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洲帝都之四 聖彼得堡 (中)

(2010-12-15 08:08:58) 下一個
歐洲帝都係列之四

聖彼得堡 (中)

3。冬宮附近:伊薩克教堂,海軍部,青銅騎士,聖彼得保羅要塞,國家海軍博物館和炮兵博物館

從冬宮出來以後,我穿越涅瓦河,在東宮附近劃順時針劃一個圈。在冬宮西南麵,遠離涅瓦河的方向,有伊薩克教堂,它的外形模仿倫敦聖保羅教堂。



這是伊薩克教堂廣場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騎像。



從伊薩克教堂向河邊走,穿越樹林和鬱金香花園,在河邊可以看見海軍部大廈。它的金色尖細的屋頂是遠處涅瓦河上航船的一個航標,這是新古典風格,俄國建築師薩哈羅夫1823年建造。



俄國曆史上是個內陸國家,彼得大帝賦予了它稱霸海洋的雄心。從那時起,直到現代350年的時間裏,成為藍水海軍強國,一直是曆代沙皇和蘇聯領導人的夢想。俄國人通過對土耳其的戰爭,獲得了黑海出海口,通過侵占清朝的遠東地區,獲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邊的湖沼河流之中,艱苦奮鬥憑空創造出這座奇跡般的都城,也是為了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當年在這片地方,彼得大帝建立了九個造船廠,日夜不停地建造風帆巨艦,他也確實從瑞典人手中,奪得了波羅的海的製海權。但是,俄國地理形勢所限,他們的海軍強國之夢,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實現。你看俄羅斯這幾個關鍵的軍港和入海口的地理位置吧:太平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處於鄂霍次克海,可以被日本輕而易舉地封鎖,出不了太平洋;波羅的海,可以被英國輕易地封鎖掉北海各海峽,出不了大西洋;黑海各個港口,又可以被土耳其輕易地封鎖住博斯普魯斯海峽,連地中海都出不去。

這是涅瓦河邊的雕塑名作,青銅騎士,其實是彼得大帝青銅騎像,法國雕塑家法爾科內的傳世名作,普希金長詩《青銅騎士》使它獲得了不朽的名聲。



雕塑家選擇了一塊碩大的逐漸向上升起的巨石作為基座,一匹前蹄淩空騰起的駿馬上,昂首的彼得大帝巍然端坐,右手伸向前方,在天空的映襯下,雕像的輪廓從不同角度看去都顯得極為鮮明,整個構圖,令人想起羅馬卡皮托山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的古羅馬雕塑名作《奧利略皇帝騎像》。



我想,法爾科內的青銅騎士受那尊古代傑作的啟發,應該是毫無疑問。但是,馬可-奧利略皇帝騎像穩定泰然,而青銅騎士的構圖注入了更多動感的氣勢,更加飛揚,紀念碑在動與靜的對比和平衡上相當和諧。



從這裏徒步跨越涅瓦河橋梁,走上華西列夫斯基島,這一路是欣賞涅瓦河和冬宮的絕佳角度,可以拍很多漂亮的照片。島上有國家海軍博物館,周三到周日10:30—18:00開放,我進去看過,總的來說可看的東西不算多,裏麵很多風帆戰艦的船模非常有意思。如果要看軍事博物館,還不如看涅瓦河對岸,聖彼得保羅要塞炮台的俄羅斯炮兵與工程兵博物館。

聖彼得和保羅要塞,當年不但是防禦工事體係,而且是監獄,也是皇家教堂。在要塞裏麵,關押過彼得大帝的親兒子,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托洛茨基,高爾基。在這個彼得保羅教堂裏麵,埋葬了彼得大帝遷都之後的曆代沙皇,也包括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一家。



