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蓉逸
在教會的這十年裏,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孩子,見到他們長大,看到他們成長。每個孩子都有他(她)自己的故事,每個孩子又都在譜寫同一首歌:基督裏的孩子。珍妮就是其中一個很普通的孩子。
珍妮三歲開始上教堂。那是很小的年齡,沒有人特別提醒她,每天晚上上床前她都會跪在地上,頭趴在床沿,兩隻小光腳板向外翻著,媽媽在旁看了心醉。那是她童年的秘密花園。
每個星期日,珍妮跟最小班的孩子們一起,坐在主日學的第一排,大聲唱著讚美耶穌的歌曲,還跳舞、做動作。隨後又是聽講故事,做遊戲等等。她還參加了每周六的“撒母耳兒童團契”。這樣每周兩次的熏陶,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的是耶穌。
上到小學二年級,同學中也有頑皮的,不免受些傷害。有次珍妮很傷心,課間跑到操場的木柱下禱告。她的好朋友AMY來找她,以異樣的眼光望著她。珍妮想:這正是傳福音的好機會。於是珍妮就跟她講耶穌,講了好多次,也問過媽媽怎樣跟她講。為這事她很上心,連做夢都夢到:她夢到一個城,她在上麵,下麵很黑暗,見到AMY在下麵很痛苦,她就用力喊,叫AMY上來,用手去拉她......,她醒來後激動地告訴媽媽:“我一定要告訴AMY這個夢,告訴她不信耶穌下地獄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珍妮時刻不忘自己有天父,天父在看顧她。有次班裏去CAMPING,晚上在篝火旁老師講了一個很可怕的故事。回營地的路上,天完全黑了,路兩旁的大怪石頭看起來都像是極恐怖的麵孔。珍妮心裏很害怕,也不想對同學說。於是她開始禱告,禱告後即時就不怕了。她很興奮地與同學分享了這個經曆。
珍妮漸漸長大,父母親開始覺得潮流與世俗把他們心目中的小天使的翅膀漸漸磨去了。他們開始憂慮:為什麽她沒有象我們想象的那樣成長?是不是應該把她送到別的學校去唸書?神感動她母親讀到了史珍尼師母介紹的安妮.柯木尼的一首詩《給你,孩子!》:
在我未懷你前,我總想:
那在我裏麵,被愛、被撫育、被教導的孩子,
會親如自己的手掌,
是我聲音的回音,是我自己的延續.......我知道,
最後,你與我想象的截然不同,
你會有你自己的外表、言行和舉止,
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思想,都是無與倫比的。
你不是我所想象、所熟悉的調子,
卻是奇妙的旋律,
我能傾聽,且欣然賞之。
我所想的是錯的,而這,才是對的!
父母親的心在這裏得到了全然的安慰:是的主,不是按照我們的意念,而是按照您的旨意。我們已為孩子選擇了上好的福份,有了您,無需再掛慮。從那一刻起,父母親的禱告裏隻有一個主題:天父,求你讓孩子按照您的旨意去成長。
天使的翅膀帶著上帝的愛又飄揚在珍妮的天空。除了對人的愛,她對上帝創造的大自然也充滿感情。她寫了好些散文來表達她的愛,特別是有一篇“漫步在叢林裏”很感人,被選登在學校的網頁上。
天父未曾應許天色常藍,珍妮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小學六,七年級,也就是比一般說來的“叛逆期”還早一點。她開始懷疑“上帝真的存在嗎?”,“他與我有什麽關係?”這種對神的懷疑自然也表現在她的言行裏:去教會她臉上沒有喜樂,開始不願意聽父母的話,也不願與父母交流。有次因為練琴與父親發生爭吵,居然騎著腳踏車出去了就不回來。那天天已經黑了,父親開著車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公園,母親打電話給珍妮所有的朋友,回答都是今天沒有見過她。母親的心開始流淚,畢竟這是她唯一的孩子:天父,求你看顧珍妮,求你讓她平安地回來。父親仍在外麵找著,母親含著淚站在街口望眼欲穿,盼望珍妮會出現。大約10點半,那個熟悉的影子推著腳踏車出現了。感謝主!母親上去抱著珍妮,珍妮什麽也沒說,她們一起站在那裏等父親回來.....,第二天,伴隨珍妮整個夏天,帶給她歡樂的心愛的腳踏車很奇怪地在朋友家失蹤了。就象天父管教大人們一樣,他也在孩子們做錯事時讓他們記憶深刻。
