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君士坦丁堡遊記 (2/4)

(2010-09-15 07:32:26) 下一個
歐洲帝都係列之二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遊記

第二節 舊城中心

1. 托卜卡比皇宮 Topkapi

晚上9點飛抵君士坦丁堡,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飯,8點半出來發現街上還是冷冷清清,各個景點都是9點以後才開門。Topkapi宮有四進院落,第一進完全免費開放,當年也是各種官員,仆役來往的地方,並非禁地,有點像紫禁城天安門以內,午門以外的地方。這片院落現在有一個大花園,和國家考古博物館相連,好像還有一些政府建築。真正要買票進入的地方,在第一進院落和第二進院落之間的Divan門。

君士坦丁堡是一個隨處有曆史的古都,就在皇宮第一進院落的左手牆角,有座不甚起眼的清真寺,遊客要麽直奔院落盡頭的Divan門買票,要麽轉向右手去拍攝馬爾馬拉海岸,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其實,這座清真寺,當年是Irene教堂,古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決定遷都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就已經建成,在索非亞大教堂建成前,它一直是君士坦丁堡教區的主教堂,換句話說,是帝國的宗教中心。

公元381年,羅馬皇帝提奧多西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二次宗教會議,就是在這個教堂裏,首次確認“三位一體”的概念為正信,直到今天,三位一體都是基督教神學裏的基本信條。順便說說,我雖然了解和尊重基督教,但是我自己不太可能成為基督徒,因為我對宗教史太了解,對我來說,如果一個基本信條,要靠召開大會,神甫們辯論,表決出什麽是真理,那能是真理麽?如果第一次尼西亞和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兩個宗教大會辯論的時候,阿利烏斯派Arianism的信條占了上風,那今天聖三位一體豈非就是異端邪說了?開會表決界定信仰和異端,然後再通過教令Canon,把對立學說革出教門,甚至發動聖戰,討伐對立教派,這個聽起來,怎麽這麽象我黨曆史上的路線鬥爭?怎麽也不象是唯一和純粹的真理吧?

走進皇宮第二重院落的Divan門雙塔,左手邊這座建築金碧輝煌,美輪美奐,但是有點象金鳥籠。這是奧斯曼帝國首相和部長們開會,商量國事的地方,也就是帝國內閣所在地。



這時遊客有兩個選擇:一是按部就班第二,三,四進院落參觀,二是再買一張票,先參觀蘇丹後宮Halem,後宮是貼著皇宮大院左手邊的窄長建築群,和第三,四進大院平行,但是和皇宮主體院落分開,單獨有小門票。我當時進Dinan們的時候,就買了皇宮和後宮的套票,現在,先進後宮,參觀完以後,出口在皇宮盡頭第四進院落的底部,我再反向參觀皇宮,從第四進院出來參觀第三,第二進院子。這樣做的好處是,先看地方比較狹窄的後宮,避開人流,而且不走重複路。

Halem進口挺窄,先是黑人太監的住所,在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有很長時間後宮裏的皇妃或者太後當政,此時,黑人太監成為後宮幹政的主要工具,在土耳其帝國宮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點倒有點象明朝。這個坐著的蠟像,大概相當於司禮監掌印太監吧?



其實無論中國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隻要是皇權國家,宦官幹政有其必然性:宦官是閹人,自己不可能有後代,篡了權也不可能建立王朝,而且在社會上地位卑微,廟堂之上的朝臣們,私下看不起這些殘疾的仆役,因此,宦官的權力,直接來源於皇帝本身,不太可能培植自己的獨立根基。他必須依附於皇帝本身,皇帝用得放心。君不見,權勢熏天如魏忠賢者,一旦背後支持的皇帝死掉,換上一個不待見他的主子,一樣頃刻煙消雲散?歐洲曆史上沒有宦官幹政,一是西歐宮廷沒有宦官,二是歐洲的封建製度,更像是貴族共和,皇權王權沒那麽大。偶爾出現集權的國王或皇帝,象奧古斯都大帝,太陽王路易十四這樣的,他挑選王權代理人的方法,是提拔那些奴隸或者平民出身的大臣。這和任用宦官,是一個道理。