沙皇墓穴裏麵,怎麽會有被布爾什維克殺害的末代沙皇一家呢?我們知道,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婦,還有他們的四個女兒,22歲的奧爾加,21歲的塔提婭娜,18歲的瑪麗婭,17歲的安娜絲塔西婭,和唯一的兒子,13歲的阿列克謝大公這一家七口,被囚禁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伯利亞城市,葉卡捷琳娜堡(蘇聯時期改名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現在又改回來了)1918年7月16日夜間,沙皇一家和私人醫生,侍女,仆人,廚師被帶到囚禁地的地窖,看守他們的布爾什維克采用刺刀和槍擊的方式,秘密處決了全家七口人和仆人共11人,隨後用硫酸毀壞屍體,再澆上汽油焚燒,埋葬在一處礦坑裏,並故布疑陣,將其中兩具屍體埋葬在另外的地方。因為處決進行得十分隱秘,外界雖然知道沙皇一家必無幸理,但從來沒有沙皇的子女也一起被處決的確切證據,所以,後來出現過好幾次冒充沙皇幼子阿列克謝,或者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婭,要求繼承沙皇遺產甚至皇位的事情,英格蘭·褒曼主演過一個電影Annastasia,就是講這麽一個騙子冒充小公主的故事。1979年,蘇聯的業餘曆史愛好者發掘出一處埋葬地點,裏麵有九具屍骨,1998年俄羅斯,英國,美國三個獨立技術鑒定團隊分別做DNA鑒定,確認其中有沙皇夫婦和3名公主的屍骨,但是少了兩具沙皇子女的屍體。1998年,俄羅斯政府決定,把這些屍骸移靈彼得堡,重新安葬在沙皇家族的墓地中。2007年,在第一處挖掘地點附近60米處,又挖出兩具被燒焦的屍骸,骨灰中夾雜子彈頭和盛放強酸的陶器碎片。經DNA比對,2008年確證是阿列克謝大公和瑪麗亞公主的屍體。

這也算是百年恩怨,入土為安了。

末代沙皇一家的照片。



聖彼得保羅要塞在河邊,而河北麵相隔一條大街,就是要塞的炮台,也是當年俄羅斯炮兵學院,今天,是俄國炮兵和工程兵博物館。我在世界各地都會特意去看看著名的軍事博物館。蘇聯陸軍把炮兵奉為“戰爭之神”,很重視戰役中對壓製炮火的運用,現代火炮的研製開發,也很長時間都處於全世界最頂尖的地位。這個博物館需要買相機票,我絕對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樣的博物館,如果隻進去看看而不拍照,一點意思都沒有。博物館大樓分兩層,比較暗,很多大炮有曆史文物價值,比如某次戰役的英雄反坦克炮,第一個突入某座城市的自行火炮等等。我在這裏看到一個臨時展覽很有意思,是AK47的設計者,輕武器設計大師卡拉什尼科夫中將的生平,其中有他晚年訪問美國,會見M16突擊步槍的設計者,美國大師斯通納Stoner的專訪,和特寫照片。老將軍生於1919年,至今依然健在。



不過這個博物館最好看的,還是室外武器廣場上擺放的巨量大炮。我當時把每一門炮和說明牌全都拍攝出來了,但我不是專文寫軍事博物館,無法在這裏多列其中的珍奇火炮。放一張非常特殊的,以饗讀者。



這門大炮是420毫米口徑的自行加農炮,1959年造,射程能打26公裏。這個炮炮,很漂亮吧?

4.冬宮附近: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彼得小屋,彼得大帝夏宮,滴血教堂

現在,我繼續按照順時針方向遊覽,已經走過半圈了,現在是在冬宮的涅瓦河對岸。

今天正好是彼得堡建城325周年,又逢周末,街上非常熱鬧,也能看到很多千奇百怪的街景,給我印象非常深刻。

怎麽樣,這車夠張揚,夠拉風吧?美軍敞篷吉普,長長的天線,最雷人的是居然架著重機槍上街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巴頓將軍活過來了呢。



這可不是拍電影。俄國有錢人玩得夠瘋吧?我想,這挺機槍最大的好處,是前麵沒有慢車敢堵你的路。前車誰也不知道你生起氣來,能不能給他一梭子。交通堵塞的時候,比鳴警笛閃警燈還管用吧?

這輛舊車是個小豐田,輪子都換成備胎了,為什麽我放在這兒呢?



仔細看,車主一男一女,在請東正教神甫給他們的愛車祝福,在車上灑聖水呢。我這一路橫穿俄羅斯,看到很多俄國人非常虔誠,篤信宗教。可是,虔誠到請神甫給汽車灑聖水,從沒見過。我不禁猜想: 什麽目的呢?是保佑不拋錨,還是不撞車?或者是保佑刀槍不入,撞車隻有我撞翻別人,自己一個坑也沒有?要是祈求後者,我看這小豐田的身子骨,灑了聖水也夠嗆!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就是那門炮,阿芙樂爾號上的前主炮。阿芙樂爾是約定俗成的音譯,英文是Aurora,其實就是曙光女神號,或者奧羅拉號。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建成於19世紀,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太平洋艦隊被東鄉平八郎封鎖在旅順港和海參崴,這艘軍艦也加入了波羅的海艦隊,改名第二太平洋艦隊,繞過半個世界前來解圍。結果環球航行之後,在對馬海戰被日本聯合艦隊一頓海扁,幾乎全軍覆沒。萬裏迢迢趕來打架,結果變成了萬裏迢迢前來送死。不過阿芙樂爾號命好,注定將來要在世界曆史上發揮更大作用的,居然幸存過了對馬海戰這一劫,當時它是艦隊後衛,見勢不對溜之大吉,逃到菲律賓的呂宋島,被中立國解除武裝,扣留到日俄戰爭結束放回俄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它發揮了關鍵作用。現在,它仍然停泊在涅瓦河邊,作為紀念艦,遊客免費登艦參觀。這是軍艦的英姿。



