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振滿、餘巧雲牧師夫婦
在我們二十多年的牧會和輔導經驗中,認識許多夫婦在最初選擇配偶時,往往都被對方與自己不一樣的性格特質和氣質等吸引,而且往往選擇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作自己的配偶。我們夫妻結婚二十年,還記得當初相識時,彼此同樣被對方與自己不同的性格和氣質等吸引著。
選擇與自己性格和氣質不一樣的人作配偶的原因,是對方有的特質都是自己欠缺的,發現了這些與自己不同就好像尋寶貝一樣,趨之若鶩,希望擁有,甚至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這些不同可說是彌補自己的欠缺,有了它們,感覺上自己就算完滿多一點,這觀點是個很好的理想,也是個浪漫的想法。
然而,現實不是那麽簡單。筆者回想二人婚後同行的歲月,不少日子仿如鐵磨鐵。這些差異起初是吸引力的一種,漸漸地開始成為我們二人婚後的一種排斥力。如果夫婦不明白,矛盾是我們往往希望可以改變對方的性格和氣質來迎合自己的喜好,並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樣,使自己舒適和容易一些,可是對方卻感到受操控和不受尊重,因此二人關係便出現了張力,帶來關係的衝突和耗損,處理不當的話,甚至會關係窒息。
另一方麵,我們二人的原生家庭也很不同,就如我們對家規的準則、溝通的應對姿態和不同界線定立的準則等差異,都大相逕庭。許多人說:「因認識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這句話往往叫夫妻婚後越多了解對方性格與自己不合時,越感到磨合階段的困難,覺得難以相處而分開。事實上,我們夫妻二人卻認為這個不是真理,相反我們卻因為二人的不同叫我們婚後有更多的學習,生活得更精彩,生命更加豐富;更肯定地說,基於神訂立婚姻的製度,二人忠誠委身婚約下,在這些差異的互動關係裏更深體驗神的愛,帶來更多的祝福。
男女性別特質
男人與女人的特性各有不同─當男人明白女人的特質,女人明白男人的特質,兩者才容易懂得與對方相處。
筆者與太太在結婚初期,就遇到不少這樣的麻煩:每當太太分享自己的掙紮和困難時,筆者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與太太解決她的掙紮和困難,故提出許多指引、方法和教訓。(筆者相信這也是一般男性的擅長和反應)雖然自己的出發點是為太太著想,但總是令她不好受,結果往往都是不歡而散。如此這般的循環出現,漸漸我們也發現不妥,後來經過禱告,尋求轉導和上課堂學習,明白男女的特質是那麽不同,漸漸我們開始揭開另一個與自己領域不一樣的世界。
經過學習後,筆者漸漸明白重要的是先不要給予太太意見,女性隻要耐心聆聽就可以了,表示明白太太的感受,對方內心就充滿感恩,也感到被了解,原來太太也是最喜歡聽筆者的內心感受。當接納和欣賞男女的特質差異,並學習與自己不同特質的人共處。因為多一份明白和了解,也多一份體諒和接納,相處也容易得多,關係也就增進了。
性格氣質的差異
我們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異,雖然我們的性格類型四個中有三個是相對的,有人也說是天敵,但家庭治療師Virginia Stair說:「人們因相同有所聯結,因相異有所成長。」按MBTI的理論,性格是天生的,是不可以改變的,但可以因不同的際遇發展得更完滿。夫妻之間即使兩者性格、氣質不同,透過與關係最深的人之間的互動,特別藉著彼此的相對性格的互動關係,反映出彼此的對比,這對比反映出真正的自己與他人的分別,例如:一個重情一個重理;搜集資料上一個透過直覺一個透過五官;生活上一個重計劃一個隨意。這樣明白自己與他人有什麽不同外,也明白自己從對方身上可以學習自己所欠缺的性格特質。
就如筆者天生是外向的,喜歡接觸外界新事物;太太是內向的,喜歡電影和音樂。筆者帶著太太到廟街探訪露宿者和籠屋的孤獨老人,這些都不是太太小宇宙裏的世界,對於內向的太太來說,這些經曆簡直令她大開眼界,擴闊她的宇宙領域。相反太太也帶筆者去看電影,筆者嚐試靜心看劇情片,之後分享彼此對劇情的感受和觀點,筆者深度地進入自己及別人的內心世界,對一個外向人來說往往是較少接觸的部份。我們都跟對方學習,並一同成長。
我們的氣質也是很不同。筆者是「理想型」(idealist),而筆者的太太是「理性型」(rationalist),因此讓我們能夠互補不足,彼此配搭。每當作一個決定時,筆者的「理想型」很多時提出許多正麵的可能性,而太太的「理性型」就往往提出許多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來。就這樣,我們就各自發揮所長,為所需要的情況作出貢獻。
我們明白每一種性格和氣質的限製,雖然每一種性格極有潛能發展得更加完滿,但仍受其天生的本質所限製,因此我們都清楚人與人之間因彼此不同,往往更加需要他人補足欠缺,何況夫婦一起生活,就更需要學習對方與自己不同之處,在功能和恩賜上互相配搭,做起事來就更加相得益彰。
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方麵,我們的應對姿態也是不同的。筆者出生在一個八兄弟的大家庭,沒有姐妹,媽媽就是唯一的女性,家中隻有兄弟班,也充滿了陽剛氣。兄弟們二話不說就拳頭出手,好一點就講道理,合符理由就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筆者原生家庭這種超理性的應對姿態鮮有提到自己的感受,也不容易敏感他人的感受,因此筆者自小不但不懂得與異性相處,而且覺得「女人心海底針」,太太的感受和情緒令自己摸不著頭腦,這是筆者原生家庭的影響所致。
筆者的太太從原生家庭學會了不談感受,自少不懂得分享其深層的內心世界,更令丈夫難以理解她內在世界,影響彼此的溝通,特別是情感上的溝通。表麵上我們是生活在一起,但彼此的情感世界越來越遠,雖然朝夕相對,卻是漸漸疏遠。
隻是我們認識並經曆神的愛,因此我們仍然努力堅持,不放棄這段婚姻關係,更深地明白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的愛,及無條件的接納,我們二人均作為牧師,教導別人這些道理是容易的,事實上卻是有血有淚,過程很不容易。二人的不同在婚姻裏的磨合和火花,更試驗對方相愛的程度,並使我們體驗婚姻中神聖的愛,這是神給我們在婚姻中學習的屬靈功課,我們不但知道神是愛,並且親身體驗祂的愛。
聖經說神創造婚姻,二人成為一體。二人雖然是不同的個體,男女性別特質、性格、原生家庭雖然不同,仍可以結為一體,彼此跟對方學習,一同成長;彼此配搭,互補不足,彼此體諒接納,生命變得更豐盛,可以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彼前3:7)