後宮向裏走是妃子們的住所。其實歐美人對土耳其後宮,有種漫畫式的理解,似乎後宮充斥著蘇丹的性奴隸,他可以為所欲為。我覺得那是歐美人自古以來一夫一妻製,被憋久了,搞出來的性幻想。土耳其後宮有它自己的秩序,中國人對此更容易理解:中國皇帝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很少有滿額的時候,蘇丹也隻限於四個正妻,這是伊斯蘭教義規定的。其中一位地位高於其他三位,差不多相當於正宮娘娘,和東宮西宮。這四個正妻,也經常不滿額。宮裏絕大多數女性,都是仆役和女官的性質,相當於宮女。當然,理論上蘇丹和中國皇帝一樣,可以臨幸任何一個宮女,並且蘇丹確實可以把喜歡的宮女收作favorite cucombine,相當於中國古時候把丫頭收房,或者宮女晉升為貴人,嬪妃。但是蘇丹這方麵的自由度,和中國皇帝相比,更受限製:晉升貴人的人數和人選,蘇丹經常沒有太多發言權,要由皇太後指定,有時候是皇太後和蘇丹正妻們會商,集體決策。蘇丹和誰過夜,頻繁度,也有官方記載—中國皇帝不是也有《起居注》麽?

在皇權國家,皇帝繁衍後代的行為,那關乎國家命脈,“龍種”不能亂了。皇上陛下的那玩意兒,那叫國之重器,豈是可以輕易動用的?

後宮還有皇太後的居所,相當於慈寧宮,蘇丹的住處,相當於乾清宮,可那僅僅是一棟房子而已,絕對不是獨立的宮殿。現在保留下來的裝飾,確實比在故宮看到的宮殿,要漂亮一些,但是地方太小,比起紫禁城,氣派上輸了許多。還有一些地方故宮看不到:比如土耳其人喜歡洗澡,後宮嬪妃們的大土耳其浴室,故宮就沒有。托卜卡比的後宮裏,最好看的地方,我覺得是蘇丹書房。



牆壁上一格格幾何形狀的壁龕,那是放書的書架,而整個牆壁上,都裝飾著珠母螺鈿,閃閃發光。

後宮的另一個精彩之處,是太子的居所,東宮裏有很多繁複的幾何紋樣裝飾,由黃金和瓷磚構成,藍金紅三色是主色調。

我個人,對托卜卡比宮的後宮Harlem並沒什麽特別深的印象。後宮的出口,正好在皇宮最底部的第四進院落,這裏俯視金角灣水道,兩麵臨海,向下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海邊城牆,東眺就是亞細亞的土地,臨海的平台上,有四,五處曆代蘇丹建的亭子。所謂Pavilion,和中國園林裏的八角亭可不一樣,它四麵封閉,是可以起居的小型宮殿,裝飾極為華麗,從窗格望出去的風景也好。這裏是托卜卡比皇宮裏,拍攝宮殿和風景照片,最理想的地方。出去到第三進院落,最精彩的地方就不準照相了。

因為第三進院落裏,有整個皇宮最精華的部分:珍寶館。珍寶館禁止拍照。

土耳其皇宮珍寶館裏,能看到蘇丹的龍袍,他們叫做Caftan。還能看到非同尋常的珍貴寶石。其中有四個寶座,有蘇丹的黃金戰盔和狼牙棒,上麵鑲嵌無數寶石,當然,僅僅是為了好看,實用性完全沒有。有蘇丹王太子所用的包金搖籃。一對純金大燭台,每個重100磅,曾經是沙特阿拉伯的聖城麥加,裝飾先知默罕默德墓的東西,奧斯曼帝國統治麥加城,一次大戰中,奧斯曼帝國被英軍擊敗撤出麥加的時候,把這對燭台帶回伊斯坦布爾。這裏有一顆86克拉的超級大鑽石。但是在珍寶館裏麵,最引人注目的展品,還是托卜卡比匕首Topkapi dagger。這是網上找到的圖片。



這是柄傳統的阿拉伯短彎刀,刀柄上,鑲嵌有三塊巨大的翡翠,其中一塊翡翠可以打開,背後掩藏著一塊表。這柄彎刀,當初是土耳其奧斯曼宮廷的匠人打造,準備送給波斯皇帝(他們叫沙阿shah)的國禮。完工之後,正好波斯沙阿被刺,這件國禮沒能送出去,就成了托卜卡比宮的鎮館之寶。這柄彎刀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因為1960年代有一個很著名的盜寶電影,名字就叫Topkabi,講述偷盜這柄匕首的故事,是電影史上成功的盜寶類早期影片之一。我後來還在網上找到了這個電影的下載資源。

