍的。



第二天我在斯德哥爾摩舊城閑逛了大半天,下午3點的時候,步行到遊輪碼頭,夜航芬蘭赫爾辛基。

斯德哥爾摩到赫爾辛基之間的海上航行,本身也是個很吸引人的旅遊項目,雖然隻有一夜,卻是按照遊輪,而非輪渡的理念打造的,船上餐廳,賭場,夜總會應有盡有。一般都是兩家公司,紅色的船是Viking,http://www.vikingline.fi,白色的船是Silja, http://www.tallinksilja.com。兩家公司相同航線的服務和價格都差不多,都是每天下午4點到5點之間啟航,第二天早上10點左右到達赫爾辛基。也可以坐船從赫爾辛基返回斯德哥爾摩。從斯德哥爾摩直接坐船到愛沙尼亞的塔林也有航線。不僅外國遊客喜歡,很多當地人也會坐這個遊輪,去芬蘭和愛沙尼亞度個周末,購物觀光什麽的,所以,在旺季周五的船票,可能會比其他時間貴一點。




它和那些7天,10天的遊輪有兩點最大的不同:一是住艙仍然是輪渡式,不需要一家人自己一個房間。你買的船票是一個床位,可以幾個不相識的人拚艙。二是一頓晚飯一頓早飯不包含在船票裏。你在網上買船票時,可以選擇買晚餐或早餐,有些乘客隻是把船當作交通工具,自己帶吃的,也就不需要包飯。

我建議,至少要在船上吃它傳統的北歐式自助餐,Smorgasbord。北歐的魚,蝦,魚子醬,都是有名的,其他熱菜也就那麽回事,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吃各種醃青魚和魚子醬,熱菜基本不怎麽碰。船上的自助餐包含了啤酒和紅酒,有趣的是,西班牙紅酒和白葡萄酒都是foutain的,象拉斯維加斯的很多香檳自助餐,無限量供應。我懂得紅酒要搖杯醒酒,讓酒液和空氣充分接觸氧化,所以紅酒杯一般也就斟個四分之一滿。不過,那天自助餐我可沒這麽講究。也不知道幾個標準玻璃杯,合一瓶紅酒,反正我是喝了7個滿杯,3紅4白滿到沿的,居然還能控製住自己,吃完飯上甲板看景致,坐下來寫遊記,到午夜以後才回艙房。不過當時一直在想的都是,怎麽能找合適的人和合適的時機,再去坐個一周甚至12天的遊輪呢?

我想我是有點玩瘋了。

這張照片有點意思:我在船上拍到消防小艇在演習,3名消防隊員爬上小艇,把小艇從側舷放下去,開一圈,再吊回船上,而這一切,都是在遊輪不停頓行駛中完成的。



這張照片是不是看上去很誘人?波羅的海各國的醃漬魚蝦很好吃。不過這個不是船上的自助餐,是船到赫爾辛基的那天,我在港口的市場裏拍的。



5。芬蘭

赫爾辛基好玩的地方,比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少,但是很方便。遊輪上午10點到港,港口就在市中心,總統府和議會都正對著港口。

這是總統府



走出港口,右手邊山坡上,是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堂



如果從人種和語言上說,芬蘭人和北歐人(挪威瑞典),斯拉夫人(俄羅斯),古波羅的海民族(波羅的海三國)都不一樣。芬蘭人是亞洲遊牧部落的後裔,芬蘭語跟匈牙利語,土耳其語更象。從政治史上說,芬蘭曆史上屬於瑞典,後來瑞典被新興的彼得大帝的俄羅斯擊敗,到拿破侖戰爭時期,芬蘭又算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嚴格說,是沙皇統治下的一個獨立的大公國,芬蘭大公爵由沙皇兼任)。到蘇聯十月革命,國內大亂,芬蘭這才於1919年獲得國家獨立。在俄國統治的近兩百年,沙皇對芬蘭的政策還是比較懷柔和放任,算是開明統治,不象自己國內那麽黑暗。所以芬蘭人對沙皇並不討厭。不過,到1939年,斯大林的蘇聯要拓展列寧格勒外圍防線,提出拿另一塊地方,和芬蘭交換列寧格勒附近的一係列國土,芬蘭不幹,蘇聯發動了著名的“冬季戰爭”。

這場三個半月的蘇芬戰爭,是二戰中最有趣的插曲之一。當時二戰已經在西歐爆發,但是希特勒還沒有入侵蘇聯,蘇聯和納粹是盟國。弱小的芬蘭在數十倍於己的強大蘇軍麵前,表現出令人驚異的不畏強暴和尚武精神。戰爭初期,12萬芬蘭軍隊編成9個師,對抗西北軍區的30萬蘇軍,編成4個集團軍(番號是第7,8,9,14),總共19個師5個坦克旅,一個月打下來,芬蘭死亡2千7百人,蘇軍死亡2萬7千人,其中第44步兵師被全殲。第二階段,斯大林新增加24個步兵師,形成3比1的數量優勢,這才突破芬蘭防線,迫使芬蘭割讓原先要交換的土地。

