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從現代科學看上帝的創造之工

(2011-08-05 17:08:57) 下一個
 ■ 誠證
 
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
 
  約伯講到上帝的創造工作時,特別使我吃驚的是他說:“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26:7)“至於地,能出糧食,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約伯記28:5)“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因他監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要為風定輕重,又度量諸水。”(約伯記28:23-25)
 
  約伯是3500年前的古人,他怎能超越他的時代,曉得三千多年後才得到現代科學論證的上帝創造之工的這些奧秘呢?聖經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他敬畏上帝,上帝就賜他聰明智慧,使他能明白上帝的大能與奇妙的作為,正如經上所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
 
  下麵就讓我們用現代科學知識來論證約伯所說的這些驚人現象吧。
 
1.“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現代天文學的解釋
 
  在古代人們以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大地被幾根柱子支撐著,在圓形穹蒼籠罩之下。而約伯則說:“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什麽是虛空呢?虛空(VOID)即空間。大地怎能懸在空中而不掉落呢?直到17世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才得以說明。
 
  根據現代天文學,宇宙空間有地球、日、月等天體組成的太陽係,而太陽係隻是銀河係中的一個小星係,銀河係包含有1200-1500億個像太陽一樣的恒星;在銀河係之外,還有千千萬萬個像銀河係一樣的河外星係,每個星係都含有2000-3000億個星球。這無數的天體都按照一定的軌道,有規律地運行著。
 
  此外,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裏。有計算表明,若是再靠近太陽0.1億公裏,則因溫度增高,就會阻止水蒸氣凝聚降雨而匯集到海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也不會經化學作用生成石灰岩而封存於地球中,因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越來越高。在那樣的環境下人類和動物能否生存就成問題。
 
  再者,地球的北極是怎樣被鋪在空中的呢?經天文測量可知,地球自轉的赤道麵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麵之間夾角為23.5度,因此地球上除了赤道附近和兩個極區外,大部分地區都有一年四季之變化,形成氣候、土壤、生物以及生態環境的多樣性,使人類在地球上生活豐富多采。若不是這樣鋪張北極,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說到這裏,人們不禁會問:“是誰如此恰到好處地把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呢?”唯物論者會說,“這是客觀存在”,或說“本來就有”。信上帝的人則說:“此乃出於上帝之手”。
 
2.“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現代地球內部熱對流說
 
  地可耕種,能出糧食,這是人們眼睛可以看到的事。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則是人眼看不到的,誰能想得到的呢?火山與溫泉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在約伯時代,沒有人能把這些外部現象與地內被火翻起來聯想在一起。唯有約伯會超越常人而如此說。
 
  直到300年前,英國的物理和化學家羅伯特•博伊爾才比較正確地推斷地內熱對流特征:“在我看來,可能在未被穿透的地球內腹,有許多巨大的倉庫,裏麵實際上是火而且相當熱,也許有些地方火和熱都有。通過地下廊道、裂隙、通道網絡和其它傳導途徑,從我稱之為地下熱庫的有火有熱的倉庫,連通地下淺層,通過插入土層的通道而傳導熱;或許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熱礦泉或蒸汽向上傳送熱。”
 
  讓我們把這個現代科學家的說法跟3500年前的約伯的說法比較一下:盡管約伯說的沒有那麽詳細,但是就地內熱對流的本質特征,兩者說的很相象。約伯說:地下像被火翻起來;現代科學家說:地球內腹有許多巨大的有火有熱的倉庫。
 
  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地質學家阿瑟•霍姆斯提出地球內部熱對流說,用來說明大陸漂移的驅動機製及發生地震與火山的原因。
 
  現代地球熱對流理論認為,早期的地球是無分選的凝聚作用而形成的,後來由於增積作用,每個投落的微行星高速轟擊地球,其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且因接連不斷的增積而被封存於地內;加之重力壓縮作用,使地球體積變小,消耗在內部壓縮的能量轉變為熱能,正如打氣筒發熱一樣;再者,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因自發衰變,釋放出粒子和輻射,被周圍岩石吸收而發熱。上述三種因素聯合作用結果,使地球內部溫度上升到1000℃以上,於是鐵質熔化,在重力作用下沉入地心,形成液態的鐵質地核。由於鐵質下沉而釋放重力能變成熱能,使地內溫度加速上升,致使大部分物質變成熔融狀態,比較輕的就向上浮起,經冷卻形成地殼。在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分異作用剩下的地幔。根據地球物理探測推算,地核(距離地表2900-6370公裏)溫度達3700-4500℃;地幔
下部(距離地表350-2900公裏)溫度為1500-3700℃;地幔上部(距離地表70-250公裏)溫度為1100-1200℃,其物質處於部分熔融狀態(即為液態與晶體混合物),故稱為軟流圈;其上為固化的地殼(大陸地殼厚度0-70公裏,大洋底地殼0-10公裏),在此層內,往地下每深入一公裏,地溫增加25℃。
 