其實,黃金寶石本身並非最珍貴的東西,文物的價值更高,尤其是對於宗教信仰者來說,那些聖物,遠比黃金寶石珍貴百倍。宮裏有一個聖物供奉館,裏麵陳列了曆代先知的遺物,非常有意思。這裏有以色列大衛王的寶劍,亞伯拉罕的石頭鍋,摩西的權杖。可能有人會問:這些聖經舊約裏的先知遺物,怎麽會供奉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皇宮呢?如果你懂得“三教同源”,那自然很好解釋:聖經舊約是猶太教的經典,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從猶太教裏麵演化出來的,信奉同一個上帝耶和華,也就是真主安拉。所以,舊約被三大宗教共同承認。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區別,是承不承認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是救世主。伊斯蘭教也承認舊約上的各大先知,事實上,默罕默德升天所踏的那塊石頭,就是亞伯拉罕向上帝獻祭自己兒子的同一塊石頭,這才能解釋,為什麽耶路撒冷是三個宗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和另兩大宗教的區別,隻是他們說默罕默德是最後最大的先知。

當然,蘇丹皇宮聖物陳列館裏最神聖的東西,還是和先知默罕默德有關:這裏有默罕默德親筆寫的信,他穿過的草鞋,他踩在石頭上踏出的足跡,默罕默德的牙,和胡須。

2.土耳其國家考古博物館

從托卜卡比宮出來,向右一轉彎,就到了國家考古博物館。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是古代赫梯帝國的地盤,後來是東羅馬帝國的核心,近代史五百年裏,又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曆史文物極為豐富,有很多東西可看,前提是:你必須懂一點曆史,知道博物館裏麵什麽東西是最珍貴的。

奧斯曼帝國曾經統治兩河流域,那裏是人類文明最早的搖籃。這塊泥版出土於伊拉克南部,上麵有5千年前最早的人類文字體係,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18到14世紀,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赫梯帝國興盛Hittai(相當於我們的商朝),公元前1274年,跟也處於鼎盛時的埃及在中東地區發生大戰。當時正是古埃及新王國時代,第18王朝拉美西斯二世法老。(我遊埃及的時候,沒少參觀這位古埃及版太陽王的紀念碑建築)。戰爭的結果不分勝負(當然,拉美西斯法老毫不猶豫地聲稱自己是勝利的一方,並且在古埃及無數神廟和塑像上鐫刻戰功,並流傳至今)。古埃及和赫梯帝國簽署了《卡疊石合約》,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份國際和平條約。



條約一式兩份,一份在埃及,一份在赫梯。這是赫梯帝國保存的那份。

再後來是希臘文明。小亞細亞半島上,有好幾個文明程度特別發達的希臘化王國,象柏加蒙Pergamon,比提尼亞Bithynia這些。在博物館裏,有非常精美的古希臘式國王石棺槨雕刻,這是西頓Sidon王國Abdalonymos國王的棺材,棺槨上的浮雕,表現了公元前333年,亞曆山大大帝東征波斯,第一戰伊蘇斯Issus戰役的高潮場麵。



這石頭棺槨上的大型浮雕,其精細程度,絲毫不亞於大英博物館裏,希臘神廟山牆上的浮雕。這些浮雕最初都是彩色的,隻是年代久遠,顏色褪去而已。這是博物館裏做的一個複原模型。



這樣雕刻精美的的國王級大型石槨,在博物館裏還有好多,是這個博物館最好看的收藏。

這裏還有很多古希臘雕塑,這尊石像是Marsyas,古希臘神話裏麵的一個Satyr,半人半獸的森林之神,這倒黴蛋兒精於音律,發明了一種短笛,不自量力和太陽神阿波羅K歌,阿波羅同時也是音樂之神啊,就是他發明了豎琴。阿波羅贏了音樂比賽,大怒之下,把Marsyas綁在樹上,活剝了他的皮。



這個雕塑就是表現Marsyas被綁在樹上剝皮的痛苦一刻。古希臘神話裏那些神,什麽宙斯,阿波羅,雅典娜,一個個都不象神,而象充滿七情六欲的凡人,也會有嫉妒,狹隘,煩惱等等感情。

這條鐵鏈大大有名,是我去考古博物館專門尋找的東西。當年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把首都君士坦丁堡建得金城湯池,堅不可摧,憑借城防工事和“希臘火”,數百年間,擊退了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次又一次圍城戰。這就是著名的金角灣鐵鏈的一部分。