這場短短的戰爭,讓芬蘭這個弱小的國家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當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芬蘭自然站在希特勒這一方,對蘇聯宣戰。但是1944年夏天,蘇軍大反攻擊退列寧格勒地區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之後,芬蘭前線的戰事進入停滯狀態,蘇聯和芬蘭簽訂停火協議。芬蘭又依靠自己的力量,趕走了駐紮在芬蘭國土上的德軍。所以,和東歐那些國家不同,芬蘭沒有被蘇軍占領,戰後仍然保持獨立自主,沒有傀儡政權。

在一場世界大戰之中,卷入德國和蘇聯兩大強權的戰爭,還能全身而退,保衛自己的獨立主權和尊嚴,芬蘭值得全世界的尊重。

這是芬蘭火車站旁邊,曼納海姆元帥騎像。曼納海姆原先是沙皇俄國的將軍,芬蘭獨立以後加入芬蘭軍隊,1939年冬季戰爭中,是芬軍總司令。後來出任芬蘭總統。





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但是芬蘭人由於瑞典統治的關係,接受的是基督教路德派新教。盡管在港口有漂亮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赫爾辛基的地標,是簡樸的路德派國家大教堂。這是從港口遠看教堂的綠色圓頂。從港口步行距離就可以到達。




教堂建在很高的台階上,氣勢宏偉,但是新教教堂一般都比較簡樸,絕對沒有羅馬天主教那些巴羅克裝飾風格的華麗。




這是港口的雕塑,赫爾辛基別稱“波羅的海的女兒”




港口和市中心附近大約2個多小時就可以看過來了。我還計劃去遠一點的地方,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的紀念公園。在去西貝柳斯公園的半路上,另有一處著名的教堂,Temppeliaukio Church,岩石教堂,是個現代建築,1969年建成,在建築界很著名。它外觀一點也不高大,是從岩石裏麵開挖出來,覆蓋著一個低矮的,氈帽一樣的圓頂。因為它的形狀,也因為它內部是未加打磨的裸露的原石,意外造成了特別好的音響效果。所以,這所岩石教堂,建成以後曆來都是開音樂會的好地方。




我那天經過的時候,正好看到芬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在裏麵排練,我反正閑來無事,外麵又在下雨,索性坐下來,聽了一個多小時免費的音樂會。

西貝柳斯是偉大的芬蘭民族作曲家,對芬蘭國家音樂傳統的形成,貢獻很大。但是我其實並不很了解他的音樂。這次之所以冒雨特為要來造訪西貝柳斯紀念碑,是因為小時候喜歡看《世界知識雜誌》,看到某一期介紹芬蘭,西貝柳斯,和管風琴的文章,印象很深,留了個念想,於是,今天就來親眼看看。我記得,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種叫做“管風琴”的樂器。




我現在才發現,原來小時候父母給培養點什麽興趣愛好,當時看不出效果,其實幾十年以後,隻要生活上有條件,這些當年培養的愛好,又都冒出來了。比如我喜歡曆史,跟小時候看了不少章回小說有關係,什麽《說嶽全傳》,《七俠五義》,《明英烈》之類的。喜歡軍事,是因為剛能讀書看報的時候,放學總去我爸爸的辦公室,他在部隊工作,辦公室裏訂《解放軍報》,我在辦公室呆得無聊了,就翻解放軍報玩,最喜歡那時候的“學軍事”專欄,總能看到些打仗的故事。至於喜歡旅遊,因為那時候媽媽給我訂的《世界之窗》雜誌,還有每年人家送的掛曆,外國風景畫的,都歸我掛在我的臥室。所以,現在有條件到處旅遊以後,有些普通人不太注意的地方,比如赫爾辛基的西貝柳斯紀念碑,仰光的大金塔,波士頓的漢考克大廈,我都要專程去看,為的就是小時候在書上看到過,記住了,在未來某一天的合適的時候,這個念想又浮現出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興趣,沒有白白浪費這一說。將來你沒有想到的某個時候,某個機會,這些影響會顯現出來,也許幾十年。但是急功近利不行:現在你讓孩子學鋼琴,學畫畫,指望孩子會喜歡,甚至考上幾級,升學加多少分,多半都會失望。



上午十點船到赫爾辛基,當天傍晚7點半,我坐船橫渡芬蘭灣,駛向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快船航程隻需要1個多小時。雖然是同一趟旅程,但是愛沙尼亞和本篇的北歐各國風情截然不同。我將另起一篇,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波羅的海三國,放在一起講述。

(全文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