  地球內部的熱大部分是通過地幔中的熱對流傳到地表的。其結果是使熱的密度比較小的地塊往上浮起,而冷的密度比較大的地塊則下沉。據推測,距今2億年前,全球本來隻有一個大陸,後來破裂成十來個大小不等的板塊,漂浮於軟流圈之上,如同竹筏漂浮於水麵上。由於地球內部熱對流驅動,使有的板塊之間分離,而造成海底擴張;有的板塊互相碰撞,在接合帶上就會發生火山、地震及造山運動等大規模地質現象。
 
  由此可見,約伯在3500年之前就說“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這是多麽正確,多麽難能可貴!
 
3.“上帝要為風定輕重,又度量諸水”——現代地球水文循環理論
 
(1)為風定輕重
 
  在古代人們不知風為何物,更談不上為風定輕重。然而約伯確信風是物質,有輕重,且可測定。至於如何測定,他雖不知道,但他相信,在人所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
 
  直到300年前,伽利略才斷定空氣有重量,並進行測定。如今我們都知道,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空氣有重量,且可測定,早就被聖經指明。除約伯記外,詩篇62:9也說:“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裏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這不僅斷定空氣有重量,而且也說出測其輕重的方法。這再一次證明,聖經不但包含科學真理,而且超越科學。
 
(2)度量諸水——現代地球水文循環理論
 
  約伯說:“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要為風定輕重,又度量諸水。”後一句英文表達是:God apportioned out the waters by measure。可直譯為:上帝經度量按比例分配了諸水。諸水包括江河、湖沼、海洋以及地下水等。
 
  現代地球水文循環理論,就是講諸水按比例分配,包括如下兩方麵:
 
a. 地與海洋的“水流進流出”按比例分配
 
  水蒸氣從大洋蒸發進入大氣圈,大部分又降雨落到洋麵,少部分被風刮到大陸上空,然後凝結成雨和雪降落地麵。大部分雨水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未下滲的水就匯聚成地表徑流,流入江河,回歸大海。地下水大部分通過近地表岩層緩慢流動,或流出地表成為泉水,或流入江河、湖沼、海洋;有些地下水可通過土壤表麵蒸發或被植物根係吸收再從葉片蒸發,進入大氣中。江河、湖沼、海洋也在不斷蒸發水氣。
 
  根據氣象——水文觀測數據可知,海洋蒸發的水比作為雨水降落洋麵的要多,這種差異通過陸地徑流回歸海洋而達到嚴格平衡;而此徑流本身又嚴格地抵消陸地上降水量多於蒸發量,如下表示:
 
  陸地、海洋和大氣的“水流進流出”分配
 
  (所有數字均以10的13次方*立方米/年為單位)
 
  陸地 海洋
 
  降水9——+(3)——蒸發40
 
  蒸發-6 降水-37
 
  徑流3——(3)+-——回流3
 
 
b. 各種天然水的容量及其占地球水總容量的百分比
 
  現在通過測量河流的流速流量,可推算每條河流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通過測量湖泊、海洋的等深線可以推算其麵積與體積。諸水的容量及其占地球水總容量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其中容量均以10的15次方*立方米為單位)
 
  海洋 1350 97.3%
 
  大陸與兩極冰川 29 2.1%
 
  地下含水層 8.4 0.6%
 
  河流湖泊 0.1378 0.01%
 
  大氣中 0.01378 0.001%
 
  生物界 0.006 0.00004%
 
  從上表可見,生物界含水量僅僅占全球水總量的一千萬分之四,按統計學此比例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水是各種生命形態(從細菌到人類)所需可溶性食物的載體,因此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此外,大氣中含水量僅為全球水總量的十萬分之一,但是它對地球氣候以及水資源位置的影響遠超過其比例。假設大氣含水量增加到全球水總量的一萬分之一,其增加量為全球河流湖泊的含水量,若是此增量變為降水量,則全球河流湖泊的含水量加倍,其結果豈不是造成全球河流湖泊泛濫成災嗎?若是大氣含水量減少,勢必造成全球旱災。然而維持上表的分配比例,對地球生命為最佳(盡管每年全球都有局部地區發生水災或旱災,但從總體來說這是最佳的分配比例)。
 