那天是周末,我在軍艦邊上,碰到一群載歌載舞穿著民族盛裝的大媽,圍成一圈唱歌跳舞,好不熱鬧。俄羅斯是個多民族國家,我不太清楚這是哪個民族的服裝,我想應該不是俄羅斯族,而是中亞哪個民族的吧?



至於說那“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的馬克思主義,從曆史的角度回頭看,對中國是福是禍,眾說紛紜,我也就不作評論了。不過我確實認為,至少在經濟發展的低級階段,需要強有力的政府來整合並組織全社會有限的生產力資源,為工業發展打下基礎。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即便對那些反對共產主義的人來說,即便你罵它“empire of evil”,至少也可以承認,這算“necessary evil”吧?

彼得堡當初建城的時候,條件極為艱苦,一切基礎都沒有,要從填平沼澤湖泊開始建設。彼得大帝個人的勇氣和精力,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領導作用。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這座以他命名的城市。當時就連沙皇本人,也隻能居住在一座逼仄矮小的木屋裏,而且一住就是5年。這座彼得大帝的小木屋,一直保存到今天,現在蓋了一座磚房,在小木屋外麵,以保護它不在日曬雨淋中漸漸腐朽。這裏每周二關閉,其他時候上午11點開到晚上9點。

現在,我順時針再次跨過涅瓦河,回到河南冬宮這一側,在冬宮以東的河邊,有一片林木茂密的公園,公園裏有座小樓,看起來不起眼,規模很小,但確實是彼得大帝的夏宮。在旅遊帖子裏,都把郊外那座富麗堂皇的水邊彼得霍夫宮Peterhof,叫做夏宮。其實,彼得所蓋的夏宮不止一處。英文導遊材料裏,把Peterhof (hof是德文宮殿的意思)直接叫彼得霍夫宮,而城裏冬宮旁邊的這處,叫做彼得夏宮。



這座樓很小,也符合彼得大帝剛剛遷都時,物力匱乏,一切從簡的當時情況。現在裏麵有彼得大帝生前所用器物,衣服的展覽。

現在,我們從冬宮的西側開始,沿順時針方向,跨過涅瓦河轉了一圈,又回到河這一邊的冬宮東側,完成了一個圓圈。如果離開河的方向,再向南走,不遠處就來到全彼得堡最漂亮的教堂,“滴血教堂”,俄文是 Khram Spasa na Krovi,英文是Church of the Saviour on Spilled Blood,中文直譯是“血泊上的救世主教堂”,通俗簡稱“滴血教堂”。為什麽是血泊呢?原來這是1881年沙皇亞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的地方。亞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下令解放農奴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無論在當時民眾中,還是在後世曆史評價裏,口碑都很好。他被刺以後,在這裏建造了紀念教堂。

滴血教堂的洋蔥頭,仿效莫斯科紅場上的聖巴西爾教堂,非常漂亮。



聖巴西爾教堂隻是外麵漂亮,內部一般。而滴血教堂的內部裝飾更加富麗堂皇。裏麵所有牆壁和立柱,都覆蓋從頂到底的金色馬賽克地子,藍色聖像壁畫。



有彌撒服務,履行宗教職能的教堂,一般都不能收費,比如喀山大教堂。這座滴血教堂現在是博物館的性質,沒有宗教職能,所以你必須買票入內,周三關閉,其他時間11:00—19:00開放,相信我,教堂內部的豪華裝飾會讓你歎為觀止,絕對值得那個票價。東正教堂內部裝飾的豪華程度,絕對和西歐哥特式教堂迥然相異。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lovenz 回複 悄悄話 共產主義給全人類帶來的災難已經被曆史證明了,發展工業基礎不應該建立在民眾受苦受難的基礎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