這樁最令父母心痛的經曆是練琴引起的。鋼琴確實給珍妮和父母都帶來了痛苦。原以為孩子學好了琴可以在教會司琴,而且聽說考過鋼琴10級進好的大學就容易些。沒想到這兩方麵都不能說服珍妮。她認為可以在別的方麵事奉主,不一定要司琴;學習好就可以進好的大學,也不需要鋼琴。所以,她每天練琴都很痛苦。本來陽光燦爛的臉往琴凳上一坐就下沉了,甚至完全黑了。一邊練還一邊發牢騷,甚至還詛咒發明鋼琴的人。不僅僅哭,還尖叫,有時還用頭撞鋼琴。這一切,父母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他們禱告,請教牧者,得到了幫助和啟發:孩子,你學琴學習的是順服的功課。不管是為什麽原因而學,你要順服父母,這樣長大了你才會順服神;另一方麵,從小到大,你要做的事情都很容易,不用努力就得到了,父母也不勉強你做不願做的事。這樣你就會認為人生很容易。而事實是,人生中很多神要你做的事情並不容易,你必須完全順服、克服困難去努力才能做好.....,就這樣,神在珍妮心裏動了工,她練琴的態度明顯改變了,她在學習順服。
人一開始順服,就討神的喜悅。珍妮周圍好象突然出現了那麽多幫助她的人。她加入了教會的“基督青少年”組。一群相仿年齡的孩子們一起成長,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代禱,無比地溫暖。大學生蘇珊姐姐是小組的組長,她給予珍妮很多影響。她幫助這些弟弟妹妹們,不辭勞苦,花了很多精力,總是充滿愛心。珍妮經常與她談心,講述自己對信仰的問題或是學校裏遇到的事。蘇珊就總是用聖經或是自己的經曆來啟發珍妮,幫助她。孩子的心被耶穌站據了,別的世俗的、叛逆的思想就沒有位置了。
珍妮的朋友中有讀私校的“乖女孩”,也有剛升中學就不上課的“壞男孩”,她不認為有什麽不同:“乖女孩”是因為生長在幸運的家庭,也許有些被寵壞了,而“壞男孩”卻生長在從小無父母教育的家庭,與哥哥一同生活,而他身上也有許多優點。就象聖經裏說的,在上帝眼裏世人都一樣犯了罪。有的單親的孩子性情不穩定,有時是很好的朋友,有時又很“惡毒”,使得珍妮很傷心。“基督青少年”就幫助她,一起為她禱告,給她很大的鼓勵。在學校裏去忍耐這樣的孩子就容易多了,而且被忍耐的孩子也慢慢變好了。
孩子的心在基督裏成長,珍妮決定接受洗禮。第一天上完牧師的“基要真理班”回來,她簡直是興高采烈,歡呼雀躍:我終於完全弄明白了為什麽上帝是自有永有,是主宰我生命的。我感覺到自己的虧欠,而這我無法償還,隻能把這種生命也傳講給別人。她每次上課回來都興奮不已,時間再晚,也要與媽媽分享她做的筆記。就這樣,複活節那天13歲的珍妮受洗成為了基督徒。
《受難曲》(PASSION OF THE CHRIST)一上映珍妮就去看了,整場都在哭。她寫道:那天夜裏我躺在床上,感到自己很弱,甚至很痛。我完全不能入睡,翻開“四福音”書讀了全部耶穌受難的章節,那種感受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那是銘心刻骨的。這部影片完完全全改變了我。
依然是那個虔誠的身影,不再幼小,幾乎已是成人的身量。依然是跪在地上,頭趴在床沿,兩隻光腳板向外翻著,母親看了仍然心醉,如今更多的是欣慰。幼時的秘密花園已是碩果累累:她和她的夥伴們,那群基督裏的孩子。(本文首刊於《追求》第55期,2004年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