因為金角灣流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君士坦丁堡舊城座落在兩條水道形成的夾角,圍城戰的時候,拜占庭方必須防止土耳其戰艦從海峽開進金角灣,對堡壘形成兩麵夾攻,於是他們就在金角灣口,拉起攔海鐵鏈,把土耳其艦隊攔在金角灣水域之外,同時,也使得己方跨越金角灣水麵的交通線暢通無阻。

這條攔海鐵鏈,是當年君士坦丁堡防禦體係的殘留,令人頗有“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的滄桑感。

3.索非亞大教堂Hagia Sophia

君士坦丁堡時代的一千年,全城最宏偉的建築,就是聖智大教堂Hagia Sphia了。現在,從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大門出來,在聖智大教堂背後,有一條小巷,春夏花樹盛開,沿街的建築精美雅致,走起來賞心悅目。事實上,很多外國政要,王室名流訪問君士坦丁堡的時候,都是住在這裏。



君士坦丁堡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都曆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是查士丁尼皇帝Justinian I。查士丁尼皇帝在6世紀派遣名將貝利撒留Belisaius和太監納爾西斯Narsis收複整個北非和意大利半島,(詳見拙作《羅馬英雄傳 之中興名將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查士丁尼朝編撰的《查士丁尼法典》集羅馬法之大成。而在紀念性建築方麵,索非亞大教堂,也足以讓查士丁尼皇帝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聖智大教堂在查士丁尼時代以前已經存在,但是幾度被毀。查士丁尼皇帝即位之初,有次危及皇位的“球迷騷亂”,叫做尼開暴動Nike,(詳情見後麵介紹賽車廣場的部分,拙作《中興名將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裏有更詳細的敘述),暴動中教堂被燒毀。皇帝平息暴動,坐穩帝位之後,立即下令,要建造一座與帝國首都相稱的,規模史無前例的教堂。聖智教堂,音譯索非亞大教堂,在5年之內完工,當皇帝第一次踏進教堂的時候,他驚呼道“所羅門王,我超越了你”。

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內,索非亞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它的大拱頂,是世界曆史上一個建築學奇跡,整個中世紀的千年曆史中,無人能夠模仿,直到15世紀文藝複興,布魯內萊斯蒂設計的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拱頂,才宣告世人再次掌握了失傳千年的古羅馬超級拱頂技術。其實建造超大型建築並非難事,古希臘的神廟是用很多柱子支撐去支撐屋頂,這有一個缺陷:建築物內部要有很多很多柱子割斷了內部空間。教堂和大會堂,需要一個巨大的無隔斷空間,運用超大拱頂,能解決這個問題,而在整個古代世界史上,隻有羅馬人知道怎麽去做。這是大教堂內部的空間。那個修複拱頂的巨型腳手架,在這裏已經好幾十年了,土耳其人辦事挺拖拉,現在還是沒有完工的希望。



進索非亞教堂的門楣上,有一幅馬賽克畫



馬賽克中間是聖母抱著基督,兩邊是東羅馬曆史上兩位最強大的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向聖母子奉獻君士坦丁堡城市的模型,因為他把都城遷到這座當時還叫做拜占庭的城市,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大帝則向聖母子奉上索非亞大教堂的模型。這幅畫很重要,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後,把教堂改為清真寺,做了很多建築上的修改,今天的大教堂,和當初相比,麵目全非。同時,穆斯林禁止清真寺出現人像,所以要麽毀壞,要麽用灰泥掩蓋了很多馬賽克壁畫。就因為這幅畫被灰泥掩蓋住了,反而起到保護作用。到了現代,清真寺改為世俗的博物館,扒開灰泥,露出這幅畫,我們才知道,原先的聖智大教堂,在土耳其占領之前,應該是什麽樣子。

教堂內部最令人驚歎的,無疑是它巨大的尺度。這是教堂裏的大理石圓甕,羅馬人從小亞細亞古國柏加蒙的神廟裏搬過來做裝飾,後來土耳其人拿它盛水,裝上水龍頭,做淨身用了。



聖智大教堂中央部分,這塊圓形大理石地麵,是曆代拜占庭帝國皇帝加冕的地方。



這是從二樓俯瞰教堂內部空間。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看景還學史,很好看。 俄國和土耳其是俺下一遊地目標。但不經你這般史教,去了也感受不會深。

翹首待下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