  再者,假設兩極的冰溶化,全球海平麵就升高幾米,從而造成大量濱海城市與農田被淹沒海中。如今隻因人們盲目利用能源,而造成地球“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致使兩極的冰稍微多溶化些,就引起明顯的海平麵上升。
 
  總之,上表所列的諸水按比例分配是不容人任意改變的。那麽是誰設計出這個最佳的分配比例呢?又是誰維持了這個分配律呢?這是任何聰明人的頭腦設計不來的,也是任何人力無法維持的。此乃出於上帝的安排。“人定勝天”者可以休矣。正如約伯所說:“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因他監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要為風定輕重,又度量諸水(經度量按比例分配了諸水)。”為此我們要感謝讚美上帝!
 
有關地球年齡的討論——地層記錄的解讀與聖經的啟示
 
1、對七日之內上帝完成造物之工的不同理解
 
  聖經說:“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創世記2:1-2)
 
  有的人認為,這七日就是七晝夜。因為聖經說到這七日的每一日時,都說“有晚上,有早晨”。
 
  有的人說,天上一日地上千年,七日就等於七千年。
 
  有的人說,地質學的教科書講,地球年齡為45-47億年;聖經怎麽講,上帝在七日為一周之內完成創造天地之工呢?
 
  其實,傳統地質學所講的地球絕對年齡,並非絕對正確的年齡,這隻是一種推測,對此至今仍然有爭論,下麵再說。本人認為,七日是代表一個完整的周期,至於這個周期有多長?有多少億年或是多少萬年?至今仍然無人確知。對此本人持開放的態度,不抱什麽成見(關於神“七日”創造之說,讀者可參閱《生命與信仰》總第6期道初的文章“時間的創造”——編者)。
 
2、天上時間與地上時間,神的時間與人的時間
 
  聖經說:“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後書3:8)
 
  因此,說到時間,我們就要想到:天上時間與地上時間,神的時間與人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我們知道,天上與地上計算時空的單位與方法不同。在觀測太陽係天體時,常把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即1.5億公裏)作為基本單位,如同在地上以米作為量距的基本單位一樣。而當觀測宇宙空間時,則常把光年作為基本單位(即光行一年的距離,光每秒可行30萬公裏,一年行程為94600億公裏)。再說計時,地球自轉一周為地上之一日,其行程等於地球赤道周長40074公裏(赤道半徑為6378公裏);而天上的光一日行程為2592000萬公裏,等於地球一日行程的646803倍,即對於天上的光來說,其一日等於地上的646803日(即1772年)。
 
  而聖經說,上帝是真光,是生命之光,是人眼看不見的,比人眼可見之光不知要快多少倍。因此人無法知道,神的一日等於地上多少千萬年。
 
3、關於地球年齡的爭論
 
(1)地球絕對年齡並非絕對正確的年齡
 
  20世紀初,發現放射性元素後,人們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年齡,稱其為“絕對年齡”。比如,用此法測定地球上至今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其絕對年齡為40億年左右,又根據隕石和最古老的月岩測定年齡為45億年,因此推測地球絕對年齡為45-47億年。
 
  這裏說的“絕對年齡”,並非絕對正確的年齡。它是用地質學知識,對測量數據加以推測的。它是與僅根據地層和古生物化石對比,來確定新老關係的“相對年齡”有別,而稱為“絕對年齡”。
 
  然而絕對年齡測定法的前設,如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零點及速率(半衰期),難以準確界定,其測量的年齡誤差很大,且常常大於實際年齡,再加上人的主觀推測,就更加誇大。比如有人用此法測定同一塊石頭,計算出的絕對年齡,從三百萬年到零,有七個不同答案。而正確的答案是二百年,此石頭是二百年前夏威夷的一個火山噴發的岩漿生成的。
 
