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小兒常見之疾病

(2011-08-07 04:18:13) 下一個

作者: 唐禎瑞


  小孩生病和大人最大不同之處是小孩不會自己表達,因此,父母對小孩在家中病情的觀察,將給予醫生最大的幫助並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花費。另外由於社會文化因素,現代的父母多半忙碌,因此可能拖延看病的時間,對病情的發展造成影留。

鼻塞與腹痛

  一般新生嬰兒剛抱回家時,有一半會發現其呼吸有聲音,很像感冒且鼻塞有痰。其實那是蠻正常的。因新生兒的鼻腔很細小,若有分泌物。就使鼻腔更小,尤其是較肥胖的孩子或剛喂完奶或在睡覺時,會發出咯咯擊;但有時鼻腔的分泌物很黏,就會影響他的吃奶,因孩子吃奶要用很大力,又得靠鼻子呼吸,如此便會不舒服,其解決方法:1.用細棉花棒將套涕弄出;2.如鼻涕太軟不好取出,可用吸鼻涕器將其吸出。

  孩子晚上會哭,喂奶或換尿布都無用。這是孩子三、四個月大時易患的小兒腸仙氣或稱嬰兒腹絞痛,因小孩剛出生時,腸胃功能還不成熟,特別是晚上腸胃搖動特別快,所以會腹痛,通常他們會痛得把腳往腹部縮、大哭。大約百分之二十或廿五的孩子會患此症,此種症狀的特征是腹脹,且會放屁(放屁後會舒服點),此症不必經過特別處理或吃特效藥,一般四個月後會自動改善。但如果要處理,可在其腹部抹薄荷油,讓他排氣,這樣他就會舒服,若不見改善可帶到醫院請醫師開簡單幫助消化的藥。但一般孩子哭鬧並非都是此因素,父母要謹慎判斷。

中耳炎

  新生兒也常有的情況是中耳炎。此種症狀不隻嬰兒會犯,一、二歲的小孩也可能得到。中耳炎是蠻常見的,我們人的耳、鼻、喉是相連的,而耳和喉是由一條耳咽管相通,它是由中耳通到咽喉,可幫助調節中耳的壓力,但這也是造成細菌或病毒由咽喉到中耳的一個管道,尤其小孩的耳咽管短又平,最易有此現象。一般孩子不會表達耳朵的不舒服,隻會去抓,但小孩有時常有抓耳朵的動作。父母就較不易察覺。患了中耳炎的孩子,有的會發燒、有的會吐,有的會焦躁不安、有的卻不會,一般醫生診斷會用特殊鏡子看耳朵的膜,紅紅的表示發炎了。治療很簡單,可給消炎藥和抗生素十至十四天,但此病治療與否完全很重要,因為若病治不好,則會有慢性中耳炎的產生。慢性中耳炎會產生積水影響聽力,造成後遺症。

尿道感染

  另外尿道感染也是常見的。其症狀有時會發燒、吐、拉,有時產生黃膽的現象,但小孩不會表達,大人常誤以為是感冒或腸胃的痛,無法靠肉眼或病曆判斷。所以在排除其餘的可能性後,醫生會再驗尿,若確定真為尿道感染,便可從尿中發現發炎細胞或細菌。此時也是給抗生素十至十四天,並且要確實察驗尿道感染的途徑,是經由排便、尿布、腸胃細菌跑到尿道。而有些是先天性尿道異常,是從腎、膀恍、尿道排尿時,有一部分是先天性阻塞,所以有一些小便積在尿道內變成了細菌溫床。因此,當醫生在治尿道感染時,應該留意是否有一些潛在因素,因為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縱使尿道感染治好了,可能還會造成第二次的感染,也會影響腎功能。嚴重的會導致腎衰竭。所以,新生兒或一、二歲孩子,如有二次以上之尿道感染,我們除了給予抗生素.還會給予上述的檢查。

發燒

  發燒是小兒科最常見的症狀,上了小學的小朋友發燒,我們較不曾緊張,因為他們已經有抵抗力了,且感染的都是較局部的,如喉嚨發炎或腸胃炎,並且他們已會表達。最怕的是出生三個月內的新生兒發燒,家長此時要知道他們的體溫之外,更要注意其活動力、飲食、睡眠是否受了極大的影響。不論發燒輕重,若已影響到小孩正常的活動,就要注意是否有細菌侵入其體內。如果小孩發燒到三十九度多還能玩、跳、睡,那可能會考慮他是否為穿得太多了。一般三個月以下的小孩發燒被帶到醫院來,醫生為了預防可能的細菌感染,通常都先當作有細菌感染的痛來治療檢查,直到知道送出去的檢體是幹淨的,才會停止抗生素的治療,約需三天。這種檢查除了抽血、小便,也要做脊椎穿刺。因為若有細菌的感染,細菌會跟著血液到腦,得腦膜炎。

