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從男童當街罵父母事件 看兒童生命價值教育

(2011-08-18 08:55:00) 下一個

口述:何述群博士,訪問整理:梁惠珍

日前大埔百貨店外一名七歲男童當眾怒罵父母,過程被途人攝錄,短片迅速在網上熱播,四天內瀏覽人次逾三萬。短片中男童激動至當眾「叉腰」,放聲怒罵父母:「你無權帶我嚟呢度!我根本唔想嚟……你夾硬車我嚟,我要報警!」不斷嚷著要「返屋企」。男童父母顯得尷尬,低聲勸他收聲。不少途人圍觀,一名男士上前教訓男童,指他仍未成年,父母有權管教,若男童不想跟父母「去街」,會給他二十元乘的士回家。此舉激發男童怒斥父母:「你唔識教我!你唔識!」

短片引起社會人士熱烈討論,我們特意訪問了何述群博士,請她從這事例探討教養孩子之道。何博士專研教育學,致力以「反思對談」及親子角度出發,推行名為「兒童生命價值教育」的教學方式。以下是專訪的記錄:

梁:看過短片後,你有什麽感受?

何:我為兩位家長及男童感到尷尬與無奈,男童的體語和聲音顯示他極度憤怒,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圍觀者特別是那位意圖給孩子二十元的男士,在未曾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先,便從旁給予意見,無助平息衝突。

梁:假若你是男孩的父母,你會作出怎樣的反應?

何:那對父母宜盡快帶男童離開現場,安撫他的情緒。圍觀者的評語隻會令男童的情緒更激動,他的表現和所說的話隻是冰山一角,背後隱藏著親子間累積已久的矛盾與衝突。太早判斷誰是誰非,對決解問題無補於事。

要處理男童激動的情緒,父母當刻需要保持冷靜,宜訴諸於情,聆聽他內心的感受,而不宜過早訴諸於理。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說話中識別關鍵語,如:「我根本唔想嚟……你夾硬車我嚟。」、「我要返屋企」、「你唔識教我!」等等。父母可以按著這些關鍵語對孩子說,以疏他導激動的情緒:「我聽到你說你不想來這裏,想返屋企,那我們一起回家吧。」先將孩子帶離現場,讓雙方有下台階,讓彼此情緒降溫,回到家裏以後,再透過反思對談的過程,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因由。

從男孩激動的表現來看,家人平日相處時,已累積很多情緒炸彈;當天的處境一觸即「爆」,傷了孩子,也傷了父母。情緒的計時炸彈始終會爆破,隻是不宜在大庭廣眾發生。當「炸彈」爆破時,旁人很難製止。作父母的,隻能從「炸彈」的碎片中找出引爆的蛛絲馬跡,作為日後相處的提示。

梁:男孩的父母如何透過反思對談,找出引爆情緒炸彈的線索?

何:孩子發這麽大的脾氣,並非單一事件,從他所說的關鍵語中:「我根本唔想嚟……你夾硬車我嚟」、「你唔識教我」推想,他的個人喜好或意願可能經常被忽略,因而累積情緒炸彈。若我的推想正確,當孩子情緒平複後,父母可以用引發深入溝通的方式與孩子對談,找出解決深層問題的方法,例如說:「你說是我們夾硬車你去百貨店,對不起!我們要學習尊重你的意願。」(參注一)或「你發怒時說,我們唔識教你,什麽是你最受落的教導方法呢?」什至說:「我們怎樣做才算是懂得教你?」

梁:這事例反映九十、二千後的孩童需要什麽?

何:九十、二千後的孩童需要培養良好的品格,以及建立源於聖經的生命價值。品格從何而來?聖經的生命價值是良好品格的根基,建基於生命價值的品格,不需要物質的回報或外在的推動力。

品格是外顯的;價值卻是內在的。例如謙虛的品格要有虛己、舍己的價值觀,才能裏外一致活出來。孩子為了物質的回報或外在的推動力,可以模仿或假裝良好的品格行為。

我們透過反思對談的過程,讓孩子從小將聖經的價值——謙虛、忍耐、修養、饒恕、接納、誠信、鼓勵、憐憫、承擔、寬容、服侍、節儉、博愛、開朗、看別人比自己重要、愛護地球資源、公平公義、堅毅不屈、善待困苦人等等……植根於心中,成為內在的價值體係;不論得時不得時,孩子都知道該在什麽時候做什麽事情。以七歲的男孩為例,若他有謙虛、忍耐、修養的價值觀,是不會當眾怒罵父母的。

讓我們再看一些實際的例子。德蘭修女終身服務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因為她擁有憐憫、博愛、善待困苦人、堅毅不屈、看窮人比自己重要的價值觀,自然就從她的品格行為顯露出來。是什麽推動她克服種種困難、堅忍服侍貧窮人呢?相信這是來自她內在的價值觀念。

梁: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以聖經為基礎的生命價值呢?

何:家庭是建立聖經的價值最重要的土壤,父母是引導孩子將聖經的價值刻印心中的第一位師傅。建立聖經的價值需要經過個人化、深化、內化、活化的過程。孩子需要經曆挫敗、代入別人的處境、感受、觀點,以及參照真實的榜樣,聖經的生命價值觀念才能植根於他們的價值體係中。相比於家庭,學校和教會都是次要,孩子的問題大都源於他們原生的家庭。

最近我和福音證主協會合力支援家庭進行生命價值教育的配套計劃,包括適合在家庭和教會中使用的兒童生命價值教材、反思對談的教學法,與及訓練家長和導師成為反思對談的導引者。

建立聖經的生命價值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生命的交流。不是導師、父母說,孩子乖乖聽;而是導師、父母說得越少,孩子學得越多。導師、父母聽得越多,孩子分享得越深。相反,家長說得越多,孩子逃跑得越快越遠。透過生命的交流,聖經的生命價值便能植根於孩子的心中。沒有什麽比植根於心中的聖經價值更能保護孩子,免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荼毒。

此外,要有效將聖經的價值樹立於孩子的心中,父母需要擴張既定的思想及經驗框架。真誠信任的表現、尊重接納的態度是「易框」不可缺少的支柱(參注一)。在我接觸的五十、六十後的家長中,不少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活在緊張和焦慮中;連未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他們都會焦慮一番,因著父母這種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令家庭變成互相角力的戰場。

從我牧會及培訓的經驗中,家長用反思對談的方式作親子間溝通,少說教,多聆聽;少責罵、多提問反思式的問題,不單孩子的情緒改善了,親子的關係亦同時增進了。父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生命師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若能以真誠信任的表現、尊重接納的態度,(參注一),培育孩子建立合乎真理的價值係統,日後無論孩子處於什麽境況,都能活出美善的生命素質,以及表裏一致的品格。

注一:父母是孩子當然的生命師傅,應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施教。真誠信任的表現、尊重接納的態度,是反思對談的兩大支柱。有著這樣表現和態度的父母,會勇於向孩子說對不起,從而也給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饒恕的機會。孩子大都是透過真實經驗去學習,要教導他們謙虛、饒恕的價值,以身作則和親身體驗是強而有力的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