  因此許多人在探索確定地球與古生物年齡的其他方法。比如,有的分子生物學家分析人體細胞中腺粒體的DNA和男人Y染色體的ZEY基因,認為第一個男人和第一個女人距今20-30萬年。有的人以地球目前磁場衰退的速率(其半衰期為1400年)來推算,追索到地球磁場強度等於一個磁星時(在此情況下生物難以生存),則是一萬年。
 
  上述各種測定方法究竟哪一種準確?目前還難以斷定。其實這不單是方法之爭,而是涉及學術觀點與信仰問題。
 
(2)“地質漸進論”與“生物進化論”是一對“難兄難弟”
 
  人們稱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為現代地質學創始人,在他的代表作《地質學原理》中,提出“將今論古”理論,即根據現代地質作用(如河流海洋的沉積等),去推論古代地質作用的結果(如地層與古生物化石等)。他認為地球的演變是連續漸進的,需要經曆漫長的地質年代(如40億年),逐漸累積而成。他與達爾文是親密朋友,相信進化論,為他朋友的生物進化論提供地質古生物依據;而達爾文也為他朋友的地質漸進論提供生物學理由,他曾寫信給萊伊爾說:“如果我的自然選擇理論必須借重這種突然進化的過程才能說得通,我將棄之為糞土……如果在任何一個步驟,需要加上神奇的進步,那自然選擇理論就不值分文了。”
 
  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地質-古生物化石發現,證明“生物進化論”是全然謬誤的,“地質漸進論”也是不正確的(不過“將今論古”的地質分析方法還有一定可取之處)。地球及其生物的發展是跳躍式的,經曆過幾次大突變,其間也有相對穩定時期,並非連續漸進演變,更不是“進化”。比如前麵說過的寒武紀地球生命大爆發,就是一次大突變,現代生物90%以上的門類同時突然產生了;後來又有兩次大突變(大災難):最大的一次災難,是發生在古生代進入中生代之期,這次大災難造成海洋中的50%無脊椎動物的科以及90%的物種都滅絕,可是其後又突然出現許多新物種;另一次大災難是在中生代進入新生代之期,又有許多物種滅絕,許多新物種出現,恐龍滅絕就是一例。根據現代地質研究發現,這兩次大災難都是巨大隕石撞擊地球所致。前者隕石坑直徑200公裏(在澳洲),其大小相當於喜馬拉雅山,後者直徑10公裏(在墨西哥的尤卡卡半島)。人們可以推想,當如此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時,就像是多少個原子彈氫彈同時爆炸,會引發全球性大地震與火山爆發,而產生濃密的塵埃雲霧遮蔽太陽,造成地球在相當長時間內處於黑暗之中,致使大量物種滅絕。
 
4. 地層記錄的解讀與聖經的啟示
 
(1)地層記錄(岩性與古生物化石等)
 
  觀察現代火山爆發可知,在火山爆發噴出高溫熔岩的同時,會發生火山熱流、暴雨、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大規模地質災害。例如,1980年5月18日,美國華盛頓州的聖海倫火山爆發,山頂約有一立方英哩的冰雪土石被爆炸掉,成為火山灰與水蒸氣,上升空中,煙柱高達六萬英尺。原來9677英尺的高峰,一下子低了1277英尺,隻剩下8400英尺。火山爆發噴出的高溫熔岩原是富含矽化物的,劇烈爆炸後急速冷卻而形成無數細小的玻璃質顆粒,成為火山灰。當火山灰在空氣中遇到水氣,就成為水滴凝結點,形成豪雨降下。此外,從火山口有一股熱流,其溫度高達250℃,含有毒氣與火山灰並夾帶著山泥,以時速200-400英裏衝下山坡,所到之處,植物或被燒或被埋,動物窒息而死並被急埋。
 
  另一例子是,夏威夷“國家火山公園”的火山凝灰岩中,保留著1790年火山爆發時逃命者的腳印。據推測,那是人踏過河床軟泥地留下腳印後,立即被極熱的火山灰覆蓋,烘烤成為石質,腳印才能保存下來。
 
  形成古生物化石,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急埋封存,即生物死亡後或活著時,被泥沙之類沉積物急速埋藏,與空氣隔離而封存,使其肉體或屍骨不至於腐爛;其二是,深埋矽化,即當急埋之後,不斷有沉積物急速堆積,把封存的生物屍骨重壓於深處,由於溫度高,使泥沙中所含的矽化物溶解,而滲透進屍骨裏,使之完全矽化,才能成為化石。
 