感冒

  新生兒六個月大後就進入容易感冒的階段。在六個月以前,幼兒有母親的抗體所以較百毒不侵,六個月後抗體慢慢消失且活動範圍大了,因此容易感冒。另一方麵來說,小孩從此刻起就開始擁有自己的抵抗力,每與一個病毒爭戰就多一個抗體,這都是逐漸累積的抵抗力。但有時感冒一直不好,可能另外有些症狀會發生,如:喉嚨發炎、扁桃腺腫、喉嚨有膿,甚至有些病毒會侵入一歲以下幼兒喉嚨後壁形成小水泡,會很痛(此症狀隻有小孩會有)。一般幼兒喉嚨發炎時,他不會說,因此表現出來的就 是吐,所以,有時會誤以為是腸胃炎,但查看他的喉嚨就可以分辨,而一般有此現象會給予消炎片,但有時小朋友會痛得不能吞。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能勉強吃的話,可給一些較冰冷的東西,因冰冷有麻醉效果,如此小孩會比較舒服。若連吐都不行,可能考慮打點滴以度過這個時期。若小孩咳很久還未好,呼吸困難,呼吸時肋骨會撐開且發出「咻」聲音,這表示不隻是感冒了(感冒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喉嚨、扁桃腺等),可能已發炎到下呼吸道去了,下呼吸道就是支氣管、小支氣管。如有此現象表示痰或黏液在裏頭,小小孩自己不會將痰咳出。父母可拍背協助其使痰咳出。若有三個月以下或症狀很明顯的孩子,會讓他住院,住院的處理方式和在家中不同,在醫院裏可睡氧氣帳棚,棚裏氧氣濃度高會較舒服,且裏頭有水份可幫助痰稀釋較易排出;並且,從鼻吹化痰的藥和支氣管擴張器,幫助其將痰排出。大部分三、五天即可出院,但有少部分會需要插管子助其呼吸。

  另外,若不好並侵犯小支氣管,還到了肺泡,那就是我們所謂的肺炎,這是一定得住院的,除以上的治療外,還要給予消炎藥和抗生素。有的小朋友,大約一、兩歲大,在咽喉處被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困雞,哭聲像小狗叫,此時要盡快就醫,不然會像被陷住脖子一樣呼吸困難,這種病我們稱其為「哮喘」,是指上呼吸道、聲門、咽喉被細菌感染,一般醫生會為其開消腫的藥。腸胃道的問題

  每一小孩的胃口、體質、活動量都不同,所以食量也會有所不同,一般會先估算其體重。估計方法:足月出生的小孩在五個月大時,體重是剛出生時的兩倍。到了周歲是剛出生的三倍。有時吃奶量夠。但體重仍不足,可能要考慮是大便問題,一天解二次到二天解一次的量都算是正常的。小孩便秘的問題。是排泄物像羊便般一顆顆且黑黑的,有時因太硬便肛門裂傷。此時可給其糖水軟便,或用體溫計或一小塊肥皂塞入肛門給予刺激,還有另一方法,將其兩腿往肚子方向擠並出聲幫助孩子用力,如果都無效,就帶到醫院,醫生會用甘油球幫助其排便。小孩到四個月大時會增加副食品,麥粉、米粉、水果等,吸收高纖維可謂助排便,但有一小部分小孩在肛門和直腸處有先天性異常,一出生就不能解便,或一、二個月會發生,這種情況要帶到醫院去檢查。

  拉肚子是小孩常見的毛病,醫生會注意的是否有脫水。並非每個孩子泣肚子或吐都需要打點滴。醫生會視其狀況:一般狀況分為二種,一是看他脫水程度,分輕、中、重度三種,重度以上才打點滴。二是看他吃的狀況,若不能吃且又吐又拉才會給點滴。

  最後提的是仙氣,這是男女都有的症狀,男生是肚子和陰囊中沒有關緊使小腸卡在中間,會疼痛,一般會請有經驗的人將腸推回去, 但如果太嚴重就需開刀,不然小腸血管不通會壞死,可能就需切除一小段腸子了。一般小孩三公斤以上就可動手術。另一種是陰囊積水, 也曾有陰袋腫大的感覺,但這會自動好。還有另一種是臍仙氣,這也是會自動好。

  新生兒個個討人喜愛,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當然更需父母的悉心照顧,才能使小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文章版權屬路加傳道會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