  科學家發現,在實驗室裏使樹木變成化石,隻要適當的酸性、溫度和矽化物,數天內就可完成,不必經過千萬年之久。
 
  從中國雲南澄江縣發現的寒武紀化石生物群中,有許多軟體動物的口腔、胃腸、肛門、神經等都保存完好;中國遼寧省發現的與恐龍同期的哺乳動物化石,突破了以往認為當時哺乳動物隻有老鼠大小,經過鑒定確認,有的哺乳動物胃中還保留著吞吃下去的小恐龍,尚未消化就成為化石。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發現大量魚類化石,有的還栩栩如生,像在遊泳之中,有的口中還含著食物呢!這些化石若不是急速形成,怎麽能保留著瞬間狀態呢?若是按照地質漸進論來推算,現代大洋盆地沉積物成層的速度,在大多數地方是每千年一毫米,填滿4公裏深的大洋底,就需要40億年;即使按每年沉積幾厘米的速度,沉積層達幾百米厚,也需要一萬年以上。顯然,用地質漸進論是無法解釋如上古生物化石之形成。
 
(2)聖經記載(挪亞時代大洪水事件)
 
  現在讓我們轉而查考聖經記載的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事件:“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下大雨在地上。”(創世記7:11-12)(其中的“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英文表達為:On that day all the fountains of the great deep burst forth。可以直譯為:所有的地下深大裂口的噴泉都爆發了。fountain即噴泉。)這洪水是上帝用來懲罰世界的敗壞與人類的罪惡。
 
  先解釋一下一般噴泉的由來。疏鬆多孔隙的岩層,如砂礫岩之類,其孔隙會被水充滿而成含水層;無孔隙的泥質岩層,則為隔水層(或不透水層)。在地下第一層穩定的隔水層之上的含水層,水會順著隔水層麵流動,流出地表就是普通的泉水。在地下深處,兩個隔水層之間存在的含水層,水也會流動,且承受一定的壓力,當打井打入此層時,水就會從井口噴出,故稱為噴泉。其噴出的高度,與水所承受的壓力大小有關。
 
  我們知道,當發生大地震或火山爆發時,往往伴隨著發生地麵裂開深大裂口,於是就會從地下含水層(淺層的)湧流出泉水;若是斷裂達到深層的承壓水含水層,就會從裂口中噴發出噴泉。此外,當火山爆發時,大量火山灰噴入大氣層,會使水蒸氣凝聚成水滴,而降暴雨。由此推測,挪亞時代的大洪水,可能與全球性的大地震及火山爆發有關。
 
  可以想象,那時天崩地裂,天上地下的水一齊爆發,達四十天之久(火山灰彌漫大氣層可達幾十公裏高,可持續數周之久),其結果地麵必定水勢浩大無比。聖經說:“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約22.5英尺),山嶺都淹沒了。”(創世記7:19-20)因此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創世記7:21)由於上帝叫挪亞和他家人在方舟裏留了物種,所以當洪水過後,它們又重新滋生遍地。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想見,伴隨著大地震與火山爆發而來的大洪水及泥石流,勢必造成大量生物死亡,並被衝積在陸地的低窪處或海濱湖沼或淺海,也必被急埋深埋,因而就有可能形成大量生物化石群及煤碳與石油之類礦藏。此外,根據現代海底濁流沉積研究,當海底地震觸發大陸坡時,會使尚未固結成岩的沉積層突然發生滑塌,形成泥沙懸浮稠密的濁流,順坡下流速度可達每小時40-60公裏(速度取決於坡度),流動幾百公裏,達到海洋盆地底部,呈扇形散開,快速形成厚層至巨厚層的砂、粉砂、粘土等沉積層。濁流所到之處,吞沒沿途的生物,造成大量生物死亡,並被急埋深埋,因此就可能形成大量生物化石群及石油之類礦藏。
 
  雖然聖經不是科學教科書,聖經主要是講屬靈的事及靈界的律,查考聖經不能代替科學研究,但是從聖經得到啟示,有助於我們探索研究上帝所創造的自然律。因為聖經不僅包含科學真理,而且超越科學。
  
 
誠證 中國大陸基督徒學者,五十年代就讀於北京地質學院。

文章轉自www.smyxy.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